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二字,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少年的聲音,本該是社會發展中最具辨識度的音色。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代際鴻溝的阻隔讓社會難以真正放低姿態傾聽這些不加矯飾的聲音。聚本是一團焰火,卻散作滿天微光星。
《少年說》將這束聲音聚攏,還原他們本該有的穿透力。五米高臺賦予的儀式感讓整個社會開始認真仰視這群有話要說的零零後,慣性思維裡的「孩童戲言」句句直擊社會痛點,讓每個聽眾感受青春的共鳴,讓每份情感找到共振的支點。
《少年說》選擇走進這群青蔥少年,透過一聲聲稚嫩的喊話,傳遞他們對於家庭、社會、國家的所思所感,為觀眾刻畫出當下中國最真實的青少年群像,傳播青春正能量。作為湖南衛視孔曉一工作室推出的新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長心理釋放表述節目,《少年說》第四季開播至今已熱播過半,收穫社會強烈反響。
播出過半獲高評價,熱度高漲引強反響
自第四季開播以來,《少年說》收視穩步上升,在各平臺收穫了亮眼的成績。抖音視頻播放總量破14億,多次登榜熱搜雙榜;微博視頻播放總量破兩千萬,官方微博漲粉14萬。 其中,「內地男孩塑料粵語感謝澳門同學」3小時話題閱讀量破億。一個素人綜藝,憑藉優質的內容和深厚的品牌意義,開播過半便展現了不俗的熱度。
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等主流媒體也從多方肯定《少年說》第四季的積極意義。12月18日,中國日報網刊文《湖南衛視<少年說>展現澳門少年家國情懷》,點讚節目展示了新一代青少年的精神風貌,傳遞了炙熱向上的家國情懷。
《少年說》第四季更打造了一批網絡熱議話題。「家長該不該給孩子規劃報班」「工作與陪伴如何平衡」「孩子做家務需不需要物質獎勵」等話題引起全網對於家庭教育的關注和思考;《少年說》澳門特別節目也引來網友紛紛感嘆「通過《少年說》看到了祖國的未來。」
緊扣時代脈搏,聚焦多元青春
勇氣臺上的少年心聲不是個例,年輕的酸甜苦辣裡折射的是整個時代的脈動。在《少年說》第四季澳門特別節目中。內地轉學男孩與來自澳門的「粵語翻譯官」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真摯友誼,詮釋出澳門與內地密不可分的深厚情感;澳門女孩在習爺爺回信中的關愛與期盼下,懷著對祖國母親的熱愛,與同學們許下了北京天安門看升旗儀式的約定。透過這群年輕人全新的視角,我們看到了一個厚植中華優良傳統的新時代的澳門,更看到了內地與澳門血濃於水的骨肉深情。
《少年說》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和兩地同根情誼的充分展現贏得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等中央主流新聞媒體的高度評價;《澳門日報》《濠江日報》《大眾報》等澳門當地媒體亦不吝讚揚,紛紛對節目予以重點報導。
澳門特別節目的策劃和打造,深厚了《少年說》的品牌意義。而第四季節目遍布全國的足跡,更讓觀眾在城市的轉換中感受各地少年的多元青春。
在東部海濱城市大連,看浪漫之都的少年如朵朵浪花,綻放青春的姿態;在西部內陸之城烏魯木齊,從世界上最內陸的城市中感受兵團二中學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兵二精神。
長沙「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城市精神下,有關注社會問題勸爸爸給員工漲工資的耿直女孩、有小小年紀遊歷四方用雙眼感受世界的新興教育觀;南國深圳林立高樓與閒適腳步之間,鵬城少年眼觀世界志在遠方,有車迷少年把愛好變成夢想立志中國汽車創造、有太極少女著眼毫釐艱苦訓練拿下省雙料冠軍。
節目在少年們的聲聲喊話中擁抱多元城市文化,在各色風土人情中一覽祖國繁盛。
日本少年乙間悠鬥與東北同學結下深厚友誼、中文名叫「姬康」印度少年畫畫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外教老師當眾用標準普通話歌唱《我愛你中國》…立足當下,放眼世界,《少年說》第四季也走出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格局。
雙向通路打造青少年心理教育範本
2019年,中宣部、廣電總局等12個部門聯合制定《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在中央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行動號召下,《少年說》用最真實樸素的方式,通過一方勇氣臺,用心傾聽、鼓勵溝通,為青少年提供情緒的出口,為家庭、學校和社會打開走進孩子內心的入口。
在新疆,自閉女孩惠子勇敢突破心結感謝對媽媽的理解和包容,開明豁達的「神仙媽媽」更詮釋了對待自閉症的積極心態;在澳門,張林泓在勇氣臺上呼籲社會關注抑鬱症,向我們展現了少年絲毫不遜成人的博愛與擔當。在大連,單親家庭中成長起來的男孩劉東昊坦然訴說曾經想要放棄生命的念頭。男孩對母親許下「後半輩子一起走」的承諾,讓社會看到了少年人思想的重量。
解鈴仍需系鈴人,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最終要回歸青少年本身。《少年說》第四季走出了一條「先破後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以一個個鮮活的個例為引,在真實經歷呈現和教育理念碰撞中探索普適意義。
真情表達帶來真實改變
《少年說》節目總製作人孔曉一說:「00後在主流媒體上是安靜的一代人」。而恰恰是這一群人,在十年二十年後,將成為這個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掌握國家的主流話語權。把光照在這群人身上,是媒體的責任。《少年說》走進這群少年,讓社會看到他們積極向上、有擔當、有個性,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的青春臉龐。自2018年暑假開播以來,節目傾聽了上萬名少年的心聲,播出了八百餘個故事,也給屏幕前後無數個家庭帶來了真正的改變。
節目被爸爸撕畫的女孩言佳宇終於獲得家人的支持,報了專業美術班;留守女孩歐陽霜榕的心願被在外打工的父母聽到,在父母陪伴下過了幸福的生日。有中考失利的學生看完節目重振精神;有家長反思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否欠妥;更多的網友,則是通過《少年說》,從孩子們的現在,追憶自己的過去,看到國家的未來。
《少年說》一方勇氣臺,是學校、家庭教育的「檢閱臺」,是親子、家校溝通的橋梁,是映射時代變化發展的窗口,也是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勵志向上的燈塔 。少年們的聲聲喊話,就像一束束青春之光,匯成一片光明,照亮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