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影娛故事匯,今天跟大家聊聊2012年月以來,內地犯罪片的現狀和原因。在此僅限於個人粗淺的分析和探討,如有錯漏、不成熟和異議請大家留言指正。我們先來看下截止到2020年2月以來,國內上映電影的票房排名。
內地票房前20電影
從2012年國產喜劇片《泰囧》突破票房10億大關之後,國產電影票房進入了爆發期,10億以上票房電影層出不窮,直到2019年《戰狼2》出現,國產電影票房衝進了50億票房區間。
電影《誤殺》海報
國產犯罪電影也得到長足發展,最高票房紀錄由《誤殺》創下,突破的12億的大關。但透過票房排行榜,我們卻發現,相比於韓國犯罪電影的票房表現,在國內票房前20名電影中,卻沒有一部犯罪電影的蹤跡。
《老手》觀影人次
相比於內地犯罪片的困境,韓國犯罪電影不斷湧現出了《殺人回憶》、《追擊者》、《復仇三部曲》、《恐怖直播》等經典作品。2015年韓國犯罪電影《老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300多萬觀影人次,成為當年韓國電影的票房冠軍。相較於韓國5100多萬的人口,《老手》的票房以人口比例換算要超過《戰狼2》。
電影《老手》海報
如此高的觀影人次其實和韓國民眾長期形成的觀影習慣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犯罪類型片的天花板可能並不像國內業者所說的那樣局限於某個較低的區間。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內地好看的犯罪片匱乏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犯罪片的概念。
電影《記憶大師》海報
犯罪片是喜劇、動作、愛情和驚悚四大類型中「驚悚類型」的子類型,圍繞著發現和還原真相展開,通過懲治犯罪、挖掘犯罪心理的故事講述達到弘揚法治精神,給與觀眾警示和反思。驚悚犯罪類型一種和現實主義題材緊密相關的類型片。即使是《記憶大師》這種和科幻類型融合的犯罪電影,依然無法改變犯罪片對潛在社會問題的敏感解讀。
電影《老無所依》海報
犯罪片是社會病症的一面鏡子。好萊塢著名的犯罪片,如《七宗罪》、《沉默的羔羊》和《老無所依》等犯罪片都深刻揭露了美國社會病症。90年代以來,韓國犯罪電影大爆發,無疑是建構在創作者對韓國歷史和社會現狀深刻的洞察基礎上,需要有高度的創作自由度,而在當下國內的審查環境下,這的確是一大難點。
電影《唐人街探案1》海報
客觀環境的束縛下,國內犯罪類型電影電視劇不得不將故事背景架空,或者將故事背景搬到海外,如《誤殺》和《破局》,或者弱化犯罪類型的比重,將喜劇或者動作作為第一類型,犯罪類型反而成為次要類型,《唐人街探案1、2》便是其中的典型。兩部唐探電影的票房成功更多的是喜劇和動作類型的成功,而非犯罪類型的成功。
電影《破.局》海報
雖然不乏票房成功的抽離故事背景犯罪電影,但對於需要強烈現實關照的犯罪類型片來說,架空故事背景或者背景陌生無疑是對故事的傷害。這種電影抽離了觀眾的代入感,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口碑崩盤,《破局》和內地上映的《賽德克巴萊》都在這方面栽過跟頭。
電影《白日焰火》海報
除了客觀原因之外,內地優質犯罪類型片的稀缺也可能是整體電影教育風格和電影工業的成熟度有關,犯罪類型是一個非常具有規律性、工業性的故事類型。而國內的相關電影教育機構顯然更偏愛歐洲文藝電影。80年代以來,國內並不缺乏優秀的文藝電影,甚至不乏優秀的犯罪類型文藝電影,如《白日焰火》、《邊境風雲》、《天註定》和《暴裂無聲》等,都在形式表達和主題深度上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
電影《邊境風雲》海報
但類型電影和文藝電影的不同之處,除了類型所賦予的商業競爭元素,如有趣的概念、緊張的節奏和強烈的音畫體驗外,更重要的是主題的強度,是那種高潮之處簡單直接高效的心靈震撼。類型電影有強烈的結構屬性,絕不能沿著作者自身的欲望動機推進故事,而是必須讓角色顯得自然而然地沿著自身壓力和欲望動機推進故事進展,達到人物命運的激烈變化。
電影《烈日灼心》海報
文藝電影通過作者非常私人化的視角講述故事,以作者的欲望動機推動故事,看不到角色沿著欲望動機推動故事高效進展,可能故事主題深度有餘,形式感強烈,非常適合知識分子和文藝片愛好者反覆品味,卻難以讓普通觀眾帶入角色,到達故事高潮處的移情和思想震撼。
電影《湄公河行動》海報
在犯罪類型電影上,香港電影人顯然更加專業一點。那些創作過《英雄本色》、《無間道》和《槍火》等經典電影的香港電影人紛紛北上,除了繼續以香港為背景拍攝《掃毒》系列、《無雙》、《反貪風暴》系列和《使徒行者》系列等香港犯罪片外,也創作了《湄公河行動》、《非凡任務》等主旋律警匪犯罪片。
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海報
國內各大電影巨頭也推出了眾多翻拍電影,如《誤殺》、《嫌疑人X的獻身》、《「大」人物》、《找到你》、《我是證人》、《捉迷藏》等,這些翻拍電影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有不錯表現,甚至出現了票房突破。但我們似乎還是很難找到幾部內地原創的、優質好看的、直擊心靈的犯罪電影。因此,影娛故事匯自己選出了2012年以來,三部內地原創犯罪片作為參考,這三部電影都出自新生代電影導演之手。如有異議、遺漏和錯誤請各位看官指正!
電影《我不是藥神》海報
2018年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在豆瓣是類型劃分是劇情和喜劇,但故事劇情無疑是圍繞了「藥品走私犯罪」這個核心概念展開的,是一個從犯罪者視角講述的犯罪故事。通常來說,可以將劃分出細分類型的電影,是不應該劃入「劇情片」這個籠統範疇的,至於片方為何如此定位本片類型,各位看官應該也有自己的解讀。
天價特效藥
電影《我不是藥神》將「天價特效藥」這個社會現象徹底展示給普通中國民眾,有效推動了國家藥品進出口管理和醫保改革。這似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反推制度改革的案例,而不再是僅僅受制於制度本身。
電影《少年的你》海報
青少年犯罪電影《少年的你》講述了一個校園霸凌背景下的犯罪故事。藉助青少年犯罪在題材上的一大突破和流量明星的影響,本片在灰暗的電影基調下,將青春時代的陰暗面展露給觀眾,引發了強烈的話題效應。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流量、話題和題材的成功,雖然在故事材質和類型化上並不完美,但無疑可以讓很多電影觀眾在其中找到共鳴。
電影《無名之輩》海報
《無名之輩》從一定意義上講,堪稱中國版的《美國麗人》,多對人物關係圍繞著搶劫案這個事件展開,各方人物命運被捲入其中,在喜劇笑點中將普通人的無奈和心酸展露無遺。在整體結構把控和人物塑造上都有不錯表現,只是故事結局和高潮強度上顯然和《美國麗人》有較大的差距。但在內地犯罪片中,能夠如此貼近普通人生活現狀和情感動機的電影亦是罕見。
內地影院
拋開內地審查機制不講,內地犯罪電影的進步有目共睹,新生代電影人也為行業開啟了新氣象。但在當下的中國電影產業中,主要矛盾依舊是人民大眾日益提高的觀影水平和電影創作者孱弱的創作能力之間的矛盾。內地犯罪電影創作質量上仍然和韓美的犯罪電影差距甚大,這是整個電影工業、教育和思想理念上的差距,需要身處其中的電影人冷靜沉思,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文化消費更加多元化,整個電影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日俱增,已經容不得電影人固步自封。這是一段艱辛的歷程,在後疫情時代裡,我們需要邁著理性、從容的腳步重新出發。
各位看官有哪些好看的內地犯罪片推薦呢?歡迎您指教補充,記得點讚、轉發、推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