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中國人會生氣,敢生氣,也曾經怒不可遏丨純粹閱讀

2021-02-19 純粹Pura

這些年,常常看見有人在文章裡質問:"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會生氣,敢生氣,也曾經怒不可遏。"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一齊怒火炙心的時候,也曾使"山嶽崩頹、風雲變色",一個人忍無可忍的時候,也曾"忘其身以及其親"。
遠者固無論矣,以我及身所見所聞,中國人為了"華人與犬不得入內"而生氣,為了揮動東洋刀砍掉中國人的腦袋再哈哈大笑而生氣,直氣得開著大卡車衝進黃浦江,氣得把一排木柄手榴彈綁在前胸後背往坦克底下鑽。
中國人也為了從香港到重慶的飛機上有一隻洋狗而生氣,也曾為了莊稼漢沿街叫賣他的小女兒而生氣,直氣得拋下老婆孩子遠走高飛、隱名埋姓,二十年後再回來清算他的親族鄉黨。
中國人生了氣,有時像滾水,有時像火山。
抗戰軍興,中國人蓄怒待發,出氣的對象有變化,先對外國,後對本國。
許多事我或在局外、或在局內,許多人我或者理解、或者迷惑。許多人,包括我在內,我們不知道何時、何故發生這種載舟覆舟的變化,我們不是秋風未動蟬先覺,而是秋風已動蟬先落。
原來人的情緒那麼不可測,後果那麼不可預估,許多人這才修心制忿。
出入於兩種怒氣(對外國和對本國)之間的我,以一個少年人的受想行識,構成《怒目少年》這本書的內容。繼《昨天的雲》之後,這是我的第二本回憶錄——應該說是第二部分。它記述由1942年我前往抗戰後方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我對中國社會所作的見證。"兩種怒氣"的消長即發生在這段日子裡。

寫回憶錄需要回憶和反省,需要資料幫助回憶和激發反省。要清理50年前少年事,得找到50年前少年人。
1982年,我對中國大陸展開了連續四年的通信搜索,向"隔世"尋找我"前生"的舊識。那時,中國大陸的經濟繁而未榮,要他們花兩元人民幣回一封航空信是個負擔,我到集郵商店高價買進郵票貼在信封上,打好通信地址,把信封一個一個寄給他們使用。
那幾年,我幾乎每天收到由大陸來的信,補足這本書需要的資料(抗戰生活),也為我寫下一本書提供助力(內戰經驗)。
50年了,經過那麼長的戰爭和那麼多的政治運動,舊人怎會仍在原處?不錯,內戰期間的大遷徙,戰爭停止後的大整肅,他們在數難逃。

 王鼎鈞作文五書(全5冊) 

作者:王鼎鈞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0年09月 

他們的星球爆炸了,他們散落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青海、雲南、廣西、四川,做舊世界的碎片。謝天謝地,他們還活著。種種磨難都是事實,可是他們活了過來。謝天謝地,外面風傳的大滅絕並未發生。
我把他們的名字牢牢地記在心裡,寫在日記裡,保存在通信的檔案裡,但是不必寫在這裡。
我還需要閱讀。
我讀戰史、方志、名人的回憶錄,我從那些書裡沒找到多少可用的材料。
我說過,我關懷的是金字塔下的小人物,貼近泥土的"黔黎",歷史忽略了他們,不願筆生花,但願筆發光,由我照亮某處死角。
說來傷感,打開那些書,皇皇巨著之中,赫赫巨人之下,青年只是一行數字,軍人只是一個番號,縣長鄉長無論有多大貢獻,總司令也不知道他姓張姓李,少將以上的部隊長才有個名字,下級官兵只在"傷亡過半"或"全體壯烈犧牲"之類的官式用語中含混提及,無定河邊骨向來不設戶籍,更無論老百姓的汗和淚了。
那些書裡有天下,沒有蒼生。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東方圖書館發現一大批刊物,是中國大陸各省各縣印行的《文史資料》,這些刊物在各省各縣政協的主持下定期出版,他們長期搜集整理地方史料,做成記錄。這一批刊物對我幫了大忙。
以我涉獵所及,1982年以前你很難找到信史。
但《文史資料》記鄰裡鄉黨之事,影響甚小,上級不甚指導,執筆者又多是十室忠信,樸實無華,他們大概還沒聽說"上帝給我們語言文字,正是要我們掩飾事實",或者聽說過,還不能領會,他們居然不偏不倚地寫出許多真相來。——我自己身歷其境的事,是真是假我當然知道。
我從這些事件裡走出來,現在又借著閱讀走進去。
我找到日期、地點、某人的名字和數目字。我需要的正是這些,難遇難求的也正是這些。
本書出版以後,凡是我當年生活過的地方,嶧縣、阜陽、南陽、內鄉、漢陰、安康,我都會寄書給它的政協、文史辦公室,附一封我的感謝信。一如第一本回憶錄《昨天的雲》出版以後,我曾寄書到蒼山、嶧縣、郯城、宿遷。將來第三本回憶錄出版,我也寄書到寶雞、南京、上海、瀋陽、秦皇島、天津、寶坻。
根據《文史資料》中的線索,我在大陸上買了一些書。隔洋買書,我的辦法是"不管有魚沒魚、先撒一網"。看見書名,猜想它的內容,買來再說,網中也許空空,那麼再撒下去。幸而大陸上出版的書,書名和書的性質大致符合,不像臺灣,書名往往脫離書本單獨供人欣賞。
感謝大陸親友,他們在官吏的猜疑下、在人與人還不能和睦對待的地方辦事,忍受公車司機的呵斥、乘客的互相踐踏、書店職員的白眼、郵局櫃檯的頤指氣使,寄來我需要的著作物。
我也把他們的名字牢牢地記在心裡,寫在日記裡,保存在通信的檔案裡,但是不必寫在這裡。
那些書多半以內戰四年為背景,演說歷史巨變。那些大事本末我用不上,但是它使我重溫恐慌、焦慮、虛無,以及在絕望中掙扎的本能,到了我寫下一部回憶錄,成了無形的助力。感謝這些著述者。
在《昨天的雲》裡那樣年紀,我們思想單純,七竅混沌,受父母庇護,無須面對挑戰,眼睛明亮然而只朝空氣看。沒關係,只要你長大。
在《怒目少年》那樣的年紀,開始窗隙窺月,霧裡看花,一路挺胸昂首,沒有天使指引、先知預告,自以為是,坎坎坷坷。沒關係,只要你長大。
人活著,好比打開一架攝影機,少年時底片感光,不曾顯影,一直儲存著,隨年齒增長,一張一張洗出來。
下一本書我寫三年內戰(即《關山奪路》)。那三年我又大了幾歲,"攝影機"的性能提高,並且知道世事有遠因近果,有表象內幕,有偶然必然,有真誠偽裝。

回憶錄四部曲

《昨天的雲》《關山奪路》

《怒目少年》《文學江湖》

作者:王鼎鈞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重要的是學會了作出決定並面對後果,在驚駭、抗拒、疑惑、悲痛中認識人性,長大真好。
長大了,由窗隙窺月、中庭步月進入"高臺玩月",人生的秘密次第揭露,應驗了《聖經》上的話:"所有在暗室中隱藏的,都要在房頂上宣揚出來。"
種種昨日,作成了一個人,這人憑天賜的基料作成了一卷或幾卷書,這一生算是"還諸大地"。
米蘭·昆德拉說"回憶是依稀的微光",我的回憶"在我大量閱讀有關史料之後"是望遠和顯微。
克莉斯蒂說"回憶是老年的補償",我的回憶"在我洞明世事練達人情之後"是生命的對話。
有些中國老人怕回憶,如果他是強者,他有太多的孽;如果他是弱者,他有太多的恥,兩者俱不堪回首。他的回憶錄不等於回憶。
有些事情我還得仔細想。
生命不留駐,似光;不停止,似風。山川大地盡你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浮雲。"實際上也帶不走,連袖子也得留下。不能攜帶,只有遺留或遺失,這是生命的特徵。
現在,電視、報紙天天有人談論青少年。正是:
水流少年色,風飄少年春。

(原題為《與生命對話》,作者:王鼎鈞,轉自公眾號:大先生們)

春秋花果:王鼎鈞自選集

作者: 王鼎鈞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2

王鼎鈞從事文學創作長達半個世紀,出版著作近四十種,《春秋花果:王鼎鈞自選集》是從他既有的作品中精選集結而成的。本書精選王鼎鈞散文、雜文、小品等二十八篇,分為三輯,第一輯直指本心,第二輯直指地心,第三輯直指文心,包括《競爭五帖》《疏壓四帖》《我們還得思考》《海上尺牘》《匆匆行路》《看不透的城市》《崔門三記》《古典詩變奏》《聲音》等篇章。

王鼎鈞的文學作品往往圍繞歷史背景下的個人、人性、現代性等方面展開。如《競爭五帖》,就如何競爭這個問題從五篇小文章展開論述,通過細緻入微的體察和智慧的省思,教人要加強發揮自己的優點,沒有優點要培養和學習……

王鼎鈞,山東省蘭陵人,1925 年出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家;1949年到臺灣,服務於廣播公司,還曾擔任過多家報社副刊主編;1979 年應聘至美國的大學任教,之後定居紐約至今。

王鼎鈞的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著作近四十種。從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 年《開放的人生》,再到80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書」「作文四書」等作品在臺灣銷行極廣,至今不衰。自70年代末期起,王鼎鈞開始了《碎琉璃》等獨樹一幟的文學創作;1988 年《左心房漩渦》出版之後,更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從1992 年至2009 年,王鼎鈞歷時17年陸續發表「回憶錄四部曲」,融人生經歷、審美觀照與深刻哲思於一體,顯示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相關焦點

  • 王鼎鈞 | 與生命對話
    在臺灣,王鼎鈞被譽為「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和當代散文「崛起的山梁」。以下內容為王鼎鈞先生為《怒目少年》所作序言。 《怒目少年》,王鼎鈞,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1月///與生命對話——《怒目少年》序這些年,常常看見有人在文章裡質問:「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野火集
    在昨晚的電視新聞中,有人微笑著說:「你把檢驗不合格的廠商都揭露了,叫這些生意人怎麼吃飯?」包德甫的《苦海餘生》英文原本中有一段他在臺灣的經驗:他看見一輛車子把小孩撞傷了,一臉的血。過路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停下來幫助受傷的小孩,或譴責肇事的人。我在美國讀到這一段。曾經很肯定地跟朋友說:不可能!中國人以人情味自許,這種情況簡直不可能!
  • 不生氣,你就贏了
    做人,大度一些,別吵、別鬧,不爭,不怒。與人爭執時讓一讓,不生氣;委屈難過時靜一靜,不生氣;憤怒不滿時笑一笑,不生氣。不生氣,是對自己負責,生氣,會傷了自己身體,與其憤怒生氣,不如平心靜氣。受到別人傷害,不生氣,若無其事,才是最好的報復,時間,會撫平你的傷口,上天,會給你滿意的答覆!
  • 生氣危害大《不生氣的技術》吳淡如教你如何不生氣
    (一)危害只要是人,一定會生氣。1.傷身愛生氣真是一種慢性自殺的行為。《黃帝內經》早就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3.影響自己的前途憤怒會蒙蔽理智,阻礙人的正確思考,讓生命中的百寶箱,因為一個不值得的人或東西,毀於一夕。
  • 懷孕期間生氣會造成怎樣的影響,看到這些你還敢生氣嗎?
    懷孕期間的生氣是不可避免的,更不用說激素增加的影響了,但是看到這些危險,孕媽肯定會搖搖頭,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保持頭腦清醒,因為這個時候她們不僅僅只代表著她們一個人,而代表的還有孩子。什麼比生命更重要?除了你肚子跳動的生命,誰能讓你值得為之犧牲?
  • 一定要少生氣!這是醫生說的,生氣真的會增加患癌機率
    但其實癌症的發生並非偶然,它會由多種因素綜合導致,不良的生活習慣、肆無忌憚的飲食、生活環境以及工作環境等等因素都可能回事導致癌症的真兇。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情緒,情緒對於自己身體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同時情緒也已經被證實是引發癌症的關鍵!
  • 為什麼當臺灣人不稱自己為中國人時,中國人很生氣
    有外國人問:「當臺灣人不稱自己為中國人時,為何中國大陸人很生氣?」一些網民給了他答案,摘要如下:
  • 我已經怒不可遏了!
    而且我預測,本作接下來也會保持不錯的質量走到結尾,女主角常喊的「我已經怒不可遏了!」也會成為一代名梗吧。很可惜,這部作品的標題起的像是什么子供番一眼,我相信許多觀眾光是看到這個標題就直接跳過了,於是沒能欣賞到少女們的盛世美顏。
  • 親子閱讀:《菲菲生氣了》
    剛剛看過一慢老師的直播,學習了親子閱讀中的一些技巧和知識點,受益匪淺。今晚的親子閱讀就開始嘗試改進吧。我家寶寶不到兩歲,陪寶寶看書其實就是為寶寶講書,陪寶寶一起玩。通常每次親子共讀都由寶寶選擇書目。今晚寶寶選了這本爸爸剛給買的《菲菲生氣了》。整本書的顏色濃重而飽滿,色彩的搭配和線條的變化有著重要的表現意義。
  • 【連載】不生氣的技術——學會不生氣,爭做人生贏家
    但是憤怒會蒙蔽理智,發洩憤怒的代價,往往超出你的想像,可以讓生命中的百寶箱,因為不值得的人或東西,毀於一夕。        為什麼不要生氣?                因為追求一時暢快的代價,是花很多時間收拾遺留的副作用。得不償失。
  • 原來生氣後 身體這些器官會有驚人變化
    人有七情六慾,怒是七情之一,然而生氣對身體是有壞處的,易怒容易導致身體8大器官的變化。專家研究顯示,90%的疾病都與情緒有關,老人們也常說的「病由心生」。所以大家要抱著不作不會死的心態,常常告誡自己:「多冷靜,少衝動。」  1、心臟血流增加一倍
  • 一次生氣,能氣出20種病!
    -01-一次生氣全身器官受傷 《黃帝內經》早就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一次生氣能氣出20種病!看完我再也不敢生氣了! 1.肝臟比平時大了一圈生氣後,最先傷的就是肝臟!所謂「氣大傷肝」,如果經常生氣,就會出現肝病、甚至是肝硬化。也有研究顯示,生氣時肝臟要比平時大了一圈。而在中醫看來「怒傷肝」,生氣導致肝氣鬱結、肝膽不和,很多人生完氣後都會出現「兩肋疼痛和肝區疼痛」。 3.
  • 【夜讀】「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來源丨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特別鳴謝本期主播:天舒胡適先生在《我的母親》一文中,結合母親的經歷感慨道:「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明代思想家薛文清,號稱用二十年治一「怒」字而不盡,「是知克己之難。」人的情緒之難控制,可見一斑。修養高如林則徐、曾國藩這些人,也難免有動怒之時。但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一個生氣門檻很低的人,要麼是不成熟,要麼是沒有教養。
  • 別生氣了,真的會死!
    16歲的小姑娘,一生氣也會感到胸悶氣短。▼就像那句玩笑話:生氣,真的會變醜。其實想想,很多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再生氣也無濟於事,不過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樣真的值得嗎?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動聲色。
  • 心理學:容易生氣的女人,明白這3點,你就再也不會生氣了
    女人一般心思細膩,容易生氣,也是希望通過「女戴佛」讓女人也能少生氣,心情舒暢。現實中女人面對各種各樣的瑣事,難免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時候,偶爾生氣也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經常生氣,那就需要多注意了,這說明我們對生活已經充滿了不滿,任何的事情都能點燃我們情緒的地雷。
  • 一次生氣能竟能氣出20種病!
    一次生氣全身器官受傷《黃帝內經》早就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一次生氣能氣出20種病!看完我再也不敢生氣了!肝臟比平時大了一圈 生氣後,最先傷的就是肝臟!所謂「氣大傷肝」,如果經常生氣,就會出現肝病、甚至是肝硬化。也有研究顯示,生氣時肝臟要比平時大了一圈。而在中醫看來「怒傷肝」,生氣導致肝氣鬱結、肝膽不和,很多人生完氣後都會出現「兩肋疼痛和肝區疼痛」。
  • 生氣時面紅耳赤、渾身發抖,是身體的過激反應,看完你還生氣嗎
    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緒,不同的是,喜、樂是好的情緒,而怒、哀是壞的情緒,好的情緒能夠使人身心愉悅,只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壞情緒出現的機率較高,這是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學習、以及感情中的瑣事,都會導致人出現較多的壞情緒,這些壞情緒會嚴重影響到人的健康。
  • 王鼎鈞:我為什麼不喜歡魯迅的雜文 獨家
    王鼎鈞說,寫作回憶錄四部曲,他是用了「等了一輩子的自由」。他用超越私人恩怨與黨派立場的超然,用同情理解之心與沉鬱的筆調,寫盡了二十世紀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支撐王鼎鈞一生的重要支柱是文學。新書《書滋味》的一大看點,是發現王鼎鈞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從少年時代讀到冰心、沈從文等人的文字後,王鼎鈞做起了作家夢。
  • 靜夜思 | 我很忙,沒空和你生氣
    我忐忑不安地把標書交給總助,讓他有事給我打電話。那天,我根本上不下班去,只想著投標現場,畢竟那份標書,我都沒檢查,真怕關鍵地方出了錯。真是怕啥來啥,上午十一點鐘,我手機響了一下,來了一條信息,是總助發來的:怎麼那麼多紕漏,老總臉都氣綠了,估計這次我們中不了標了!我腦袋嗡地一聲,完了,這些年老總一直栽培我,上個月還說要提拔我,估計黃了。
  • 《請不要生氣》告誡父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比生氣更重要
    在書店看到這本《請不要生氣》,隨便翻了幾頁,感覺是一本可以解決困惑的一本書,於是把它帶回家仔細閱讀。《請不要生氣》豆瓣評分8.2,是一本表達孩子心聲的繪本,也是一本大人應該看的繪本。這本書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孩子總是惹大人生氣,他也很納悶,他也很希望大人不要因為他而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