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右)手捧金馬獎盃發表獲獎感言。
核心提示:11月22日晚,中國臺北,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現場紅星璀璨,成為亞洲乃至世界影壇的焦點。本屆金馬獎上,來自中國內地的影片及影人在全部21個項目中拿下16個大獎,其中婁燁導演的《推拿》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等6個獎項。
24歲的南通盲女張磊,憑藉《推拿》中小孔一角榮獲最佳新演員獎,喜捧沉甸甸的金馬獎盃。張磊出生在海安農村,曾在南通特教中心就讀,參演《推拿》純屬機緣巧合。
機緣巧合出演《推拿》
張磊出生於1990年,海安縣大公鎮於壩村人(原豐收村),小學三年級時來到南通市聾啞學校(南通特教中心前身)就讀。「她是先天性失明,但有一定的殘餘視力。」當年的班主任成雪楓回憶,班裡當時連她在內只有6位同學,「兩年後,又有兩位盲生插班就讀。」
「張磊是農家孩子,很自立。小學四年級開學時,就獨自一人從海安大公坐長途汽車來學校。」成雪楓告訴記者,張磊是學校女子盲人門球隊的主力隊員,平時訓練刻苦,比賽時表現突出,在全國和江蘇省盲人門球錦標賽和殘疾人運動會上取得過佳績。
2005年6月,省殘聯、省盲人門球隊委託南京市盲人學校體育老師在全省範圍內挑選盲人門球運動員,張磊被挑中。從那時起,張磊就離開南通,赴南京盲校學習、訓練。
張磊參演電影《推拿》,純粹機緣巧合。前年暑假,《推拿》劇組到南京盲校挑演員,學校都放假了。劇組在教務處看到她的證件照,被她乾淨樸素的形象打動。就這樣,張磊被劇組看中,得到這次意外「觸電」的機會。
《推拿》聚焦於一家盲人推拿會所內男女按摩師之間的愛情生活故事。從導演那裡得到劇本,張磊卻一下懵了。劇中她要和著名影星郭曉東飾演的王大夫上演兩場激情戲。張磊當時還是一名學生,也從沒有表演經驗。
劇組告訴張磊,導演追求的是真實,但只要她自己不願意,絕不勉強。到底演還是不演?最後在家人的鼓勵下,她同意演出。這兩場激情戲讓觀眾們豎起了大拇指。戲裡,張磊的青澀、不自然、不熟練和害羞,甚至潮紅的臉,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情竇初開的小孔應有的狀態。
電影《推拿》劇照
競爭激烈斬獲金馬獎
《推拿》一片是第六代導演婁燁解禁復出後的第二部影片。此片既沒有對中國社會的廉價影射,也並不簡單地把盲人闡釋為被壓抑的個體。婁燁用其獨特的、極具通感的電影語言向觀眾表達了一個恆久的真理:無論看見還是看不見,愛情本身都不會被錯認。
11月22日晚,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揭曉。《推拿》不僅獲得分量最重的最佳劇情片大獎,還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新演員等6大獎項。
本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競爭十分激烈,和張磊同時競爭該獎項的有:張慧雯( 《歸來》)、許瑋甯 (《相愛的七種設計》)、曹佑寧 (《KANO》)、魏漢鼎 (《行動代號:孫中山》),候選人個個實力不俗。張磊最後以本色表演和天然去雕飾的淳樸氣質打動了評委,捧到了這座沉甸甸的獎盃。
談及金馬獎,婁燁直言:「金馬獎在華語電影裡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經常有大陸獨立電影參與,推動華語地區電影互動。」《推拿》入圍金馬7個獎項,斬獲6獎,命中率非常高。在所有斬獲的獎項中,婁燁表示最開心看到的是張磊拿到新人獎。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婁燁和演員秦昊十分照顧視力不好的張磊,二人讓張磊站在中間,婁燁更笑稱二人是張磊的保鏢。他透露,影片在選擇演員時要求為人好,有高度耐心,因為要和盲人合作,而表演技巧基本用不到。
作為新人,張磊表示,在影片中最難的就是和郭曉冬拍攝的兩場親密戲,但她還是克服了自己的緊張心理,很好地完成了拍攝。
不奢望從此改變人生
張磊喜獲大獎,最高興的除了她自己,還有她的家人。「昨晚11點多,女兒從臺灣打來電話,告之她獲獎的喜訊。」23日下午,記者採訪到張磊的母親王世鳳,她如是說。
「我們家在農村也很普通,老公在上海打工,幫別人做裝潢。」王世鳳說,她在老家附近一家服裝廠打工,兒子在當地一所中學讀高一,「張磊參演電影《推拿》,並沒有給這個家和自己帶來實質性改變。」
王世鳳坦言,女兒從小眼睛不好,作為家長心裡很難過,「總感覺自己的女兒,不如別人家的健康孩子。」張磊這次榮獲金馬獎,王世鳳喜極而泣,「女兒終於憑藉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
王世鳳告訴記者,張磊從南京盲校畢業後,考進南京中醫藥大學盲人大專班就讀,學習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今年6月,她從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女兒畢業後到北京一家藝術團體應聘過,沒有合適崗位。」王世鳳說,兩個月前,張磊應聘到蘇州一家推拿中心擔任盲人推拿師。
這次榮獲金馬獎新演員獎,鮮花簇擁、掌聲環抱下的張磊依舊淡定從容。她表示,參演《推拿》是人生中一次難得的經歷,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卻不大。
張磊坦言,推拿也許是她將來維持生計的工作,但並不太喜歡,「我對角色配音很感興趣,曾在『聲音工作室』實習過,還喜歡從事音頻製作工作。」
記者尤煉
相關連結:
第51屆金馬獎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婁燁《推拿》
最佳導演:許鞍華《黃金時代》
最佳新導演:陳建斌《一個勺子》
最佳男主角:陳建斌《一個勺子》
最佳女主角:陳湘琪《回光奏鳴曲》
最佳男配角:陳建斌《軍中樂園》
最佳女配角:萬茜《軍中樂園》
最佳新演員:張磊《推拿》
最佳攝影:《推拿》
最佳原著劇本:易智言《行動代號:孫中山》
最佳改編劇本:馬英力《推拿》
最佳視覺效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最佳動作設計:黃偉亮《救火英雄》
最佳美術設計:《白日焰火》
最佳造型設計:《繡春刀》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陳其鋼《歸來》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樸樹《平凡之路》
最佳剪輯:《推拿》
最佳音效:《推拿》
最佳紀錄片:《棉花》
最佳創作短片:《錘子鐮刀都休息》
終身成就獎: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