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的《倩女幽魂·人間情》豆瓣評分4.9,大家的評論一致偏向否定。經典電影的翻拍總是會引起人們的口誅筆伐,這到底是觀眾吹毛求疵,還是翻拍的作品的確不忍入目?
影片中,聶小倩和寧採臣第一次見面是因為一幅畫。她見過太多男人,他們都是重女色、利益的,很少有人會對一幅畫留心。寧採臣對畫的看重,讓聶小倩覺得他和別的人不同,因此才放過他。故事情節到這裡,還是很通順的,一個女鬼因為一個書生的純潔放過他。
之後因為姥姥的威脅,聶小倩去蘭若寺要寧採臣的命,被寧採臣發現是妖。可是即使如此,寧採臣還是放走了她。因為寧採臣放了她一次,所以當她知道姥姥要去取寧採臣的性命時,她趕去搭救寧採臣。
由此,寧採臣才知道她被嫁給黑山老妖的事情,有了後面捨命入地府救小倩的情節。故事的情節到這裡還算完整,只是這些情節看下來就是普通的一個救人的故事,少了兩個人之間的濃濃的愛意。
正因如此,最後小倩要入輪迴,寧採臣拉著不放手的那個畫面,看的人非常尷尬。兩個人感情也沒多深厚,怎麼就捨不得放手了呢?另外,一個人如果真的深愛對方,不是應該放她進入輪迴嗎?畢竟她只有這一次機會。可是寧採臣卻死死抓著她不肯放手,難道是想看她灰飛煙滅嗎?
在我們的印象裡,《倩女幽魂》是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但是從這部影片中,我們更多感到的是動作片,愛情的元素佔比太少了。影片中,關於燕赤霞的打怪戲份有點多。和知秋一葉的比試、打怪姥姥、打怪大塊頭和小孩、又打姥姥、打黑山石怪。
觀眾的注意力剛剛被聶小倩和寧採臣吸引,燕赤霞就會出來打一頓奪人眼球。多看幾遍之後終於明白,原來這是一部動作片。燕赤霞的打鬥場面,在影片中出現的頻率太高了。
可是,當我們把這部電影當作動作片看的時候,又會發現其實影片中並沒有多少打鬥的動作。更多的時候,是燕赤霞站在只是站在一旁看各種秀。看姥姥的樹枝捲來捲去、看知秋一葉的符咒飛來飛去、看陀螺滾來滾去、看黑山老妖的石頭搖來擺去。此時此刻,我們終於明白,原來這是一部電影特效展。
影片的所有故事、劇情,都是為了表現特效所作的鋪墊,特效才是這部影片的主調,是導演真正想要我們看的東西。可是影片中有多麼驚人炫目的特效嗎?也沒有。姥姥的樹枝、黑山老妖的石頭、地府的景色,並沒有什麼特別亮眼的東西。
也許導演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呈現給觀眾什麼東西,因此才有了這樣既不是愛情片,也不是動作片,更不是科幻片的「三不像」影片。
影片中有很多地方都模仿了過去的作品,但是內容一點也沒學到,而且皮相也模仿的不倫不類。
小倩的造型看上去很熟悉,讓人一眼就知道她就是聶小倩。因為這個造型不自覺會讓人把她和王祖賢版的小倩放在一起對比。不對比的時候覺得李凱馨的小倩倒也有自己的風味,比較之後全程都帶著一種忍耐的心情在看,因為她的小倩跟王祖賢的小倩根本就沒的比。
王祖賢版的小倩,在影片中換了好幾個人造型,但是李凱馨版的從頭到尾一個造型,只有被黑山老妖帶走那段換了一身紅色的衣服。這樣的形象,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視覺疲勞。
老版電影開頭村民亂鬨鬨的場面讓人看到一種人性的涼薄,同時為後面寧採臣去蘭若寺借宿也做了一個鋪墊。翻拍版電影開頭那些亂鬨鬨的場面,是模仿了老版的電影。可是這些場面到底是想告訴觀眾什麼呢?什麼也感覺不到,只有一些沒頭沒尾的片段。
感覺這些片段就只是寧採臣路過的一個亂鬨鬨的地方,這個地方和後面發生的劇情有什麼關係嗎?看不出來。這些場面能觸動人心,讓人們感到什麼東西嗎?也不能。
影片借用了很多老版電影中的東西,但也只是借用了那些皮毛。老版電影想要表現的那些東西,在新版的電影中一點也看不出來。
除了上面那些,臺詞方面的內容也讓人很尷尬。寧採臣第一次和聶小倩接觸時,她說的那句「公子,你好壞哦,踩壞了人家的裙子」瞬間讓人出戲。
這句話讓人有種,現代男女互動時女方曖昧的言語挑逗的感覺。就算人家是個女鬼,人家也是個古代大官員家的大小姐,變成鬼也不可能隨意撩撥男人啊。如果說這是個她決意要害的一個人,她有這樣的表現也可以接受,但是寧採臣在她心裡明明跟別人不一樣,她這樣的表現就讓人很尷尬。
綜合來說,這部劇的評分並不是觀眾吹毛求疵,而是電影的質量的確只能給到這個分數。另外,這部劇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是把那幅畫作為聶小倩的藏身之處,這個設計很巧妙也很有新意,這也許就是評分停在4.9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