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這樣,我卻是無常,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歡樂或悲傷。」
——李健《璀璨》
「溫潤如玉,如畫君子」「清華哥哥」是大多數人對李健最初始的印象。然而,也說不清是從哪個瞬間開始,李健名前的title變成了「秋褲男神」「梗王」。
這段時間,隨著《中國好聲音》的播出,首次當「好聲音」導師的李健,卻一來就收穫了新封號「有內涵的段子手」。
瘋狂的成語收割機,和謝霆鋒激情互懟.李健張口就來的「笑點」,讓吃瓜群眾光是看熱鬧就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
李健不僅僅是在選秀圈這個大型的「修羅場」依舊人設不倒,哪怕在起伏不定,是非不斷的娛樂圈,同樣也如魚得水。
人設這種東西,他從來都不刻意為之,卻偏偏擊中了無數人的下懷。
那麼,從在音樂世界裡自在如風的「音樂詩人」,到一言不合就變身人形彈幕機的「段王爺」,李健究竟經歷了什麼?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幾十年後我看著淚流不止
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
-《父親寫的散文詩》
李健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一個文藝世家。
出生在東北的李健,小時候就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孩,稍微長大一點兒,就被父母送去學武術和戲曲,陶冶情操。或許這也是讓他之後的成長裡,可以兼具逗趣和穩重兩種反差極大性格的原因吧。
在1985年那個文化浪潮大衝擊的年月,11歲的李健看了一部電影《路邊吉他隊》。
只那一眼,就讓這個少年不能自拔了,李健跑去跟爸爸說,想要一把吉他。
一向沉默寡言,不太理世事的父親,愣是用了兩個月的工資,給李健買了人生中第一把紅棉吉他。
也是這把吉他,伴著李健唱了一首《說句心裡話》,保送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之所以會選擇這個專業,李健給出的回答依然出乎意料:那是選了個最不懂的,越玄乎可能越厲害。
面對父親說著「唱歌這件事,不太靠譜」的李健,在畢業之時,和大多數人一樣,有著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過著自己按部就班的小日子。
若是沒有兩年後,學長的那一通電話,或許如今我們看到的,不會是活躍在各大音樂現場的歌手李健,而是出現在某個新聞採訪中的網絡工程師李健。
但李健,終是用父親買給他的吉他,唱出了父親寫的那首散文詩。
寧願相信我們前世有約
今生的愛情故事不會再改變
寧願用這一生等你發現
我一直在你身邊
從未走遠
-《傳奇》
2001年,也是李健工作後的第二年,他收到了來自盧庚戌的電話。那通電話後,他對安然的生活說了聲再見,辭職,搞組合,出單曲。
再之後,樂壇上出現了一個組合叫水木年華,校園裡有了一首穩穩佔據單曲播放top3的《一生有你》。
27歲的李健,正式踏入了娛樂圈。
然而,讓誰都沒想到,僅僅一年之後,李健就退出了當初被稱可以與F4「對抗」的水木年華,是因理念不合。
多年之後,再談起這段經歷,李健的回答也只有言簡意賅的四個字:一言難盡。
退出水木年華後,才剛踏進娛樂圈的李健,再次游離在了邊緣地帶。
但幸好,在李健36歲本命年的這一年,王菲在春晚的一首《傳奇》,讓這首歌的詞曲創作者、原唱李健重回了大眾視野。
「寧願用這一生等你發現,我一直在你身邊,從未走遠。」唱得是無數李健歌迷的表白,亦是李健個體的真實寫照。
用一首傳奇,唱一段傳奇。
人們常問我:閱讀與音樂創作的關係是怎樣的?
它們二者時有關聯,有時卻未必。我最近在讀古詩,常驚嘆古人奇崛的想像力,這樣的閱讀能錘鍊我的語言,啟發我表達的方式。但人生中更多的閱讀,是在無形當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李健
這是李健在《讀書的「有用」與「無用」》中寫下的一段文字。
參加《歌手》後,李健就變身成了「行走的段子手」,也有網友朋友們賜給了他「段王爺」的稱號。
哪怕「好生音」上唱起周董的《三年二班》,也「不假思索」地改了詞。
理由竟是:高中三年不好好讀書,好像跟我有點兒違和。
或許正是因為李健準確找到了閱讀和音樂創作間的balance,讓他能在「詩人」和「段王爺」之間無縫切換。
寫起詞來的李健是溫潤儒雅的,能唱出「當天邊那顆星出現,你可知我又開始想念。」的深情;說起段子來又是讓人捧腹大笑中帶著少許的學識。
用一個段子,唱一首屬於自己的歌。李健,確實做到了。
列松如翠,積石如玉。郎豔獨絕,世無其二。
人人都說李健是娛樂圈難得的「怪人」。
其實不然,歌手李健也好,「段王爺」李健也好,與人設無關,李健只是忠實於了自己。
他只是,在清醒的塵世當中,編織了一個不會破碎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