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穗
谷穗:在這芳菲四溢的日子裡,您如何處理藝術創作中的學術和商業之間的關係呢?
楊景和: 這樣好的天氣心情自然流露出洋溢的心情。我們在藝術作品創作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正確面對作品面向市場問題。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主要涉及的是如何處理名和利的關係上,如果考慮在經濟效益方面收益多時,就很難取得名人效應。反之,考慮名義高些,經濟就很難取得好的效益。在作品創作過程中,面對選題時,首先考慮是用什麼藝術語言來表達,可考慮油畫或水粉畫等,即在學術上採取什麼形式是必然考慮的問題之一,採取什麼技法、什麼色調、什麼光影、透視關係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如本人在創作工筆重彩《更有馨芳傾開顏》,這幅作品入展第16屆亞洲運動會亞運當代藝術展,從學術的角度突出它的政治性,是為迎接世博會的召開而創作的,自己醞恙了很長時間,考慮怎麼表現效果會更好。起初的命題是「擠進世博」,也是表現女性,但考慮擠進時的形體不美,當然造勢還可以,那樣會影響其藝術效果的表現,所以草稿自然放棄了。所以在學術上應具有前瞻性的,具體落實在畫筆上時才變得具有實際意義。
谷穗:您近期作品是以什麼題材為主,是什麼靈感讓您選擇了這種題材?
楊景和: 近期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知識女性為題材,表現形式是中國畫的工筆重彩。主要考慮大眾百姓需要、喜歡這樣的作品,不但女性喜歡欣賞,更多的男性也很願意多看幾眼。
當然,表現女性是有傳統意義的,古代的仕女圖,近代的現代的和當代的都很多,既然是唯美的就讓她盡情的釋放吧,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對於那些善於塑造形象醜陋的變形的我不願意去欣賞,當然有追求的「寧醜勿媚」的也不反對,應百畫齊放、推陳出新。所謂美術,就應該把生活中形象不美的,把她塑造成完美的、美麗的、漂亮的、崇尚的、高雅的其不妙哉!
谷穗:您從事了多年的藝術創作,請根據您的體會,談談藝術和生活的關係?
楊景和: 對於這個問題回答是通過藝術作品,把生活中的人物和場景等進行有效的升華;把醜的變成美的,把低調的東西上升到高級的;把模糊的上升到概念上來。藝術是生活的再現,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就是無源之水,沒有生命力,就會枯死,所以要善於哲學思考,藝術創作時刻也不能脫離了現實生活。
楊景和作品《傳承》240X1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