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清除型水凝膠加速創面癒合

2020-12-27 騰訊網

細菌感染一直是皮膚傷口的一大威脅,尤其是嚴重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創面癒合。眾所周知,傷口或細菌感染產生的活性氧(ROS)會進一步阻礙傷口癒合。針對這一問題,蘇州大學劉莊教授團隊Bio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ROS-scavenging hydrogel to promote healing of bacteria infected diabetic wounds」的研究性論文,利用響應型交聯劑交聯的聚乙烯醇,研製了一種清除活性氧的水凝膠。製備的水凝膠可作為ROS清除劑,通過降低ROS水平和上調創面周圍M2表型巨噬細胞,促進創面癒合。而在傷口中形成的水凝膠可以釋放治療藥物,用以響應存在於傷口微環境中的內源性ROS。

創面癒合受損,尤其是糖尿病創面的癒合,是臨床高血糖患者常見的困境。作者通過混合聚乙烯醇(PVA)和3-聯胺(TPA),由苯基硼酸和醇的羥基反應交聯快速地形成ROS響應型水凝膠。在磷酸鹽緩衝鹽(PBS)中加入不同濃度的雙氧水(H2O2),對ROS響應水凝膠的降解能力進行評價(圖1)。

圖1 ROS響應型水凝膠的原理圖和表徵

由於ROS在傷口癒合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於體外水凝膠對H2O2的高效清除,作者研究了該水凝膠在體內對ROS的清除以及傷口癒合的作用。結果均表明,ROS響應型水凝膠對ROS的清除具有促進創面癒合的作用(圖2)。

圖2 ROS響應型水凝膠的體內抗炎作用和傷口癒合。

接下來作者詳細研究了水凝膠處理後傷口微環境的體內變化。M2表型巨噬細胞和調節性T細胞(Treg)可促進血管生成和膠原蛋白生成,在創面癒合等組織再生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經過一系列治療後測量了創面周圍的免疫細胞變化(圖3A)。結果顯示,在水凝膠處理的傷口中M2表型巨噬細胞顯著增加(圖3B和3C)。同時通過超聲和光聲成像系統檢測創面損傷處的血氧合水平。以上結果表明,製備的水凝膠可通過減少各種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加創面周圍M2表型巨噬細胞的數量、提高CD31的表達和整合素(integrin)3的水平,有效促進創面癒合和功能血管的形成。

圖3 ROS響應型水凝膠引起的傷口微環境變化

之後進行體內創傷模型的研究。在此作者發現,聯合治療可顯著促進感染後傷口的體內癒合(圖4D)。並在此基礎上,研究了不同治療方法在感染後第3天創面微環境的變化。結果均表明,與MP和GM-CSF共負載的活性氧清除水凝膠對治療感染創面有很好的效果(圖4)。

圖4 小鼠體內創面癒合研究

此外,作者還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S.a.u)感染的糖尿病小鼠的創面癒合情況進行研究。基於健康小鼠創面癒合的結果進行藥物治療,得出結果表明,MP+G@水凝膠治療可以顯著加速糖尿病小鼠感染傷口的癒合(圖5A-5E)。然後,評估了不同治療方法誘導的糖尿病小鼠創面微環境的變化。得出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MP+G@水凝膠能更有效地促進S.a.u感染的糖尿病小鼠創面的癒合(圖5)。

圖5 S.a.u感染的糖尿病小鼠的體內創面癒合研究

在本研究中,作者設計了一種ROS響應型水凝膠,能夠有效清除創面處ROS,並將其應用於治療糖尿病創面細菌感染。這種ROS清除水凝膠本身可以降低炎症反應,減少促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加M2表型巨噬細胞數量,觸發創面周圍新血管和膠原的生成,促進健康小鼠以及糖尿病小鼠創面的癒合。同時,裝載的抗生素mupirocin和細胞因子GM-CSF在水凝膠中可以有效釋放,降低創傷內源性ROS,從而消除S.a.u感染和加速創面的癒合。因此,作者提供了一種可裝載不同治療成分的ROS響應型水凝膠,可在多種複雜情況下有效地進行傷口修復,在治療糖尿病感染等難以癒合的傷口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點個「在看」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傷口癒合難?快來看看生物凝膠怎樣解決
    根據研究顯示[1],影響傷口癒合的原因有如下幾種。1、傷口感染:創面感染是影響傷口癒合最常見的原因,創面感染導致組織壞死妨礙癒合,除了一般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感染外,還存在著綠膿桿菌、結核桿菌及真菌感染的可能。
  • 傳統針灸如何聯手水凝膠生物材料,用於創面修復?
    未癒合的慢性傷口會產生多種細菌和過量的蛋白水解性傷口滲出物,進而引發為多重感染。中國國立臺灣大學Shan-hui Hsu、慈濟大學和三軍總醫院Niann-Tzyy Dai以乙二醇殼聚糖和一種可生物降解的席夫鹼交聯的雙功能聚氨酯(DF-PU)為原料製備了具有抗菌功能的晶膠/水凝膠生物材料。
  • 科學家開發出用於傷口癒合的機械反應型水凝膠
    近幾十年來,用於傷口癒合的水凝膠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關注。然而,身體運動部位的急性皮膚傷口通常會受到各種機械力的作用,如運動狀態下的拉伸力和壓縮力,因此傷口的癒合過程很容易受到幹擾。傳統的水凝膠由於機械性能、皮膚粘附性和藥物輸送效率較差,療效有限。
  • 傷口癒合水凝膠,觸發免疫減少疤痕
    傷口癒合水凝膠,觸發免疫減少疤痕 2020-11-11 1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刺激免疫系統的新型水凝膠,可以改善傷口癒合,讓疤痕最小化
    近日,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水凝膠,它在免疫系統的幫助下,可以快速治癒動物的傷口,同時將疤痕最小化。這種水凝膠具備提升機體自愈能力的潛力。微孔退火粒子(MAP)凝膠先前被證明是一種支持組織生長和加速傷口癒合的結構。在這項研究中,MAP凝膠被修飾以觸發特定的免疫反應。當前這項研究還只在小鼠中進行了實驗,但這種凝膠或許也可以幫助燒傷、割傷、糖尿病潰瘍和其他類型的傷口癒合,否則,這些受損的皮膚將會留下疤痕。
  • 口服雲南白藥膠囊可以促進痔術後創面癒合
    2、創面滲血:無滲血記為0分;滲血10毫升以下記為1分;滲血10-50毫升記為2分;滲血50毫升以上記為3分。 3、創面滲液:無滲液記為0分;一層以下敷料滲液記為1分;兩層敷料滲液記為2分;三層以上敷料滲液記為3分。
  • 科學家研發新型傷口癒合水凝膠 通過觸發免疫反應減少疤痕
    現在,杜克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水凝膠,可以觸發再生免疫反應,幫助皮膚更健康、更牢固地癒合,而不會留下疤痕。當皮膚受傷時,身體的反應是迅速形成疤痕組織,以防止傷口的感染、疼痛和脫水。這樣做的弊端大家都很熟悉--皮膚上會出現永久性的難看的汙點,毛髮和汗腺將不再生長。
  • 修復凝膠---修復疤痕,痘印,妊辰紋,燙傷,燒傷,曬傷,促進傷口癒合等功效!
    女生曬傷後如何修復美白?  康婷透明質酸凝膠的主要功效:  答:可以的,治療主要還是選擇適合您的藥物,還要注意飲食,還是以清淡為主的。  問題二:  你好,我做完雙眼皮今天剛拆完線,醫生讓我用瑞倪維兒透明質酸凝膠往傷口上抹,但我的眼睛現在不能見水,  所以我想問一下我往上面要塗第二遍的時候用拿什麼東西清洗第一遍的麼?還是沒有影響可以不用清洗可以反覆去抹?
  • 對創面有什麼幫助
    水膠體敷料是臨床常用的創面敷料,主要成分為羧甲基纖維素鈉( CMC) 合成彈性體,能夠吸收傷口的滲液,保持創面的溼潤性和密封性,從而為傷口提供良好的癒合環境,可用於靜脈炎的預防和治療,以及淺表潰瘍傷口。
  • 祝福加油歌緊張錄製中 俞灝明創面尚未完全癒合
    進入恢復階段,醫生繼續為灝明換藥治療,發現創面癒合效果較好。據了解,灝明在俞爸爸俞媽媽的鼓勵下,情緒稍有平復。醫生表示,灝明現在整體恢復都較好。只是隨著創面癒合,創面部位依然很癢。現在對於表面有所恢復的創麵皮膚,醫生使用止癢藥膏解決,但藥膏藥性只能維持很短暫一段時間,並不能長久控制灝明痛癢感,剩下的時間需要病人自身耐力和很強的毅力忍受。
  • 創面難癒合可別隨便塗藥膏,中總創面修復門診開診
    楚天都市報12月19日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李銳)62歲男子滿身長膿包,75歲老人臀部生褥瘡、55歲大嬸患糖尿病足……因為種種原因,他們遭受著創面不愈的疼痛之苦,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近日,中部戰區總醫院開設慢性創面門診,為患者提供規範系統的專業治療。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分子合納米複合水凝膠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
    探索了納米複合水凝膠製劑的傳統化學和物理方法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系統地綜述了使用生物啟發方法製備納米複合水凝膠製劑的最新生物製備策略,並且也強調了與生物製備納米複合水凝膠在止血和傷口癒合應用中有關的最新進展。還討論了納米複合水凝膠的未來前景。本文深入探討了生態友好型生物啟發性策略的進展,該策略可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應用的納米複合水凝膠的生物加工。
  • 龍腦冰皇透皮凝膠 頑固溼疹的新天敵
    (原標題:龍腦冰皇透皮凝膠 頑固溼疹的新天敵) 每到季節轉換的時候
  • VAC 與綁鞋帶技術治療下肢創面比較
    筋膜間室切開減張也會帶來一些列問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的同時,如何閉合創面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一旦筋膜間室壓力下降,創面就需要儘可能地早期閉合,以防止一些後期併發症如感染及難看的疤痕形成。但由於早期的肌肉水腫,肌肉突起及皮膚回縮,一期手術閉合傷口是不可能的。 此外,一期閉合傷口會引起筋膜間室的壓力再次升高,同時還會因皮膚張力過大而引起皮緣壞死。
  • 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化學.綜述》1型糖尿病新興技術中的水凝膠
    【科研摘要】以更易管理和無痛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嚴格的血糖控制的1型糖尿病治療一直是下一代糖尿病治療的重點。在許多這些新興技術中,即自我調節的胰島素輸送和細胞替代療法,水凝膠被用來緩解某些最長期的挑戰。歲末12月29日,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助理教授協同Qingsheng Liu研究員團隊在《Chemical Reviews》綜述了關於』』Hydrogels in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ype 1 Diabetes』』一文,作者總結了水凝膠用於胰島素輸送和用於1型糖尿病管理的胰島素產生細胞療法的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