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推薦:
人坪鳳山公園寬心
初上鳳山是駐村第一書記邀我一起去設計黨建宣傳製作,在山上走來走去卻看不見傳說中的鳳凰,原來是一棵千年古榕攀爬長在大石上形成鳳冠造型而得名。
鳳山海拔五十多米,在佛曇山峰中屬於中等高度,是玳瑁山之餘脈。
今天老天作美,和風拂面,兒時玩伴從香港回來找我,我建議上鳳山走走,他雖在異鄉卻也心繫故鄉,這次榮選漳浦香港同鄉會副會長,事業有成肚子也有成,爬山就是鍛鍊身體,二人說走就走不一會兒到鳳山腳下。
上山寬闊的石臺階讓登山者走得很舒服,第一個休息平臺很大,大榕樹樹蔭蓋住了一半的平臺,豐收季節可以讓農民曬農作物,平時村裡一些老人也經常來走走,俯瞰下面的村莊與風景,周圍用石欄杆做成的石椅,讓人們可以休息一下。
第一平臺左右各有條石鋪成的小徑,左邊這條有一線天之感覺,右邊蜿蜒小徑卻也是另有一番風景。轉角處的黨史走廊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從一大到十九大光輝歷程。
清風步道沿著山脊而建,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路邊的野花盛開,一些不知名的小草也青翠碧綠。
樹片造型的黨建標牌也融入了大自然的元素。
當年一門三將軍的榮耀訴說著愛國精神,楊施二姓的族規體現了家國情懷!
荷葉造型的亷政宣傳,寓意為官要像荷花出瘀泥而不染。
第二個大平臺上的孝廉講堂可容數百人聽講,旁邊的入黨誓詞讓黨員幹部重溫入黨激情,右上角大石上刻著中書協會員楊汶千書寫的"初心",讓人要不忘初心,牢記為國為民效力之使命。
從第二平臺往前,石徑時寬時窄蜿蜒而上較為難走,一隻小狗輕鬆地爬山,是否笑話我們爬山耐力不夠?峰迴路轉之間,通道兩旁豎立著一些通俗易懂、寓意明了之閩南俚語宣傳牌,大人小孩都值得來學習,讓人受益匪淺。
走到頂峰,佛曇美景盡收眼底,讓我們心曠神怡,剛想休息片刻卻看到二個老人也在山上,其中一個是村中老者,對風土人情頗有研究。我聽說附近有一個古代人類活動遺址,上世紀出土了一些文物,我還沒親自去過,就鬥膽請他帶路去山另一頭探尋古代遺蹟,他們欣然答應,真是有緣。
費了好大的勁終於攀爬上到古遺址。古牆依舊堅守崗位,石洞可容十幾人藏身,遠古人類在石頭上挖出二個凹洞用於穀類的脫皮,旁邊石頭平臺很大,整體感覺應該是遠古人類生活過的地方。
巖石上圖案是古代人刻意作畫或者是風化產物有待專業人士去探索。
雖然沒有發現一些古代的人類的東西,卻也發現了不一樣的風景,鳳山,確實值得休閒、學習與探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