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
大家好,顛覆傳統認知、揭露洪荒隱秘的夜述封神,在粉絲們的尖叫聲中,又厚顏無恥地來了。
有很多讀者朋友私信我,詢問修煉要具備什麼樣的資質和條件,那麼今天夜述封神就為大家分享玄宗修道的兩個要素:緣和德,也稱具緣和具德。
緣,喻為命運糾纏的絲線,發生聯繫的機會。所謂道渡緣人,道不輕傳,更多的就是在乎這個「緣」字。當然本文中的緣不是指男女的姻緣,而是辦道之緣。譬如天台宗止觀就需要具備五種緣:衣食具足;持戒清淨;閒居靜處;息諸緣務;近善知識。
其中緣務是指生活瑣事,人際應酬,技能學問,凡此種種悉應放棄,做純粹的不問世事的俗人,清靜無為;而近善知識有分三種,外護、同行和授師,均是指在修煉途中遇到瓶頸或者難題的時候,幫扶自己的各種人。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天台宗所提到的五緣與之前提到過的法、財、侶、地這個大眾說法是同一個意思。而法、財、侶、地四要素夜述封神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進行了闡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
法、財、侶、地四者全,而後道業可辦。
雖然可辦,但也僅僅是滿足了物理上的基礎條件,修道的進度和深淺,還需要更深層次的內在基礎,那就是德,常指一個人的人品,善行,仁愛,仁政。如果沒有德,那麼他修行途中必生魔障,妨礙行人進趣,道業恐亦難成,所以德行的重要性更是遠遠高於緣分。
《莊子》:「德者,成和之修」是也。
潛虛真人曾說外丹之道,為之在人,成之在天,知之在慧,凝之在福,訣之在師,明之在眼,有不可絲釐毫忽假借於人者。苟能潛修德行,密結同心,德動天地,誠感鬼神,自爾臨爐之時,保無虞失。否則學術雖正,心眼雖明,如魔試何?餘蓋親試歷驗,今則不敢自隱。
這些感悟雖然是針對地元的修煉而言的,但是對於人元丹法其實也是如此。所以《悟真篇》有「大藥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積行施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
既然一切事物中都具有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繫的力量,那麼德也分陰陽,陽德針對人能明見的積善行為,而陰德是人所不知的行為,不挾人以報,不迫人於險,暗中施以援手的優秀品德。根據陰陽相對而言,有「陽德服人,陰德伏魔」的說法。
彼以禍來,我以福往;彼以怨來,我以德往。
《抱樸子》:仙法欲令愛逮蠢蠕,不害含氣,仙法欲溥愛八荒,視人如己。
所以為道者應該先立功德,做事之前先評估事情的對錯。甚至《玉鈴經》都有認為「立功為上,除過次之」的言論,我們姑且不討論這個觀點,但是我們需要明的是:救人於危難之中,使其免禍消災,祛除疾病,護人健康,這在為道者來說是上功。
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玄宗修士,欲即身證真,必先改革心地,常存利物之思,大慈與樂,大悲拔苦,時行方便,廣積善緣,則未遇師者得遇師,已遇師者得成道。老子曾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彭公之輩,為什麼不能升天,只因為善功不足罷了。
非積善陰德,不足以感神明;非坦誠以待,不足以結師友;非功勞不足以論大試;沒有遇到明師而想求道,是不可能的。所謂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實不僅僅於修道,德更是我們生而為人應該具備的起碼的素養,他反應了我們自身的道德價值和道德規範。所以無論是否修道,都應該以德服人,坦坦蕩蕩站立在人世間。
當然有人要說了,修至道,訣在於志,在於誠,其實咱們所說的志和誠又何嘗不屬於德。既然「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夜述封神祝願每位朋友為善為美,都擁有開掛的人生。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感謝收看,我是夜述封神,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