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糧倉」滑縣:高標準農田讓地更肥糧更豐

2021-01-18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連日來,滑縣抓住農閒施工黃金期,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為現代農業補齊短板、打好基礎。

  11月24日,初冬的天氣已比較寒冷,而在4000公頃高標準農田半坡店鎮片區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二級河道清淤、襯砌明渠等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重型卡車來回穿梭,機器轟鳴,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們現在進行的是二級河道襯砌明渠地梁澆築。趁農村農閒黃金時期,我們加班加點幹,爭取到月底保質保量完工。」滑縣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19標段襯砌明渠項目負責人劉斌說。

  滑縣區域面積1814平方公裡,農業享譽全國,是全省第一產糧大縣,素有「豫北糧倉」之稱。該縣耕地面積13萬公頃,常年糧食種植面積在19萬公頃以上,年糧食總產量為145萬噸。今年,該縣總投資9000餘萬元,繼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進行苦水區改造,引黃灌溉,改良土壤。

  「我們正在施工的是高標準農田疏浚開挖溝渠項目。這條河長3000多米,現在施工了近一半。項目建成以後會引灌黃河水,補充地下水源,節約灌溉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滑縣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20標段疏浚開挖溝渠項目負責人伍俊營說。

  除此之外,該縣還按照「統籌安排、集中使用、各負其責」的原則,將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小農水、現代農業等建設項目有效整合、集中投放,握指成拳、放大效應,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為糧食穩定增產打下堅實基礎。

  棗村鄉西徐營村77歲的袁鬥是一個種地「老把式」,今年種植了1.3公頃小麥。他告訴記者,這些年,持續加大的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讓他從中得到了不少實惠。

  「現在修的都是水泥路,種地是成方連片,產量是一年比一年高,連續增、連年增,種地比以前方便多了,一刷卡就出水,豐收有保證。」袁鬥說。

  滑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落實藏糧於地戰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舉措。該縣按照「全縣一盤棋、措施一體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則,打破鄉鎮界限,在全縣規劃了10.3萬公頃高標準農田,綜合統籌田間道路、水利灌排、林網防護、電力配套等項目,使項目合理歸併,力爭使高標準農田內的田、路、井、渠、電、林等基礎設施全部達到高標準,建成示範區內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良好生產格局,增強農田抗災、減災能力,為糧食穩定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面積的高標準農田助推了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推廣,使農業生產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推動了糧食增產量、增效益、降成本、補短板生產格局的形成,種糧效益節節升高。」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股股長盧曙光說。

  「今年,我們縣建設高標準農田4000公頃。目前,全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6萬公頃。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縣的農業基礎條件明顯提升,抗禦自然災害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當前,我們抓住有利時機,倒排工期保進度,加速推進項目施工。同時,嚴格按照項目設計和建設施工要求抓好工程建設質量,為現代農業補齊短板打好基礎。」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紅慶說。

責任編輯:銀新玉

相關焦點

  • 「豫北糧倉」地肥糧豐
    緩緩流淌的金堤河,像一條紐帶把滑縣白馬坡、衛南坡等地的田地連接起來,組成一塊26.5萬畝的高標準糧田示範方。  5月14日,記者驅車行走在田間水泥路上,仿佛置身綠色的海洋。路邊高大的宣傳牌上「糧安天下,糧穩中國」幾個大字,在綠色麥浪的映襯下格外醒目,昭示著滑縣人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動擔當。  90多萬畝高標準糧田,就是這種擔當的堅強基石。
  • 河南日報特刊·這一年 |「中原糧倉」顯擔當
    一年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的殷殷囑託,我省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重中之重,讓國人的飯碗裝上更多河南糧、優質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河南貢獻」。  糧安天下,中原擔當。種糧大戶邱守先自豪地說。  去年以來,商水縣投資1.5億元、建設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通過智能物聯網控制中心,為農業生產提供數據監測、信息發布、田間管理等一系列服務。只需一部手機,就能看苗情、澆水、噴藥,實現「雲種地」。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縣糧食畝產量提高230斤,全年增產2.2億斤,帶動農民增收2.3億元,戶均增收850元。
  • 唯美酒與美女不可辜負,貴州白金酒香飄豫北小城,一壇佳釀慰風塵
    近日,貴州茅臺集團白金酒公司舉辦的「白酒醬香 醉美中國」上市品鑑活動在豫北歷史名城——河南省安陽市滑縣道口鎮舉行。白金酒公司副總裁段世迎、滑縣當地知名企業家代表與白金醬香酒愛好者等近400人參加了活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文字的地方就有美酒,有美酒的地方就有美人。
  • 糧上做文章農上謀新篇
    河南不僅解決了全省1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400億斤糧食及其製成品,糧倉之根在河南越扎越穩定做大「吃產業」,擦亮「糧品牌」,豐收的糧倉為河南經濟發展騰挪出新空間中原沃野,芃芃其麥。自古以來河南就是中原糧倉,糧食生產始終是河南的一張王牌。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在「糧」字上做文章、在「農」字上謀新篇,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扎穩大糧倉、打造糧產業、擦亮糧品牌,穩固三農基本盤,在新時代探索穩糧產、謀發展、贏新生的鄉村振興之路,譜寫三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河南滑縣與滑族、古滑國是什麼關係?
    滑縣的前世今生又有哪些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下面跟隨小編的思路,我們一一道來!滑國是周朝時期由華夏族(漢族別稱)建立的一個諸侯國,與鄭國相鄰。據《重修滑縣誌》記載:約公元前1000年,周康王執政時,封周公第八子封於滑,為滑伯」。滑國先是在今河南滑縣,後遷至河南偃師府店鎮。滑族則是在《梁書——西域傳》中有記載:為嚈噠人(白匈奴)。亦是被曼洛理族同化的一個子族。
  • 豐德存麥20號855.2公斤!黃淮冬麥區畝產新紀錄誕生
    國審小麥新品種豐德存麥20號,千畝方平均畝產達到855.2公斤,刷新了黃淮冬麥區千畝方單產的最高紀錄。在河南延津縣,中國農科院組織專家測產組,對國審小麥新品種豐德存麥20號千畝示範方進行實打測產驗收。按照農業農村部高產測產驗收辦法,專家組現場機收、現場稱重,扣除水分、雜質後,宣布產量。
  • 天下糧倉:晚清的穆稜糧臺山,一座糧倉承載百多年歷史滄桑
    天下糧倉作者:寧古塔印象推薦:忽汗部落文化藝術工作室幾天前,當我在偶然撞進糧臺山上的這座一百餘年前的老建築時,愣了些許,我錯愕地站立,現在想來那姿態頗有些怪異。沉靜地走進大門,正對面的高牆上赫然四個大字:天下糧倉!
  • 糧史《天下糧倉》,烏克蘭前局長解釋糧食缺失是因為被老鼠吃了
    相信很多人看過《天下糧倉》這部由吳子牛執導的電視劇連續劇,該劇於2002年1月7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熱播。乾隆元年,剛剛登基的25歲皇帝乾隆發現糧食生產和國糧儲備之"第一緊要大事"全面失控。圍繞糧食接連發生"火龍燒倉"、"陰兵借糧"、"耕牛哭田"等驚世奇案,這讓25歲的乾隆感覺到了巨大的政治危機。
  • 滑縣一村一故事|小鋪鄉小鋪村
    【歷史沿革】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小鋪村歸濮陽專區滑縣十三區大鋪鄉,1954年歸河南省安陽專區滑縣小鋪鄉,1958年歸河南省新鄉專區滑縣小鋪公社,1962年歸河南省安陽專區滑縣小鋪公社,1983年歸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小鋪鄉,2014年屬河南省直管縣滑縣小鋪鄉小鋪村至今。
  • 臺灣TVBS《中國進行式》攝製組到滑縣拍攝專題片
    攝製組一行參觀八代中和燒雞展廳4月21日,臺灣TVBS《中國進行式》攝製組在滑縣拍攝道口燒雞專題片。攝製組一行首先來到八代中和燒雞展廳進行參觀,八代中和傳承人張中和向攝製組成員簡要介紹了滑縣道口燒雞發展歷史和製作工藝。隨後攝製組一行到廠區實地參觀,在廠區內攝製組成員觀看了從活雞屠宰、油炸、煮製到真空及手工紙質包裝等製作工藝,整個製作工藝採用流水線機械化加工,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場景給攝製組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②|老家河南,今朝更出彩!
    這裡是「老家河南」涵養中華民族和華夏歷史文明之源這裡是「中國糧倉」穩穩扛住農業大省的糧食擔當這裡更是「出彩中原」飽飲黃河水,腳踩泥土地在新時代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迸發活力,堅定前行河南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氣候資源豐富多樣同時氣象災害頻繁發生
  • 護好「飯碗田」 穩住「糧袋子」
    到2022年全國將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  護好「飯碗田」 穩住「糧袋子」(秋糧探行·追蹤高質量)  本報記者 常 欽 李家鼎 王 沛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31日 第 18 版)  高標準農田抗風險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切實守住管好「天下糧倉」
    糧安天下。受疫情、乾旱和草地貪夜蛾、沙漠蝗蟲等病蟲害影響,近期國際糧食市場大幅波動。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稻穀、小麥連續多年產大於需,口糧庫存能滿足1年以上的市場需求;日應急加工能力約19億斤,按每人每天1斤糧計算,僅糧食應急加工企業的日加工能力就夠全國人民吃1天多。充足的儲備和庫存、強大的應急加工能力,確保了我國糧食市場供應量足價穩,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了主動。
  • 【2020/05/14】天下糧倉
    在創世紀中,神使用約瑟建立糧倉,成為普天下的祝福。神精心製作了約瑟,這個糧倉,成為天下的祝福。他的遭遇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勝過的,惟有蒙揀選的得著並且靠神勝過了。光在監裡,從有希望要出獄了到最終出獄,就是兩年。其餘時間,從一個童子到三十歲坐上埃及宰相的位子,不知過了多少年。
  • 隋煬帝修建的糧倉裡有多少牛,曾經儲存了中國一半的糧食
    在農業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保障糧食安全的首要因素是建設優良的糧倉。說起古糧倉的建設,總繞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被嚴重抹黑的隋煬帝楊廣。說起隋煬帝的功績,可以用四點來說明:修建了兩個都城;廣泛設置倉庫;開通大運河;建一個畫廊。今天,筆者將重點講述隋煬帝建糧倉的故事。隋煬帝修建的所有糧倉中,洛陽的韓家倉最具代表性。韓家倉始建於隋朝大業元年(605年)。
  • 天下糧倉讓人放心嗎?需要囤米搶面嗎?國家糧儲局負責人回應
    「天下糧倉」能讓人放心嗎問: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外都對糧食問題高度關注。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答: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條件、有能力應對風險挑戰,解決好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主要裝中國糧。
  • 新華網評:手中有糧心不慌
    手中有糧心不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糧食安全問題近期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出警示,疫情的擴散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糧食安全。一個國家,如果人們面臨「吃飯難」的問題,其他很多行業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 祁東探索中央儲備糧助農增收
    從湖南衡陽出發,沿322國道直行77公裡,這裡有個農家大糧倉——中央儲備糧祁東直屬庫,該庫倉容量能儲備10多萬噸糧食,是湘南最理想的天然糧倉。
  • ...看點:世界糧食日前夕記者探訪城陽海水稻試驗田和島城最大糧倉
    據悉,袁隆平院士計劃在全國開展海水稻萬畝片實驗示範,在山東青島、濰坊、東營等地示範推廣耐鹽鹼水稻1萬畝以上,在內蒙古杭錦旗、新疆等地示範推廣5000畝以上,海水稻團隊今年在全國的示範種植面積將達到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