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反映臺灣物流業隱形的超長工時引起的過勞死問題的照片,獲得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唯一的「年度最佳新聞照片」。18日,本年度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在臺北「文化城南空間」展出,一進展覽現場,迎面展板上展出的就是這張過目不忘的照片。
照片拍攝者、《鏡傳媒》攝影記者楊子磊在展覽現場講述了照片的背景故事。鄭淨蓮與丈夫呂智偉是物流公司職員,兩人開著12噸貨車一起送貨,並長年受物流業長工時的過勞問題所苦。2017年3月31日,積勞成疾的呂智偉在駕駛座上腦幹出血,送醫不治。鄭淨蓮在勞工團體的協助之下,挺身爭取權益,同時也希望隱形工時的問題能被社會重視。
楊子磊在現場講述照片的背景故事,希望通過這張照片引起社會對隱形工時導致過勞問題的關注。陳智軍攝
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由臺灣新聞攝影協會主辦,至今已舉辦了12屆。賽事向社會各界人士開放,不限參賽者身份和地區,只要作品符合新聞攝影屬性,不論是否在媒體刊登均可參賽。該賽事也是全臺唯一經由現場及網絡直播進行公開評審的新聞攝影比賽。
在展覽開幕式上,評審和嘉賓手持獲獎作品合影。陳智軍攝
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由臺灣新聞攝影協會主辦,至今已舉辦了12屆。賽事向社會各界人士開放,不限參賽者身份和地區,只要作品符合新聞攝影屬性,不論是否在媒體刊登均可參賽。該賽事也是全臺唯一經由現場及網絡直播進行公開評審的新聞攝影比賽。
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獎項參考歐洲荷賽的設置。包含突發新聞、一般新聞、體育新聞、新聞人物、肖像、自然環境與科技、圖文特寫、藝術與娛樂新聞等單張照片類及系列照片、年度最佳新聞攝影作品集兩項多張照片類。評審團再從獲獎照片中選出年度最佳新聞照片。
部分獲獎作品如下:
臺鐵普悠瑪號出軌翻覆,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的嚴重事故。(突發新聞類第一名 陳品佑 攝)
臺灣日益嚴重的霾害。(自然環境與科技類第一名 洪振衝 攝)
職業棒球選手張泰山在引退儀式上,脫下49號球衣,放在三壘壘包上,象徵卸下球員戰袍。(體育新聞類第一名 王漢順 攝)
盧廣仲在華山Legacy演唱會,和歌迷一起比出象徵搖滾的手勢。(藝術文化與娛樂新聞類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