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二戰老兵的故事:他們像碎片一樣被拋在世界各地 | ZOOM

2021-02-13 南都周刊

 Zoom 

老兵終究會凋零,會死去。隨著時代遠去,能使我們回顧那些老兵的,或許只有影像了。

攝影◈Sasha Maslov 編譯◈小南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away.」 (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當麥克阿瑟在國會上發表這篇《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時,這位服役了近半個世紀的五星上將的言語中充滿了對自己戎馬一生的肯定與自豪。

這句話是「二戰」時流行的一句軍歌詞,經這樣一位視國家利益為上、戰功赫赫的將軍之口說出,引起無數老兵和普通人的共鳴與感慨。

然而,老兵終究會凋零,會死去。隨著時代遠去,能使我們回顧那些老兵的聲影、不會凋亡的物質,或許只有影像了。

✈✈✈

△ Herbert Killian,奧地利

我離家時15歲,回家時已經28了。我的母親去世了,父親和姐姐仍在世。戰爭結束後在一個貴族的領地上伐木,因為要結婚沒繼續幹下去。

對我來說,從一個充滿罪犯的戰爭社會融入現在歐洲社會實在太難了……我覺得自己是個身在祖國的外國人。

△ Francois Savard,加拿大

歐洲戰事平息後,我加入了「飛虎隊」。我的兩個兄弟同樣參加了二戰,只有一個回來了。

1984年,我從行政部門退休,從此開始旅遊、野營、在「老兵之家」會友。

△ You Guang-Cai,中國

1938年3月,日軍進攻徐州。在愛國精神的驅使下,我跪下向母親告別,只身前往黃埔軍校,在1939年尾的時候成為第十六期畢業生。後來我當上了黃維身邊一個負責警衛的別動隊的排長。

△ Claire Keen Thiryn,英國

我的家庭在比利時抵抗團體的活動中負責傳信,有時還保護猶太人。戰後,我去了英國,並在1956年當上了英語教師。我有四個孫子,其中最大的孫子和孫媳生活在布魯塞爾。

△ Johannes Teravainen,芬蘭

戰爭勝利後,我對回到平民生活十分激動。但有時很荒誕,因為一些年輕的芬蘭人問我們在戰爭中殺人快不快樂。我在藝術學校學習了風景畫。我和妻子不能生育,就收養了一男一女兩個小孩。

△ Robert Quint,法國

我畢業後在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工作,直到1942年德軍入侵。我忍受不了充斥在學校、商店和房屋裡的德軍,看不慣猶太人被趕上火車帶走,於是加入了抵抗組織。

△ Joseph Koen,希臘

打仗的時候,我家換過六次房子,直到別人告訴我們德軍的佔領結束了。戰爭結束後我去了大學,當了建築師。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子承父業,一個是藝術家,還有個很棒的小孫子。總之,我和我的家庭活得很快樂。

△ Lydia Zellner,德國

有一次「黨衛軍」軍官問我是否有什麼東西可以捐,我說有一臺壞的打字機,軍官不信,試了試之後就走了。

德國戰敗後的第一年,我們這些平民沒有過冬的裝備,熬過了冬天。我再也不想像那樣挨凍了。

△ Otto V. Koos,匈牙利

我被判25年監禁,罪名是攻擊蘇維埃軍隊。但這很扯淡,因為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打烏克蘭起義軍,而他們現在就跟我關在一起。我的親人全在戰爭中去世了。1955年11月21日,我重獲自由,回到布達佩斯後,又被警察抓了。1956年11月8日,我被放了出來,九天後,我結了婚。

△ Shiu Dagar,印度

我的父母想要我上學,但我不想在那可憐的教育中浪費時間。18歲時,哥哥鼓勵我參了軍。英國人教我們使用武器和車輛,他們不僅對新兵態度差,工資給得也少。英國人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作戰成功,就讓印度獨立。

△ Nicola Struzzi,義大利

1942年,我被國家徵兵,在羅馬登記成了一名傘兵。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後就被送到突尼西亞。著陸後不久就被被俘了。義大利戰俘被美軍接管,但我倒黴地被法國人帶走了。關押在卡薩布蘭卡時,我逃到美國戰俘營,結果被送到法國那裡……後來我逃成功了。

△ Anna Nho,哈薩克斯坦

1941年我聽到戰爭爆發,於是自願報效國家。我加入共青團,成為北高加索陣線的一員。當時我的主要任務是在白天挖戰壕,後來我接受醫護課程,成了戰地護士。1943年,史達林要求所有未滿年齡的志願兵撤回,所以我就回家了。

△ Alfred Martin,北愛爾蘭

1942年9月,我作為飛機上的一員突襲了德國漢堡和杜塞道夫。後來一次任務中飛機被擊中,發動機起火,我們被迫跳機。我幸運地逃回了英國。1952年,我向1943年回家認識的姑娘求婚,次年完婚於多倫多,並在紐約度蜜月。

△Urszula Hoffmann,波蘭

我讀中學的第四年,戰爭開始了。我和同學組成了一個組織,自稱「海狸」,後來併入了地下抵抗組織。

「海狸」最初的任務很廣泛,包括給孩子們提供基本的教育和傳信,後來開始搞破壞。

△Anatoly Gavrilovych Uvarov,蘇聯

我從1944年開始在小型潛艇M-201上服役。有天我值夜班時,從廣播中聽到德國投降了,但我不能破壞紀律叫戰友起來。第二天早上,我們都高興壞了。回到基地後,人們放起了煙花。

△George Simpson,蘇格蘭

我還記得1944年10月在德國時的那次受傷。有一天,我們團準備巡邏時發生了交火,我的左手臂被打中了。我當時沒察覺到,直到槍戰結束,上級清點人數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受傷了。

△Mihael Butara,斯洛維尼亞

我在1941年第一次接觸「蓋世太保」(德國國家秘密警察)時就被他們攻擊了,但我決心要繼續行動。戰爭在1944年5月結束,儘管德國幾周前就投降了,但仍有一部分德軍的幾個旅和裝甲軍隊在和當地人作戰。

△JP Jayasekara,斯裡蘭卡

日軍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後,我們無比高興,但廣島和長崎核爆的細節也震驚了我們。

戰爭結束後我的家庭開了一家麵包房和一家旅館,我開始對農業感興趣。我還寫了一本錫蘭陣亡軍人的書,因為許多遊客來認親。

△Jerry Berk,美國

當戰事接近尾聲時,一輛擠滿法國奴隸苦工、大屠殺受害者的火車要從德國回國。我們要挑出身體虛弱的人送去醫院,一個女人請求說:「中士,我不想去醫院。我要是死去,也要死在法國,而不是德國。」

後來我遊覽巴黎時巧遇了她,她在臨摹《蒙娜麗莎》。

△Richard Thomas Pelzer,威爾斯

19歲生日那天,我參了軍。經過基本的訓練後,我被派到一家港口維護公司進行水下爆破作業。之後又去了蘇格蘭一個秘密的人工港。在一次剷平堡壘的作業時,我最好的朋友被炸死了。

✈✈✈

「老兵(Veterans)」系列的靈感來自2010年的一張肖像照片,那是攝影師薩沙·馬斯洛夫(Sasha Maslov)在自己的攝影展上拍攝的參觀者——一位「二戰」紅軍機械修理工。

為此,他遊歷了20多個國家,拍攝了不同的人群——戰士、醫護兵、工程師、黨員、抵抗組織成員、戰俘、大屠殺倖存者和平民。

「每一個參與了戰爭的人,無論是士兵或將軍,戰俘或守衛,醫護人員或工程師,共同使世界形成了現今我們所見和所感的樣子。」

「老兵」部分源自薩沙拍攝正在逝去的一代的願望——他們臨近「生命的終點線」。同時,他想反映不同國家的人們的經歷。「我拍的這些人曾捲入了如此大規模的事件,現在就像宇宙大爆炸後的物質一樣被拋在世界各地。」

當被問及他在拍攝中遭遇的最出乎其意料之事時,他說:「我每每對人們表現出的遺忘程度以及我們心存敵意的程度感到驚訝,真是兩個極端。」

限於篇幅,上面的人物只是「老兵」中的一小部分,簡介也是零散的,對理解此人比較完整的一生有「斷章取義」之嫌。如果感興趣,可以在攝影師官網看到完整的敘述。

參考連結:

http://veterans.sashamaslov.com/

END

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

相關焦點

  • 一個二戰老兵
    文/趙鳳梅(奧地利) 二戰老兵卡爾 · 布朗諾和我的生活沒有任何交集。他在歐洲我在中國,他死的時候我才兩歲。這個老兵不是別人,他是我先生赫爾穆特的父親。 1944年6月,英美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敲響了納粹德國的喪鐘。1945年1月,蘇聯紅軍消滅德軍四個集團軍,解放了華沙,赫爾穆特的父親,就死於那場華沙戰役。
  • 百歲二戰老兵最終沒能戰勝新冠,今天全英國都在為他默哀…
    後來他升至上尉,還參加過緬甸盟軍對日作戰,也算是百戰沙場的老兵了。他的故事經媒體報導後迅速引起關注,感動世界各地無數網友,捐款如洪水般湧入。英國皇家空軍特意安排在他100歲生日當天,讓參與過二戰的颶風戰鬥機與「噴火」戰鬥機從他家屋頂飛過,向這位二戰老兵致敬;
  • 二戰時期,日軍真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殘忍嗎?看「老兵」如何說的
    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我國也曾經根據二戰的歷史拍攝過不少電視劇,不可否認在這些抗日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尊重史實的神劇,不過也有一部分電視劇還是值得一看的。但這些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二戰時期的日本兵刻畫得十分殘忍,這也讓很多人好奇,當年的日本兵真的像電視中所演的那麼殘忍嗎?
  • 二戰名機臨空致意,女王送賀卡,這位二戰老兵的百歲生日為何如此風光?
    摘要:一位百歲的二戰老兵,是如何在短短二十多天裡就憑一己之力,募集到3000萬英鎊,並且俘虜了無數人的心,讓全英國上下都來慶賀他的百歲生日?圖1:百歲二戰老兵湯姆·摩爾一位百歲的二戰老兵,是如何在短短二十多天裡就憑一己之力,募集到3000萬英鎊,並且俘虜了無數人的心,讓全英國上下都來慶賀他的百歲生日?
  • 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開播,挖掘二戰中不為人知的中國故事
    該系列紀錄片以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為學術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為合作單位,圍繞海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挖掘獨家罕見歷史影像、文獻、證據,通過在世界各地的實地拍攝和採訪,首次向世人揭開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為響應習總書記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亞太戰爭審判》用平和、理性的國際視角講述歷史,反觀當下,旨在呼籲人類珍視和平,攜手世界走向未來。
  • 二戰時的日本兵,真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殘忍嗎?聽日本老兵怎麼說
    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我國也曾經根據二戰的歷史拍攝過不少電視劇,不可否認在這些抗日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尊重史實的神劇,不過也有一部分電視劇還是值得一看的。但這些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二戰時期的日本兵刻畫得十分殘忍,這也讓很多人好奇,當年的日本兵真的像電視中所演的那麼殘忍嗎?
  • 聖誕老人向二戰老兵下跪:我們欠你們一個感謝
    美國一位聖誕老人向二戰老兵下跪,表示感激之情。(圖片來源:社交媒體)中國日報網12月10日電(嚴玉潔) 聖誕節即將來臨,美國等西方國家節日氛圍濃厚,人們紛紛忙著大採購。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9日報導,美國女子吉娜·威爾伯近日在購物中心拍下了一張聖誕老人向二戰老兵下跪的照片。這背後,是一個溫暖人心的故事。上周,威爾伯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康科德購物中心進行聖誕大採購時,看到一位聖誕老人走過。她想趕緊拍下一張照片,給繼子看看聖誕老人,卻意外地拍到了一個暖心時刻。聖誕老人在走過她之前,先走近93歲的二戰老兵鮑勃·斯邁利,並跪下來表示敬意。
  • 95歲二戰老兵曾給川普投票,現悔稱他是最糟糕總統
    據外媒報導,8月20日晚,美國2020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最後一晚,一位95歲二戰老兵、曾經一直為川普投票的終身共和黨人,公開譴責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總統,並呼籲人們投票給他的對手喬·拜登。
  • 將寫二戰老兵故事或小說版《好萊塢往事》
    >>>昆汀不想將《星際迷航》續集電影作為自己收山之作去年,昆汀還表示計劃寫一本小說,其主人公是一位厭倦了好萊塢電影的二戰老兵,「有一個參加過二戰的老兵,他在戰場上看到了太多的血腥,歷經世事後回到現實生活中,他開始發現好萊塢電影很幼稚。突然間,他開始聽說黑澤明和費裡尼等(其他國家導演)的外國電影。所以他說,『好吧,也許他們會有比這些好萊塢虛假玩意好得多的東西。』」
  • 「炸彈離我只有20米」!聽2位抗美援朝老兵講那過去的故事...
    「炸彈離我只有20米」!聽2位抗美援朝老兵講那過去的故事......10月31日,記者來到新餘第四醫院旗下的新餘銀河護理院、新餘市銀河園老年服務中心,走近「最可愛的人」,與張付道、周熾文兩位抗美援朝老英雄面對面,追憶崢嶸歲月,聆聽他們的戰鬥故事。
  • 走訪抗戰部隊、抗戰老兵和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12月13日,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二戰日本士兵真如影視劇中演繹的那麼殘暴嗎?聽日本老兵如何說
    今日收到某平臺一個問題,問:二戰時期日本人真的像影視劇中所描寫的那麼殘暴嗎?事實上我個人是不願意回答這樣的問題的,但既然有問,便答了一答。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容不得「洗白」和「狡辯」,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正如影視劇中描寫的那樣,如同野獸一般,殘暴而無情。
  • 美國老兵路易:從破碎到自由 ——《堅不可摧》的真實人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美國二戰老兵路易·贊貝裡尼的真實人生故事。歷時七年,女作家蘿拉·希倫布蘭德在病中對主人公進行了75次電話採訪,翻閱大量資料,以冷靜克制的筆調還原了路易波瀾壯闊的一生,被凝結成一本名為《堅不可摧——一個關於生存、抗爭和救贖的二戰故事》的生命畫卷。
  • 美國街頭「聖誕老人」屈膝致敬二戰老兵
    畫面中,「聖誕老人」向一位路過的「二戰」老兵屈膝致敬,令人倍感溫馨。據悉,這張照片由吉娜·威爾伯(Gina Wilbur)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康科德購物中心拍攝。吉娜原本想給路過的「聖誕老人」拍個照,卻意外捕捉到了如此溫暖的一刻。畫面中,「聖誕老人」面帶微笑向93歲的老兵鮑勃·斯邁利(Bob Smiley)屈膝跪了下來,感謝他為整個國家做出的貢獻。
  • 日本宇宙飛船帶回的禮物:像木炭一樣的小行星碎片
    日本帶回的小碎石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太空飛行器(宇宙飛船)最近從太空帶回來的小行星上的碎片看起來就像木炭的小碎片,但日本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上收集並帶回地球的土壤樣本並不令人失望。日本太空官員星期四說,這些樣品大約有1釐米(0.4英寸)大小,像巖石一樣堅硬,無論撿起還是倒入另一個容器中都不會破裂。上周,飛船分別收集和帶回了較小的黑塊和一些沙粒。隼鳥2號宇宙飛船去年從距離地球3億多公裡(1.9億英裡)的小行星——龍宮的兩個地點分別獲得了兩組樣本。
  • 珍貴史料首度曝光,重現不為人知故事 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將播
    該系列紀錄片以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為學術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為合作單位,圍繞海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挖掘獨家罕見歷史影像、文獻、證據,通過在世界各地的實地拍攝和採訪,首次向世人揭開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
  • 《天涯赤子心》今日殺青 20位小演員再拋催淚彈
    本報訊 《媽媽再愛我一次》導演陳朱煌聯手安徽衛視再拋催淚彈,有「父親版再愛我一次」之稱的電視劇《天涯赤子心》今日將在橫店殺青,該劇集結近20位小演員,平均年齡還不到10歲,陳朱煌想在傳統苦情戲元素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用孩子的純真改變大人世界的邪惡」。
  • 《我不》:聽大冰的故事——西藏白瑪,小藍姑娘,老兵不死
    最近,大冰的小屋百城百校音樂會在全國各地高校開展,大冰,這個愛講故事的大叔再一次活躍在年輕人的口中。叄木也是大叔的迷妹,今天就聽叄木講講大叔和他的故事。書的開頭,就寫著這樣一句話:「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青山。」
  • 一首「老歌」一次正步 「火」了青島的10位老兵
    筆挺的身姿、矯健的步伐,展現了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品質,有網友表示:當過兵的人,氣質果然不一樣!「走紅」網絡的視頻截圖。 「竄紅」網絡的背後 曾參加99年國慶閱兵 分秒不差走過天安門1月14日,劉彥勇和往常一樣,經營著自己的店鋪。這是一家運動品牌專賣店,銷售對象以學生和周邊居民為主。
  • 背上骨灰回家,他們是老兵靈魂的「擺渡人」
    劉德文的裡內有一棟樓原本住了一百多個老兵,十餘年過去,現在剩不到80個,其中一些人就是他協助處理後事的;這些老兵把他當子侄輩,不同老兵的故事在他心裡迴蕩著。在高秉涵看來,會擔起送老兵骨灰回鄉的重任,完全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上個世界80年代,阿根廷歸僑、山東老大姐攜回老家的特產與一包菏澤的泥土,在那「漢賊不兩立」的年代,百多位菏澤老鄉幾乎是含著眼淚分掉那包土。1995年,高秉涵創立山東菏澤同鄉會,擴大老鄉的社交層面,同時也遇到許多滿腹委屈、生活條件不佳的菏澤老兵;之後,就有人拜託他,「把這把老骨頭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