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生)個案不是走捷徑

2020-12-22 心想生聖人之學

01

把課程吃透就不需要做個案

我給大家做個案從來不是加持能量,從來不是灌頂,我做個案很簡單,只是因為你在這個《陽明心學》這個課程上面有一些卡點給你解決一下。比如說你不會做格物致知,輔導一下,知行合一你還是沒悟透,再點一點。或者說那個心即理還是有點問題,我們再聊一下。大概就是這些,如果你把心即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吃透了你根本不需要找我來做個案。所以好多個案我是推掉的是拒絕的,是什麼意思?有的學員一進入學習群,他就要來做個案,就是剛剛聽課沒多久就來做個案,這種個案都不接,接了也沒用,說了你也不懂。

02

個案不是加持能量

不是給你灌頂不是加持能量。但是你看這個學員他還是在被老師加持能量,當然這個老師不是我。所以我也說我相信有一些群裡的學員,也還是在到處找別人給他灌頂加持能量,說不定群裡也有學員在給別人加持能量,我告訴大家這樣的做法都是不究竟的。當然我不反對,就是你願意玩這個遊戲好吧。你能和她玩就說明你們倆有這個緣那你們就玩。只是你們離這一乘法還有距離。這也是想跟大家說的,我們很多很多人一直在向外求,當然這裡面可能還會有一個心理是什麼呢?就是我想走捷徑,我不想花那麼多功夫,我希望能夠吃快餐,也有這樣的心理。

03

知行合一,做自己最開心的

那大家再看他發的這個問題,他說他凡事為別人考慮,我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但是為什麼自己的命運過得怎麼不好呢?我有時候看到這些信息真的挺無語的,因為這個學員也是跟課差不多三年了,就是17年就開始聽課了,那我想說的,《了凡四訓》我們說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了凡四訓》我們很詳細的跟大家講過,你怎麼才叫真的積善,我們其實在課程當中也很多次來講過,不是你做老好人,不是做鄉愿。鄉愿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老好人就是替別人著想,我們也說過這種人的命是不會好的,只有知行合一的人,知行合一是什麼?做自己最開心的。

相關焦點

  • 心想生:每分每秒的活在功課當中
    每分每秒的活在功課當中03:22來自心想生聖人之學我們在講課的時候從來沒講過這句話,斷絕後路毫不猶豫地去做,從來沒講過這個,這個是目標計劃行動,這是頭腦的,這種好像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有一種大義凌然的感覺。其實不需要這樣的,我們只需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這個機會很好,那我怎麼辦?我就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就行了,它不需要你去斷絕後路,它不需要你有一種慷慨激昂的感覺,它不需要。
  • 心想生:越知行合一越會顯現天賦才華
    越知行合一越會顯現天賦才華02:29來自心想生聖人之學如果他一直在玩就是所謂的他一直知行合一,他將來人生不得了,不是985讓他不得了,是知行合一讓他不得了。比如說大家知道馬未都,就是北京的那個很著名的收藏專家,其實他們小時候就是玩出來的,馬未都就是小時候特喜歡收藏特喜歡玩,這叫玩票,就是玩著玩著就超過了別人,不是很嚴肅的。
  • 觀自在就是我們修行的密碼(心想生)
    觀自在就是我們修行的密碼03:09來自心想生聖人之學
  • 《三十而已》告訴我們該不該走捷徑!
    或者說我們應不應該走捷徑?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女孩子,可能更關心這樣的一個話題。 其實我們不能很簡單粗暴的回答說,人生沒有捷徑,我們不能走捷徑。我覺得這樣太過於簡單,沒過腦子的回答,實際上是把這個社會想的太簡單了。在我看來,應該從這幾個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1.
  • 【催眠個案分享】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潛意識
    此時,個案瞬間感受到滿滿的愛,然後就哭了。(在催眠過程中情緒的自然流動很正常。)情緒穩定後,我請他看看其他同伴有沒有話要跟他說。同伴圍繞著他說:「歡迎回家!我們好想念你喔!」。個案此時終於明白她並沒有被拋棄,因為大家都一直在尋找她、在等她、大家都很擔心她,希望她趕快回來跟大家玩。最後,要結束這個前世時,我問她此生你學到什麼? 她回答:「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我有很多愛我的朋友!」
  • 《三十而已》顧佳、王漫妮:凡事走捷徑,皆有代價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部劇的背後有站得住腳的人生哲學和價值觀的支撐,讓我們學會了不論什麼年齡,都要學會從新出發的勇氣,也讓我們深刻謹記:凡是走捷徑,皆有代價。今天,我想講的故事是關於顧佳和王漫妮的。在這部劇裡,她們兩人都有走捷徑的心,但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想要走點捷徑,快速躍遷呢?一走捷徑一時爽,但不能事事爽。
  • 美國政府網站紛紛撤下「青天白日旗」臺媒認了:不是個案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媒近日注意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與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官網介紹臺灣地區的頁面,原本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圖案,都不見了……這已經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第一次在美國政府官網「被消失」了。去年9月,美國國務院官網改版,臺灣地區頁面原有的旗幟圖案就悄悄消失,「臺駐美代表」當時稱「這應該只是個案」,臺媒這次則認了:「顯然非個案」。
  • 香港新增73宗新冠確診個案!其中66宗為本地個案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7月20日通報,香港新增73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66宗為本地個案,累計確診個案增至1958宗。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新增確診個案包括7宗輸入個案及66宗本地個案。輸入個案包括4名海員和2名飛機機師。
  • 劉劍隼:心理諮詢師用文案獲取個案?這七點,讓你個案翻倍
    心理諮詢師要想宣傳自己,打造自己的IP,更多的選擇是寫軟文,只有有計劃的進行才能獲取更多的個案,所以宣傳軟文就顯得十分重要,而要把這個軟文寫好,就需要用到這7個要點。心理諮詢師用文案獲取個案一、問題1、心理諮詢師想通過軟文獲取個案,那麼我們就要明白宣傳軟文的目標人群究竟是誰?
  • ESP 超感知能力個案解讀
    ☝☝點擊上面,關注我吧致力於自我掌握的人都關注,並置頂了這個公眾號ESP個案中所有解讀均屬於個人隱私範疇
  • 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想累就不累【海賢老和尚】
    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想累就不累,不想著辛苦就不覺得辛苦,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就法喜充滿。他工作的時候沒有「我」,他忘我、他無我。有我就累;如果無我,工作再多,是誰累呢?所以不管他的工作量有多大,工作時間有多長,他絕對沒有疲倦。有人讚嘆他身體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身體這麼好。那是因為他萬緣都放下了。海賢老和尚為我們做的示現真是妙極了,他真的是萬緣放下。
  • 做採購的個案通過元辰宮調理升職
    個案是位中年女性,在一家公司做採購工作,最近總是與公司同事產生摩擦,關係一步進展很緊張,同時公司有次升職機會,想通過元辰宮解決問題。走在去元辰宮的路上,非常平坦,整體路面還是很寬的,足足有4車道寬。來到臥室,燈光很暗,牆角有一些蜘蛛絲,床下有一個冤親債主,是一位女子,某一世,案主是一位風度翩翩的富家公子,女子很喜歡案主,但因為得不到而產生了很強的怨恨心,雖然後來和別人成了親,但婚姻也不是很幸福,所以把所有的怨恨都怪在了案主頭上,加持了能量後,女子想去五臺山修行,文殊菩薩來把她接引走了。
  • 通靈導師視頻個案開放中
    您可在下列選項中任選兩項作為解讀:A)  過去生概括總結解讀& 業力課題C)  星際背景解讀:閱讀你來自哪個星球來自哪個星球,還有你在那個星球的詳細特徵最基本的,除地球以外的其它行星的過去生解讀。
  • 聰明人都下笨功夫,愚蠢人總想走捷徑
    喜歡走捷徑的人只關注「賣得更好」,信奉價值理論的更加關注「好產品」。  結果,截然不同。  這世界上沒有捷徑,大機會時代來臨,還是落在有實力的人身上,而不是機會主義者。  這世上從來沒有什麼「悶聲發大財」的好機遇,不過是一步一個腳印地掙扎向上而已。  捷徑,其實都是最遠的彎路。
  • 個案共享——第一象限的魅力
    女孩也笑著說:「我姐給我說過」。這時我把班長請進來,班長也嚇得臉色發白,看到女孩臉上有笑容,班長暗暗出了口氣。在我的示意下,班長很誠懇地給女孩道歉,一群學生嘻嘻哈哈回班級上課。個案分析:在馬老師的課堂上,當我第一次聽到第一象限理論時,立刻被震撼!時時將心腦意識放在在第一象限,時時接受第一象限傳遞的正能量,時時感受第一象限的魅力,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的煩惱!
  • 「搬護欄走捷徑」怎樣的智商能做出如此荒唐違法
    9月8日,記者從成都市交警五分局獲悉,成都一司機為走捷徑隨意搬動護欄,故意將路口道路中央的交通安全設施護欄移動,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一般情況下,類似這樣的城市道路,不僅都設置有「掉頭」的路口,而且相距也不是很遠,對於小車司機而言,完全就是「一腳油門的事兒」。而這位駕車男子居然在只供行人穿越道路的斑馬線前停車,專門下車去搬移護欄,一次不行後,又再次將斑馬線的隔離樁搬開。有前後這一番折騰的功夫,完全就可以從前方路口正常掉頭。難怪有網友看過這段視頻後大呼「腦子有病」。
  • 新華社微評郭敬明、於正道歉引人唏噓:走捷徑的成功,遲早會翻車
    世界上最可怕的從來不是壞人使壞,而是壞人使壞,帶動了好人追隨。郭敬明和於正的錯誤行為,卻未曾受到該有的處罰,讓觀眾一度產生錯覺,原來走捷徑也可以成功。可是,並非如此。走捷徑或能成功,但遲早會翻車。03有一次,最「狠」主持人易立競硬核採訪郭敬明,犀利的反問一度令他語塞。
  • 現象學、民族志與個案研究:社會學的質性研究方法
    根據胡塞爾所言,現象學的研究動力「不是來自各種哲學,而是來自事實和問題」,現象學的目的「不是向上建築,而是一再地向下挖掘,以給既有洞見奠定比以往更加堅實的基礎」。現象學「帶著屬於真正哲學科學之本質的極端態度,不接受任何現有的東西,不承認任何傳統的東西為開端,而是在對問題本身及其產生的要求的自由獻身中獲取開端」。
  • 庭審直播讓司法個案接受公共檢驗
    甚至可以說,本案庭審直播的進行,已經使得部分關於個案的傳言、猜測不攻自破,讓明星粉絲這一以往可能疏離於司法領域的人群,對具體司法有更多理智、客觀的認識和判斷。不僅如此,粉絲出於對「明星維權」遭遇的聲援,也使得這部分人群對個案所涉諸多法律問題(從證據的收集到案件疑點的辨析)有了更多的了解,達到了通過庭審直播進行全民普法的制度目的。
  • 我的個案自殺了 : 一個被遺忘的自殺遺族
    我和她討論是否需要就醫,因為按照臺灣的法律,她不是正在自殺,所以不能強制就醫。也討論了要不要安排住院,她很討厭住院,她覺得自己沒有精神病為什麼要住院。 當時因為我要回家過年,所以不能陪著她,我們安排有24小時自殺關懷的熱線,過年期間和她定期做電話關懷,同時也約定我在回來上班第一天,安排她心理諮詢服務,她也答應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