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東的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這個國家是二戰之後建立的,而且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衝突不斷。而美國由於其自身利益,之後和以色列建立起了特殊外交關係。即使美國的盟友西歐在某些方面譴責以色列時,美國仍然選擇消耗外交資源,在聯合國等國際舞臺袒護以色列。
那麼,既然以色列和美國有特殊關係,那麼以色列和俄羅斯的關係是不是很糟糕呢?還真不是,以色列和美國的死對頭俄羅斯之間也有相當特殊的關係。
所以,在各個方面,以色列一般都不跟隨美國得罪俄羅斯,這不僅是由於國際利益,還有特殊歷史淵源。
從以色列和俄羅斯兩國政要的一些表態中,我們也能看出一點端倪。
1999年,時任以色列外長的艾里爾·夏隆開始尋求與俄羅斯建立更友好的關係。他表示:「俄羅斯人的投票將決定(以色列)選舉的結果。」
2011年,普京說:「事實上,以色列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國家,因為它實際上是一個講俄語的國家。以色列是少數幾個可以說俄語的國家之一。因為很明顯,以色列超過一半的人口講俄語。」
2016年6月,普京稱以色列和俄羅斯在「對抗國際恐怖主義的努力」中是「無條件的盟友」。
由於成千上萬的俄羅斯公民生活在以色列,在俄羅斯選舉期間,俄羅斯政府在許多以色列城市和較小的城鎮設立投票站,以便使居住在以色列的俄羅斯公民能夠投票。在2012年俄羅斯總統選舉期間,數十萬俄羅斯人可以在以色列投票。
2018年5月,以色列國防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表示,儘管外國施壓支持制裁,但以色列政府反對制裁俄羅斯。
……
大家可以看出來,俄羅斯和以色列之間似乎有一條「特殊的血緣紐帶」,這使得兩國之間的關係有著相當特殊的地方,不能簡單通過一些地緣國際關係來判斷。
以色列競選廣告是有俄語的
這個紐帶是什麼呢?就是以色列的俄語人群。講俄語的以色列人大約有150萬,而以色列總共也才800萬人!
以色列不是猶太人國家嗎(當然,以色列也有阿拉伯人),怎麼這麼多人說俄語?因為,以色列猶太人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就是從俄國過去的!
其實,俄國本來也算是傳統上反猶情緒比較嚴重的國家,據統計,從1882年至1914年的32年間,因為俄國境內的反猶情緒,共有約200萬猶太人離開俄羅斯;其中,80%移居美國,還有一部分遷往巴勒斯坦地區。以色列國父、開國總理本-古裡安,第一任總統魏茨曼,總理梅厄夫人、貝京、佩雷斯,等等,都是這批俄羅斯裔猶太人的後代。
俄國猶太人
但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和猶太人迅速成了盟友,蘇聯一改之前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立場,開始支援猶太人。試圖動員全世界的猶太人支持蘇聯的戰爭。猶太反法西斯委員會在莫斯科成立。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猶太難民逃離納粹,進入蘇聯,在那裡他們復興了猶太人的宗教活動,並開設了新的猶太會堂。從1944年末開始,史達林開始公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
1947年5月,蘇聯外交部副部長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葛羅米柯告訴聯合國,蘇聯支持將巴勒斯坦劃分為猶太人的國家和阿拉伯人的國家。1947年11月,蘇聯及其盟友投票贊成聯合國的巴勒斯坦分治計劃。它為以色列的建國鋪平了道路。1948年5月17日,以色列宣布獨立三天後,蘇聯正式承認以色列。
俄國猶太人
當然,由於之後國際形勢的變化,以色列建國後,蘇聯迅速改變立場站在了阿拉伯國家一邊,蘇聯軍隊甚至和以色列軍隊交戰過。但畢竟衝突不算很大,而且以色列國際環境本來就不好,也不至于格外敵視俄國。蘇聯猶太人在50-70年代整體處境並不好,但蘇聯又不讓他們移民,這也給蘇聯帶來很大壓力。1975年,蘇聯迫於國際壓力允許一部分猶太人移居海外,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有近30萬猶太人離開蘇聯,其中一半以上前往以色列定居。
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以色列的關係恢復了。蘇聯的解體引發了一股來自蘇聯加盟國的猶太人移民潮,從1991年到2000年,先後有約80萬俄羅斯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佔當時以色列人口的六分之一。
俄羅斯猶太人去以色列
這些俄羅斯猶太人受俄國文化影響很重,有些甚至是有俄國血統的,所以他們自然和俄羅斯保持一些特殊聯繫,以色列在進行內政外交活動的時候,也必須考慮這一因素。所以以色列不可能完全跟隨美國來進行反俄政策。
目前,俄羅斯裔猶太移民通過組建政黨積極參與以色列國內的政治生活,並逐漸發展成為影響以色列政局走向的「關鍵少數」,同時還為以色列創新經濟和高科技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人力資源。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最初採取親西方的外交政策,和以色列的關係自然大有改善,加上有俄國猶太人這一紐帶,所以以色列和俄羅斯的關係突飛猛進。一大批俄羅斯猶太人靠著給以色列和俄羅斯牽線搭橋而過活。
這種情況下,以色列想完全反俄是不可能的,而俄羅斯也不可能放著這麼重要的資源不用,也願意和以色列強化關係。於是,俄羅斯和以色列之前的關係反而越來越緊密。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