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否認,音樂是《蝸牛與黃鸝鳥》最明顯的關鍵詞,和這詞相匹配的經典作品可謂數不勝數:把靈魂出賣給惡魔成為明星作曲家的《當惡魔呼呼你的名字時》,唱片製作人為了拯救自己的廠牌努力尋找下一個能成為巨星新人的《黑膠時代》,還有逆襲命運的《星途》,或者愉悅輕鬆偷聽女人心的《佐伊的超凡歌單》……但近年華語劇集甚少涉足音樂類型,《蝸牛與黃鸝鳥》的出現,可謂頂著壓力又帶著信心。
在這部含糖量極高的劇集中,故事聚焦在當下的年輕人身上,雖然沒有顛沛於時代的驚慌也沒有極端人生的晦暗與艱澀,但,依然以這兩個標籤為觀眾鎖定了這一代年輕人內心所追逐的那個光點,並最終戰勝生活給予的阻礙,成為自己人生中的那顆明星。是的,這部劇集在撒糖的同時,是充滿勵志意味的——
首先,是和規則的對抗與兼容,音樂即個性,同一首曲子,李臻言和小萵就有著鮮明的風格區別,老師越嚴厲,天才小萵就越抗拒,那是她對教條以及桎梏最不妥協的態度,是內心的戰爭;而鋼琴技術極好的李臻言卻以一個指揮家的夢,想要發起舒適圈以外的人生挑戰,是和外部環境做鬥爭的艱難抉擇。劇集用他們兩人的困境,去解構這一代年輕人的成長,它讓內心鬥爭激烈的人,以外在技巧的提升改變困境,而發起外部挑戰的人,最終擁有了讓內心放飛的勇氣,這種現實與夢想的激烈碰撞,看的確實熱血沸騰。
其次是對個性的張揚與包容,有夢想就會面臨選擇,而夢想是一個討論起來很輕鬆,但執行起來又比較奢侈的一個東西,它就在前方,看似並非遙不可及,但很多人窮其一生都未必能夠走近,《蝸牛與黃鸝鳥》以「葡萄架」上互相對話的兩種性格的「物種」,象徵性的嵌入角色的人設中,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向目標靠近,人就應該是感情動物,張揚個性沒有錯,千人一面只學會關心得失才是一種謀殺。
由此也蹭一下高考的熱度,每個踏出考場的學生,都將會面臨人生的巨大轉折,做蝸牛或者黃鸝鳥未必只有一種選擇,或許,在安安靜靜的追劇同時,多呵護一下內心的渴望,將會消減掉許多莫名恐懼的情緒。
《蝸牛與黃鸝鳥》的劇情低開高走,屬於慢熱型劇集,前面的故事一麵塑造人物性格,一面解決現實困境,在最新的劇情中,李臻言和小萵落地巴黎,讓音樂和愛情進入了浪漫之地,也讓故事的情緒拔高到一個超出以往的峰值,李臻言在飛機上抱緊小萵,以及兩人遊覽巴黎用漫畫描摹的小機心,絲毫不影響故事的甜度,反而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同時,也將對他們即將遭遇的挑戰充滿了期待。
《蝸牛與黃鸝鳥》並不造星,但它讓人明白,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自己人生舞臺上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