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老總董明珠曾經說過:我不允許我的親戚們來格力工作,哪怕他們學歷再高,是大學生、是博士都不行。
董明珠的做法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她作為格力的老總,如果讓自己的親戚進入公司的話,那麼員工們難免會覺得這是「走後門」的行為。即便自己的親戚再有能力,非議總是少不了的,所以董明珠直接從源頭就解決了問題。
古人都說「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其實在娛樂圈裡面這種現象最是常見了。不少星二代借著父母的名氣打開演藝之路,而有些明星親戚直接是老戲骨、大導演,像陳赫和陳凱歌就是親戚,而馬思純是蔣雯麗的外甥女。背靠大樹好乘涼,這些明星有後臺支撐,在娛樂圈順風順水。
但是李幼斌的姐姐卻不願意這麼做,明明弟弟就是知名演員,她卻不願意「沾光」。
當年,李幼斌憑藉《亮劍》一炮而紅,大器晚成的他體驗到了爆紅的滋味兒。走到哪裡都有人喊他「李雲龍」,光是在重慶臺就輪播了48遍。
李幼斌的姐姐李野萍,本可以借弟弟的東風,蹭一蹭弟弟的名氣和熱度,以此來打開自己的知名度。又或者可以讓弟弟為自己鋪路,利用弟弟的人脈幫自己接戲。但是李野萍並沒有這麼做,她從不公開提起這段親屬關係,所以很多人雖然知道這兩位老戲骨,卻不知道他倆是親姐弟。
李野萍和李幼斌年齡相差並不大,他倆出生在工人家庭,那個年代的工人家庭,意味著父母有穩定的工作,所以他們的家境並不差。李幼斌之所以當上演員,也是受了姐姐的薰陶。
李野萍出生在大城市裡,對農村一無所知,所以在被分配去上山下鄉的時候,她面對一大堆農活手足無措。後來李野萍偶然接觸了文化隊,她知道文化隊在招演員,所以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報名,那個年代的電視劇電影行業並不發達,所以她最後成了一位話劇演員。
李野萍在話劇行業摸爬滾打許多年,拿過優秀表演獎,也磨練了自己的演技,更重要的是,弟弟李幼斌也跟著她走上了這條路。
後來李野萍從話劇行業轉戰影視劇行業,因為年齡大了,所以成了「嶽母專業戶」。她的演技自然靈動,而且十分逼真,代入感很強。在演家庭劇的時候,仿佛讓人覺得她就是現實中的嶽母。
李幼斌走紅之後,李野萍也為弟弟感到高興,但是她從沒有公開兩個人的關係,而且出道30年了,她一直拒絕和弟弟合作。她曾表示:「我希望大家關注我的作品,而不是我的生活。我和弟弟有信心做好演員,兩個人沒必要捆綁在一起。」
對於李野萍的這番話,我們不難看出,其實這一對姐弟都是同樣的性格,他們在演藝圈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一直兢兢業業拍戲,用演技和作品說話。
靠著自己的努力,李野萍成了國家一級演員,不用靠弟弟她也能成為實力派。
真正的好演員就是這樣,他們把演戲當成畢生的事業。有許多老戲骨都在默默發光發熱,哪怕他們並沒有演過主角,但依然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個角色。正是因為有這些低調的老戲骨,演藝圈才能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