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大街小巷中放著各種各樣的CD,有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有後起之秀周杰倫、吳克群。可播放的最多的還是屬當時流行的神曲,《兩隻蝴蝶》。
小時候家裡就有一張CD,上面第一首就是龐龍的《兩隻蝴蝶》,第二首就是《你是我的玫瑰花》。
這首歌憑藉著通俗易懂的歌詞和朗朗上口的曲調力壓各大天王的歌曲成為人們口中最常哼唱的曲調。
龐龍出生在遼寧,他的出生為這個有一點重男輕女的家庭帶來一點欣慰,也正是因為重男輕女,本不是特別富裕的家庭也因為這第四個孩子的到來變得更加艱辛。
但龐龍是家裡的老么,上面還有三個姐姐對他也十分寵溺,老來得子的爸爸更是對他有求必應。
時間轉逝,到了龐龍上初中的時候,青春期的孩子都格外躁動,開始對熱愛事物有所感知,有所追求。
龐龍那時迷戀上音樂,終日沉浸在夢想中,於是龐龍向父親提出想要一把木吉他的願望。
儘管吉他的價錢不菲,但是為滿足兒子的願望,龐父還是買了一把。
有了吉他的龐龍,仿佛看到夢想在向他招手,他沒日沒夜的開始練習吉他,只要回到家就抱著自己的吉他哼唱歌曲,連學習都不顧。
龐父看到這種結果,生氣的不行,於是開始勒令禁止龐龍玩吉他,青春期的孩子都處在叛逆期,你越不想要他幹什麼,他偏要幹什麼。
在互不相讓的情況下,龐父怒火中燒,拿起龐龍的吉他就從6樓上扔了下去。
隨著吉他破碎的聲音響起,一股叫做不理解的憤恨開始生長,但這股憤恨隨著三個月後父親因肺癌的離世,變成了難以釋懷的遺憾。
沒有了父親,家裡的重擔就落到了母親身上,龐龍為補貼家用也開始白天學習晚上去酒吧駐唱的生活。
龐龍職高畢業後,被安排到一個建築工地做技術工人,但是身為工人的他依然還是有一顆熱愛音樂的心。
他每天在工作之餘開始學習知識,終於在25歲那年,他成功的進入到瀋陽音樂學院通俗系演唱專業。
北京是一個裝載著許多人夢想的地方,無論是哪個行業的人都非常嚮往這座大都市。
龐龍算是一位運氣不錯的人,他成功地與一家唱片公司籤約,但是他的好運也就只有這麼多。
在與姐姐們商討過後,龐龍一狠心將老家的房子賣掉用作出專輯的錢。
2000年,龐龍這張耗盡他所有錢財的專輯面世了,叫做《人生三部曲》。
可這張費盡心血耗盡錢財的專輯並沒有為龐龍帶來任何名氣和收益。這讓龐龍有些崩潰甚至一度有著自殺的念頭。
正在人生低谷的時候,龐龍的一位朋友向他伸出了援手,他介紹龐龍去了西安一家酒吧那裡當駐唱。
在酒吧駐唱的龐龍名氣也越來越大,還有人慕名前去聽他唱歌,慢慢地龐龍又開始回歸正常生活。
一天, 龐龍的一位朋友給龐龍說希望他可以幫忙唱一首電視劇中的插曲,這首插曲就是後來火遍大江南北的《兩隻蝴蝶》。
龐龍聽完歌曲後,十分的拒絕他認為這首歌太俗氣了,簡直是&34;。龐龍為了不抹朋友面子,便說:&34;
這首插曲還沒有後續的時候,主演這部電視劇的劉曉慶入了獄。
本以為這件事情會不了了之,但是出獄後的劉曉慶需要繼續拍攝電視劇挽回自己的名聲,所以這部劇又被提上日程。
而被劉曉慶聽過錄音小樣的龐龍也在劉曉慶的極度勸說下演唱了這首插曲。
人生的狀態就是起起落落,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沒想到,這部劇沒火,但是劇中的插曲《兩隻蝴蝶》卻火了。
當初堅信著這首歌不能火的樂隊吉他手和龐龍還有一眾編詞編曲人都感受到了&34;的疼痛。
見到這種情況,最高興的當然是唱片公司,唱片公司立即緊跟熱潮打造出一張專輯。
在那個年代,龐龍的收益可能只會有總體收益的百分之五六,但是即使這樣,他也掙到了兩三百萬。
可最掙錢的不是龐龍也不是唱片公司,而是移動通訊。彩鈴橫行的年代,移動靠著這首歌掙了2個億。
《兩隻蝴蝶》這種土甜的風格讓唱片公司嘗到了甜頭,所以又緊隨著浪潮,同風格的《你是我的玫瑰花》也被創作出來。
儘管這是龐龍所討厭的風格,但這是公司的決定,龐龍不能違背,他也不願做一個過河拆橋的人。
只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固然是好,但是那樣對於培養自己的公司來說未免太過於自私。
龐龍與公司想了一個算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一張專輯,放點俗氣的歌,再放點自己喜歡的歌曲。
名氣大漲的龐龍事業開始一路飆升,從《魯豫有約》再到連登4次春晚。這無一不在展示著他成功的事業。
可是正當事業紅火時,龐龍卻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原因是,龐龍不想再繼續這種演唱風格,但是公司卻想抓住這個機遇。創作理念不同,無法合作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公司並沒有強人所難,兩方屬於和平解約。
離開公司之前,龐龍還主動讓公司&34;自己,籤訂了一個合同。上面寫著:&34;
對此有疑惑的眾人,龐龍也做出了解釋,他不想要躺在這兩首成名曲後過日子。
現在,龐龍早已回歸母校成為一名有著五險一金的人民教師,他開始教書育人的生活。
沒有公司束縛的龐龍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音樂,真真正正的完成自己的音樂夢想。
有時候你達到了一種目的,但是用的方式卻不是自己所想要使用的,儘管你成功了,但內心未免會有一些不自在。
但敢於放棄所擁有的,重新來過,這是一種莫大的勇氣。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別人給你的諸多看法與框架中,而是在於你在爭取自己的快樂當中。
註:原創不易,請不要抄襲,一旦發現,必將深究,圖片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