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女王」生前照。圖源:新民晚報。
文/仲鳴
昨天最火的人物除了葛宇路,就是「妖精女王」了。
作為在上海機車界頗具知名度的摩託車騎手,「妖精女王」——25歲的徐某,7月24日22時14分上海奉賢區平莊公路近林海公路駕駛機車時,出車禍身亡。
這則消息在機車論壇和車友圈貼吧等引發廣泛關注,車友和媒體等多方信源都指向了「妖精女王」夜間疾馳。昨日媒體對此報導後,「妖精女王」芳華正好的生前照與慘烈的告別人世方式,都受到熱議。
▲還是「妖精女王」生前照。圖源還是新民晚報。
逝者究可哀。如作家屠格涅夫所說:「沒有一種不幸可與失掉時間相比了。」「妖精女王」出車禍,本可怒放的生命在最好的年紀倉促收尾,本來擁有的大把時間,也隨著生命畫上句點而「作廢」,這讓人扼腕痛惜。在網上,好多人為其悼其不幸。
逝者為大,起於「物傷其類」的悲憫,也該是我們對不幸者應有的基本態度。
報導中提到,有駕齡多年的車友說,「以前過了80就是鬼門關,她的情況至少是到了100碼。」還有機車領域垂直公號曬出現場圖稱,她因遇到坑窪路段,加上車速較快,車子飛出,尾部碰撞路邊護欄,路面滑行近百米。
▲「妖精女王」的機車撞到護欄。圖源:摩託公社。
從為死者諱的角度講,斯人已去,這一頁就該翻篇了,就算有「明知女性騎重型機車有危險還要騎」的過失,也不宜再鞭笞。
但從痛定思痛的層面看,以個案為契機反思某種現象也有其必要性。「妖精女王」有無疾馳尚待警方查證,但跳出個案看,騎摩託的飆車黨確實已成社會問題。
▲這輛機車價值不菲。圖源:摩託公社。
在圈層化社交流行的當下,車友也有其圈子。車友圈並非所有人都愛飆車,有車友就在微博澄清,自己所在的機車俱樂部第一條原則就是不飆車、不與他人比試。
▲「妖精女王」及車友照。圖源:其本人微博。(就不用問我她微博名了。)
但確有少數「摩的大飆客」愛玩「速度與激情」,把「再不瘋狂就老了」的雞血,灑在騎著改裝車橫飆馬路中的快感上,也成了深植於小圈子的亞文化。像二環十三郎等,就是圖拉風、找刺激。
正因如此,就輿情看,不少指責飆車黨「扮炫耍酷卻不顧公共安全」的鍋,也甩在了「妖精女王」身上,有人說:「想同情又沒法同情。」
▲為「妖精女王」一悼。圖源:摩託公社。
這未必客觀,但對個中情緒,我挺能感同身受:住在北京東四環大郊亭橋旁的我,晚上經常被飆車黨飛嘯而過的噪音鑿得近乎神經衰弱。對這些人,「殷鑑在前」或許比法律更能教會他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因而,越同情「妖精女王」,越要譴責飆車黨。「妖精女王」不幸,他們則不無辜。
編輯:仲鳴
推薦閱讀:
「黃鱔門」、多平臺倒閉:網紅直播的好日子沒開始,就要結束了
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中產「教育焦慮症」的間歇性發作
「以房養老」騙局:法律千萬別「站在騙子一邊」| 新京報快評
月薪3萬養不起孩子的暑假,「燒錢」教育撐不起家長的「矯情」
「房奴時代」: 一線城市房租真的很高嗎?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