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詞作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有他的豪放詞,如《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婉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還有一些比較清曠的詞作,如《定風波》「一梭煙雨任平生」等等。對他的議論詞了解的比較少,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這首以議論為主的《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圖片來源於網絡
《莊子則陽》記載:「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返。」蝸牛的角很小,兩國卻還是爭得死去活來,在別人看來根本就微不足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
蘇軾這首詞的首句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蝸角虛名,蠅頭小利,算來算去根本就是白忙活。名利得失之事,皆有因緣,不可與爭。勝者真的強大嗎?輸者就真的弱小嗎?還不如趁現在悠閒,人還未老,一百年裡,每天都喝醉,醉他個三萬六千場,管他繁華塵世,紅塵萬丈。
想來,人生也沒有幾次能喝醉的。一生的時光中,憂愁和風雨就要佔據一半了。又何必竭盡全力,爭強好勝呢。幸好可以對著清風明月,幕天席地,喝千鍾美酒,唱一曲《滿庭芳》。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詞的內容來看,它應該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所作的。這首詞以議論為主,具有濃厚的哲理意味。詞作嘲諷追名逐利,否定爭強好勝,宣揚人生短促,鼓勵飲酒作樂。蘇軾放蕩不羈,這我們都知道,詞中的「渾教是醉」同樣表達曠放不羈的思想,「事前皆定」等句則體現了憤世嫉俗的情緒。這是蘇軾對現實相互傾軋的蔑視,對世俗蠅營狗苟的批判,對自我既往經歷的反思和自由個性的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