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伏妖 致無盡的西行故事》/ 原題
《北京》雜誌 / 原載 文/劉超
隨著徐克執導、周星馳擔任監製的電影《西遊·伏妖篇》的即將上映,觀眾再次將目光聚焦到了「西遊記」—這個史上改編電影作品最多的「超級IP」上來。大銀幕上從不缺乏西遊故事,它在不同時期被改編成的默片、動畫片、電影等諸多作品,不僅讓西遊故事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長期活躍在藝術舞臺之上,更深深影響著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進程。
2012年,在第68屆國際電影資料館聯合會北京年會上,挪威電影資料館透露出這麼一條消息:他們在挪威國家圖書館發現了一套中國古老電影,但由於第一本拷貝缺失(早期電影一本拷貝長約10分鐘左右),無法確定是哪部影片。這一消息引起了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極大興趣,經過雙方長達半年的溝通、比對、鑑定,確定這是在中國已經不復存在的電影《西遊記之盤絲洞》。
《西遊記之盤絲洞》是拍攝於1927年的一部影片,距今已經整整90年。神怪片是中國電影史最早的商業娛樂片浪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類型。《盤絲洞》藉助題材優勢,把怪力亂神發揮到了一個高峰:唐僧化緣遇到七位妙齡女子,她們擺出人肉宴席款待唐僧,遭到拒絕後實施了綁架,肚臍中飛出蜘蛛絲,把唐僧捆了起來。影片風格古今混搭,穿著清涼性感且十分現代的蜘蛛精更是令人見之不忘。
由於現存20世紀20年代的早期無聲電影已經很少,而神怪類型的電影在20世紀30年代已被禁,因此《盤絲洞》的重現對於早期中國電影史的意義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盤絲洞》獲得市場成功後,該片導演但杜宇又在1929年推出了《續盤絲洞》,還在影片中加入了「穿越」的劇情。
《西遊記》中最受歡迎的角色無疑是孫悟空,而最能展現孫悟空這一角色的橋段,正是「大鬧天宮」。20世紀60年代是中國動畫最輝煌的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便誕生在這個時期。《大鬧天宮》由萬籟鳴、唐澄聯合執導,根據《西遊記》前七回改編成為上下兩集,分別完成於1961年和1964年。影片通過孫悟空鬧龍宮、反天庭的故事,集中且突出地表現了「美猴王」孫悟空的傳奇經歷,與原著不同的是,孫悟空最後回到了花果山,跟孩兒們過起了幸福的生活。
《大鬧天宮》色彩濃重,造型奇異,場面雄偉壯麗,形象特徵鮮明,情節跌宕有致,配樂更是加入了京劇等傳統戲曲的音樂風格,堪稱中國動畫片的一代經典,也成為中國動畫史上的一座高峰。此外,《大鬧天宮》在國際上收穫的認可,更是許多中國動畫影片所無法企及的:從被搬上大銀幕起,這部動畫片曾向44個國家和地區輸出、發行和放映,先後參加過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墨西哥、美國、英國、突尼西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18個國際電影節展映,並3次獲獎,其中包括1978年第22屆倫敦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成為不少外國小朋友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
《大話西遊》(1995)
如今說到「西遊記」+「周星馳」,相信人們心中都會立刻想到《大話西遊》。《大話西遊》由《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兩部組成,由劉鎮偉執導,周星馳、朱茵、吳孟達和莫文蔚等人主演,講述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影片於1995年在香港和內地上映,但直到1997年後才開始在內地高校和網絡上流傳並迅速走紅,風靡一時,經久不衰。
與原著相比,《大話西遊》加入了大量改編,至尊寶、紫霞仙子、白晶晶、唐僧等成為一個個經典銀幕形象,大段的對白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許多影視作品。《大話西遊》的火爆,成為一個十分獨特的文化現象,其語言風格影響了一代中國人殊不為過。
「西遊記」和「周星馳」加在一塊並非只有《大話西遊》。2013年,內地電影票房排名第一的《西遊·降魔篇》,便是一部由周星馳導演的作品。與普通《西遊記》題材電影截然不同,《西遊·降魔篇》中不僅充斥著各種血腥殘忍暴力,還有不少驚悚恐怖的鏡頭,黃渤飾演的孫悟空雖然只有兩場戲,其真身部分還是由另一位演員葛行於出演,但這個孫悟空陰險狡詐、暴戾狠毒的個性被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反人們以往所看到的桀驁不馴的孫悟空形象。
《西遊·降魔篇》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開闢了內地電影的一個全新檔期——「春節檔」。在《西遊·降魔篇》之前,賀歲檔一直都是高票房的代名詞,也是眾多商業大片的必爭之地,而在春節前後上映的電影,無論是電影數量還是票房成績,都與賀歲檔相差甚遠。《西遊·降魔篇》的出現,讓「春節檔」成為備受各大影視公司重視的全新檔期,2016年更是出現了十多部電影同時選擇大年初一「扎堆」上映的現象。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郵局發行代碼:82-939 聯繫電話:+86 10 6715 2380 轉 0
《北京》周刊是北京唯一官方的外宣刊物,
每周出版中、英文版各一期。
秉承「以新聞的立場挖掘和詮釋北京文化,
以文化的視角聚焦和解讀北京新聞」的理念,
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劃選題,
並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融通中外的中國表述,
傳遞北京聲音,講述北京故事,塑造北京形象。
……到此並未結束……
~~每天奉上不一樣的文化北京盛宴~~
據統計
閱讀到此的人
100%都會做的事兒
就是
關注、學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