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日放大招:一名初中生與《海洋奇緣》的奇事

2021-02-08 邑人電影院

按:奧斯卡大幕終於揭開了!更多有關奧斯卡主題的影片本站陸續發出。今天先發一個大招,來一篇一名初中生寫作的奧斯卡提名作品的文章。本站曾發表過一名高中生寫的影評。今天,年齡更下一層,這位初中的孩子寫作的文章,讓人動容。希望大家能夠支持他!

本文作者:Jack Skywalker。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初中生。

引言:奇緣的前事

2016年7月底暑假在新疆旅遊時,無意當中用媽媽的手機在網易新聞上看到了關於電影《海洋奇緣》的新聞——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了《海洋奇緣》。 當時我還在想:「之前不是有一個叫《冰雪奇緣》的電影嗎?這次為什麼是海洋?」想著想著,我對這個電影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於是,我跟《海洋奇緣》結下了不解之緣。

至於我為什麼會對《海洋奇緣》產生很大的好奇心,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因為電影的海報很好看,也不是因為電影的人物或劇情很吸引我,而是跟我之前看了電影《冰雪奇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關於《冰雪奇緣》的事情我會在下一小節中詳細地敘述出來。)在新疆旅遊回家後,我在家裡用電腦在網上搜索了這部電影,把電影的劇情簡介、人物和一些只要我能在網上搜索到的關於《海洋奇緣》的信息,全部都看了一遍。但由於電影最早也要等到11月份才能上映,距離那個時候足足有四個月之久,我只能慢慢地等。

八月份我並沒有太多地關注此電影,我主要是從九月初才開始關注的,因為從那時起電影的相關新聞開始多了起來,並且大概是在九月中旬左右,網上發表了第一張《海洋奇緣》的正式海報(如下圖),我當時就把它從網上複製了下來。

進入了10月份以後,我對電影的關注開始越來越頻繁。隨著上映日期的臨近,關於電影的越來越多的新聞和信息也不斷地曝光。我在晚上睡覺竟然還在算「倒計時」,結果有時候因為太過於興奮而導致很晚才睡著覺。大概是在上映的前兩周一個晚上,我睡覺時做夢都夢見了《海洋奇緣》:我夢見在大海上浪特別大的一個夜晚,莫阿娜(電影的女主角)正帶著我一起在海上駕駛著帆船衝浪(別笑),還帶我探索了一些海島上的洞穴。這些我夢見的情景其實全部都是電影中的情景,可能是因為我看了很多次預告片。

11月初,也就是最後的20天,這20天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打開電腦關注一下《海洋奇緣》的最新新聞,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學時也不例外。除了關注新聞(比如說電影的發布會)以外,我還把電影上映之前最新發布的主題曲、插曲、主題曲MV等全都看和聽了一遍。所以我在看電影之前就已經把主題曲的旋律記得一清二楚,其他插曲的旋律我大概也記得一點點,所以看電影時我還能跟著電影中的插曲一起哼著旋律。

最興奮的一天晚上是11月24日晚,也就是電影上映的頭一天晚上,因為我看到了一些令我激動的最新消息:《海洋奇緣》的票房「爆棚」。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來時我連眼睛都還沒完全睜開,剛穿好衣服就打開昨晚沒有關機的電腦,在網上迅速地看了一眼《海洋奇緣》的上映情況。11月26日上午,媽媽買好了晚上的電影票,晚上8點40分開始。看的過程中也特別專心。

那一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節:我的「迪士尼動畫電影歷史」

說到關於我的「迪士尼動畫歷史」,就不得不提到《冰雪奇緣》。對我來說,沒有《冰雪奇緣》的基礎,就沒有《海洋奇緣》的巨大成功。

我清楚地記得,我是在2016年7月4日上午10點多鐘開始看《冰雪奇緣》的。不過,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當我看完《冰雪奇緣》之後的三天,發生了一件大事。我先在這裡說說《冰雪奇緣》之前的事,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

我第一次認識《冰雪奇緣》時大概是在2014年的10月份左右,具體日期我已經記不清了。我只記得,我是因為《let it go》這首歌才認識《冰雪奇緣》的。當時我有一個習慣,在車上時喜歡借用媽媽的手機去聽一些音樂。就是這樣,我認識了《let it go》,從而知道了《冰雪奇緣》。

但是,我卻因為一個原因沒有看成《冰雪奇緣》,那就是因為我在那時候對許多動畫,包括動畫片和動畫電影都有偏見:「我認為任何動畫都只適合小孩子看,不適合大人們看,因為動畫十分幼稚和低級。」於是我開始限制自己,不讓自己看任何動畫,連關於它們的歌曲也不能聽,因為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這些就是我當時的想法。結果,在當時有很多動畫電影都被自我禁止了,這個現象大概是從2014年8月份開始的。被我禁止的動畫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冰雪奇緣》。至於我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動畫」的思想,是有原因的,但是在這裡我不想說。

有時候我不僅禁止自己,還會去暗暗嘲笑那些喜歡看動畫的人,說它們幼稚或者不成熟。《冰雪奇緣》在當時算是一部被我嘲笑的很厲害的動畫,我曾經指著它的海報在那裡笑個不停,它的主題曲《let it go》也被我列為「禁曲」,不能讓我聽到這首歌。現在看來,我覺得當時的自己才是那個該被人嘲笑的人,那個真正幼稚的人,不懂得欣賞的人。

這一段動畫與我隔絕的日子裡被我稱作「動畫大革命」或者「反動畫時期」。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2015年9月28日才徹底結束,因為我在那一天下午看了「動畫大革命」時期之後的第一部動畫電影:《超能陸戰隊》。我是在別人的推薦下才想起去看的。在看之前我還有些猶豫,但在看完之後我突然發現,原來動畫也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不好,於是我從那開始不再反對動畫。很遺憾的是,它沒能激起我對動畫電影的興趣,只是改變了我對動畫的觀念。

後來聽說電影《瘋狂動物城》上映了,但由於我當時對動畫不是特別感興趣,就沒有去關注。直到我聽說《瘋狂動物城》特別火的時候,我才去選擇去觀看。看完後,我覺得《瘋狂動物城》比之前看的電影都要好一些,因為它暗藏的隱喻太多了,淺的有「勵志」方面的,深的有「國家政治」方面的。但遺憾的是,它還是沒有激起我對動畫的興趣,只是覺得很不錯,值得一看而已,並沒有做太多關於電影的思考。

終於等到我看《冰雪奇緣》的那一天,那已經是在我小學畢業之後了。那天上午我剛看完時還沒有特別大的反應,「冰毒」(我把看完《冰雪奇緣》之後為這部電影著迷的事情,稱作「中冰毒」)是在看完後大概三四天以後的一天中午「爆發」的。現在讓我們回到前面我所說的一件大事,「冰毒」剛開始爆發時我記得當時我仿佛真的像中毒一樣,整天想著電影裡面的劇情、角色還有各種關於它的收藏品。但冰毒的最高峰時期主要還是今年七月份八月份左右。

我中毒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電影裡面的一個女主角:艾莎(Elsa),因為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她是我在《冰雪奇緣》中最喜歡的角色。我喜歡她的原因也有很多,喜歡她的冰雪魔法,喜歡她的美麗的外表還有她的性格。在這裡我透露一個秘密,請不要到處亂說:我曾經跟她有過長達整整四個月的熱戀,這段「愛情」持續到我看《海洋奇緣》之前才結束。我說的愛戀其實也只是一直在心裡想著她而已,不過她確實長得挺美的。她在這段時間內也給了我不少的精神鼓勵,其中包括我偶爾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

現在看來,雖然「中冰毒」也浪費了我的一些時間,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網上看關於《冰雪奇緣》的帖子和影評了。但我並不後悔。

就是在《冰雪奇緣》之後,我還開始關注和了解迪士尼動畫電影,對迪士尼的一個系列角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她們是-迪士尼公主,而且我只對公主們感興趣,迪士尼的其他角色像米老鼠唐老鴨這些的我都不感興趣。目前官方正式的迪士尼公主一共有13位,《冰雪奇緣》的兩位女主角艾莎和安娜也是其中之一。不僅我當時喜歡她們的角色本身,對她們的相關商品也比較喜歡,結果到網上一查,才發現原來「迪士尼公主系列」全部都是女生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女孩用的。我那時候即將滿14歲,都這麼大的一個男孩子會去喜歡女生系列,這是怎麼回事?我並沒有想太多,覺得這無所謂,喜歡就喜歡吧。不要覺得這很好笑,它代表了我的童真--一顆童心未泯的心,這說明了我的童心還未散去,正是迪士尼動畫電影讓我找回了童心。

此後,只要迪士尼上映了新的動畫電影(真人版的電影不算)我可能都會去電影院觀看。但這一次《海洋奇緣》的情況還比較特殊:《海洋奇緣》不僅是迪士尼的最新電影,迪士尼的第56部動畫長片,電影的女主角莫阿娜還竟然是迪士尼的第14位官方正式公主,這也是《海洋奇緣》在上映兩個月前就讓我備受期待的原因。出於我對迪士尼公主的熱情,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把關於迪士尼公主的所有電影都看一遍,只看13位公主的電影,連它們的續集也要看一遍,非正式公主的電影就不看,只是去了解一下。

這個決定是在九月初做出的,第一部看的公主電影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那一天是9月30日晚上,直到我最後一部公主電影《公主與青蛙》在11月18日看完。我統計了一下,這差不多快兩個月裡面周末一共看了18部公主電影,還不算上周末時間看的其他電影,看電影最多的一周裡三天就看完了5部!它們花去了我周末學習的大量時間,還佔用了周末大部分的娛樂時間,結果導致我這學期的第二階段考試成績慘敗,不過我並不後悔。我看的18部公主電影是(包括續集):《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仙履奇緣》、《仙履奇緣2:美夢成真》、《仙履奇緣3:時間魔法》、《睡美人》、《小美人魚》、《小美人魚2:回歸大海》、《小美人魚3:愛麗兒的起源》、《美女與野獸》、《美女與野獸2:貝兒的心願》、《阿拉丁》、《阿拉丁2:賈方復仇記》、《阿拉丁3:阿拉丁與大盜國王》、《風中奇緣》、《風中奇緣2:倫敦之旅》、《花木蘭》、《花木蘭2》和《公主與青蛙》。有一個小小的遺憾,由於網上沒有下載的資源,我沒能看成電影《美女與野獸3:貝兒的幸福生活》,因為我一般都習慣於下載電影,很少在網上在線看。

當所有公主電影都全看完之後,我又迅速利用周末時間了解了迪士尼公主的其他相關信息,然後就是做好準備,準備好迎接11月26日晚《海洋奇緣》的到來。講了這麼多,一定有不少人在想:我什麼時候才能開始講《海洋奇緣》的故事呢?別著急,前面的第一章只是一個前奏,It just a beginning,高潮都在後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海洋奇緣》這個奇妙的世界!

第二章:《海洋奇緣》電影大分析

第一節:劇情介紹

(按:微信單篇只能容納2W字,這一節與下兩節的原文就刪掉了。)

第二節:電影的整體評價與介紹

(略。)

第三節:電影人物介紹與評價

(略。)

第四節:對我最具影響力的哲理----我的感悟

這一章節裡我有許多關於這個電影的道理、哲理和各式各樣的感悟要講,甚至我都有些不知道該從哪裡講起,因為我要講的太多了。在寫這一章之前,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思考我的各種感悟,連晚上睡覺時也在想。我認為在這個章節裡面可能應該再細分幾個小節。

下面就開始講,我會選擇一個主題來切入文章。

整個電影都是以冒險、勵志、自我、成長等為主題。前面我已經在劇情簡介那一部分說過了我對《海洋奇緣》的大概看法和我喜歡的原因。我從《海洋奇緣》裡看出並聯想到了大量的道理和種種的「教誨」,甚至還包括了媽媽對我說過但我聽不進去的話。

首先來講講「勵志」。我認為「勵志」也許是《海洋奇緣》最突出的一個思想,跟勵志有關的還有「追逐夢想」等一些元素在裡面。我的大部分感悟幾乎都是從莫阿娜身上感受出來的,畢竟她也是相當於整個電影的「靈魂」。

莫阿娜對於追逐夢想的執著讓我思考了很久,我在這一段時間內也漸漸喜歡上了她,還把她作為我學會堅持的榜樣。她在追逐自己夢想的時候,好幾次遇上挫折。莫阿娜在未經過父母允許的情況下第一次出海時,因為受到了大浪的襲擊,沉到水裡面腳還被珊瑚給卡住了,她差一點把自己命都丟了。如果換成是其他人的話,或者換成是我,可能再也不敢這麼做了。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在祖母的鼓勵下,莫阿娜重新找回了自信心,儘管她一直都有放棄的想法。後來在海上,她有幾次遇到了很多困難,不過她沒有放棄,自已一個人毅然地去完成任務。最終,莫阿娜用她那種不放棄的精神感動了毛伊,在她戰鬥的時候趕了回來,這讓毛伊在挫折之中找回了自我。

她不僅讓毛伊找回了自我,也讓我找回了自我。記得兩個月以前我在「學而思」的考試中的成績,英語和數學都沒有上平均分,我得知到這個消息後十分傷心還感到憤怒和不滿。本學期的第一階段考試失利,第二次階段考試再一次失敗,這讓我有一種想放棄的心理。我們現在在多方面都需要去面對競爭,學習上的,中考高考,未來工作上的……都需要競爭。因此我發現自己有了一種思維:逃避。以至於我之前還為此寫了一首表達叛逆和不滿的重金屬搖滾風格歌曲《Escape From The World》。這首歌的旋律只寫了一點點,而歌詞主要是以對這個世界殘酷競爭的控訴,諷刺和偏見,希望能逃出這個世界的思想。但是我看完《海洋奇緣》後想:競爭也是一種困難,我應該像莫阿娜那樣去勇敢的面對。我現在要與學生之間分數的競爭,那莫阿娜還要與大海,跟大自然競爭呢!而且和大自然的競爭更為殘酷,可能還會失去生命(就像莫阿娜第一次出海那樣),人與人之間的工作或分數的競爭雖然也很嚴格,但至少不會死。想到這裡,我覺得如果我要學習莫阿娜的那種敢於面對的精神的話,我怎麼可以去選擇逃避?我也有我自己的夢想,即使不是探索海洋。

下面讓我們轉到另外一個《海洋奇緣》所表達的意思:責任。責任也是一種有時你必須去面對而無法逃避的事情。在電影中,我從莫阿娜身上也看出了責任感----一種去擔當的精神,她作為酋長的女兒,要去繼承酋長的位置,還要去拯救整個種族。這一份責任是相當重大的,需要去面對重重的困難,甚至有可能付出生命。但儘管這樣,她還是擔當起了這份責任,這可能也是她感動毛伊的原因之一吧。

我想了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而我的責任是解決學習上的許多問題和在學校的問題。想一下,如果我們逃避了自己應有的責任,那麼會怎樣?按我的想法來,我認為如果莫阿娜沒有責任感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逃避,可以一個人駕著小船逃跑,不管自己族人的死活,在海上遇到危險就退縮,就像毛伊被打敗之後消失的情形。但我就算逃避了,又能怎樣?可能我這次逃避的了,下次就不行了。面對責任跟我之前說的「面對競爭」都差不多,都是無法逃避的兩種困難。有時候,其實「被選擇」也是一種責任。

海洋之所以會選擇莫阿娜,是因為海洋意識到,可能只有莫阿娜才能接受這項重大的責任(大海在電影中被擬人化了)。說的再深奧點,是命運選擇了莫阿娜,而不是海洋。記得以前我聽過的一句臺詞:「This is your destiny.」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當命運選擇了我們之後,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出生的機會,我們應該珍惜命運給我們的機會,從哲學角度來講可能還真是這樣。命運有好也有不好,但這是隨機的,任何人都無法決定。這就是命運的意義所在。莫阿娜的命運是航海,去探索大自然,但是任何海上的航行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其中必然會經歷許多風風浪浪。不只是航海,現實中的很多命運也是這樣,我的命運可能是長大以後當一名醫生或科學家,不過我不知道這還有多麼崎嶇的道路要走。關於理想的問題我會在後文當中與「大海」聯繫起來講論。既然命運選擇了你,不論你的命運有多不好,它一定會給你留下後路,這也許是一條通往成功的理想之路。

接下來,我要講述的是「為夢想揚帆起航」。

追求自己的理想也算是自己的命運。也許人生就像是一次海洋上的探險,或者說在大海中航行,會有很多無法預知的事情。這種在大海上的旅行看似十分自由,無拘無束,其實是有些受約束的。

我也希望有一個自由的空間,能夠容納我追求理想的大路。可是,當今社會並不允許任何人這樣做,而且也沒有這樣的機會。於是我在想,我就不能像莫阿娜一樣,闖出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嗎?憑什麼非得受太多的限制?在海洋上的人生有太多的路可以走,我想衝開許多的限制,去尋找成功的彼岸,正如李白所說的那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不想做別人眼中的我,我要做自己眼中的我,做自己的主宰!這也可以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旅途的經歷,莫阿娜第一次出海其實就相當於她的「成人禮」,獨自一人去面對不可預知的危險。她在所有迪士尼公主當中也是最特別的一位(嚴格意義上來講她不能算是公主),不過她就是這樣一位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公主。她的性格和經歷都像是beyond樂隊著名的歌曲《海闊天空》所唱的那樣:「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跑有一天會跌倒。背棄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仍然自由自我,永遠高唱我歌,走遍千裡」。在她出海之前,她也曾迎著父親的冷眼與嘲笑,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望著自己的理想之洋。

我也面對過一些別人的嘲笑和不解,就在我寫這篇影評的時候,媽媽還在說我關於「不務正業」的話,說中考高考又不考這些,幹嘛還要去寫它?我說我學習知識都是為了運用,而如今許多人學知識大部分都是為了去考試,這已經使知識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我寫這篇文章不為了誰,不是為了考試,發到朋友圈裡更不是為了炫耀,這也不值得。我在學習課外知識時就有這樣的思想,有時我總是認為自己喜歡的科學知識比課本上的更實用,我學這些知識完全不是出於考試,都是為了運用。科學的知識浩如煙海,我就想像莫阿娜那樣,去探索科學的海洋。

莫阿娜在海上的故事還讓我想起了《老人與海》中的一句話: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老漁夫在我眼中就像是另一個莫阿娜。關於《海洋奇緣》的感悟我還有很多很多,有很多我一時也想不起來,這一節當中還有一些話是我後來才加進去的。我講了這麼多,談了這麼多「人生理想」,你們有沒有很多的感悟?很多感悟只有自己體會出來才是觸動最深的。

第四章:《海洋奇緣》中的「現實世界」

第一節:電影中的歷史文化原型

在前面的文段中,我多次提到「玻里尼西亞」這個地方,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但是《海洋奇緣》的設計靈感就來自于波利尼西亞(Polynesia),裡面的很多細節處處都體現著當地人的風情。下面就讓我來講述一下關於這部電影的歷史文化。

玻里尼西亞人(Polynesian)是一個古老的航海民族,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開始航海了,而《海洋奇緣》的故事則發生在2000年前。有一天,玻里尼西亞人突然停止了航行,這一停就是1000年,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海洋奇緣》的靈感就從此來。關于波利尼西亞人的起源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種說法:有些人認為他們來自於亞洲,有些來自於非洲,來自於南美洲等。其中一種我所了解比較深刻的說法是他們來自於亞洲。根據基因的調查顯示,玻里尼西亞人有一部分來自於中國的臺灣,他們的語言都有些和亞洲人相似。玻里尼西亞語屬於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它又叫「玻里尼西亞語系」,其中包括毛利語(Maori)、大溪地語(Tahitian)、薩摩亞語(Samoans)、吐瓦魯語(Tuvalu language)、夏威夷語(Hawaiian)、斐濟語(Fijian)等一些語言組成。南島語系有一部分也起源於臺灣,這是因為3000年以前的中國就已經有航海技術了。不,應該更早,那時候的玻里尼西亞人相當於當時中國的河姆渡人,那時去到玻里尼西亞群島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只能通過海上,不可能有其他的方式。這就說明了早在5200年前中國沿海地區的居民就有了高超精湛的航海技術。但這還只是玻里尼西亞歷史的一小部分。玻里尼西亞群島(The Polynesian islands)屬於三大太平洋群島之一,「poly」的原意為「多島」,也就是說「玻里尼西亞」的意思是「多島群島」。其中主要的群島是夏威夷群島。

古玻里尼西亞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民族之一,其他的還有埃及和地中海的航海民族。他們之所以可以在幾千年前就可以在太平洋上的各個島嶼來回遊動是因為他們許多非常實用的航海技術,可以不使用任何航海儀器,甚至不用指南針,不過那時候也沒有指南針。儘管這些技術不能跟現代航海技術相比較,但這在當時也稱得上是神話了。他們並沒有經緯度的概念,也沒有什麼類似於「天圓地方」的說法,更不會去想海洋的邊緣是不是無盡的深淵。玻里尼西亞人航海主要駕駛獨木舟,他們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雙體獨木舟(如圖)

這種雙體獨木舟的優點是不容易翻船,它的底部有兩個獨木舟,上面再架一個很大的木板平臺。它在《海洋奇緣》裡也兩次出現過出現過:

第二次出現時是在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一眼看去幾乎全部都是雙體獨木舟,可以看出玻里尼西亞人的船隊應該都是由雙體獨木舟組成的:

不過,他們的船隊也是有規律的,一般他們喜歡排成扇形: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明確方向。玻里尼西亞人活動的範圍主要是玻里尼西亞群島周邊的海域,這片區域大致可以看做是一個三角形。最北至夏威夷,西至紐西蘭,東至靠近南美洲的復活節島.紅色箭頭為玻里尼西亞人遷徒的方向,他們來自於臺灣。

要想在這麼廣闊的海域進行反反覆覆的航行,除了擁有優秀的船隻外,他們還有三大航海秘術:

1.通過洋流判斷航向

玻里尼西亞人航行時有時會把手伸進水裡,通過洋流的冷暖判斷航向。在這裡講一點關於海洋地理學的知識:洋流(ocean current)可以分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的水溫比到達海區的水溫高,則稱為暖流;若洋流的水溫比到達海區的水溫低,則稱為寒流。洋流一般是由海水的含鹽密度來決定的。

除此之外,洋流還分為深層洋流和淺層洋流。一個優秀的玻里尼西亞航海者只需要把手輕輕在水面上蘸一下就可以判斷出洋流,規律是越往北就水就越冷,或者根據所感覺到的洋流來判斷出方向,從而推斷出自己所處的位置。這看上去不太可能,但這個是真的。

有時他們也會把手伸進水裡面(在船是處於停止狀態或者是比較慢的時候)

2.天體導航術

除了洋流以外,還可以通過各個星座來辨認方向,這種導航叫做「天體導航」。早在我國唐代時期就有一種類似于波利尼西亞人的天體導航術:佔星術,宋朝也有這種相同的佔星術。他們一般會把手伸向天空:

除了把手伸向天空以外,在一本關於航海的故事書裡面我還讀到玻里尼西亞人在現實世界中是用胳膊來對照星空的,電影中的方式可能在現實中的玻里尼西亞人並不是很常用。這種用手來測量星座而得出方向的原理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完全找到完整的答案,我只能靠猜測:它的原理可能跟六分儀相似,六分儀的原理是根據海平線與太陽或星座的夾角度數測出所處在的經緯度,手掌可能就像是一個簡單的「六分儀」,利用手掌的與大拇指的90度直角估計出海平線與天空的夾角,從而估算出經緯度。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在網上找到相關的資料。這種通過星座來辨認方向的方法不僅適用於航海,在大沙漠裡迷路時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但是這種方法和六分儀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只有在天氣好和有很多星星的情況下才能起到作用,當海上有霧時或者是刮暴風雨的時候這種方法就沒有任何效果,到時可能還只能使用第一種方法:洋流。

電影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天文線索,那就是天蠍座。

而在電影中它變成「毛伊的魚鉤」,莫阿娜的奶奶也曾讓莫阿娜朝著魚鉤的方向找到毛伊。在現實中,古玻里尼西亞人把它看做一個巨大的魚鉤。關於這個魚鉤的故事其實是當地的一個神話故事,關於毛伊的傳說,後面我再繼續講。

3.利用島嶼或航海圖來判定方向

海圖是大海中航行時用的地圖,通過航海圖可以清楚地了解島嶼、潮流、暗礁、風向等信息。古玻里尼西亞人也有他們自己的航海圖:

玻里尼西亞人還擁有先進的編織技術。在這個航海圖中,小石子代表島嶼,彎曲的細樹枝代表海流和風向。不過要想編制出這種航海圖也十分不容易,航海者需要很多豐富的經驗,多年的駕駛技巧,有經驗的人還可以根據洋流的流速判斷出自己的船在一定時間內所走過的距離。

既然玻里尼西亞人有這麼多在當時非常先進的航海技術,就說明他們去過很多的太平洋群島。在印度尼西亞(Indonesia)、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和美拉尼西亞(Melanesia)都有他們活動的蹤跡。前面我曾經展示過玻里尼西亞人的大致活動範圍:一個大三角形的區域,最北至夏威夷。他們於公元4世紀乘著他們的獨木舟到達夏威夷,這是第一批到達者。並把當時的夏威夷稱作「原始之家」,所以「夏威夷」一詞在古玻里尼西亞語中是「原始之家」的意思。夏威夷群島由考愛島(Kauai)、尼好島(Nihau)、瓦胡島(Oahu)、莫洛凱島(Mollokai)、拉奈島(Zanai)、毛依島(Maui)和卡胡拉威島(Kahoolawe)組成。有趣的是毛伊島,它正好是男主角的名字。現在的夏威夷有四分之三的人種都屬于波利尼西亞人種。紐西蘭的北部(北島)生活著許多毛利人,他們是那裡的原著居民,使用毛利語(玻里尼西亞語系之一),據說毛利人有一部分也是從臺灣遷徒過去,然後再到紐西蘭的:

除了這幾個島之外,還有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萬那杜(Vanuatu)和當今的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也都遍布著玻里尼西亞人的足跡。

在電影裡莫阿娜所在小島叫做Motunui(莫圖魯尼)島,事實上還真有這個島,它是靠進南美洲的復活節島的其中一個島嶼,所以復活節島應該算是莫圖魯尼島的原型。在南島語系中,「Motu」的意思是島嶼。還有一種說法是莫圖魯尼島是紐西蘭的北島,他是被毛伊的魚鉤從海裡拉起來的。大溪地島(華人習慣將塔西提島稱作為「大溪地」)應該是玻里尼西亞群島中最有名的的一個島,那裡有將近一萬個華人在那裡定居。電影中特非提之心所在的島嶼的原型可能就是大溪地島:(圖為電影截圖)

塔西提島也是玻里尼西亞群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群島,島上通用大溪地語。關於這些島嶼的信息還有很多,如果感興趣的話還可以自己在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有這麼多群島就有一定有很多人種。沒錯,每個島上的人種幾乎都不一樣,在這裡我主要介紹玻里尼西亞人和毛利人,他們都屬于波利尼西亞人種。

經過判斷,莫阿娜應該屬于波利尼西亞人(莫阿娜的配音演員就是一個出生在夏威夷的16歲左右的女孩),而毛伊屬於毛利人(毛伊的配音演員不是玻里尼西亞人種,但他也有一部分薩摩亞人的血統),從他們的外貌、服飾、舞蹈、習俗都可以看出來。玻里尼西亞人是大洋洲東部玻里尼西亞群島的民族集團,主要分布于波利尼西亞群島那一帶,毛利人主要分布在紐西蘭北部和附近的一些島嶼。《海洋奇緣》不僅運用了很多玻里尼西亞的地理文化,還運用了很多「民族」風俗。下面我先來講一下他們的服飾。

由于波利尼西亞群島位於赤道附近,那裡的氣候十分炎熱,屬於熱帶氣候,男女幾乎都穿草裙,有時還赤裸上身。電影中莫阿娜的服飾是嚴格按照南太平洋當地的傳統服飾(如圖),這種服飾在南太平洋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莫阿娜的服飾也比較特別,上面的花紋裝飾也是有規律的:

除了服裝,莫阿娜頭上戴著的花環也很有特色,據說玻里尼西亞的女性一般都喜歡戴著花環來增添美感,這也是南太平洋文化的一部分。

毛伊身上的亮點主要是他的紋身,因為,毛伊就屬於毛利人。而在毛利人的傳統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著紋身和刺青,這些紋身記錄著各種信息,包括他個人的信息。毛伊身下用葉子圍成的「服裝」也是當地人的穿著習慣,他們喜歡將葉子包裹在身上。事實上,這些葉子和花環上的花其實都是玻里尼西亞當地特有的植物,花環上的花應該是紅雞蛋花,毛伊的草裙應該是麒麟葉。不只是服飾,《海洋奇緣》中很多出現的植物都是玻里尼西亞的植物,有些植物在我國的海邊也可以見得到。還有「椰子海盜」的服飾:

將椰子作為服飾是一種對海島文化的隱喻,電影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莫阿娜和她的族人正在歡快的豐收椰子,後面就是一群穿著椰子的海盜,這應該是對它們的諷刺。不過,有時連毛利人的戰士也會穿類似於這種服裝,將椰子作為武器。玻里尼西亞人這些別具一格的服裝一定都是他們自己做的,這說明他們還有不錯的編織技術。

確實,玻里尼西亞人十分擅長編織,尤其是當地的姑娘們。一片棕櫚樹葉在她們手中幾下子就可以編織出一頂花冠,籃子或者是其他藝術品。還有貝殼在他們的手中也可以串成一項項鍊。這也許是玻里尼西亞人可以做出當時很實用獨木舟的原因吧。除了編織以外,玻里尼西亞人還有水手結,這個也可能是他們原創的,這種結有很多種打法,但是每名航海員都必須會這種結:

玻里尼西亞人在島上還喜歡養殖各種動物,其中就包括雞和豬,醃豬肉和椰子都是他們的特產。其實椰子在沿海的地區幾乎都算是特產,尤其是在我國海南島,但醃豬肉應該是他們特有的特產。除了養來吃以外,還可以作為寵物來養。玻里尼西亞人遷徒時也喜歡帶著這兩種動物:

這也可能是莫阿娜航行時會帶上那隻雞的原因(還有一種說法,那隻雞是偷偷跑到船上來的)。這兩隻動物算是他們養殖的牲畜。同樣,他們還有一些種植業。玻里尼西亞人主要種植椰子和水稻,他們種植的水稻的方式和使用的工具都有點像當時河姆渡人。

玻里尼西亞人豐收自己的農作物時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邊做邊唱,豐收就像是唱歌跳舞一樣。這十分符合南太平洋的音樂文化,就連有時他們說話時也會不由自主的唱起來,說話就像是唱歌。

不過,這也還有一個原因,《海洋奇緣》屬於歌舞劇,而歌舞劇則是迪士尼的傳統。很多迪士尼動畫電影都是這樣:一言不合就唱歌,甚至有時唱歌的時間比說話的時間還要多。他們有自己的音樂,電影中很多音樂都是以「南太平洋風格」為主,很多插曲都大量使用了當地的樂器(儘管電影裡沒有出現這些樂器)。所以,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舞蹈。電影裡一共出現了兩種舞蹈,分別是草裙舞和毛利戰舞。

草裙舞(Hula)源自古玻里尼西亞,後傳入夏威夷。莫阿娜跳的那種草裙舞應該是玻里尼西亞當地的草裙舞:

傳說中第一個跳草裙舞的是舞神拉卡。在1000多年的發展中,如今的草裙舞已經成了當地歷史文化特色,迎接客人時也會有這種舞蹈。至於她們為什麼要跳這種舞蹈,這根當地的歷史和宗教傳說都有關係。據說,草裙舞和花環也被稱為夏威夷的兩大象徵,這兩樣也在《海洋奇緣》裡完美的展現出來了。

哈卡舞(Haka)原本是毛利人打仗時為了鼓舞士氣,威懾敵人而跳的一種舞,現在為了迎接客人也會跳這種舞(具體請參考毛利人的習俗)。這種舞蹈的語言是毛利語,電影中的大部分出現的土著語都是毛利語,所以毛利戰舞的歌詞應該也是毛利語。毛伊在電影中曾經兩次跳過這種舞蹈:

第一次是在一個入口,毛伊為了打開那個入口而跳的舞。第二次是在與「Te ka」(特非提)的戰鬥中為了威懾而跳的舞。關於毛伊的傳說還有很多,在這裡我主要講預與電影有關的。

毛伊的傳說遍布整個玻里尼西亞地區,他在故事裡是一位半人半神(Demigod),喜歡開玩笑和搞惡作劇,也很幽默。據說在毛伊剛出生的時候,他的媽媽就把他用頭髮包裹起來,丟進了大海,後來頭髮成了他身上的紋身。這一點在電影裡地提到過。然後,大海把小時候的毛伊放在了沙上,並且被一位老人給收養了。毛伊長大後想回到父母那裡,可他父母卻不要他。那個有魔法的魚鉤是他後來長大自己做的,這些魚鉤可以從海裡拉起小島,可以把太陽拉住,從而延長了白天的時間。這座被拉起的島嶼就成了如今的紐西蘭島,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北島像一隻魚,南島像一條小船。

也有的人說那座被拉起的島嶼是當今的庫克群島,說法不一。天上的天蠍座就是毛伊後來扔上去的魚鉤,這在電影裡也講過。

毛伊還有一些「取火的故事」,有一點像普羅米修斯。相傳在當時,人們保存火種的方式只有自己收集。毛伊教會了他們「鑽木取火」的方式,還給他們帶來了椰子。但是,「帶來椰子」這個情節在當地的大部分傳說中都沒有這個情節,這個是經過迪士尼改編後的情景。事實上,莫阿娜的原型跟毛伊的傳說也沒有任何關係,在玻里尼西亞傳說裡也沒有原型,這個是迪士尼後來加進去的。或者說,莫阿娜也有可能是玻里尼西亞當地的一個普通的村民。米爾斯坦(動畫總裁)稱,「莫阿娜並沒有一個參考人物代表,而是代表了一種文化的精神,是外表感覺和藝術性的結合。」

由於毛伊在當地的傳說有很多個版本,而只有毛利人的版本是最完善和最通順的,在這裡我選取的是毛利人的傳說版本。由於篇幅太長,在這裡我講的是縮寫版,完整版的還有很長,我省去了很多細節。不過所有版本的結局都是:毛伊因為意外而死去,但死去的原因有很多種說法。毛利人的傳說中是這樣的:毛伊為了豐功偉績,不惜去偷生命的源頭:女神的心(在電影中被稱作「特非提之心」,Tefiti也是毛利語)。此時女神正在睡覺,但在毛伊偷心的過程中,一隻鳥吵醒了女神,毛伊被發現了,然後他就這樣死去了。

這個雖然是神話,不能當真。但是這個神話卻隱喻出了一個事實,下一小節我繼續講。最後,我再說一點電影的重要文化的隱喻:

在毛利語和夏威夷語等一些南太平洋語系中,「Moana」的意思就是「海洋」或者是「大海」,這也許是電影譯名翻譯成「海洋」的原因,不信的話可以嘗試著用谷歌翻譯試著翻譯一下。特非提之心是由綠玉(Pounamu)雕刻而成的。在毛利語中,它的名字叫Koru,代表著成長和重生。它的形狀是漩渦形的,這個漩渦性的標誌在電影中都幾次出現過:

連電影海報的標誌都有這個漩渦形

而這個是標誌的原型,是一種當地的植物

毛伊既是一個神話人物的名字,也是一個島嶼的名字(參考毛伊島,夏威夷八大群島之一)。除了莫阿娜的名字以外,電影中還有其他人的名字也都跟當地的語言有關係:莫阿娜的父親「Tui」有「繩索」的意思,母親「Sina」是毛伊神話中的一個人物,祖母的名字「Tala」的意思是「故事」,螃蟹Tamatoa意思是「武士」,椰子海盜Kakamora其實是南太平洋的一個種族的名字,公雞「heihei」的原意就是公雞,而那隻寵物豬「Puai」卻有很多個意思。如果大家還對玻里尼西亞文化感興趣的話,可以找機會去看看位於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

第二節:電影的暗喻----反射出的事實

我對於迪士尼動畫電影的評價是這樣的:它們不僅有世界上一流的特效,裡面的劇情也是十分有特色。同樣,《海洋奇緣》也是這樣,不僅裡面的特效做的十分完美,尤其是海水,它的劇情也在反射著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和問題。

與其說《海洋奇緣》是一部冒險題材的動畫電影,還可以說它是一部關於成長、自我、夢想和勵志的電影。同時,它也具有很多教育意義,畢竟成長和教育是可以聯繫在一起的。首先,電影中Tui對莫阿娜的教育方式讓我想起當今社會的很多極其相似的現象。

有一天,Tui把莫阿娜帶到一個山頂,這是一個秘密的地方,每個即將當酋長的人都要把石頭放在這上面。從那一段父親對莫阿娜說出的話語中,我看出了他對莫阿娜的期望:You are our future about our people,Moana.

言外之意是,是時候成為我們所期待的那個人了。但是,莫阿娜那種不確定的表情,仿佛在說:如果我不能成為你們所期待的那個人呢?儘管她沒有把這句話說出來。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對話,影射出的確實當今的很多父母對孩子說的話。

中國有這麼一句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器,成為他們所期待的人。我們可以看出,莫阿娜並不反對自己繼承父親的酋長職位,但她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夠向著海洋行進,而不是只待在島上。他們本來就是航海者,可是卻因為父親的一次事故(在他年輕的時候,他也跟莫阿娜一樣心向大海,但是因為一次暴風雨,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為了保護自己的族人,特別是自己的女兒,下令族人禁止出海。所以,父親的期望就是:只在島上安居樂業,繼承自己的職位就行了。不過,父親說的也對,海洋確實很危險。父親這麼做也是為了保證莫阿娜的安全。但是,為什麼父親會把海洋想像的這麼危險?是因為父親沒有恆心,有膽怯的心理。大部分人都可能有自己最初的夢想。有的人,經受過一次挫折就再也不敢面對人生的海洋----正如莫阿娜的父親;有的人經受幾次挫折後,還繼續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正如莫阿娜。在這一點,莫阿娜已經超過了他父親。讀到這裡,當父母的請注意了:也許你的孩子有些思想已經超過了你,要注意了!

再回到剛才的「期待」的話題。如今,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所期待的那個人,把許多把自己的興趣愛好都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喜歡學這個,父母卻偏偏不讓孩子報這個興趣班,強迫的讓孩子去學習自己也不喜歡的東西。結果是,在強迫學習的情況下,孩子幾乎不可能學好,或者是效果十分差,只有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

電影剛開頭時,也就是在唱《where your are》時,我看見小時候的莫阿娜幾次想去海邊玩耍都被父親拉了回去,希望她去當酋長。父親這麼做是想保護莫阿娜的安全,我理解。有些父母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就整天把孩子限制在自己圈定的範圍內。把孩子關在家裡這個「幸福的港灣裡」,但是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靠父母(除非父母願意養孩子一輩子,但這可行嗎?),總有一天,孩子要離開安全的港灣,去面對人生的海洋,就像是出巢的小鳥。可是,由於孩子經過了太多的限制,根本不是很了解外面的世界,都還沒有學會怎麼划船就衝向了大海,結果幾下子就沉沒在了人生的海洋裡。(這只是個比喻,請注意區分。)就像是莫阿娜第一次出海那樣,她連帆船都還沒有學會怎樣駕駛,就要出海。結果是差點丟了性命,狼狽的爬回了海灘。有些孩子也是這樣,剛剛離開了家庭的港灣(離家),駛向人生的大海(走入社會),卻發現自己還沒有學會怎麼去划水(沒有一技之長,找不到工作)。於是,在慌忙之下,只能狼狽的逃回家庭的港灣(回家,向父母尋求幫助或要錢)。當今有些剛剛走入社會的孩子像極了莫阿娜的第一次出海。生物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生下來就關在籠子裡養著的動物放出來,結果幾下就死了,原因是沒有得到運動,缺乏生存能力。同樣,人也是這樣。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快的在人生的海洋裡學會一些技能,就像莫阿娜那樣從毛伊那學會了駕駛帆船。如果莫阿娜沒有走向海洋,而是遵從父親的意願留在島上繼承酋長,那麼莫阿娜和她的族人就會漸失去航海這項技能。當有一天當他們所在的「莫圖魯尼」到後發生了地震,海嘯或者是島嶼沉沒時(玻里尼西亞群島位於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容易引發自然災害),他們都不會通過航海來逃生,這時候整個種族可能都會滅亡。到這時候,繼承酋長還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在這裡我想說:溺愛,就像是把孩子溺死在人生的海洋裡!父母應該學會放手,let it go,just let it go!不要再去限制孩子的夢想了!也不要再去過分的寵愛孩子了!既然沒法成為父母所期待的那個人,那就不要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了,莫阿娜經過一番思考後應該就是這樣想的。毛伊就是因為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下,想做一個「A hero to all」,結果他就有些迷失了自我,即使他擁有魔法。《海洋奇緣》通過追求夢想告訴了我們,如果你有遠大的夢想,那麼去吧。正如另一部電影的臺詞:「If you can fight,fight.」對於內心的夢想,just do it!Make your own way,走出你自己想要的路,不要總是去隨波逐流。很多人的才華就是因為總是隨波逐流,結果他們的才華都被埋沒了。儘管在成長或者是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會有一些反對者,但一定也有支持者,即使只有你自己支持自己。莫阿娜的支持者就是她的奶奶,奶奶還是她夢想藍圖規劃的工程師。最後,在奶奶臨死前,她讓莫阿娜衝向海洋,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奶奶曾多次告訴莫阿娜,聆聽內心的聲音,它會引導著你,但有時也會誤導你。莫阿娜的媽媽沒有拒絕她出海,但是也為莫阿娜感到擔心。這十分符合西方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去體會人生的精彩,即使自己會擔心。把人生過成你想要的樣子,也算是追尋了自己的夢想。在中國的部分家長看來,一個孩子追求與自己年齡不相符的夢想是不現實的。很多人都覺得一個才16歲的女孩都還沒有學會怎麼駕駛帆船,就要進行一場海洋冒險,這只能發生在電影裡。但是現實世界中,我認為一個十幾歲的未成年人獨自進行一場海洋冒險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儘管很危險。(聽說過郭川嗎?)但只要願意,可以說沒有什麼夢想不可以去實現。現在我都想嘗試著進行一次海洋冒險:從珠海出發,途經印度尼西亞,從達澳大利亞北岸登陸。也許這聽起來很荒唐,它會不會就是我內心的聲音?跟隨著內心的聲音,it will guide me.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積極地去挖掘它們,接著就是堅持信念,把握好自我,千萬不要失去自我。失敗是必然的,失敗時可以哭,但不可以放棄。當你到達人生海洋的彼岸時,就證明你成功了!

寫在最後,我希望做父母的都去看看《海洋奇緣》,你能從中獲取很多教育的感悟。《海洋奇緣》在講述一個關於找回自我和成長的故事時,還從「追逐夢想」這個話題中反映出了「女權主義」。

截止目前迪士尼一共有14位官方公主。這十四位公主的發展歷程都可以看成是「女權主義」和「女性意識」的進化論,為此我還想寫一篇專門講迪士尼公主的文章《從迪士尼公主看女權主義的發展》。因為太長,我就不打算寫。這些關於14位公主的電影都在反射當時西方國家的女性意識,而這次的莫阿娜也是一次女性意識的一個飛躍式的進步,在這裡我只能簡單介紹一下以前的公主。

最初的三位公主都只是傻傻的等在原地,等待她們的白馬王子來救她們自己。不用說,她們最後全部都結婚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追求的也就只有王子,別無所求。所以這三部電影的結尾都是「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套路都差不多。後面五位公主開始有了一點點奮鬥的意思,可以離家千裡,作男人也可以做的事。但儘管這樣,她們最終也無一例外的結婚了,儘管不是和王子,只是和一個平民百姓。但是,從2009年的蒂安娜公主開始,公主們都有了自己的理想,但還是需要男人的幫助,並未完全掙脫婚煙的束縛。直到2013年的《冰雪奇緣》中的艾莎女王才徹底的打破了「凡是迪士尼公主都要結婚」的規則。艾莎女王展現出的是一種自己拯救自己,釋放自我不再壓抑自我的公主,《Lei it go》這首歌充分的表達了這一點。艾莎女王雖然沒有結婚,但是她還是跟「真愛之吻」(迪士尼公主傳統套路之一)有關:電影裡說到「An act of true love can thaw a frozen heart.」所謂的真愛之吻是這樣的:某個王子或男人親一下她喜歡的公主,公主就會得救,但必須是true love。《冰雪奇緣》講的是艾莎和安娜兩姐妹之間的真愛。

在《海洋奇緣》上映之前,我真的沒有想到,原來迪士尼公主還可以再進一步!看過迪士尼公主系列電影的人都可以發現這些公主都有這樣一個特點:總是喜歡「真愛之吻」,並且大部分都是白種人,而且她們的身材都是細長細長的,尤其是她們的腰,都很細(其實都是束腰導致的),這反映的是當時歐洲中世紀的現象:婦女必須強制性的束腰。莫阿娜的形象,與其他公主對比起來可以讓人大跌眼鏡。首先,她的身材與其他公主相差甚遠,是比較矮胖的,連頭髮都是散亂的,穿的衣服有些破爛。我所說的這三點與其他13位公主完全相反,甚至還可以說,莫阿娜是最叛逆的一位公主。她的出現也改變我們了對公主的definition。

但是,莫阿娜在迪士尼公主中最突破的一點就是:她完全沒有愛情,《海洋奇緣》跟愛情一點也沾不上邊。電影有男性角色,但也不是戀人關係。想一想:如果最後當莫阿娜歸還特非提之心後,她和毛伊相愛了,結果會怎樣?我想,如果《海洋奇緣》的劇情非要這麼設置的話,那麼這部電影的意義就不大了。《海洋奇緣》講的是以冒險為題材的電影。事實上,《海洋奇緣》的套路在眾多迪士尼動畫電影中並不是特別新奇,甚至還有人說它有些「俗」,但它成功就在於它的意義敢於創新。

以前的公主都需要別人去救,而莫阿娜只需要一個搭檔,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夢想。用一句口語話來講,莫阿娜算是真正的「女漢子」。責任的擔當,也是女性力量的一部分。當海洋選擇莫阿娜時,她身上就會有重大的責任。所謂「任重道遠」,正如古人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筋骨,勞其體膚」。她既要繼承酋長,同時也要拯救族人,還要遵循著內心的聲音來追求夢想,難道莫阿娜的責任還不夠大嗎?所以,莫阿娜也是一位為偉大人物,她甚至可以載入《世界航海史冊》 (我開玩笑的)。因為她不僅擔當起了他的責任,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還教會了一些人:莫阿娜讓毛伊找回了自我,讓她父親和整個族人也找回了他們從前的自我----他們曾經是航海家,現在仍是航海家。

迪士尼公主系列電影稱得上是一本絕妙的《女權主義進化論》,從第一位公主白雪公主到現在的莫阿娜,迪士尼公主經歷了整整79年的蛻變,連她們的思想都完全不一樣了。這裡要注意一點:公主電影宣揚女權主義是為了向大家證明女性的力量,不是為了因為男人歧視女性,女性就反過來歧視男性。照目前來看,莫阿娜應該是所有公主中最成熟的一位公主(應該說她是酋長的女兒)。但我不知道迪士尼在若干年後還會不會有第15位公主,而這個還沒有問世的公主是否能再一次的引起較大的波動,或者是超越現在的莫阿娜?不得而知。

歸根到底,莫阿娜向我們成功的證明了「新公主準則」以下幾點:1.公主的力量並不需要婚煙的支持。2.公主可以像男人一樣勇敢和堅強。3.公主並不需要過多美麗的外表。4.公主也可以不是公主,它只不過是一種簡單的世襲而已。5.公主可以善良,但不能很儒弱和膽怯。6.也許「公主」和「酋長的女兒」的地位是同一個等級,但這兩者在精神方面上大相逕庭。

《海洋奇緣》是一篇神話,更是一篇寓言或童話。從它的歷史文化來講,它是一篇神話,從兒童的角度來看,它又是一篇帶有教育啟迪的童話或者是一篇寓言故事。綜合以上判斷,《海洋奇緣》應該屬於半神化半童話的動畫電影。說它是神話是因為它參考了大量的毛利神話,這個我之前已經講過了;說它是童話寓言是因為裡面的很多細節都有些誇張和擬人,而童話也是這樣。但電影裡也有許多虛擬的成分,不能當真。尤其是那個海水,擁有人的思想,也可以做出人的動作。裡面的有些人物動作也十分的誇張。最重要的一點是:《海洋奇緣》最然反射的是現實世界的很多東西,可時它卻避免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實中是殘酷的。它以最純真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勵志的故事。

童話看似虛幻,實際上它卻可以對現實進行一些諷刺、影射和側面描述(即使不是童話也一樣,比如說《聖經》這本書),這也許是《海洋奇緣》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觀後感之電影《海洋奇緣》
    電影放完了,我拿著一瓶礦泉水和3D眼鏡。排隊走回學校,我忘不了這一天!                       海洋奇緣小作者   童婕星期一,我們全班同學興致勃勃地來到時代電影城看電影。我們看的是「海洋奇緣」,到了時代電影城我們興奮極了!
  • 電影推薦 | Moana 海洋奇緣
    所以今天要向大家推薦的電影Moana《海洋奇緣》就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海洋奇緣》這部電影決心要重新定義「公主」這個名詞。所以,這個基於太平洋歷史和傳統的故事,為所有受夠了迪士尼公主冒險套路的人們,帶來了一絲海洋的清新。In Moana, Disney’s latest movie provides a positive spin on the princess spirit.
  • 魔發奇緣、番外篇 海洋奇緣
    威哈~大家好阿,今天來給大家推薦幾部電影噢~《魔發奇緣》《長髮公主》是2010年迪士尼工作室出品的3D
  • 《海洋奇緣》親子觀影指南
    在看已經上映的迪士尼動畫電影《海洋奇緣》之前,你需要知道一些事情。
  • 《海洋奇緣》免費看,你來不來?
    迪士尼愛拍公主這件事,大家都知道。而《海洋奇緣》中的莫阿娜則是迪士尼的第14位公主,她是來自大洋洲的首位公主。擁有巧克力膚色的肌膚、長捲髮和結實的身材。《海洋奇緣》是迪士尼影業的第57部動畫長片,影片講述了作為航海世家後代的波裡尼西亞公主莫阿娜,為了找尋傳說中的神秘之島,獨自踏上了航海之旅的故事。
  • 山東的「海洋奇緣」
    作者/呂秀才 審校/拾冷喜歡海洋和迪士尼的朋友,一定還記得《海洋奇緣》這部動畫電影。影片中文主題曲《能走多遠》中那句,「我聽到地平線那一邊呼喚我」,喚起了無數人的「海洋之心」。
  • 《海洋奇緣》中文主題曲曝光
    金牌製作班底打造  「中國版Moana「吉克雋逸暖心獻唱  這首《海洋之心》便是由迪士尼御用合作夥伴
  • 【迪士尼動畫】《海洋奇緣》海洋公主上演奇幻冒險!
    迪士尼的最新動畫力作《海洋奇緣》即將於11月23日在美國上映(內地上映日期為25日).作為迪士尼的首位「大洋洲公主」,新時代下女性的冒險和獨立精神在莫阿娜的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 【巨幕影城】新片推薦 《神奇動物在哪裡》+《海洋奇緣》
    迪斯尼近年來在「迪斯尼公主」系列中也不斷致力於多元多民族的元素,今年年底的《海洋奇緣(Moana)》更是推出有史以來第一位大洋洲的公主「Moana」,這位在海洋島國上生長的公主與她的半神同伴,將在廣闊的海洋上展開他們的冒險。
  • 【DMG·新片】迪士尼《海洋奇緣》五大看點!
    《冰雪奇緣》成績的迪士尼動畫最具野心之作,《海洋奇緣》集交織驚險與歡樂的新奇故事、壯闊唯美的視聽呈現,以及激萌逗趣的鮮活角色於一身,無論是迪士尼真愛粉、忠實視效黨、資深電影迷、完美細節控、還是全齡段觀眾都將被這道合家歡賀歲大餐全方位俘獲。
  • 【熱映影片】《海洋奇緣》創迪士尼動畫最高首日票房
    《海洋奇緣》打破《冰雪奇緣》紀錄   本周三,迪士尼最新動畫長片《海洋奇緣》打響了北美感恩節電影市場的開門炮。  《海洋奇緣》是迪士尼第一部以大洋洲公主為主角的音樂動畫,上映以來口碑極佳。截止發稿時為止,該片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7%,Metacritic評分81。據好萊塢媒體預測,《海洋奇緣》將在感恩節檔期乘勝追擊,上映首周有望突破9000萬美元票房,或將順勢打破《冰雪奇緣》保持的迪士尼動畫最高首周票房紀錄。  在《海洋奇緣》領銜新片搶檔感恩節的同時,上周開畫的老片也表現不俗。
  • 《海洋奇緣》:女性救世主與《風之谷》
    所以,迪士尼近年來的幾部動畫電影真的是很有社會意義,它在全年齡段(也許更多是低年齡)的人們心中放進了一個概念:女性的包容、善良、感性這些特質一樣可以成為救世主的特質,一樣是非常有力量的品質。之前看到有人提出《瘋狂原始人》的探索未知和本劇的主題有些類似,我覺得充滿科學性的探索精神和《海洋奇緣》的神話性象徵意義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 《海洋奇緣》是很套路,但迪士尼還是贏了!
    《神奇動物在哪裡》、《海洋奇緣》、《沖天火》還有《名偵探柯南:純黑的惡夢》,四大美人爭奇鬥豔等著臨幸。小摳我從周五晚上下班開始幾乎都住在影院了好嘛!但是另一邊,在國內票房並不很理想的《海洋奇緣》,卻默默的得到了一致的好口碑。北美爛番茄開畫100%好評,至今仍是97%的高分。
  • 《海洋奇緣》:迪士尼在套路中尋找活力
    《海洋奇緣》是迪士尼的第57部動畫長片,由《小美人魚》與《阿拉丁》的「金牌組合」導演羅恩·柯萊蒙茲與約翰·馬斯克聯合執導。雖然影片在內地上映後票房並不理想,但在北美上映當天勁收1568萬美元登頂單日票房冠軍,這個成績超越了2013年同檔期同類作品《冰雪奇緣》,也創下迪士尼動畫史上最好的首日票房成績。
  • 海洋奇緣 Moana 在線觀看
    海洋奇緣的劇情簡介   故事最早始於住在風和海的半神毛伊(道恩·強森 Dwayne Johnson 配音),他偷走了女神的特菲堤之心,導致巖漿魔鬼厄卡陷入瘋狂的狀態,南太平洋各小島也面臨著毀滅的威脅金牌製作班底打造  「中國版Moana「吉克雋逸暖心獻唱  這首《海洋之心》便是由迪士尼御用合作夥伴,香港著名音樂製作人陳少琪填詞並擔任製作人
  • 聽說你還沒看《海洋奇緣》
    而最近的一部《海洋奇緣》再次突破想像,又雙叒叕一次證明了什麼是動畫電影工業的巔峰。眾所周知,毛髮、火焰、水等元素向來是CG動畫最難處理的部分,而《海洋奇緣》的故事有70%都發生在海洋裡!除了水,難搞的還有毛髮,因為《海洋奇緣》裡男女老少,統統一頭捲毛!
  • 【今日影訊】《海洋奇緣》中文正式預告曝光
    《海洋奇緣》中文海報由迪士尼影業出品、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的《海洋奇緣》(Moana)今日全球同步公開正式版預告片。《海洋奇緣》已確定於11月23日北美公映。 從《未來小子》、《閃電狗》小試牛刀,到《魔發奇緣》、《無敵破壞王》大獲成功,再到《冰雪奇緣》、《超能陸戰隊》、《瘋狂動物城》橫空出世風靡全球,迪士尼動畫正迎來又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代。《海洋奇緣》正是迪士尼動畫工作室乘勝追擊的最新力作,由《冰雪奇緣》和《瘋狂動物城》原班人馬傾力打造。
  • 【迪士尼動畫】《海洋奇緣》熱播中的海洋公主,居然沒有王子!
    迪士尼的最新動畫力作《海洋奇緣》正在熱播中。作為迪士尼的首位「大洋洲公主」,新時代下女性的冒險和獨立精神在莫阿娜的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 《海洋奇緣》:我可能喝了碗假雞湯
    對比「奇緣」系列的前輩,《魔發奇緣》和《冰雪奇緣》,無論是在創意還是內容上,都有顯而易見的優勢。《海洋奇緣》拿得一手好的套路牌,卻玩砸了。而觀眾的這種倦意的來源之一,是公主動畫在近年來興起的另一個角色刻畫方向。片中的男性主要角色普遍帶有怯懦、無知或不負責任的性格特徵,獨當一面的公主們各個天下無敵,對手戲的男角們偷奸耍滑更是市儈的標配。
  • 《海洋奇緣》:給你一位獨立自由的公主
    本周五上映的《海洋奇緣》,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女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