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 / 皮道堅
主辦 / 湖上 大象藝術空間館
展覽 / 王紹強作品《後山心圖》
事茶 / 姚栩 美閑 支炳勝
事花 /穀雨
布置 /三石 木溪
文 / 肖瀟
攝影 / 湖上團隊 後山團隊
空間 / 林泉山房
林泉雅集,歲《湖上》八載。尋往昔之遺風,接當代之高雅。肖瀟小輩,幸臨雅集此第二載。記六年往昔,追思勝集而難忘。
理院者,晨起而往山房。大為裝點陳設,細察觀石草木。山房裝點,非改觀換貌以求浮華,逐一細微星點,樹木之紋理,花草之擺放,尋其內視之自然,亦有章法。山房小路外,坐有無患子樹,落葉喬木,高約十來米。枝開展而探山房小院。
夏風徐來,其子浮於落小院缸中,風起而散,無風而聚。採摘荷花而歸,於庭院缸中布景。尋覓自然之雅致,見狀大喜:此景只在山房有。
遂與餘輕捧落子至庭院放置缸中。喚其有採之,而餘置缸中無患子。無患子其微,且人為難以聚合。遂逐水起波而驅之荷葉下。友人問其故,答曰:荷根為實且距密,驅之而無患子所依而集,風來而遂水波散開,此自然之為而人為也。
五月鳴蜩,聞畫至山下,社長喚其傾巢而取。人如螻蟻拾米,欣欣背幅,寸步而往。辛苦而歸,茶水已備,歇息片刻而擦飾。社長正襟危坐,引小輩放置,比中,以觀畫正。
王老師未時而來,逐高朋漸漸往。其停步茶間而提筆留書,相得益彰。
林泉雅集,一期一會,往昔,社長邀三五好友攜親朋往山房,各抒己見,各施其才,雅集每每蓬蓽生輝。今湖上後山雅集,聞王老師筆墨才者盛廣,山房逐入七八十人,勝景也。
王老師引賓客至展廳,眾人賞畫無不嘆為觀止。簡談其畫作,細與嘉賓究其畫作之深意,所思所感,故為畫石也。
山房好友,備插花,備茶具,理茶事。庭院布置端簡,插花沏茶,裝飾新點。
公子自山中來,採清竹芳草,飄飄然入瓶,樹影風搖簡淨幾枝,裝點小院。內外院亦相對,此山房幽趣也。
以至傍晚,群友飯後至庭院。荷燈微微印漱石,茶果新添,梵音漸起。薄霧間,月色淡淡。山房中,談笑風生。
笛簫者,薄簾中。古琴者,雅座旁。開幕雅談,學術論談。先論王老師畫作之形意,復談其思想。藝術之於學術,研習其詮釋,美學之深廣。古今相融,繼承與創新。實為當代士人之思也。
雅集畢,高朋盛友隨王老師赴展廳,此方豁然開朗。初觀畫像石,復看非石,再復亦為石也。
賓客賞覽,又起小雅。品獼猴酒,恰聞《酒狂》。月光忽明,林泉雅集,安之若素。
餘感懷雖未嘗經古之勝跡,然林泉之雅集,何不嘗今之盛乎?餘等小輩,能親歷此,見古今學術,藝術之傳承亦心存感激,難以言表。
感王紹強老師畫作,古墨山石,觀後山存天地,研萬物於紋理,雖為石景,然存半生之思於其中,透以畫作而觀感,此遂年歲,閱正,學思之所集也。
皮老師集古今之中外學術,未浮名而自端,隨年歲長而惜光陰,求深究而引高文精論,餘望其項背。
管老師雖已至半百,然聞之雅集,自昆欣然而往。為學術之深思,歷眾辛而不待。每有感言,由入深,自有邏輯。
林海鍾老師於畫作之思想,跳達而自有深寓,嘗古之畫作形之精華,今之審美意之巧妙,摒浮華,實往思之深也。
王天德老師襲文人之精神,不茍俗風,清新瀟灑。承古賢哲之遺風,揚當代學士之傲骨。
李社長之精神,承陳寅恪之言以作《湖上》:獨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日旦而起,日復一日。餘隨之左右,每每自視而不足以自勤勉。眾前輩於雅集,高談闊論。少長閑談,師之往之。
管老師聞小輩拙筆以記雅集,贈言曰:肖瀟君,大作拜讀。少年好古,文辭雅訓,至為難得。文中所寫諸事或人,亦頗貼切。
雅集畢數日,見管老師有感,頓心有所思。古之勝集者,為學術之傳承,激勵小輩好學,欣然附有感以滋補,再次拜謝:
去歲客紐約曼哈頓,大雪紛飛,風雨欻至。偶見朋友圈轉閱此文,江山寂寥,不知吳山何處?觀雪者何人?總覺天下大白,草木皆空,湖上徘徊流連忘返之人,必有曠古心事、不同懷抱。
及至前日,籍紹強兄「後山心圖」雅集於吳山湖上,林泉漱石,梵音繚繞;少長鹹集,群賢畢至;山水樂之,琴瑟友之。遂得以與林泉山人李海波先生相識於湖上。海波兄,楚人也。大江東去,自謂湘水餘波。早歲由帝都移居杭城,望湖雅築,行吟山水,眠枕煙霞,是真君子、真名士,自然風流,不滯於物。
此回林泉雅集,紹強之畫,觀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誠善用其心焉;皮先生高文精論,仰之彌高;海鍾兄妙人,大夢先覺,談吐不凡;天德兄文人本色,風流倜儻。餘生也晚,與諸君子臥遊山水,極視聽之娛,吳山小住,有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之慨。
林泉山人李海波,豪宕不拘,有諧趣,登山如飛。筆底心事,欲令眾山皆響。讀其文想見其為人。昨日午夜下吳山,由杭返昆,夜不能寐,致人有風雨故人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