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流行影片」獎項的提出與取消,收視率的急速下滑,流媒體電影的悄然崛起,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註定是「動蕩」的。
果然,最後的完整提名名單一經公布,爭議的聲音就來了。主要原因是,《黑豹》真的入圍了最佳影片的終極9強決選。
這還不夠,這部黑人超級英雄商業電影還獲得了其餘的6項大獎提名,總計7項提名,僅次於10項提名的領跑者《羅馬》和《寵兒》。
最佳影片
黑人陣營:《黑豹》、《黑色黨徒》傳記陣營:《副總統》、《波西米亞狂想曲》、《綠皮書》 人氣陣營:《寵兒》、《羅馬》、《一個明星的誕生》
對於《黑豹》來說,提名就已經是歷史性的勝利了,迪士尼和漫威已經心滿意足,再說什麼要拿獎就過分了。至於《蝙蝠俠:黑暗騎士》都沒提名,就說明《黑豹》歷史地位更高了?答案是否定的。具體的原因日後再做議論。
真正能代表黑人群體衝擊獎項的是《黑色黨徒》,2018年坎城評審團大獎就是好片的證明。只是本片在頒獎季的表現大都是只提名不拿獎,複製《月光男孩》的「奇蹟」機會不大。
同樣有關種族議題的《綠皮書》 與《副總統》、《波西米亞狂想曲》組成了「傳記片陣營」,真實事件改編依然備受青睞。《副總統》更依賴表演,《波西米亞狂想曲》商業性質較重,而《綠皮書》有著政治正確的「優勢」,媒體和觀眾口碑都十分高,故事表演俱佳,所以是一位強有力的競爭者。
《一個明星的誕生》順應頒獎季中的高人氣入圍,不過相對橫掃各大獎項的《寵兒》和《羅馬》還顯得要「稚嫩」一些。
《寵兒》創新性強,《羅馬》綜合性強,《綠皮書》政治正確,提名雖然有9部電影之多,但其實整體局勢已經形成了三強鼎立之勢,鹿死誰手,懸念不小。
最佳導演
美國人:斯派克·李《黑色黨徒》 、亞當·麥凱《副總統》外國人: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冷戰》、歐格斯·蘭斯莫斯《寵兒》、阿方索·卡隆《羅馬》
最佳導演呈現了「美外」對立的局勢。
各自影片都提名最佳影片的亞當·麥凱和斯派克·李代表美國的本土勢力,他們需要面對外國勢力的強有力挑戰。
最強勢的兩位自然就是《寵兒》的歐格斯·蘭斯莫斯,《羅馬》的阿方索·卡隆,講真,這兩位都是更加熱門的人選。
另外,波蘭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憑藉《冷戰》意外入圍,《一個明星的誕生》布萊德利·庫珀遺憾落選,算是提名名單中的一個「小插曲」了。
最佳男主角
拉米·馬雷克《波西米亞狂想曲》克裡斯蒂安·貝爾《副總統》布萊德利·庫珀《一個明星的誕生》維果·莫特森《綠皮書》威廉·達福《永恆之門》
影帝之爭,最後入圍的5位都是眾人的意料之中了。貝爾、庫珀、維果三位中生代領銜提名,貝爾無疑是其中呼聲最高的,在此之前他已經拿到了金球獎喜劇類影帝等多個大獎,勢頭要比其他兩位更盛。
拉米·馬雷克成為了貝爾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新晉金球獎劇情類影帝演繹了一位名氣更大的傳奇人物,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裡,而且論驚喜程度,他也是更大的。
不排除評委最後會考慮到一個資歷的問題,那貝爾的可能性要稍大。老戲骨威廉·達福的入圍算是給他多年打拼的一個回報了,之前他曾三次提名最佳男配,影帝還是生涯第一次獲提。
於是就只能可惜了伊桑·霍克,多個影評人獎項的最佳男主未能將他送上提名名單。
最佳女主角
格倫·克洛斯《賢妻》 奧莉薇婭·柯爾曼《寵兒》 梅麗莎·麥卡西《你能原諒我嗎?》 Lady Gaga《一個明星的誕生》 雅利扎·阿巴裡西奧《羅馬》
影后的爭奪也與金球獎差不多,唯獨《羅馬》的素人女主雅利扎·阿巴裡西奧驚喜入圍,不過她要擊敗基本上是預定影后的奧莉薇婭·柯爾曼有十足的困難。
已經沒有人會意外「歌手」Lady Gaga會入圍,她的表演應該是出乎許多人意料的,她有表演天賦眾所周知,但第一次當電影女主角就有如此發揮,實屬不易。奧斯卡方面顯然也想要利用她的噱頭挽救一下收視率。
最佳男配角
馬赫沙拉·阿里《綠皮書》亞當·德賴弗《黑色黨徒》山姆·艾裡奧特《一個明星的誕生》理察·格蘭特《你能原諒我嗎》山姆·洛克威爾《副總統》
最佳女配角
艾米·亞當斯《副總統》瑪琳娜·德塔維拉《羅馬》雷吉娜·金《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艾瑪·斯通《寵兒》蕾切爾·薇姿《寵兒》
最佳男配基本上會頒給黑人演員馬赫沙拉·阿里,畢竟影帝那邊一個黑人演員提名也沒有。
最佳女配就精彩了,除了《登月第一人》的克萊爾·芙伊被《羅馬》的瑪琳娜·德塔維拉取代,其餘4位都是今年金球獎最佳女配的提名,這幾個人要再比一次。
金球獎中,其他幾位天后有這樣的發揮是「理所當然」,雷吉娜·金憑藉更具突破的表現獲勝。奧斯卡會不會又是如此呢?
最佳原創劇本
《寵兒》《第一歸正會》《綠皮書》《羅馬》《副總統》
最佳改編劇本
《巴斯特歌謠》《黑色黨徒》《你能原諒我嗎》《假如比爾街會說話》《一個明星的誕生》
最佳原創劇本獎項的入圍名單基本上來自最佳影片,可見一個好的劇本有多麼重要。改編劇本則有來自科恩兄弟《巴斯特歌謠》,斯派克·李《黑色黨徒》,巴裡·詹金斯《假如比爾街會說話》等幾位熟面孔的爭奪,激烈程度不亞於最佳女配。
最佳動畫長片
《超人總動員2》《犬之島》《未來的未來》《無敵破壞王2》《蜘蛛俠:平行宇宙》
和金球獎完全重疊,有意思嗎?
有。
評委要是能重新客觀審視,《犬之島》未必不如《蜘蛛俠:平行宇宙》。
最佳外語片
《無主之作》(德國) 《小偷家族》(日本)《迦百農》(黎巴嫩)《羅馬》(墨西哥)《冷戰》(波蘭)
9強就已經很激烈的最佳外語片剩下5位生還者。和8分電影早前預想的那樣,《燃燒》果真是掉鏈子了,《小偷家族》攜手《羅馬》入圍。
《迦百農》幫助黎巴嫩電影連續兩年入圍,《冷戰》的導演入圍了最佳導演的決選,代表歐洲入圍是情理之中。
《羅馬》必須是最大的熱門,這也是歷史上第5部同時提名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影片的作品,此前4部影片(包括《臥虎藏龍》)全都拿到了最佳外語片,並且錯失最佳影片。
最有希望同時獲得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影片是《美麗人生》,在1999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爭奪中,最後居然敗給了《莎翁情史》,至今許多人仍然是想不明白,而且同年提名的還有《拯救大兵瑞恩》。
《羅馬》拿最佳外語片幾乎是已成定局,懸念大概只在於它能不能創歷史地連最佳影片也給拿到手。
最佳攝影
《冷戰》《無主之作》《羅馬》《寵兒》《一個明星的誕生》
最佳剪輯
《黑色黨徒》《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寵兒》《副總統》
技術獎項方面,最佳攝影屬於《冷戰》與《羅馬》的雙雄對決,兩部黑白電影的表現都非常出色。比較意外的是提名美國攝影協會獎的《登月第一人》落選,可能是因為攝影技法並無太多創新之處,只是主觀鏡頭用得恰當好處。
最佳剪輯的5部作品都來自最佳影片,與美國剪輯工會獎的5部影片基本一致。掉鏈子的還是《登月第一人》,看來本屆評委真的很不喜歡達米恩·查澤雷的這部新片。
最佳音效剪輯
《黑豹》《波西米亞狂想曲》《羅馬》《寂靜之地》《登月第一人》
最佳音響效果
《黑豹》《波西米亞狂想曲》《羅馬》《一個明星的誕生》《登月第一人》
表演獎沒有希望,有關聲音的獎項《黑豹》則是有力競爭者,可見也不光是依靠迪士尼的公關,出色的音效給影片加了不少的分數。
同時入圍兩項音效獎的還有《波西米亞狂想曲》、《羅馬》和《登月第一人》,2018年聲音表現最好的幾部電影,就是這幾部了。
最佳視覺效果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克里斯多福·羅賓》《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頭號玩家》《登月第一人》
《海王》連10強名單都沒份的最佳視覺效果,迪士尼的三部影片強勢入圍,其中90%以上都是特效,特效技術難度極高的《復仇者聯盟3》很有希望幫助漫威電影宇宙系列拿下一個小金人。
展現出華麗虛擬世界的《頭號玩家》是另外一部熱門,完美「進入」《閃靈》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相信對評委來說也是如此。
最佳原創配樂
《黑豹》《黑色黨徒》《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犬之島》《新歡樂滿人間》
最佳原創歌曲
「When A Cowboy Trades His Spurs For Wings」《巴斯特民謠》「All The Stars」《黑豹》「The Place Where Lost Things Go」《新歡樂滿人間》「I』ll Fight」《魯斯·巴德·金斯伯格》「Shallow」《一個明星的誕生》
兩個音樂相關的獎項,《黑豹》又是完成了「雙殺」,展現非洲特色的音樂確實為影片增添了地域色彩,特別是在《復聯3》中響起《黑豹》配樂的時候,很多觀眾就知道是瓦坎達,這就是配樂上的成功。要真拿獎的話,配樂應該就是最有希望的了。
完成「雙殺」的迪士尼《新歡樂滿人間》,此外還獲得了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服裝設計,總共提名4個獎項。《黑豹》雖然提名更多,但其實多數是陪跑性質,所以真正為迪士尼搶奪小金人的還是《新歡樂滿人間》。
最佳原創歌曲並不一定是在金球獎勝出的「Shallow」,像去年大熱的《馬戲之王》主題曲「This is me」就輸給了《尋夢環遊記》的「Coco」。「更好聽」絕對不是評選標準,所以有兩項提名的Lady Gaga,要拿小金人並不是易事。
其他獎項提名名單
最佳藝術指導:
《黑豹》
《寵兒》
《登月第一人》
《新歡樂滿人間》
《羅馬》
最佳服裝設計:
《巴斯特民謠》
《黑豹》
《寵兒》
《新歡樂滿人間》
《蘇格蘭瑪麗女王》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邊境》
《副總統》
《蘇格蘭瑪麗女王》
最佳紀錄長片:
《徒手攀巖》
《黑爾郡的日與夜》
《滑板少年》
《恐怖分子的孩子》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
最佳動畫短片:
《動物行為》
《包寶寶》
《午後時光》
《One Small Step》
《周末》
最佳紀錄短片:
《黑羊》
《終結遊戲》
《救生艇》
《花園一夜》
《句號。句終。》
最佳真人短片:
《羈押》
《困獸》
《瑪格麗特》
《母親》
《膚色》
最終的獲獎名單,將於2019年2月24日在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的頒獎禮當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