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創意、營銷、技術、互動,看國外的綜藝節目是怎麼玩的?

2021-02-08 媒介雜誌


如今螢屏上的綜藝節目形式多樣,戶外秀、相親秀、冒險秀、親子秀等層出不窮,任意幾種排列組合起來都可能是一臺好戲,然而不管是《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好聲音》第四季等老牌強勢節目,還是《蒙面歌王》、《極限挑戰》等新的弄潮兒,大多數優秀的節目模式,或模仿或引進都來自於國外的成功經驗,今天媒介君就帶領大家探索海外的綜藝節目是怎麼玩的?


電視業本身就發源於海外,而綜藝節目的興起也是始於海外,近年來節目模式興盛,還是在歐美日韓各國。那麼,我們當然要將視角投向海外節目市場。縱觀國外節目市場,從節目本身來看,創意多元且越發重視與新媒體的結合,日益互動化;從節目的盈利方式看,能夠在多個維度上滿足品牌的需求,而海外輸出以及多元衍生貢獻也是不小。每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背後,又有各自的邏輯。或許,這更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節目生產中,創意當然是源頭,從今年坎城國際電視節的獲獎模式上,就可見海外眾多公司的創意之佳。但尤為重要的,是將具有創意的想法鋪展成一個完整節目的執行力,而這種執行力則有賴於節目製作環節中各個角色的發揮。英國是全球電視節目模式輸出的NO.1,其創意能力是一流的,但是他們認為,創意只佔5%,執行力卻佔95%。執行力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因為同樣的創意如果執行力不同,結果會完全不同。經過近五十年的商業運作,英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分工細緻、高效運轉的工業化流程,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每個人都在這個已經搭建好的平臺上工作,不可缺少但不是不可替代。如《X-FACTOR》122人的製作團隊就細分成58個工種,哪怕是資料員和拉線員這種小工種也不會忽略,每個工種負責的工作單一,不用身兼幾職。在錄製前,各崗位都拿到一份厚達幾十頁甚至上百頁精確到分秒的流程單,上面將每一個鏡頭對應的拍攝對象都標註清楚,精準到一句臺詞、一段音樂,甚至一個笑容和眼神的特寫都不遺漏,根據流程單便知道自己的工作步驟。再以老牌真人秀節目《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為例,其燈光團隊、音響團隊、導播團隊中有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員已經跟隨節目組12年,每一個工種不僅具備完成自己分內工作的能力,還對節目的風格、走向把控到位,對整體的製作方式和流程瞭然於心。

韓國綜藝近來幾乎佔據國內綜藝節目的半壁江山,其成功,與其綜藝編劇的成熟有很大關係。韓國綜藝編劇的薪酬在全體工作人員中是最高的,差不多可以佔到全部製作費的1/3。綜藝編劇與導演分工明確,編劇負責節目的環節設計、任務定位、藝人溝通等工作,導演負責呈現內容。因此,編劇對於真人秀的好看程度起著關鍵性作用,是決定一檔優質綜藝欄目誕生的重要人物。一個名編劇,通常要歷經初級跑腿打雜,到參與小情節創作,再到成為大劇情的編劇的漫長過程,整個歷練過程要十年左右時間,因此專業的編劇晉升制度為韓國綜藝提供了高質量的人才儲備團隊。


一檔戶外大型綜藝節目,編劇標配是6-9人,由創意編劇、構成編劇、細化編劇三種層級構成。

創意編劇大多具有十年以上的編劇經驗,他們負責將創意形成白紙黑字的大綱。構成編劇負責細化節目、設計遊戲環節;細節編劇則主要負責查資料、確認場地等外圍工作。一般而言,底層的細節編劇需要有兩到三年的工作經驗,才能夠接觸到遊戲設定環節,五年後才有資格晉升為構成編劇。


編劇的主要工作是設定環節,而不是為藝人撰寫臺詞,例如在設計《三時三餐》的環節時,編劇和PD常在一起討論節目的環節安排。比如碗給還是不給,米給多給少,吃的是給2個還是給3個等等,每個細節都是經過設計的。如果一個環節需要100步來完成,那麼編劇會先設定其中的99步,最後的臨門一腳,藝人們必須「自由發揮」。


除了前期策劃、現場應變,後期剪輯也需要編劇的深度參與。編劇們會在現場不停地記錄亮點——誰在這次拍攝中更有戲、誰和誰的「對手戲」更有看頭、哪個場景需要放大、哪些又可以蒙太奇。拍攝結束後,編劇們會根據自己最初的大綱和現場捕捉的細節,將剪輯亮點提供給PD,方便他們把控剪輯環節。



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用戶跨屏收看節目的行為在世界各國都成為共通趨勢,因此,在國外的綜藝節目中,隨處可以看到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


這些互動綜合應用了社交平臺、移動APP等多種形式,涵蓋的節目形態則有音樂、益智、戀愛、商業等,可見互動已經幾乎成為節目的標配,也確實有一些節目應用互動形態取得了良好成績。


《Rising Star》這一節目為以色列Keshet Broadcasting旗下的Tedy Production公司製作,節目在2013年9月份於以色列播出,第一季收穫了33.8%的平均收視率。該節目受到國際市場追捧,短短半年內三十多個國家引進版權,其中德國版本於2014年8月播出,收視份額14.2%(14—49歲),女性觀眾(14—29歲)份額達到驚人的30.5%。


不可否認,節目面臨著受眾的跨屏行為,需要通過多種互動形式讓節目的影響力擴散到更多的平臺、屏幕上去,並讓觀眾產生參與感,甚至對節目的走向有一定的決斷權。但歸根結底,節目本身是為了產生好的內容,而不能夠因為要面對PC和手機屏幕這些帶有技術屬性的終端,而強加技術元素。關注屏後人群的需求才是節目的核心。技術可以為節目增加一定的亮點,但一個缺乏創意的節目不可能因為加入技術元素就獲得成功。



對節目而言,廣告——或者更準確的講——品牌,是最重要的盈利來源。


最為傳統的硬廣自不必說,近年來在國內電視界盛行的內容營銷,在海外其實同樣風行。


植入廣告在國內近兩年成為電視廣告的新增長點,在國外也是如此。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植入廣告總銷售額從2010年的29.8億韓元增至2013年的336.3億韓元,增幅高達1028.5%。然而在這樣的植入廣告增長背後,其實有著嚴格的規制和限定。與國內的植入廣告泛濫不同,在韓國,一定程度上允許電視節目中出現「間接廣告」(即植入廣告),同時嚴格控制播出長度及佔總體畫面的百分比,超量植入廣告的作品會受到警告或處罰。應對這樣的政策,韓國團隊往往在一個節目的策劃階段就已經預設:什麼樣的產品可以在什麼樣的場景植入隨時準備。如果一家餐廳想要作為綜藝節目的外景贊助,那麼編劇組會在錄製1個月前到餐廳進行觀摩,根據實地情況設置腳本。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定製化節目進行品牌推廣,已經開始受到品牌的青睞了。在坎城春季電視節上,每年都會設置一個最佳品牌驅動電視節目模式的獎項,近幾年的獲得者所涵蓋的品牌包括美國運通公司、喜力、Chipotle Mexican Grill(美國連鎖快餐品牌)、嘉士伯等。


例如2015年,由Nordisk和TV2 Zulu聯合製作的《Best Friend Forever》,創意基於考驗患難中的友誼到底能維持多久這樣一個理念。節目共8集,跟隨幾個小組拍攝他們盡全力幫助陷入困境的朋友的故事,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男性之間的友情。而嘉士伯作為合作贊助商,通過這一節目,配合大規模的綜合市場營銷活動,涵蓋從新包裝設計到圍繞友情進行的社交媒體討論等,最終為自身品牌進行了良好的宣傳。


而2014年ChipotleMexican Grill則是在Hulu上推出了一檔四集的諷刺節目《Farmed and Dangerous》,在節目中虛構了一家用石油製品餵牛的大型餐飲企業,用以宣傳自身的健康食品理念。


時尚品牌Diane von Furstenberg則緊跟時尚真人秀大熱的潮流,製作了《House of DvF》。8位由設計師Dianevon Furstenberg在美國不同城市選出的女孩來到紐約競爭成為DVF品牌大使的過程。在這8集節目裡,Diane von Furstenberg本人、DVF創意品牌總監Stefani Greenfield和DVF時尚編輯Jessica Joffe輪番給選手們上課。她們也被分派至DVF不同的部門的不同崗位,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完成各項任務,最終在一輪輪的淘汰裡選出能擔任DvF品牌大使的女孩。


對於品牌而言,在意的是如何通過與節目的深度合作,完成傳達品牌理念、維繫忠誠度的目標。而泛泛的植入和追求大量曝光並不理智,也並非是唯一方式。當然,定製節目也未必就是最佳選擇,畢竟成本更高、風險大,且產出不可預期。但背後的指導思想,都在於尋求品牌與節目在理念上、受眾上的契合點,從而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應。在這方面,國內的品牌和節目都應該借鑑。



衍生品開發,其實質是利用節目本身的品牌,移植到新的產品類型中。如音樂選秀節目中選手的包裝、巡演、專輯售賣,以及根據人物形象、節目特質開發的各類產品如文具、服飾、食品等,在海外各國都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條,在我國也有多類衍生品的開發和盈利。


然而,與國內的綜藝節目推出大電影不同的是,美國、韓國的綜藝節目基本鮮見此類衍生產品的操作。與《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最為接近的,當屬美國《周六夜現場》衍生出的電影,這個已經開播40年的節目從1980年的《福祿雙霸天》開始製作衍生電影,至今有11部之多,包括《福祿雙霸天》、《福祿雙霸天2》、《反鬥智多星》、《百戰天蟲》等。不過這些作品與中國綜藝大電影依然有著本質意義上的區別,都是走的標準故事片流程,由節目中的小段子衍生而來,有著嚴格的導演編劇團隊創作,是按照標準好萊塢模式所走的故事片拍攝手法,而非綜藝節目類拍攝手法,而且最近的一部《百戰天蟲》也已經是五年前推出了。


畢竟綜藝節目與電影產業鏈有較大的不同,國內此類衍生電影短周期、快圈錢的目的,其實並不是為節目增添吸引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對節目品牌進行了透支,在這方面的衍生上,國外的節目同行們,還是更加冷靜。



對外輸出是海外節目盈利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近年來,歐洲的荷蘭、以色列等國家在節目輸出中佔據越發重要的地位,如以色列更是成為國際市場上眾所矚目的焦點,在今年的坎城電視節上被多國買家所包圍。而韓國的節目則更多的受到亞洲國家追捧。就連保守的日本電視業近期也動作頻頻,積極向國際輸出自己的節目,在地域方面則向東南亞和東亞市場傾斜。


由於模式輸出國與落地國之間往往具有文化差異,以及製作水平的不同,因此節目的輸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版權和模式售賣,而更多採用了聯合製作的形式。


例如韓國近年來多檔節目輸出,早在2013年,韓國電視節目版權輸出創利就超3億美元,而據估算,2015年韓國電視節目版權輸出額將突破5億美元,主要流向當屬中國,而這中間就經歷了簡單售賣到聯合製作的發展過程。


2012年,上海SMG算是國內較早一波接觸韓國綜藝版權的電視臺。彼時,在其地面頻道「新娛樂」播出的《媽媽咪呀!》模式購買費僅為每期1萬人民幣;即便是2013年芒果臺大熱的《我是歌手》,業內普遍認為其版權費是每期5-6萬元。而到了2014年,韓綜的版權支付方式有了質的飛躍。隨著兩國節目合作的深入,韓國電視臺在收取模式授權費的同時還會增收節目製作費用。目前,「模式費+製作費」的打包價格幾乎都在千萬以上,並且仍在繼續飆升。而一些韓國製作公司雖無模式可賣,卻因電視臺人力緊張而獲得機會,直接從中方團隊「承攬」製作業務。近期韓國與中國聯合製作的節目包括SBS與安徽衛視合作的《叢林的法則》、JTBC與東方衛視、愛奇藝聯合製作的《我去上學啦》等。


由於各國之間節目製作水平不一,「強」國不止會出現版權收入上的貿易順差,還可以讓本國的製作力量對外輸出。而對於「弱」國而言,一方面能夠通過購入模式降低風險,滿足國內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學習和完善節目製作產業鏈的大好時機。



一般說來,國際節目模式公司分為兩種,一種隸屬於電視臺或傳媒集團,另一種則是獨立運營的公司。近年來,前一種公司在集團的支持下不斷收購獨立公司,而部分獨立公司為了增強自身實力也通過重組等方式彼此整合。2013年以來國際節目模式公司的整合進一步加速。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國際市場單純的模式輸出業務陷入疲軟有關。針對電視模式業最發達的歐洲地區的調查顯示,2013年84個歐洲主要電視頻道的前100位模式節目創造了29.3億美元產值,較2012年下降3.3%。C21Media公司的調研發現,2013年國際模式的授權價格較2012年並沒有增長,甚至有67%的模式從業者認為2014年節目模式的授權價格將保持穩定甚至下降。通過併購,模式公司可以將產業鏈擴展到製作、發行等多個環節,另一方面,可以在資本運作下形成整合優勢,彌補在區域市場或者在某些產業環節的不足,及時發現和抓住新市場的機會,並形成有效的互補。





本微信號由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

《媒介》雜誌獨家運營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獲取更多詳情,可訂閱《媒介》雜誌,010-65450238


長按下圖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快速關注「媒介雜誌」。



相關焦點

  • 綜藝節目玩轉「大小屏互動」
    別看兩檔節目類型不同,但都選擇了「大小屏互動」的全新方式。先科普一下,這裡的大屏指的是綜藝節目的屏幕,小屏則是手機端直播的屏幕。「大小屏互動」即指在錄製綜藝的時候就開放直播信號,在網絡上先行直播,讓綜藝還沒開播就受到網絡端粉絲的關注,這樣全新的模式,讓綜藝節目又增大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 看綜藝節目如何玩轉「大小屏互動」
    上周末,兩檔全新綜藝節目——東方衛視《神奇公司在哪裡》、優酷視頻《奮鬥吧主播》同時開播。別看兩檔節目類型不同,但都選擇了「大小屏互動」的全新方式吸粉。「大小屏互動」即指在錄製綜藝的時候就開放直播信號,在網絡上先行直播,讓綜藝還沒開播就受到網絡端粉絲的關注,這樣全新的模式,讓綜藝節目又增大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 愛奇藝《樂隊的夏天》上線互動能力 互動視頻標準應用綜藝節目
    近日,愛奇藝正式將互動視頻技術應用於超級網綜《樂隊的夏天》節目中,以「畫面信息探索」互動能力,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感受和體驗。在互動方式上,用戶在觀看正片內容時可根據浮窗提示,點擊跳轉至樂隊完整舞臺進行觀看。這種方式可以在有效的節目時長中最大化呈現精品內容,更滿足了用戶觀看主視頻外的多元衍生內容需求。
  • 5G時代互動綜藝怎麼玩 《魔熙先生》第三季挺會玩
    此前《魔熙先生》節目組陸續發布了節目相關信息,從官宣定檔到嘗鮮版的播出,從節目內容到新穎的互動模式,無不賺足觀眾眼球。節目僅放出首期預告,便有不少網友將其納入必追預定名單。本周四12點騰訊視頻即將上線的首期節目,「魔熙主理人」羅雲熙、「up主」逍遙散人,兩位梗王同臺,一場很有「梗」的密集笑點轟炸即將襲來!在節目預告中,兩位玩家全程緊密聯合,燒腦味道四處瀰漫。
  • 《孤芳不自賞》玩轉音樂階梯:「創意+技術+粉絲」打造娛樂營銷
    不過,能到達如此熱度,是該劇天生爆款還是營銷宣傳上的神助攻?從營銷角度看,該劇在營銷宣傳確實有點可圈可點的地方。1月5日,題為「孤芳階梯揭秘版」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開,全網點擊量破2000萬。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孤芳不自賞》玩了一個「音樂階梯」的線下互動營銷,對於品牌營銷來說線下互動形式不足為奇,但是對於娛樂營銷來說這種創意與技術結合的玩法的確具有一定突破性和創新性。
  • 移動電商營銷,為何把未來押寶在綜藝節目?
    除此之外,廣告的作用更應該在於「轉化」,除了一些只為了塑造品牌形象,純粹輸出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廣告之外,大多數廣告都是營銷的一部分,營而不銷的, 顯然不能算作好廣告。前期深度植入,注意力輻射、口碑擴散,到最後看得就是把注意力能多大程度的轉化成購買力。這一點,在剛剛被熱議的東方衛視的最新一檔 時尚真人秀節目《女神的新衣》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 《嚮往的生活》第二季愛奇藝熱播 版權綜藝營銷還能這樣玩
    內容關聯品牌創意,版權綜藝營銷也可以很有趣對播出平臺而言,版權綜藝對比自製綜藝似乎天生在植入營銷上欠缺想像空間。但愛奇藝卻通過挖掘《嚮往的生活》第二季內容與品牌之間的聯繫,把視頻網站最為常見的專題頁面廣告展示形式做出了不一樣的新意。
  • 案例集錦:《創造營2020》——綜藝營銷實力派
    Puma x <創造營2020>實力派綜藝營銷的全鏈路演繹作為《創造營2020》節目指定訓練服品牌,著名德國運動品牌Puma便瞄準了這一綜藝IP的傲人實力,借勢節目內外、線上線下共同聯動的影響力,通過品牌與綜藝的強關聯、深綁定,賦予品牌更多勢能,打造了一場全方位、實力派的內容營銷
  • 《嚮往的生活》第二季實力蓋章 愛奇藝探索綜藝營銷新通路
    透過一系列收視和社交互動數字,我們可以觀察到近年來慢綜藝的內容出品方以及愛奇藝等媒體運營方正在不斷調整策略方向,從而在創作機制和挖掘節目商業價值上能夠更順暢地面對愈發嚴峻的挑戰。6月23日《嚮往的生活》第二季最新一期播出當晚,便以極為明顯的優勢登上CSM52省級衛視晚間節目收視率榜及VLinkage綜藝網絡播放量排行榜等權威第三方數據排行榜首位置。
  • 看康師傅冰糖雪梨如何玩轉娛樂營銷?
    作為定位「師徒文化」的節目,自然吸引了不少具有娛樂營銷嗅覺的品牌加入,這其中玩的最6的要數康師傅冰糖雪梨了。1、節目調性與品牌氣質完美契合康師傅冰糖雪梨作為節目行業指定的贊助商,從品牌契合度結合、產品場景植入到創意微博內容營銷,組合出擊為娛樂營銷創造更多可能性。
  • 爆款綜藝《我們十七歲》的「清純營銷」蘇你一臉
    通過12場旅行,《我們十七歲》將「逆時光旅行綜藝」這一新鮮品種進行了真實且有力量的展現,成為本土原創綜藝的又一力作,收官收視再次超過快本,第三次榮登全國同時段收視榜首。《我們十七歲》能夠口碑收視雙豐收,一方面是有優質的節目內容奠定地基,另一方面和其精準而又獨到的營銷策略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接下來就讓我們分享全案營銷公司神谷文化的營銷秘密。
  • 「NZND」IP系列化開發、打破次元壁,《明星大偵探》把綜藝營銷玩出新花樣
    這檔節目「會玩」的創意營銷,將劇情式真人秀的營銷推廣玩出了新高度。 文 | 江來近日,微博上出現了一個名為#nznd組合出道十周年#的話題,閱讀量接近1億,眾多網友為這一組合搖旗吶喊。然而,這一聲稱出道了10年的組合,實際上並非真實存在於娛樂圈,而是存在於一檔綜藝節目的劇情世界。
  • 《明日之子2》告訴你 , 綜藝營銷有多會玩
    這檔節目如何實現如此巨大的商業價值?各個品牌都玩出哪些綜藝營銷的新花樣?縱觀《明日之子》第二季,其商業邏輯除了常規的冠名、植入之外,更是通過節目內外的營銷手段完成品牌與節目在內核層面的整合統一,更好地實現了品牌在粉絲層面從認知到認可的印記轉化。總冠超2億的雪花勇闖天涯打造營銷鏈路閉環今年,《明日之子2》的總冠名商被雪花勇闖天涯superX拿下。
  • 抖音綜藝玩法大盤點,短視頻內容營銷時代已經到來
    而創建官抖,調動明星達人,進行熱門節點營銷,抖音的宣發「三件套」則能夠為綜藝節目的宣發營銷帶來了更大價值,實現節目的破圈傳播。創建官方抖音帳號,打造優質內容輸出陣地成綜藝節目營銷必選項之一。作為綜藝節目官方內容的出口,官抖的熱度成為衡量節目熱度的重要指標。因此,越來越多的綜藝在抖音創建官方帳號,在項目宣發全周期開展營銷宣推。
  • 首次冠名狼人殺直播節目 攜程年輕化營銷出新招
    近日,熊貓直播王牌狼人殺節目《PandaKill》第四季重磅回歸,首播熱度爆表總播放量超過3000萬。據悉,作為本季節目獨家冠名,攜程品牌關注度也隨之大漲,被更多年輕群體所熟知。值得注意的是,首次與直播平臺王牌綜藝節目進行合作,是攜程年輕化營銷的全新嘗試。
  • 《新手駕到》發布會趣味解讀駕考知識,創新營銷開創綜藝新玩法
    發布會全程與節目的核心之一相呼應,通過點映展現學員在學車過程中的安全行車規範,增強大眾的交通安全意識。而《新手駕到》所體現的核心創意也向行業展示了新的營銷策略和創新玩法。在第二輪的玩競速類駕駛遊戲中,新老司機全身心投入對抗,現場氣氛高漲。兩輪比拼在潛移默化中讓每個人都重溫了駕考安全知識,這亦是節目初創時的理念。
  • 教科書級綜藝營銷什麼樣?《奇葩說5》戰隊營銷了解一下
    而由《奇葩說》帶火的花式口播廣告,也已經成為了當下品牌植入綜藝節目的通用公式之一。但《奇葩說》的廣告植入探索之路並沒有止步於此,這不,本季它就為我們奉上了綜藝營銷的新打法——戰隊營銷,將品牌與戰隊進行一一對應的深度捆綁,再次引領行業風向。 當奇葩戰隊遇上金主爸爸,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奇妙的化學反應?《奇葩說5》又是如何玩轉戰隊營銷的呢?
  • 創意營銷看優酷:《寒武紀》主創「燒腦」直播,粉絲線上線下雙互動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這部熱播網劇在營銷上又玩兒出了新高度。五六日連續三天,《寒武紀》主創周雨彤和侯明昊走進高校,一邊和現場粉絲交流,一邊通過小米直播和線上粉絲互動,線上線下一片歡樂。直播的過程被加入了有趣的燒腦劇情,周六周雨彤直播設線索,周日侯昊明直播找答案,六日兩天《寒武紀》的粉絲們被劇組的營銷福利寵壞了。
  • 又有創意潮玩類節目看了!《潮玩人類在哪裡》,領「潮」而動
    作為全球首檔創意潮人挑戰真人秀,《潮玩人類在哪裡》不僅聚焦於當下的時尚潮流,更回溯於過去,尤其是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尋找潮流線索,帶領著觀眾感受潮流帶來的豐富多元,用一種進步的眼光審視「潮文化」,以及潮流帶給未來的無限可能。
  • 從深度合作《元氣滿滿的哥哥》,看元氣森林如何高杆玩轉花式營銷
    縱觀近十年綜藝市場,各種現象級爆款、S級頭部內容、全民綜藝頻出,優質綜藝內容的商業價值也一路走高。借勢綜藝節目熱度、明星效應提升品牌價值成為很多品牌方的不二選擇,而品牌與綜藝的捆綁營銷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著升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