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之春,是一首日本民間歌曲,作於1977年並在一年後流行日本全國。原為一首思念家鄉的歌曲,當時日本有很多為了求學或謀生而離開北方農村的年輕人,這首歌也就在當時很是流行。
日文原唱是著名的演歌歌手千昌夫,後被大泉逸郎、渥美二郎等眾多日本演歌歌手翻唱。
1979年,於日本樂壇發展的鄧麗君將這首風靡日本的曲子交由臺灣著名詞作家林煌坤先生填寫中文歌詞,隨後出現了第一個國語版本《我和你》,並經鄧麗君的出色演繹被國人所熟知。
此後的十餘年間,由蔣大為、葉啟田、韓寶儀等國內歌手演唱的民歌版本及閩南語版本相繼出現,《北國之春》也成為了華人社會流傳最廣的日本民謠之一。
原唱
千昌夫
國語演唱
鄧麗君,蔣大為,關牧村,劉德華
餘天、朱之文,高爭,樓蘭
閩南語演唱
葉啟田,韓寶儀
粵語演唱
徐小鳳,張偉文,薰妮,周潤發
朝鮮語演唱
李京淑
日語演唱
千昌夫,鄧麗君,美空雲雀,北島三郎,森進一,田川壽美,森昌子,坂本冬美,藤彩子,伍代夏子,渥美二郎,小林幸子,巖次郎,松田聖子,八代亞紀,中村美律子,石原詢子,多岐川舞子,川中美幸,西方裕之,香田晉,稻垣潤一,冰川清志,西城秀樹
據《日本新華僑報》消息,日本《朝日新聞》的資深記者伊藤千尋2010年發表的一篇報告文學透露了許多這首歌曲的創作內幕。
日本官方認可《北國之春》裡面所歌唱的是日本東北六縣的巖手縣,在巖手縣初春的披著雪的山麓,雪原上長著大片的白樺林,據說那裡的白樺樹有100萬株之多,是「亞洲最美的白樺林」。那裡的鄉村小神社裡長著春天最早開花的白玉蘭。
1977年正月,作詞家井出博正接受唱片公司的委託為男歌手千昌夫創作一首歌曲。當時千昌夫正在電視上為家鄉巖手縣做廣告,為了突出他所具有的這種北方色彩,歌曲名先定下了,那就是《北國之春》。
可是,井出沒有去過巖手縣,但他想長野縣和巖手縣差不了多少,都是嚴寒地區,對春天的渴望心情是很相同的,於是很自然地想起了小時候度過的鄉村生活:八嶽山上吹下來的北風突然變成南風後,神社裡的白玉蘭就綻放了大朵的鮮花,白樺林裡的水車小屋和圓木製成的小橋浮現在晨霧中……。
這一切全都自然地變成了井出筆下的歌詞。他還想起到東京讀大學後,看到同學們的宿舍裡有他們的母親寄來的鄉下特產。井出的父親去世早,他是靠在大阪工作的哥哥寄來的生活費度過大學生活的,於是情不自禁地想像,如果父親還活著,大概一定會和哥哥一起圍坐在火爐前默默對飲。
對家鄉和親人的萬千思念極其自然地化成了歌詞。
寫完歌詞後,井出跑到同樣也住在東京的作曲家遠藤實的家裡。遠藤在走廊裡站著讀完歌詞,對他說:「你就喝一會兒威士忌等著吧。」說完,遠藤拿著歌詞上了2樓。不料,才過了5分鐘,遠藤就走下樓來。井出以為遠藤忘了什麼東西,可是遠藤對他說:「曲子創作完了!」
遠藤実
後來,遠藤在他的著作《幸福的源流》一書中,對這5分鐘是這麼描述的:「我的腦中鮮明地浮現出故鄉新潟的春天景色。」兒時家裡貧窮,深夜的雪花會吹進屋裡,落在枕邊,冷得他直哭。所以迎來春暖花開碧空萬裡的那種高興心情也就格外的強烈。
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經歷,所以曲子一氣呵成,只是把歌詞的「北國之春」 改成了「北國之春天,啊,北國之春天」,以便能夠更加強調迎春的喜悅心情。
另外,就是把「故鄉啊故鄉我的故鄉,我要回你懷中」改成了「故鄉啊故鄉我的故鄉,何時能回你懷中」,把返鄉的意志改成了返鄉的願望,突出了想返回故鄉而實際不可能返回故鄉的那種惆悵的心情,增強了現實感。
他們馬上叫來千昌夫,彈起鋼琴,讓他試唱。千昌夫一邊唱,腦裡卻一邊浮現出他在故鄉巖手縣所看到的那些穿著皺皺巴巴的風衣的鄉親們。後來,千昌夫不顧反對,就是這樣穿著一身皺皺巴巴的風衣走上電視臺高唱這首戀鄉之歌的。
那時候,日本經濟還在持續增長,日本的民工基本都是來自新潟等東北地區的人,這是些特別能夠吃苦耐勞的人。他們從這首歌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聽到了自己想說而沒有說出的心聲,於是歌曲火了。
到1979年,唱片賣出去500萬張,成了日本全國的國民歌。
歌聲還跨出了國境,1988年中國大陸將其評為「過去10年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外國歌曲」。
這首歌曲還在泰國、蒙古、印度、越南、菲律賓、美國夏威夷、巴西唱開,成了一首被15億人所喜愛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