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G網絡布局的不斷深化以及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迅猛發展,中國市場2G和3G用戶向4G用戶遷移已經基本完成,三大運營商的4G用戶滲透率也已超過70%。一組更為嚴峻的數據是,目前中國移動手機用戶總數達15億,超過全國人口總數(14億),市場趨於飽和。在這一市場背景下,電信運營商該如何找到新的業績轉折突破口?
用戶競爭當然是下策。當前,三大運營商目前對於用戶的競爭,早已成為對存量用戶的爭奪和遷轉。對於用戶在不同運營商之間變化的現象,中國電信總經理劉愛力在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S 2018)上明確指出,這種競爭方式是「一碗湯、湯一碗,倒過來叮噹響,倒過去響叮噹,倒過來倒過去,還是那碗湯。而且這碗湯每倒一次,行業價值就會下降一次。」
那麼,面對用戶與流量經營日漸靠近的天花板,行業究竟該如何迎接新挑戰?當天,劉愛力作了題為《注智數字經濟,共創美好未來》的主題發言,向業界分享了他的思考,並介紹了中國電信近年來致力於做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的轉型實踐。
收入增長遭遇天花板後,電信業應掘金數字經濟
爭奪用戶、流量經營看似已經成為運營商目前的主要競爭點。
工信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210億GB,同比增長196.3%;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206億GB,同比增長212.3%,佔移動網際網路總流量的98.1%。
按照劉愛力提供的數據,今年1-4月,三家運營商手機上網流量同比最多增長3.5倍、最少也增長了1.4倍,DOU(用戶月均流量消費額)同比最多增長2.9倍、最少也增長了1.3倍。
劉愛力指出,隨著運營商不限量套餐的全面推廣,手機上網流量和DOU還會持續高速增長,這必將帶來固定資產投入及運營成本的增長。所以,隱憂也隨之而來。
在他看來,不限量套餐的推出,意味著行業的收入增長終將遭遇天花板,運營商極有可能面臨增量難增收的困境,而運營商不斷打出的「捆捆捆、送送送」促銷牌,在這種同質化競爭下,最終將使得運營商的邊際效益為零。
毋庸置疑的是,在4G時代,用戶和流量紅利的爆發式增長一度成為運營商收入的重要來源,但隨著行業天花板日漸低垂,在收入增長的乏力以及邊際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增量不增收」已經成了運營商難以迴避的現實。那麼究竟該如何打破現有的行業天花板?
劉愛力為運營商打破現有困境點出的一條清晰路徑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電信業前景廣闊」。
劉愛力認為,當前,世界經濟正在恢復性增長,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強勁復甦的主要力量,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從2008年至2012年的年均20%躍升到2013年至2016年的年均30%,2017年達到了34%,呈現逐年加大的趨勢。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正是得益於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其佔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5.2%提升至2017年的32.9%,信息化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所形成的產業數位化正成為數字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劉愛力表示。
固守傳統還是銳意創新?指路全球運營商共同前進方向
當傳統業務已經殺成一片紅海,數字經濟為信息通信業帶來全新的增量空間,並打開一片美好前景。
按照2016年《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的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位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和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在全新的時代,經濟活動中的核心生產要素發生變化,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如何構建數字網絡這一新時代的基礎設施和載體、如何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一系列課題,都成為新的挑戰。就如同劉愛力所說,面對技術變革和需求變化,運營商已經走到了需要戰略抉擇的十字路口。
「一個方向是固守傳統領域,成為傳統業務繼承者,專注於網絡、營銷等核心能力,在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中,提供連接服務;或者乾脆成為啞管道,經營純粹的基礎網絡設施,僅為用戶提供裸接入服務。」劉愛力解釋稱,另一個方向是開拓新興領域,成為智能管道,與網際網路公司等合作,提高用戶服務質量,利用監管政策保護核心連接業務;或者進一步成為綜合業務提供商,在提供智能管道的基礎上,使能合作夥伴,共同拓展數字應用服務;或者更進一步成為「管道+平臺+內容」運營商,在為最終用戶提供連接服務和使能合作夥伴的基礎上,開發一系列新的數字內容產品,獲取更多的應用服務增值。
站在這一戰略抉擇十字路口面前,在劉愛力看來,成為綜合業務提供商和「管道+平臺+內容」運營商已逐漸成為全球主流運營商的共同戰略選擇。
「面對新形勢,運營商需要開啟數位化轉型之旅。」劉愛力舉例稱,在業務提供方面,需要從封閉的管理系統向開放的API平臺架構轉變,從有限的傳統業務組合向多樣化的數字業務組合轉變,從有限、相對封閉的供應商向開源的生態系統轉變;在運營模式方面,需要從傳統流程型產品開發向敏捷迭代開發轉變,從有限的數據開發向大數據運營轉變,從傳統的營銷渠道向線上+線下、社區+農商、平臺+連鎖、專業+合作的融合渠道體系轉變等等。
中國電信數位化轉型提速向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邁進
「數字經濟必將為電信業帶來美好未來。」 劉愛力指出,從經濟社會發展看,電信業已經成為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行業,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的催化劑、粘合劑、推進劑,未來必將成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在發言中,劉愛力再次強調了中國電信企業轉型的決心,他指出,中國電信要轉型為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發揮『三劑』和『三器』作用,築力網絡強國,服務社會民生,共創美好生活。
實際上,中國電信自身的數位化轉型步伐其實早已邁開。早在2016年,中國電信就提出轉型升級新戰略,致力於做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按照中國電信的思路,中國電信持續推進的企業轉型升級,著重推進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為用戶提供綜合智能信息服務,引領數字生態,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
以中國電信在網絡智能化方面的布局為例,早在2016年,中國電信就啟動了CTNet2025網絡重構計劃,推動網絡演進,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通過引入SDN/NFV和雲技術,逐步將原來軟硬一體、分散管理的網元實現「軟化」「雲化」,集約化管理。
劉愛力介紹稱,在NFV方面,中國電信部署了vIMS網絡,將31省的VoLTE業務集約到三大區六節點中進行控制和管理。在SDN方面,中國電信在主要的雲資源池部署了SDN,將資源池內的網絡配置周期從周縮短到分鐘級;針對園區中小政企客戶,開發了基於SDN的隨選專線產品,已經商用,用戶可以在網頁上即時開通,隨時調整。
「未來,中國電信的目標網絡將更加簡潔、敏捷、開放、集約。」劉愛力介紹稱,網絡架構將分為基礎設施層、網絡功能層、協同編排層等三個層次,未來的網絡將顛覆現有的網絡架構、管理流程、產業鏈生態,對運營商和產業鏈各方而言,挑戰和機遇並存。
有目共睹的是,作為國有特大型通信骨幹企業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中國電信近些年來在推進社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信息化應用,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成績斐然。
技術迭代引發的一系列變革正不斷發生,但這一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遠兮。「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劉愛力以這一詩句表達了自己對數字經濟必將為電信業帶來美好未來的信心,對於中國運營商來說,戰略轉機已經翩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