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裡的麻匪七兄弟,各個身懷絕技。他們出生入死,最後聯手打敗了黃四郎。
進鵝城的時候,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槍口是一致對外的。但是,這七兄弟並非真正的一條心,他們之間其實存在著重大的分歧,或者也可以說是路線之爭,這最終導致了在故事的結尾七兄弟的分崩離析。
麻匪七兄弟,可以分成三派,一派向左,以大哥張牧之為首,包括他的心腹老二,他的乾兒子老六;另一派向右,以老三為首,包括老三的追隨者老四。老五和老七兩個人是中間派。
張牧之是什麼樣的人,在前面的節目裡已經詳細地講過了,他就是一個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的不斷革命者,他要把黃四郎這樣的權貴階級,全部剷除掉。為了這個理想,他其實也算得上心狠手辣。《讓子彈飛》裡,死在張牧之手上的人,實在不少,殺胡萬,殺假麻子,殺假黃四郎,絕不心慈手軟。
看起來,張牧之是狠了點,尤其是對黃四郎的替身,當眾斬首,血直接噴了一身。姜文自己解釋過這個問題,他說:
哪一次大行動沒有捲入一些無辜的犧牲品呢?難道這是張牧之的獨創嗎?他只不過是某種類型的人,具有那種類型的人的一切特點。但並不是說那種類型的人就很兇惡,很可怕。我想大伙兒跟曹操在一起的時候,會很喜歡曹操,會很崇拜他的。
那種類型的人,是哪種類型的人呢?是梟雄,是狠人,是幹大事兒的人。為了完成大目標,實現大理想,不惜犧牲無辜。所以那種類型的人,並不是完人,但也絕不是惡人,人們會喜歡他,也會崇拜他。在姜文的價值觀裡,張牧之是那種類型的人,曹操是那種類型的人,M也是那種類型的人。
那種類型的人,太純粹,太浪漫,太理想主義,總之就是一個追求極致的人,認可他的人,就會像虔誠的信徒一樣,死心塌地追隨他。
老六不用多說了,他是張牧之的乾兒子,雖然是第一個死的,但死之前戲份很多,和張牧之之間的對手戲也很多。他是張牧之的粉絲和信徒。
老二是《讓子彈飛》裡容易被人誤解的角色。他戴著海盜眼罩,看起來很兇,但老二是張牧之真正的心腹。每當遇到了難題需要解決,張牧之都會安排老二去做。
比如老六死後,兄弟們來六子墓前悼念,每人講了一句話。唯獨老二沒有到場。
老四老五說的是一樣的,就是要為老六報仇,沒什麼特色,這也證明在麻匪七兄弟中,他們倆不是核心人物。老七說,老二喝醉了,讓他幫忙帶話,也要為老六報仇。老三緊跟著出場,說了和老七不一樣的版本,說老二不是喝醉了,而是生氣了。
老二為什麼沒來呢?他到底是喝醉了,還是生氣了?其實都不是。這兩個說法都解釋不通。這時候的老二,其實是被張牧之安排,調查黃四郎的真正底細,因為老六死後,張牧之的目標,已經從搜刮黃四郎,變成了硬剛黃四郎,既然要打,必然要了解對方的實力。
後面到了鴻門宴的時候,老三帶隊潛入黃四郎家中,就等張牧之一聲令下,就跟黃四郎正面開戰。這個時候,老二還是不在場。他難道還醉著?絕對不可能。他在按照張牧之的命令,像一個孤獨的上單,自己單抗一路,繼續做著情報工作。
鴻門宴後,黃四郎派人來殺張牧之。張牧之未卜先知,跑到了隔壁屋去睡,躲過一劫,極有可能就是搞情報工作的老二,已經先行一步給張牧之通報了消息。可以發現,在雙方交火的時候,老二重新登場了,和其他兄弟一塊兒幹掉了胡萬一夥假麻匪。
後來,張牧之又安排老二先出城,去青石嶺打接應。為什麼安排老二去呢?還是因為老二是他的心腹,忠心耿耿,能力也強。這場戲,老二接到任務後,有點視死如歸地說:「明白。」是因為老二知道,張牧之要跟黃四郎玩命了,這個時候,他反而派老二離開,一方面是對老二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對老二的保護。如果張牧之沒有鬥過黃四郎,他希望老二能夠保留革命的火種。老二明白張牧之這份用心,所以他意識到,這一次,可能就是生離死別。
可是,張牧之和老二都沒有料到。老二死掉了,死在了假麻子手上。從後面兩撥人的交火可以看到,假麻子的人,和張牧之的人,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按理說,老二絕對不會被假麻子搞定,那只有一種原因,就是老二是被出賣的。
被誰出賣呢?最大的可能性,是湯師爺。電影中,在交代任務的時候,單獨給了湯師爺的畫面,證明他聽到了這個消息。湯師爺很可能以此作為籌碼,用來拉攏黃四郎。
有的分析說,還有可能是花姐,或者老三。因為花姐是黃四郎安排過來的臥底,老三被黃四郎收買了。
我覺得這兩個可能性都很低。
花姐自己講過,老二是不辭而別,想想看,老二對張牧之很忠心,他接到軍令,出城接應,他會把這麼重要的信息,透露給花姐嗎?老三被黃四郎收買,這也不太成立,如果真是這樣,老三找個機會一槍把張牧之崩了,然後和黃四郎一起撈錢,不就完事兒了嗎?
老三對張牧之有異心,是真的,但是在對待黃四郎這件事兒上,他們倆的槍口是一致對外的。
為什麼說老三一直對張牧之有異心?電影裡給了多處信息,來證明這件事兒。比如六子的葬禮上,老三說,大哥不想讓大伙兒拼命,不拼命還是麻匪嗎?這是老三直接質疑張牧之的決定。
還有劫持兩大家族的時候,老三戴著九筒的面具。在原來的劇本中,是這樣寫的,張牧之一把將九筒的面具撕下。正是老三,三筒也摘下面具,是老四。
不過,有幾句對白,劇本裡有,但電影成片中刪掉了。
張牧之說,你裝模作樣地戴我的九筒幹什麼?相當老大啊?
老三說,你當老大都七年了,我當老大一天不行嗎?
張牧之說,當!當個夠!別把事兒給我辦砸了!
這段對話,其實已經徹底展現出老三想上位的心思了。所以,這也就能解釋,後來老三拐走花姐,背叛張牧之。還有個小細節,老四戴著三筒的面具,證明老四是跟老三一條心的。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張牧之明白這個道理,他也明白老三的野心。所以,從一進鵝城,張牧之就安排老二貼身防守老三。這也才有了老二老三和花姐的三人行。看起來,老二老三是一對好基友,但事實上,這背後是複雜的暗戰:黃四郎安排花姐來刺探情報,張牧之安排老二來盯住老三和花姐,老三想通過花姐和老二,來洞察黃四郎和張牧之的想法。總之,他們是各懷心思,各為其主。
說到這兒,麻匪七兄弟之間的暗戰,就比較清晰了。他們湊在一起,推翻舊的權貴,這是他們的共同目標,但是推翻了舊權貴之後,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成為了他們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
打敗黃四郎以後,張牧之這邊,老二、老六全部慘死,張牧之成了光杆司令;老三不僅帶走了花姐,還把老五和老七拉到自己的陣營裡。等於說,「鵝城大捷」之後,老三壯大了隊伍,和張牧之徹底分道揚鑣,然後帶隊奔赴上海,自己的命,自己要操盤。
有一張《讓子彈飛》的海報特別有意思,張牧之和黃四郎在畫面的後景,虛掉了,而畫面中心,老三一腳飛踹,很有一點開闢新天地的味道。這似乎正應了那句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