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
"人家閨女有花戴,我家錢少不能買,搓了二尺紅頭繩,與我喜兒紮起來,扎呀紮起來。"
旋律一響起,無人不知《白毛女》。
小手一算,這部老電影已整整播出70年,今天獅子特地去重溫了一遍。
片子講述的是解放前的華北農村,窮苦農民楊白勞的女兒喜兒,與鄰居大春情投意合,然而惡霸地主黃世仁,一心要霸佔喜兒,於是向楊白勞逼債。
因為無力還債,楊白勞只能在喜兒的賣身契上簽字畫押,隨後喝滷自盡,這位老父親死前前仍不忘脫下身上的棉衣給女兒蓋上。
喜兒被黃世仁截取後侮辱了她,又把她賣給了另一戶人家,在有著同樣遭遇的二嬸幫助下,喜兒逃了出去,鑽進了深山,由於長期不見天日,在痛苦中一頭青絲變成了白髮,成了民間流傳的白毛仙姑。
多年之後,曾經的戀人王大春跟隨八路軍回到家鄉,與喜兒相逢,黃世仁受到了嚴懲。
喜兒
雖然是一部黑白電影,但是當父親楊老白淚水滴在喜兒臉上時,反射出的點點星光,狠戳了多少觀眾的心。
這部片子上映於1950年,正值新中國剛成立,進入抗美援朝時期,那是一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而這部片子的出現,成為了新中國第一部在全國引起轟動的電影。
那時候還是露天播放,國內首輪觀眾就達到了600萬人次,創造了中外影片的最高紀錄。
而我們的周恩來總理,更是將這部電影作為饋贈外賓的禮物,送給了戰後第一個到中國訪問的日本議員。
周恩來與格局《白毛女》演員握手
一部《白毛女》,能先後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映,又經70年曆程不衰,而關於它背後的故事,也值得書寫一番。
抗日戰爭時期,在晉察冀邊區曾流傳著有關「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
1944年,西北戰地服務團在晉察冀邊區返回延安的途中,聽說了流傳於河北阜平一帶的白毛仙姑的故事。
傳說在一個山洞裡,住著一個渾身長滿白毛的仙姑,她法律無邊,懲惡揚善,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隨後,晉察冀日報記者,把這事兒寫成了通訊稿,輾轉遞到了延安。
剛開始不少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並對這篇稿子進行了批判。
但是,這個故事被魯迅藝術學院的劇作家賀敬之等人知曉,原來白毛女原本是一位農家少女,因為遭到地主惡霸的迫害,才被村民們誤以為是白毛仙姑下凡。
出於對白毛女的同情,又從中發現了可以提煉的因素,決定對其進行藝術的再創作,白毛女最初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是在1945年以歌劇的形式。
後來,經過大家的討論,決定以歌劇電影的形式呈現給廣大觀眾。
最終,經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花費6個月拍攝的白毛女,在全國25個大城市的155家影院,同時上映,盛況空前。
一場一場的放映,百姓和士兵們總是百看不厭,甚至還因為觀眾入戲太深,發生了至今都被議論的「事故」。
就在電影裡放到,地主惡霸對貧苦農民殘酷迫害的情節的時候,熒幕外一位正在觀看電影的戰士,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然後舉起了手中的槍,瞄準了銀屏裡的惡霸——黃世仁的腦袋。
「叭」的一聲槍響,屏幕被子彈打穿一個窟窿。
這種事要是放到現在絕對是要上頭條的,但是這樣的事情對於當時看戲的百姓來說,竟然沒有太大的意外。
黃世仁
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入戲太深」,這種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兩次。
甚至這部電影的大反派黃世仁的飾演者——陳強老師,還差點兒被「爆頭」。
陳強,有著「反派大師」之稱,這位老師厲害了,舊社會的四大惡霸地主形象——黃世仁、周扒皮,劉文彩,南霸天,他一人就佔了兩。
《白毛女》裡的黃世仁一角是他,《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一角也是他,因為他飾演的黃世仁,實在太惟妙惟肖,看電影時,觀眾入戲太深,陳強老師還差點被打死。
那是上世紀40-70年代,處於樸素的同情弱者,憎惡反面人物的情感,許多觀眾就將演員本人和觀眾當成了一人。
在一次為戰士們的演出過程當中,陳強逼真的表演,被一位戰士舉槍給瞄準了,幸好被指導員及時制止,才沒有釀成悲劇。
在今天這種情況依然是有的,如不久前的《三十而已》裡的插足顧佳和許幻山家庭的林有有,不少網友都「入戲太深」。
演藝界的人都明白,而且平常都比較抗拒演反派,因為反派很難成大業,揚美名,陳強老師剛開始也不願意,那時候他還沒結婚,很怕演了反派沒有小姑娘願意嫁給他。
而劇作家賀敬之評價他:
「陳強的那一個笑,就凸顯了他貪圖美色,不擇手段的嘴臉,這一亮相,讓人不禁叫絕,這小子太壞了!」
可是啊,有人天生就是演反派的料,陳強往那一站,還沒開始他的表演,觀眾就恨得牙痒痒的,導演料定他是演黃世仁的不二人選,在他的軟磨硬泡下,陳強老師無奈的答應了。
演反派角色不容易,但是他的藝術高度有目共睹,在1962年評選出的「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中,陳強是唯一一位以演反派角色而聞名的演員。
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
而他的兒子——陳佩斯,後來成了大名鼎鼎的喜劇演員,每年的春晚總少不了他為觀眾帶來的歡聲笑語。
好的電影反派角色當然重要,主角更是必須提的,《白毛女》的女主喜兒,由從未演過電影的田華飾演。
田華老師出生在貧困的農村,12歲的時候加入了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的抗敵劇社。
和喜兒一樣,她從小喪母,飽嘗生活的艱辛,農村孩子的打柴,挑水、挖野菜的事,她哪一樣都幹過,更重要的是,田華也經歷過債主逼債,難過年關的日子。
可以說,演喜兒那就是本色出演,而導演王濱正是從她的形象和氣質,看中了田華可以挖掘的內在潛質。
最終她扮演的喜兒一亮相,就徹底徵服了觀眾。
喜兒與父親 楊白勞
白毛女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喜兒在地裡割穀子,王大嬸送飯來喊著:「春兒!喜兒吃飯了!」然後喜兒從谷穗當中一抬頭,一抹汗,一個地道的河北農村姑娘,活脫脫出現在了銀幕上。
樸實和真實,最是動情。.
而她之前,沒有任何演電影的經驗,就像今天影視圈新人一樣,但田華不負眾望,憑藉著生活的積累和樸素的感情,將喜兒被惡霸搶佔,在山中吃百姓進貢的食物,與戀人分開的情節演的入木三分,讓人不禁為之落淚,她走進了千萬觀眾的心中。
在影片結尾,喜兒痛斥黃世仁,一聲聲一句句,飽含血淚,把影片的情緒推向了高潮。
從此田華老師也成為了新中國電影裡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田華老師
今天的觀眾可能不知道,當年拍攝白毛女時,攝製組還有鑽防空洞的驚險經歷。
在攝影棚裡拍攝時,抗美援朝的防空演習警報聲就在頭頂響起,演員們一邊拍戲,還要時不時的鑽進防空洞。
好的影片能夠轟動70年不衰,是有道理的,它不僅開創了歌劇電影的先河,也經過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演繹,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
我是,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