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口碑職場劇《平凡的榮耀》將在今晚迎來大結局。
在國產劇的譜系中,《平凡的榮耀》至少留下了兩個「平凡的榮耀」:
其一,砍掉愛情線、一心搞事業的職場劇大有文章可做,並且在市場上會有不錯反饋;
其二,在「爽劇」當道的當下,人們在文化消費中除了追求一種代償與宣洩,也渴望直面生活真相基礎上的共鳴與撫慰。
在第19集,郝帥(魏大勳 飾)感慨「金宸四人組」的遭遇,「女戰士變成了灰姑娘,MVP去看了飲水機,受氣包變成了人肉大沙袋,我就是個陀螺,被人溜得團團轉。」而到了結尾,「垃圾項目」集結的四組也面臨著散夥的危機,這和大眾文化流行的「大圓滿」結局相去甚遠。
在《平凡的榮耀》中,初入職場的菜鳥沒有打怪升級,沒有火速升職加薪,只有組織中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層層考驗,以及遊移在理想與現實夾縫中對自我價值的重新確認。
收官之際,影視獨舌對《平凡的榮耀》製片人張俊進行了一次專訪。
做一部職場劇,而非行業劇
「我是在讀了一個MBA之後,才決定一定要做一個職場劇的。」
在MBA班上,張俊發現班上的同學,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不管職業發展處於什麼樣的階段,大家對於職場上的一些話題都有深深的共鳴感。於是,作為製片人的他,有了做一部「講述上班族故事」的劇集的想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做職場劇首先要確定拍哪個行業。經過仔細調研與分析,張俊和他的團隊選擇了金融圈中的投資行業。原因有三:
第一,國產劇之前表現較多的一些行業,如廣告公司、時尚雜誌等,時代感不是很強,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聯繫不是很緊密。由於創業成為一種時代精神,創業公司孵化出來的產品、服務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做創投行業在與觀眾互動上就有了一種天然的「強聯繫」。
第二,張俊身邊就有不少做金融投資的朋友,可以提供不少素材。而隨著「創業」「天使輪」「獨角獸」「風口」「IPO」等詞的流行,時代賦予了不少新鮮而豐富的案例和素材,可以把這部職場劇的底盤做得更紮實。
第三,金融投資劇之前很少有人做,在題材上有一定的差異性。「一般人會覺得金融距離生活比較遙遠,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故事讓大家更多了解金融和投資。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我們一家上海的公司講一個上海故事,義不容辭。」
在對項目的定位上,張俊非常清晰。首先,要儘量壓低愛情線,抓職場最本質的東西來表現;其次,一定要做到真實、可信、動人。
在對「真實感」的把控上,張俊強調:《平凡的榮耀》是一部職場劇,而非行業劇。在前期的調研中,張俊發現金融人士都在看一部美劇《億萬》,該劇將主要的戲劇衝突鋪陳在商業行為的各個環節,對金融業的運作機制有一種庖丁解牛的呈現——這是典型的行業劇。
而職場劇定位的《平凡的榮耀》則不同。「我們更多想表現一個職場的生態系統,講一個人在職場環境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入職、培訓、升職等日常工作中會遭遇哪些喜怒哀樂。」
儘管行業運作機制不是整部劇表現的重點,《平凡的榮耀》團隊還是在行業真實性上做了不少調研。一方面調研整理了大量投資案例,另一方面邀請資深投資人做行業顧問進行把關。「拍攝之前,我們跟導演團隊一起走訪了很多投資公司,去看他們的辦公室裝修、布局,感受他們日常工作的氛圍和狀態。」
創新與突破,也體現在導演團隊的選擇上
在影視行業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生產要素。一個項目確定了選題和方向,就要找合適的創作團隊來完成。
2017年,青年導演呂行執導的網劇《無證之罪》播出,它與《白夜追兇》《河神》一起,成為網劇走向成熟的三部標誌性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無證之罪》是近年以來懸疑短劇、「社會派推理」熱潮的先聲。
仔細比對就會發現,《平凡的榮耀》除了導演由呂行擔任之外,音樂、美術、攝影等幕後團隊都是《無證之罪》的原班人馬。一部職場劇,為什麼會請一個以懸疑劇成名的團隊來拍攝呢?
「《無證之罪》確實在懸疑劇的類型裡做了一次非常極致的視聽語言表達,從故事的表述方式來說,也非常流暢和高級。在做職場劇的時候,我們也希望能夠有突破和創新。比如,把通常意義上的收視高點——愛情戲基本都拿掉了。我們希望這種創新和突破體現在各個層面,包括在新銳導演的選擇上。」
在張俊看來,《無證之罪》與《平凡的榮耀》雖然在類型上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回歸到劇本身,在對戲劇的理解上,在視聽語言的表達上,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很快,張俊和自己的團隊在導演選擇上達成了高度共識。剛開始接觸呂行導演,他們選擇了最笨的辦法——發微博私信。
呂行當時正在進行博士論文答辯,張俊更堅定了選擇呂行的決心。「我們這種職場劇,在受眾上相對來說會更高知一些,一個博士導演在某種層次與我們這個項目更加契合。」呂行不久就與張俊見了面,聊完之後非常投機。「我們確實做了非常多紮實的調研,包括金融、職場,導演可能被我們的誠意打動了吧。」
《平凡的榮耀》是一部群像戲,在選角上也要下一番功夫。
由於趙又廷曾經與劇酷合作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所以很早就表示對《平凡的榮耀》有興趣。張俊一開始還有所顧慮,趙又廷演年輕角色會不會讓觀眾出戲,沒想到他主動提出希望演更加成熟一點的角色。「趙又廷是個非常優秀的演員,你會覺得他真的是從骨子裡融進角色裡了。」
「白敬亭是一個特別聰明的演員,跟我們想像的孫弈秋形象不謀而合,就是外表不張揚,但是又非常機智聰慧。在同年齡段的演員中,白敬亭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所以也是比較早就確定了。」
喬欣演了全劇最重要的女性角色——蘭芊翊。在《平凡的榮耀》中,她塑造的「職場女戰士」與之前的螢屏形象反差很大。張俊認為,喬欣是一個既有天賦又用心的演員。
劇中蘭芊翊有一場展現法語能力的戲,喬欣在法語老師的幫助下,一有空就反覆練習,最終圓滿完成了這場戲,劇中也使用了演員原聲而非後期配音。
獻給默默努力的每一個人
《平凡的榮耀》有一句slogan:獻給默默努力的每一個人。這既奠定了整部劇現實主義的基調,也傳遞出了整部劇的人文關懷與現實意義。
一般而言,都市劇尤其是職場劇,總會拍得時尚感十足。而《平凡的榮耀》一直把真實感放在第一位,這也體現在整部劇的服化道上。「雖然投資看上去挺高大上,但畢竟講的還是平凡人,講的是普通上班族。尤其在服化道上,我們沒有刻意往偶像劇方向去走,它更加偏現實主義。」
在主場景的選擇上,劇組租下了一整層的辦公樓,然後進行改造。「我們很多劇組的演員、工作人員,就跟普通的上班族上下班一樣。大家早上出工,去寫字樓裡面拍戲,進出電梯都是要刷卡的。我們希望營造出一個真實的職場氛圍,也希望我們的場景讓演員有更好的代入感。」
在第十二集中,孫弈秋有一段內心獨白可以看做某種意義上的「切題」——「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李經理,在勇於自省與承擔的那一刻,他仿佛榮耀加身。善良與懦弱的區別,也許就在於此。」
《平凡的榮耀》表現了不少職場的艱辛與困境,但它沒有把職場妖魔化成一種「叢林法則」。相反,它強調底線思維、與人為善、「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洋溢著一種更加成熟的理想主義。
張俊強調,「平凡的榮耀」有別於「精英的榮耀」,也不同於「苦難的榮耀」。職場不同於高校,是新的社會生態系統,如何在新的評價體系與遊戲規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確立自我的價值,是每個人社會化的開始。不管是學霸還是「學渣」,即便步入職場認識到自己亦非不凡,也依然有需要堅守與追尋的榮耀。
在成長的歷程中,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曾經給張俊不少鼓舞。他坦言,《平凡的榮耀》這個劇名沒有刻意要去致敬《平凡的世界》,「但冥冥之中從骨子裡蹦出來,也是有可能的」。
確實,同樣講述年輕人的自我奮鬥與價值認同,《平凡的世界》還真有父輩版《平凡的榮耀》的意味。只不過前者的時代背景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後者則是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過渡。
不同時代,人們工作所處的場景與職場生態也大不一樣。張俊談到,「有些父母看了《平凡的榮耀》,會感慨現在的職場原來這麼難,也會更多地理解子女一些。」
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相比起「成功的花」,《平凡的榮耀》更多側重於「奮鬥的淚泉」與「犧牲的血雨」,而這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榮耀。平凡的你,又何須以「985廢柴」與「小鎮做題家」自嘲呢?
「這個戲走的還是真實流,希望真實的東西能夠打動觀眾。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後大家工作普遍會遇到一些困難的情況下,希望能予上班族以撫慰,然後再給他們勇氣。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作為創作者是最開心的。」張俊總結道。
【文/楊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