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上周,第20屆國際印度電影大獎(IIFA Awards)在孟買頒出,頗具爭議的話題性作品《心甘情願》(Raazi)和《印度艷后》(Padmaavat)分獲多項大獎。
國際印度電影大獎創辦於2000年,是印度政府為推廣寶萊塢電影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而實行的一項重要舉措。它的最大特色是每年秋季舉行的頒獎典禮都會在印度以外的世界各地舉行。第一屆頒獎禮就安排在英國倫敦千禧巨蛋舉行,此後,它的足跡走遍南非、新加坡、荷蘭、中國澳門、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全球各地,影響力與日俱增,已被不少西方媒體譽為「寶萊塢的奧斯卡」(事實上,印度電影工業的官方版「奧斯卡」,其實是舉辦至今已有65年歷史的印度國家電影獎)。
《心甘情願》劇照
今年第20屆國際印度電影大獎,首次班師回朝,在首都孟買舉行,頗有一些榮歸故裡的況味。最終,《心甘情願》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光耀全場。該片講述的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時,一位印度女子背負間諜使命,打入巴基斯坦軍隊內部的諜戰故事。配合上近期印度與巴基斯坦圍繞著克什米爾地區的爭端升級,本片最終在國際印度電影大獎上獲得最佳影片獎,自然也讓人浮想聯翩。事實上,早在上月,巴基斯坦方面就已禁止上映任何印度電影,政治衝突對於文化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演員蘭維爾·辛格(Ranveer Singh)憑藉《印度艷后》(Padmaavat)獲得最佳男演員殊榮,該片講述拉傑普特族王后帕德瑪瓦蒂的史詩,主要描述她為民族和人民對抗外來敵人的故事,以及為保護自己的清譽最後選擇身死的悲劇故事。
《印度艷后》劇照
去年,印度共上映了將近1800部國產電影,光從影片數量上來說,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其中既包括有最為主流的印度語電影,也包括了講泰米爾語、泰盧固語等方言的作品。過去,因為海外移民的關係,印度電影在南亞、英國以及美國都有不小的影響力,但2018年,中國首次成為寶萊塢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全年共有十部印度電影在我國上映,今次獲得國際印度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編劇獎的《調音師》,更是拿下了3.24億元人民幣的優秀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