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市委書記謝學龍(右一),在市民政局局長肖贊東(左三)陪同下,到漣源市救助站指導工作。資料圖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通訊員 肖星群 李德瑛 吳曉明 漣源報導
12月26日,湖南婁底漣源市啟動「愛心即初心、幫教暖人心」政府購買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關愛保護項目,以實現未成年子女「生活有依靠、就學有保障、成才有機會」的目標。
在活動啟動儀式上,漣源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傑表示,「漣源市將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力量,不遺餘力進一步織密全市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網,共同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駕護航,讓他們快樂學習、茁壯成長。」
近年來,為進一步推進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探索建立新型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途徑,漣源市通過聯合多部門形成合力,整合各種資源,多措並舉,形成「政府+社工+社會」的未成年子女服務新模式。
漣源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傑宣布「愛心即初心、幫教暖人心」政府購買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關愛保護項目啟動。資料圖
政府重視,築牢堅實組織保障
為切實解決困擾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的難點、熱點、痛點問題,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健康成長提供有效保障,漣源市高度重視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20多個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出臺了加強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多個規範性文件,並每年把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納入綜合治理考核範疇。
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漣源市把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相關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專項用於未成年人(留守兒童)社會保護工作。
創新機制,全力推動工作有效開展
在市政府的主導下,漣源市直各部門和鄉鎮積極行動,從不斷創新和健全工作機制入手,全力推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開展。2018年在楓坪和茅塘鎮率先開展創新實驗區建設試點,2019年在全市範圍內全面鋪開。
實踐中,該市積極探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社會參與新途徑,聘請專家設計建立了信息系統,對全市在冊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進行臺帳化、信息化、動態化管理,並做到臺帳資料詳實,一人一檔。同時明確專人對信息臺帳進行動態管理。
再就是整合利用全市合村後剩餘的村級組織活動中心、相關公共設施等資源,建立兒童之家。整合社會組織專業力量,以兒童之家建設推動兒童關愛工作的全面升級。
兒童之家均按照示範性留守兒童之家標準進行建設,滿足安全需要,設置有課外學習、文體活動、親情溝通、圖書閱覽,檔案管理、心理諮詢等功能區。
目前全市「兒童之家」做到了504個村全覆蓋,其中161個建設成為示範性兒童之家,兩個村級兒童之家被評為省級示範性兒童之家。
活動現場進行愛心捐贈。 資料圖
社會參與,政府購買服務激發全新活力
漣源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在關愛、慰問等方面積極作為,建立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良性互動機制。
全市16家社會組織,圍繞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的基本生活、心理輔導、行為矯正、醫療、助學助困等需求,通過捐贈資金物資、實施慈善項目、提供專業服務等形式,由社會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專業人員和志願者,針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不同特點提供心理疏導、精神關愛、家庭教育指導、權益維護等服務。
為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權益維護等服務水平,漣源市鼓勵「愛心家庭」依據相關規定,為有需要的困境兒童提供家庭寄養、委託代養、愛心助養等服務,幫助困境兒童得到妥善照料和親情呵護。
湧現出了樂德社工、藍天社工、善德社工等優秀社會組織,通過他們的愛心接力、親情陪伴和關愛慰問活動,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因親情的缺失不再孤獨寂寞,有效避免了未成年子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為社會幫教工作、減少社區矯正對象開闢了新的途徑。
漣源市藍天社工幫扶的青少年。 資料圖
比如,茅塘鎮7歲兒童小鑫的父親因販賣假煙被判刑入獄,導致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外地。小鑫和11歲的姐姐跟著70歲的奶奶一起生活,小鑫逐漸出現自閉症傾向。
今年初,關心關愛開始「籠罩」姐弟倆。1月21日,當地社工攜手漣源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為小鑫帶去了牛奶、生活物資和慰問金。3月,通過漣源市民政局關於「一老一小」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慈善補助項目,社工為小鑫鏈申請到800元救助。同時,通過「溫暖守護走近你」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活動,幫助小鑫和他姐姐在活動中認識新朋友,拓展人際關係,豐富小鑫業餘生活。現在的小鑫打開了心扉,每天都開開心心地上學,放學後和小夥伴玩耍嬉戲。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乎億萬家庭幸福安寧,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於接下來如何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更好地保駕護航,漣源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肖贊東表示,漣源市民政局將繼續開展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特困、殘疾兒童等困境兒童的入戶走訪核查評估、親情關愛、心理疏導、精準幫扶等關愛服務,全面提升困境兒童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