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三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國學活動
近日,有媒體從「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了解到,國內第一套自主研發的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預計將於今年9月出版,四冊分別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道德經》。至此,課題組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標準化傳統文化教材的研發工作,高中國學教材將在各地開展成規模的教材試用工作。
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幾個信號均指向國學。那川南四市對這一信號的反應如何?在國學教育方面開展得又怎樣呢?
男子加冠,女子加笄,穿漢服參加成人禮;手抄報比賽,現場作詞、繪畫、抄寫古詩;演講比賽,講述《三顧茅廬》,學習嶽飛精神……在內江市第三中學,學生對國學文化並不陌生,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學校就會舉辦類似的活動。
對於國學文化引入高考,學校資深語文教師、副校長周校長認為,此舉可以促進學生加大學習力度,擴寬知識面,讓國學文化蔚然成風。
《論語》一天一則漢服成人禮感悟成長
雖然高中語文課本中《論語》已經出現,但是只摘選了其中一部分。於是,語文老師楊金華要求每位學生每天都要讀一則,既要摘抄原文和翻譯,還要領會這句話的意義。
除了書本閱讀,內江三中更重視在活動中,學習國學文化。2014年10月21日,該校舉行了內江首個漢服成人禮。100名高三學生身穿漢服,仿照古代習俗舉行了自己的成人禮—冠笄之禮,並向父母行跪拜禮後聆聽訓示,以傳統的方式宣告成年。不少學生表示,成人禮接受了傳統禮儀的薰陶,自己也感受到了成長的責任。
名著經典常被引用演講比賽融入傳統文化
上學期,內江三中在高二年級舉辦了以「弘揚傳統文化 崇尚公平正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語文組組長張兵還記得,「比賽中,有同學講述了《三顧茅廬》,也有同學講了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雖然有些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是以演講比賽的形式再次展現給大家,可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學校還舉辦了一場手抄報比賽,主題依然與弘揚傳統文化有關,比賽現場,有的畫畫,有的抄寫古典詩詞、現代詩歌,還有即興創作,現場作詞。
支持國學進入高考希望考卷中包含文本
對於國學文化進入高考,張兵和多數老師的態度一樣,都是支持的,但是他有一個擔憂,害怕考題中沒有文本,架空來考查學生對孔孟等思想的了解。張兵說,如果增加了文學名著的考試範圍,不僅提高了對學生的要求,對老師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內江三中副校長周校長認為,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都有利有弊,通過高考改革,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接受傳統文化,希望再過一二十年,傳統文化能夠蔚然成風。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黃曉慶(資料圖)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