一到周末,我家的小孩就吵著要去電影院看艾莎公主,而且她還穿上了自己最喜歡的那條藍色公主裙,戴上了艾莎公主的皇冠,手持魔法手杖,好像自己就是電影裡的艾莎公主。
第一次陪孩子在家看《冰雪奇緣》的時候她才三歲,電影也早就上映了好幾年。雖然我早早就看過,但是那是我第一次陪她看動畫電影。當艾莎穿著那條藍色薄紗公主裙站在城堡裡唱:「Let it go~」的時候,孩子眼裡一下有了光芒,學著艾莎牙牙學唱,嘴裡唱不清,但是手裡還飛舞著。
看完電影以後小傢伙對我說:「我好喜歡艾莎公主!我也是公主對嗎?」
從那一次後,小傢伙要穿藍色的艾莎公主裙,走路也要學艾莎的樣子,甚至覺得自己的魔法棒也有魔法。
也是從那一次陪孩子觀影體驗後我才意識到,原來孩子在動畫世界或者童話王國裡會有這麼多自己的體驗,她雖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孩子大了對我說,「媽媽,你知道我最喜歡的動畫人物是誰嗎?」而我啞口無言的時候,那就是作為母親的失職了。我即刻做了決定:每周都要花時間陪孩子看動畫片。
肯花時間陪孩子,才是最好的父母。在2018年有一個名為《中國家庭親子白皮書》的報告顯示,有58.9%的家庭每天留出固定時間陪伴孩子,但在其中,爸爸陪伴孩子時間較多的家庭僅佔13%,甚至沒有爺爺奶奶陪伴的時間多。
我最愛的節目《奇葩說》也曾經做過關於一期關於「爸爸每周陪孩子低於12小時,就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的辯題。整期節目最高光時刻莫過於顏如晶的一段話,她說:「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唯一的觀眾。·孩子的人生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一集到第二十集,他會慢慢得變化。你不看,你問我『現在演到哪裡了?』我怎麼告訴你演到哪裡了,誰能告訴你呢。你補回了劇情,卻補不回孩子的人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辯題?在《中國家庭親子白皮書》報告中,大致可以把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現狀總結成五個字:喪偶式教育。父親在一個家庭裡不僅是一個支撐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長軌跡裡也有很大的作用。讓父親陪伴孩子的過程裡,不僅是父親了解孩子,也是讓孩子了解父親的一個過程。
陪伴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無論你的學識高低、無關你的身份。只是通過和孩子相處的這段時間,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孩子,把這些微小的行為貫徹在他以後的人生當中。孩子只不過是比我們晚出生幾十年的人,我們離開以後他們還會活著。所以,當我們離去之後還有什麼能夠永遠留著陪伴他呢?就是孩子孩童時,你陪伴他的時候所產生的美好記憶。
六年後的《冰雪奇緣》裡,艾莎的魔法日益強大,我的小傢伙也逐漸長大。艾莎歷經艱險找到最後真相的時候,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也許對於一個六歲的小孩來說,這些故事背後的深奧她還不太能理解。讓她開心拍手的可能只是絢麗的公主裙和神秘的魔法,還有再一次陪在她身邊的父母。對於艾莎來說,這是一場關於愛和勇氣的艱險旅途,探尋魔力的起源,回應命運的召喚;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次父母陪在身邊的親子娛樂時間,共度周末開心時刻;對於父母來說,這是一次能在孩子成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次體驗。
在《冰雪奇緣1》中,艾莎的媽媽安杜娜皇后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戲份,而在第二部中,開篇的重點就交給了媽媽。臨睡前,媽媽摟著兩個小傢伙唱起了搖籃曲《ALL IS FOUND》。我也情不自禁地淚目了,這將是永遠回不來的甜蜜和溫柔。而艾莎也正是靠著母親愛與陪伴的美好回憶,支撐著她在尋找自我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父母做表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家長陪伴孩子時,也可以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享受著和孩子共同學習、一起進步的愉悅狀態。有的父母覺得自己也一直在陪伴孩子,可是孩子好像並沒有往好的地方發展。愛,不僅僅是無聲的陪伴,父母還要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孩子如果在父母不穩定情緒陪伴下,可能得到的將會是易怒、急躁的性格。
在電影最後結束的時候,小傢伙問我:「艾莎為什麼沒有留在阿倫黛爾?」
因為在那裡艾莎有屬於自己的魔法世界。在她自由的魔法森林裡,艾莎騎馬自由奔騰的樣子是又美又颯。父母也希望你能像這樣自由奔騰在喜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