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歌詞《唐人》裡的描述,「孤獨是詩人應該具有的體會」。孤獨,是古今詩人永恆的感觸、共通的情結。孤獨,是李白杯中的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眼前的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孤獨,是杜甫在蕭瑟秋風中縱橫的涕泗,「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孤獨,是杜甫對王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決絕與悽涼的感同身受;孤獨,是元稹對亡妻那份陰陽兩隔的堅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孤獨,是王維和俞伯牙指尖中的琴弦,「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孤獨,是柳宗元一個人的垂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獨,是亡國君李煜眼中那輪故國的明月,「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孤獨,是陳子昂在幽州臺上「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悲愴;孤獨,是崔顥和孟浩然舉目眺望時不知歸途的悵然,「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孤獨,是王勃面對宇宙時空的感慨,「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孤獨,是範文仲塞外孤城燕然未勒的惆悵,「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孤獨,是蘇子瞻「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心事萬重;
孤獨,是稼軒塵封鞘中的寶劍,「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知我者,二三子」;孤獨,是陸遊驛外斷橋邊的沉吟,「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孤獨是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孤獨,是嶽飛夢中驚醒後繞階獨行的憂傷苦悶,「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孤獨,是蔣捷暮年聽雨的滄桑無奈,「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孤獨,是元好問目送歸人望斷千山的不舍與追問,「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孤獨,是馬致遠「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寂寥;孤獨,是楊慎獨立江畔參悟歷史的通透豁達,「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孤獨,是古老帝國輓歌中李鴻章「臨事方知一死難」的沉重嘆息,「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孤獨,是王靜安在亂世變局中為文化殉道的悽涼與決絕,「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孤獨,是汪精衛臨終前的自嘲,「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孤獨,是陳寅恪回首時的滄桑孤寂,「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
如果我們以為這種孤獨感源自詩人的敏感細膩的精神特質,可是小說家文學家卻說,孤獨是人人都具有的體會,孤獨感與生俱來,一生相隨,無處可逃。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到,「生命中所有絢爛,原來終究,需要用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
「人的內心苦楚無法言說,人的很多舉措無可奈何,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寂。」
卡森·麥卡勒斯的《心是孤獨的獵手》裡說:「孤獨是絕對的,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孤獨。絕望的孤獨與其說是原罪,不如說是原罪的原罪。」
周國平曾寫道,「我天生不宜交際。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超然豁達遠勝常人的蘇軾,也曾在黃州的暮色中沉吟:「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也曾在旅夜的客舟中慨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也曾在晚風中悵然,「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詩人約翰多恩說過,「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可是馬爾克斯卻說,「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籤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魯迅先生在《而已集》中寫道,「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即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或許,我們可以化用一下約翰多恩那句著名詩句: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我們終究要學會獨處,學會面對自己的心靈,學會與自我溝通對話,自我省察,自我平復,自我升華。孤獨深處,便是平靜的釋懷與超然。
文秋水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