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隱秘的角落》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尤其在朱晶晶墜樓身亡後,後媽王瑤精神恍惚,一口咬定是朱朝陽和周春紅做的好事,除了追打下樓買醬油的朱朝陽;還張貼大字報詆毀朱朝陽是殺人兇手;甚至到周春紅的景區廣播廳裡「大肆宣揚」他們母子的醜事,像蒼蠅一樣纏繞不放。
但是,隨著劇情的清晰,我們觀眾才發現,原來,劇中活得最透切,最明白的人,就是王瑤。
同樣為了孩子而拼命的母親,在王瑤和周春紅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在王瑤追打朱朝陽一幕時,周春紅聞訊趕來護子,和王瑤展開一場較量。其中,披頭散髮的王瑤說了一句話,道出了整一場劇引人反思的話:你兒子就是殺人犯,你就是殺人犯的媽媽!
這一幕幕讓人看得咬牙切齒,王瑤就像一個怨婦,痛失愛女後,找到死對頭來發洩,胡亂添加殺人犯的罪名。
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才發現,王瑤所說的是真的,身為沉默寡言的學霸朱朝陽,暗地裡卻一手策劃了「借刀殺人」的陰謀。造成這個局面的,少不了單親媽媽周春紅的影響,今天,我們重點來談談周春紅這個角色,希望給我們帶來反思。
周春紅:爭強好勝的人生,註定患得患失
周春紅的扮演者劉琳老師,是一位資深的演員,她把單親媽媽演繹得淋漓盡致。
周春紅比不上王瑤年輕漂亮,而且她常常處於焦慮與緊張之中,看起來像一個背負滿滿心事的女人。周春紅口口聲聲提到:要不是你爸爸認識了別的女人,就不會拋棄我們母子,我們就不會走到今天。
但是,這段破裂的婚姻中,朱朝陽道出了真相:別以為我不知道,我什麼都知道,當初離婚是你逼著我爸籤字的,你們都是為了自己。
在原著裡提到,周春紅和丈夫朱永平離婚,是因為他跟廠裡會計的老婆好上,生氣的周春紅果斷離婚,爭取到兒子的撫養權,並勢要把兒子培育成天才,證明給前夫看,沒有你,自己也能把兒子照顧得很好。
爭強好勝的周春紅實際上內心是滿是焦慮的,她患得患失。之所以要事事爭強,源於她內心的自卑感。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爭強好勝的表面是為了掩蓋內心自卑的本質。
人們的自卑感產生自卑情結,有自卑情結的人會在很多方面、很多時候、持續感到自卑。它更像是一個讓人難以逃脫的惡性循環,最終使得我們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或否定。
擁有自卑情結的人往往有以下幾種表現:
不喜歡跟人打交道,沒有社交圈子;
需要通過持續地、過度地尋求他人的關注,來獲得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異常的爭強好勝,攻擊性強;
從周春紅與朱朝陽日常相處可見,她的自卑心理蔓延到兒子身上,並強硬灌輸到兒子腦子裡,成為另一個自己。這種心理的壓抑,使得朱朝陽內心逐漸隱藏著一個黑暗的自己,隨時會爆發。
母子關係:披著控制欲和佔有欲的母愛,容易讓人窒息
周春紅對兒子的愛,就像現實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的愛一樣,唯一的區別是,周春紅的愛,帶著一絲控制、強迫、壓抑,隔著屏都能感受到她壓迫。
除了每晚要讓兒子喝熱牛奶外,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周春紅每次從景區回來,都會說一句:想吃什麼?我給你做魚吃。
從開始到最後一集的片段,周春紅都提及到做魚給兒子吃。要知道,在周春紅看來,吃魚就會補腦,吃魚腦子會聰明點,所以,她每次都得給兒子做魚吃,目的都是為了兒子能考得好成績,奔著考試第一名而去。
還有一個細節,整部電影中,有兩個細節在朱朝陽的房間裡,周春紅看著兒子喝完剛熱的牛奶後,隨手就關掉風扇。要知道,當時是正值暑假,炎熱的夏天,沒有空調也難以睡得著,母親連風扇都關掉,生怕兒子吹風著涼。
從這些細節上看,周春紅對兒子的掌控範圍很大,也不允許兒子說一聲不。
控制欲的背後是父母對孩子情感的勒索。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寫到:「情感勒索者會利用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著你,雙方一起被困在惡性循環當中。」
而情感勒索恰好是父母控制孩子最有力的武器。 這種情感勒索會讓被勒索者深感壓力,每一次的反抗都會被愧疚感和自責壓的喘不過氣。
朱朝陽即使吃得很飽,也不敢不喝母親煮的熱牛奶;
爸爸每次想見他一面,朱朝陽都要小心翼翼問母親的意見;
當朱朝陽說自己會照顧自己時,無意中刺中了周春紅敏感的神經,她瘋了一樣說:是不是嫌棄媽媽照顧不好你?
在與母親相處中,朱朝陽擁有冷靜而內向的表情,這跟與爸爸相處時是截然不同的模樣,看得出,在母親的桎梏下,他必須做一個乖孩子,不容半點差錯。
夫妻關係:不平等的夫妻地位,容易失衡
周春紅和朱永平的夫妻關係,在電影中並沒有詳細的交代,但是,也可以從細節中窺探一二,朱永平和周春紅離婚是必然的結果。
1、教育觀念不同
在家長會時,老師留下了周春紅單獨談話,暗示到朱朝陽不合群,希望家長要加以引導。沒想到,周春紅卻怒懟老師:學生應該以學習為重,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情。學生就是要以學習為重,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此話一出,讓老師陷入尷尬的境地,幸好葉警官的到來打破這個場面。
而在朱永平帶兒子去買鞋的途中,曾經勸說兒子:跟老師和同學的關係要搞好,現在班級裡的同學,將來長大以後就會是你的社會資源,你的人脈,這些很重要。
夫妻的教育觀念截然不同,暗示著兩人在以前的生活中,也會有不少爭吵。沒有共同語言,是夫妻相處最大的阻礙。
2、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
朱永平帶兒子去吃好的,結果朱朝陽帶爸爸來吃甜品。沒想到,兒子那麼喜歡吃甜品,朱永平說了一句話:要是你媽媽知道又偷吃甜品,肯定罵你。
很明顯,平日裡,周春紅不允許兒子吃甜品生怕牙齒壞掉,不允許兒子吃有添加劑的麵包,會影響健康,只能喝熱的牛奶,吃魚等營養食品。
從這些細節看出,朱朝陽在爸爸身上才得到一時的滿足,那是對於未成年人追求童年快樂的滿足,除了吃甜品,臨到回家前,爸爸還買了冰棍給兒子吃個夠。
的確,回到家裡,等待朱朝陽的是媽媽的熱牛奶,和一臉嚴肅的媽媽,朱朝陽的心情又跌谷底。
從這些小細節看出,朱永平與周春紅是不同觀念,不同想法的兩個人,如果能磨合得好,就是互補。反之,就變成雞蛋碰石頭,必有一方有損傷。
從周春紅對待兒子的態度,側面可以看到,她對待丈夫的態度也如是。朱永平喜歡打牌,還讓兒子幫忙開牌,要是給周春紅髮現,肯定拆翻天。可想而知,夫妻二人本來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何來有共同語言?
夫妻之間長相廝守的秘訣是放棄改變對方的念頭。試問,控制欲極強的周春紅難道就沒有試著去改變周永平嗎?那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她控制兒子成長一樣,控制著丈夫的一舉一動。
也許,朱永平是難以忍受具有敏感神經的妻子,害怕步步壓迫的妻子,最後才走到離婚的地步。
情人關係:時遠時近的關係,是無法交付的真心
在劇中,與周春紅有關係的另外一個角色,就是景區的馬主任。
馬主任出場的片段很少,但是足以看明白,周春紅是一個如何自私的女人。
自從周春紅離婚後,她跟景區的馬主任好上了,兩人都是離異的成年人,理應在一起也是無可厚非,而且,馬主任也不是真心玩弄女人的男人,他和善憨厚的外形,足以給周春紅安全感。
但是,正是由於馬主任的憨厚老實,才被周春紅玩弄於手掌心之中。馬主任與周春紅的關係,時遠時近,一點都不像談戀愛的情人,更像是一場任務。
周春紅每次跟馬主任見面,都是在賓館。完事後,周春紅轉身就走,從來不多說半句親暱的話。馬主任也想給予她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但周春紅以兒子未成年為由拒絕。
事實上,周春紅害怕表露自己的情感,生怕這個就是「齷齪」的行為,會惹來兒子的反感。的確,當她和王瑤在廣播室對峙時,她坦誠了自己跟馬主任的關係時,兒子也在場,讓周春紅吃了一驚。
回到家裡,周春紅借題發揮,對兒子發洩,以愛的名義來呵斥兒子的不懂事。實際上,她是在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挽回兒子對自己的一絲尊重。
想愛,又不敢愛。這是很多單親媽媽的顧慮之處。
為了孩子,不跟再婚,生怕孩子接受不了。事實上,周春紅並非真的擔心兒子,而是她對前夫朱永平抱有復婚的希望,而馬主任只是她的備胎。同時,馬主任充其量是周春紅慰藉自己內心的一個工具:朱永平能二婚,我也有男人愛。
但她始終邁不過自己那道坎,她內心依然抗拒別的男人。
周春紅培養出一個學霸兒子,也塑造出殺人的罪犯
周春紅的愛無可厚非,是母親都會視子女如命。但她表達愛的方式錯了,因此讓朱朝陽內心抑壓著憤怒、不安、恐懼,當有導火線出現後,就容易引爆。
在《開放的自我》中,作者莫裡斯提到:親子關係上的專橫是最疏忽不得和最普遍的一種專橫,在愛的名義下它播下了仇恨和挫敗的種子。
專橫的父母,都喜歡以愛的名義來綁架孩子,讓孩子拋棄自我,活成心中所想的樣子。但父母並沒有想到,孩子並非父母的附屬品,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個體,他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他自己,父母只是在孩子的成長中默默陪伴,指引。
路,還是需要孩子獨自走完,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當他長大成人後,回首一望,他們會感激父母的給予和陪伴、支持。
最後,借用龍應臺在《目送》中的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是射手座羊仔,訴說情感故事,探索人性本質,感謝你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