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戰》電影為何能火?6款二戰裝備功不可沒,魔改款媽都不認識

2021-02-15 燃燒的島群

2019年,一部《曼達洛人》刷爆了美劇的評論圈。這部由美國迪士尼發行,盧卡斯影業傾力打造的《星戰》外傳,靠著電影級的特效、帥氣威武的"曼達洛"盔甲、讓人眼花繚亂的各式"未來武器",一經上線就成為了影迷們好評如潮的對象。最近,第2季的《曼達洛人》又上映了,依舊延續了第一季的精良製作,幸運沒有延續其他的影視續集噩夢。


而作為全球頂級IP之一的《星戰》系列,除了肯在人物造型、故事結構上花功夫外,在武器裝備上,《星戰》還首次提出了"爆能槍"(Blaster)的概念。對此,筆者將以六款《星戰》中出現的"爆能槍"為例,向讀者們介紹下盧卡斯影業是如何將"歷史老槍",尤其是德國槍"魔改"後出鏡的。

■身背"安巴相位脈衝爆能槍",一身鎧甲的曼達洛獵人丁·賈林,領著解救來的尤達寶寶格魯古週遊宇宙,只為實現自己當初許下的諾言——尋找格魯古最終的歸宿

1、 A280爆能步槍

《星戰》中,義軍聯盟(Rebel ALliance)是該型步槍的忠實客戶。A280爆能步槍能輕鬆穿透敵方裝甲,在遠距離上也能供應更多能量,提升傷害。就這一點來看,該槍比其他標準型號的爆能步槍要強不少。A280共有兩款衍生型號,一款為A280C,另一款則是A280-CFE(秘密野戰型)。後者加裝了模塊化武器系統,可以讓A280從核心重型手槍轉變為一支突擊步槍或狙擊步槍。

■A280-CFE爆能槍,該槍既可當狙使,又能當突擊步槍衝鋒,近戰時也可作為重型手槍自衛

現實裡,標準型號的A280爆能步槍是由AR-15步槍的機匣與一個削去彈匣的StG44前半段,拼接起來後再裝上後者的彈匣。然而,StG44步槍本身稀少(二戰時期總共產量不過42萬支),價格又貴,因此,有一部分結構是採用Bapty公司曾經使用的橡膠支柱作為替代品。A280C主要基於StG44改進而來,唯一不同的是改變了後託造型、移除了彈匣結構,加裝了倍鏡與握把。

而A280-CFE更像是基於A280"魔改"來的:它的核心源於AR-15的槍身,但是模塊化改裝件卻增加了StG44的配件,顯得十分"不倫不類"。

作為世界上首款採用中間威力彈的武器,StG44不僅是現代步兵史上的成就之一,更是"第一支大規模列裝、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該槍上的某些概念,甚至被日後的AK47、M16等名槍所採用,因此廣為人知。

■二戰時期德軍部分單兵主力裝備,從上至下分別是MG34通用機槍、G-43半自動步槍、Kar98K栓動步槍以及StG44突擊步槍

向前線推進的德軍擲彈兵,推測攝於阿登戰役時期。照片最左側就有一名手持StG44突擊步槍的士兵

2、 DL-44重型爆能手槍

《星戰》中,DL-44重型爆能手槍射速相對較慢,但是精確度尚佳。該槍總重僅1.3公斤,最佳射程50米。憑藉出色的精確度、高威力,該槍也成為不少幫派、個人的武器標配。在中、遠距離的情況下,DL-44輸出的傷害不亞於一支常規的爆能步槍。唯一讓它感到無能為力的,就是在近距離或者是對陣擁有強大防護的步行機甲。

現實中,DL-44是由毛瑟C96手槍改良而來。想認出DL-44並不難,只需要注意該槍的"掃帚"式握把與矩形彈匣即可。毛瑟C96在20世紀廣泛活躍於中國、西班牙等地,也是國內抗日劇中"最上鏡的明星武器"。抗戰中,我國軍民往往稱其為"盒子炮"。這是因為該槍的全自動型號槍套,是個可以作為槍託的"木盒子",因此而得名。

除此之外,DL-44同樣也是個"縫合怪"。該槍使用的槍口消焰器,來自德軍的MG81型機槍。而它那碩大的光學瞄準具,則是德國亨索爾特·齊爾公司生產的3倍狙擊鏡。

DL-44重型爆能手槍四視圖。該槍使用的3倍鏡,在二戰時期的98k步槍上也有出現過。據悉,盧卡斯影業一共改造過4把DL-44重型爆能手槍用於影視拍攝,因此遭到了無數槍械愛好者的口誅筆伐

一名美軍士官正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中國士兵手中的C96毛瑟手槍,攝於1945年1月

一手持木柄手榴彈,一手握著毛瑟C96的德械士兵

3、 DDC "防衛者"運動爆能手槍

比起先前的幾款"重量級"武器,"防衛者"完全是一款低功率武器。使用者往往是平民或喜好小型狩獵運動的人物。在《星戰》中,該槍在貴族群體裡也廣受歡迎,當二人要進行榮譽決鬥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防衛者"。

現實中,"防衛者"手槍來源於蘇制"馬戈林"(Margolin)訓練手槍。該槍全重0.91公斤,全長不過0.24米,採用5.6毫米手槍彈,一個彈匣裝有5至10發彈,主要用於配發給射擊學校,進行25米距離的手槍射擊訓練。盧卡斯影業正是看中了它"體格小"的優勢,最終選擇了該槍,這樣女演員在拍戲時手持該槍就不會顯得非常笨重。

馬戈林手槍實物。

靶場上的馬戈林手槍。從射擊者的體態可以看出該槍是多麼小巧

4、 DLT-19重型爆能步槍

相信熟知二戰德軍輕武器的讀者都知道,DLT-19明顯是借鑑了MG34通用機槍的外形。在《星戰》中,DLT-19的裝備者從帝國軍隊、賞金獵人甚至叛軍重兵,無一例外。該槍的高射速,可以輕鬆壓制、阻隔遠距離的敵軍。DLT-19還有一款D型的衍生型號,裝備有瞄準鏡與手電筒(位於槍管下),為銀河帝國精銳的"死亡部隊"(Death Trooper)獨有。比起標準型的DLT-19,DLT-19D的射程更精確,對敵方威脅更大。

盧卡斯影業算是實現了"拿來主義",將MG34沒做多少改進就改成了DLT-19,並搬上了銀幕。在現實中,MG34是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機槍。該槍既可以採用250發彈鏈,也可使用75發馬鞍狀彈鼓供彈。1942年,德軍高層開發出新式的MG42機槍,但仍未能完全取代精貴的MG34。畢竟,這款通用機器的槍管比MG42更容易在車內更換。

直到二戰結束,德軍所有的裝甲車輛上,幾乎都是裝配的MG34。

手持DLT-19D重型爆能步槍的死亡部隊士兵。他的手裡還拿著一個帝國衝鋒隊的玩偶

直至二戰結束前,MG34機槍仍是德軍步兵班的中堅力量

置於車內的德軍MG34機槍

5、 T-21輕型連發爆能步槍

看到這個標誌性的"水筒"時,相信讀者們已經有了答案。該槍是改進自一戰時的"劉易斯"輕機槍。別看外形長得醜,在《星戰》中,這把槍比普通的E-11或是A280更難遇見,因為裝備他們的只有銀河帝國的精銳部隊(如巖漿部隊、暗影部隊等)。T-21射速雖高,但是它配發的彈藥僅有30發,因此很容易打空。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盧卡斯影業將其設定為"可以連在發電機上供電,以提供持續性火力"的"充能武器"。T-21有一個改進型號,稱之為T-21B,最大的區別無外乎是裝了個光學瞄準具。

■手持T-21輕型連發爆能步槍的帝國衝鋒隊士兵

■T-21B在縮短槍管的同時,重新裝了個光學瞄準具

現實中,劉易斯輕機槍原由美國生產,但卻被英軍大量購入、使用,在一戰期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槍可採用47/97發大彈盤,火力強勁。除了作為步兵支援武器外,一戰時,劉易斯還被作為航空自衛機槍,廣為機組所用。只不過航機版本的劉易斯,取消了標誌性的散熱筒,槍託也被改為提把。

劉易斯航空機槍

■訓練中的一處劉易斯機槍陣地,副射手正忙著裝填彈藥

6、 E-11爆能步槍

要說《星戰》中最常見的槍,那E-11必屬之一。哪裡有銀河帝國衝鋒隊,哪裡就有它的影子。該槍輕便、有效,還配有三種模式供選擇:眩暈、致命、刺痛。與其他的爆能槍一樣,E-11也配有光學瞄準具。在它槍口下,還有一個可摺疊的三角支架。

現實中,E-11來源於英制"斯特林"衝鋒鎗。作為一款取代斯登,同樣發射9毫米手槍彈的衝鋒鎗,L2A3型斯特林衝鋒鎗以它出色的可靠性、良好的精確度而深受特種部隊與基層官兵的歡迎。

身挎斯特林衝鋒鎗的英軍士兵

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千奇百怪、獨具特色的武器裝備,最終才構築起了龐大的《星戰》宇宙,成就了盧卡斯影業的一方傳奇。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裝備有多經典?《星戰》拿來魔改裝備宇宙軍,火到地球外
    這部由美國迪士尼發行,盧卡斯影業傾力打造的《星戰》外傳,靠著電影級的特效、帥氣威武的"曼達洛"盔甲、讓人眼花繚亂的各式"未來武器",一經上線就成為了影迷們好評如潮的對象。最近,第2季的《曼達洛人》又上映了,依舊延續了第一季的精良製作,幸運沒有延續其他的影視續集噩夢。
  • 二戰時,為何大部分參戰國都裝備了瑞典的博福斯高炮
    文/寂寞的紅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款非常傳奇的裝備。這種裝備受到了各大參戰國的青睞,不管是美英為代表的盟軍還是德國為代表的軸心國軍隊,都大量裝備了這種武器,美國甚至不顧顏面的仿製剽竊。這種裝備就是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一款來自北歐的防空利刃。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瑞典的博福斯高炮為何備受各大參戰國的青睞?其原因就是這款高炮的性能太出色了,因此受到各大參戰國的青睞。博福斯40毫米高炮是瑞典博福斯公司研發生產的一款高炮。博福斯公司是瑞典著名的科學家諾貝爾旗下的一家公司,是一家非常有實力的軍火巨頭。博福斯公司的產品中,最有名的就是火炮。
  • 「謝爾曼M1」真能改出來?大饅頭的魔改我只服以色列人
    謝爾曼底盤以通用著稱,那麼都有哪些改型?射速最快的謝爾曼是哪個?看看這些魔改的車!
  • 今年星戰聯名鞋款的高潮來了!還原度超高!肯定有人不捨得穿!
    一直以來,科幻主題的電影都能牽動全球無數影迷的心。而在美國家喻戶曉的星球大戰系列,堪比我國《西遊記》和《封神榜》,早已被奉為科幻史詩!作為全世界最吸金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僅票房收入達到 91.6 億美元!與此同時,星戰系列電影的衍生品也是層出不窮,同時能夠與之聯名合作的各個都是世界大牌! ▼ 每年 5 月 4 日更是被定為星球大戰節
  • 十款「星戰」題材的手機遊戲丨觸樂網
    該片自1977年上映以來,一共推出過6部真人電影、1部動畫電影、6部系列動畫片,以及數部衍生小說和遊戲。在主機平臺,「星球大戰」系列遊戲大多都被我們熟知,而在手機平臺也有許多玩家或許還不知道的「星戰」主題遊戲存在。如果你是該系列的粉絲,不妨試試今天觸樂推薦的這十款遊戲。■「你聽說過千年隼號嗎?」
  • 平平無奇的兔子到底魔改了多少東西?
    後來武器裝備設計便遵循一個原則:穩紮穩打,即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再逐步改進。其實在我看來,魔改邁出的步子幾乎都是從小到大的,這一點在今天也能看得出來。下面我就以一些我知道的例子來談談。一、「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的59式老式的59是20世紀50年代參考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並大量裝備的一種中型坦克。59式坦克是我國裝備的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
  • 六款「星戰」主題精釀啤酒!| Star Wars
    |  創業  |  投資  |  文化  |  產品  | 前言眾所周知,系列科幻電影「星戰」粉絲遍及世界各地,並在各行各業廣泛傳播,它甚至可以滲透到所有可能的商業領域。當然,啤酒界也不例外,特別是精釀啤酒!殊不知,很多啤酒愛好者也同樣是星戰迷,且還有一些釀酒師也痴迷於它。那麼,我們就來為您介紹一下全球最知名的6款「星戰」主題精釀啤酒。
  • 大衣哥為何火了起來?三位恩師功不可沒,看看都有誰
    《星光大道》成就了每一位草根歌手,而諸多草根歌手成就了《星光大道》,從2004年至今,從星光大道上走出來的明星甚多,有鳳凰傳奇、玖月奇蹟、李玉剛、大衣哥等等,大衣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走上星光大道為何火了起來
  • 看看這兩款星戰機器人
    而幾個月之後,隨著新電影的上線,公司正在尋求推出另外幾款主題機器人玩具,不僅看起來更有科技感,而且完美的還原了星戰的經典元素。 再一次,Sphero為星戰新電影,推出了BB-9E機器人,它出自《Lego Star Wars: Episode VIII》。它看起來就像是「暗黑版」的BB-8,看起來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都與BB-8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星球大戰8》要在太空放映,一部電影為何能火40年?
    因為 NASA 總部決定要《星戰 8》拿上國際太空站放映。不知道,屆時會不會有外星人來圍觀?那為什麼《星球大戰》這部電影可以一直火這麼久呢?除了這部電影本身所帶來的吸引力,它在營銷上做了哪些事讓其熱度不減呢?從第一部星戰電影開始,導演盧卡斯就開始生產電影周邊產品。據悉,星球大戰的周邊產品,衍生的音樂、漫畫、小說給盧卡斯影業帶來的收益已經超過200億美元。星球大戰周邊產品幾乎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星戰主題花灑。
  • adidas neo 星戰聯名鞋款,在星戰迷圈受到很好的反饋
    去年adidasneo星戰聯名鞋款,在星戰迷圈遭受了非常好的反饋。身為星戰迷的小編,第一時間入手灰白顏色adidasneoXStarwarStreetspirit2.0,這款設計靈感就來自被愛稱之為星戰萌寶的R2-D2。電影中數次緊要關頭的運轉乾坤,憨態與忠實的主要表現,都令人記憶極深!
  • 這輛號稱陸戰之王的魔改59為何很難裝備解放軍?這幾項非常關鍵
    不難看出,作為一款突出強火力的陸戰型裝備,QN-506單從火力角度來看,它確實是適合解放軍陸軍的,畢竟作為現在解放軍最關注的一項裝備屬性,QN-506在火力層面上那肯定是說的過去的,但是,看裝備不能僅看一個角度,如果從這款"陸戰之王"的整體角度分析,這款戰車是很難被解放軍所看重的。
  • 《星球大戰8》就要上映了,一部電影為何能一直火40年?
    據悉,《星戰8》累計的話題數已經將近250萬個,現在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而且,《星戰8》曾登上美國知名票務網站Fandango發布的「2017年最受粉絲期待的電影榜」並高居榜首,這些數據足以表明《星戰8》的巨大吸引力。
  • 深度詮釋電影 外媒評選10款最佳電影改編遊戲
    這並非什麼「原著黨」,筆者對於中土世界的相關作品也沒有特別偏好,僅僅因為原著更長,更類似於史詩,而電影更注重動作和場面的宏大。《暗影魔多》明顯是根據後者製作的。但這麼說也不太確切,因為它本質上屬於改編。它從電影無數的鏡頭中截取了某些片段,關於主角和某個獸人的一場短暫戰鬥,然後以此作為遊戲的設定基礎。
  • 二戰時期製造的一款機槍,至今仍在使用
    二戰德軍被認為是近代史上最優秀的軍隊之一,它擁有一支高素質軍官團,在基層軍官的組織下構成一支軍紀嚴明、作戰素養極高的現代軍隊,無論武器裝備、後勤補給、軍令政令甚至是軍服設計在今天都有值得借鑑之處,尤其是它的武器裝備和火力配置,更讓二戰軍迷們津津樂道。那麼,二戰德軍武器有多先進呢?MG-42機槍足以說明。
  • 星戰最全兵種解析
    暴風兵的兵種軍階,武器裝備,護甲性能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雖說依舊擺脫不了蠢萌炮灰,不堪一擊,槍法極爛的銀幕形象,但依舊阻擋不住粉絲們對於暴風兵的喜愛。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帝國暴風兵的銀幕進化史,從7部《星球大戰》正史電影,以及即將上映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中,扒一扒歷代暴風兵的造型、裝備以及兵種演變。
  • 單機剁手黨別亂花錢,年末買這幾款大作不後悔
    此外,遊戲內種類齊全的德國黑科技裝備將繼續突破你的想像力。由於本作採用虛幻4引擎打造,視覺效果要比前作好上不少。本作自由度很高,相較系列前作注重暗殺設計,大改的戰鬥系統給予了玩家更多「刺客無雙」的選項。
  • 盧卡斯成全了星戰,但玩死了星戰遊戲 遊戲
    1月9日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帶來了新一輪星戰熱,充分說明了這個IP的生命力和號召力。在遊戲領域也是如此,《星球大戰》的遊戲歷史和電影本身一樣悠久,改編作品長期層出不窮,和《侏羅紀公園》系列以及《變形金剛》系列一樣,自誕生後幾乎每年都能出現相關遊戲。《星球大戰》的大部分遊戲都是出自於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成立的子公司盧卡斯藝術(LucasArts)之手。
  • 二戰裝備講堂之八九式中戰車,日本第一款國產坦克!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為你帶來的【二戰裝備講堂】,本期的主角是日本八九式中型坦克。試製一號戰車先來說說這款坦克的背景,關於它,還得說到一戰,在看到坦克在戰鬥中的威力後,同為協約國,日本決定向英法引進坦克,拉過去做研究,1925年,日本開啟坦克國產化進程,1927年,試製一號戰車出爐,其實啊,這款坦克的性能在當時並不差
  • 「媽不擔」十款低配PC都能流暢運行的單機3A經典遊戲Steam度盤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動不動就換主機了。整理這個系列,是希望給大家一個另外的選擇。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因為遊戲而去一再的更新自己的主機配置。那今天就介紹一下,退主流配置下,仍然能流暢運行的十款經典單機3A大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