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身份:從世俗到神明、從孩童到天神

2021-02-18 哪吒之魔撞降世

哪吒的身份:從世俗到神明、從孩童到天神

文/老張在路上

2019年7月,《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被豆瓣評為8.6分。在這部影片中,小哪吒以獨特的「煙燻妝」形象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劇劇情為: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哪吒》火熱的影響超出了電影本身,央視網發布一篇名為《哪吒是哪裡人?四地均稱「哪吒故裡」》文章中,就給我們展現了如今全國各地爭搶「哪吒故裡」的荒誕劇情。

哪吒,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怎麼會有所謂的故裡,而且南北四地都是此神的故裡?

01

「哪」字據《康熙字典》,指「儺」,本意是驅邪消災;「吒」字為正義,指叱嚇邪惡,萬邪諸惡的剋星,象徵叱怒。哪吒合一即以儺叱祓禳鬼怪,有毫無阻檔之威力與戰無不勝之意義,代表至高無上的神威。

宋人釋善昭詩:「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哪吒攫帝鍾。」哪吒所有的記載,無不是威風凜凜,氣勢逼人。

哪吒本作那吒,佛教相傳那吒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

北涼時代翻譯的《佛所行贊》中並無那吒之名,文中毗沙門天王之子的名字是那羅鳩婆。《佛所行贊·第一生品》中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

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兒時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即毗沙門)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爾時毗沙門孫哪吒,白佛言:『我護持佛法』。」

此後的佛經中多稱那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或之孫。《太平廣記》卷九十二中則說:

宣律精苦之甚,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顧視之,乃一少年也。宣遽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子那吒太子也。以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已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

宣律和尚路遇那吒這個故事,在唐玄宗朝鄭紫筆記小說《開天傳信記》裡也有記載:

宣律禁誡堅苦,焚修精潔。三藏飲酒食肉,言行粗易,往往乘醉而喧,穢汙絪席。宣律頗不甘心。忽中夜,宣律捫蝨,將投於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撲殺佛子!」宣律方知是神異人也。整衣作禮,投而師事之。宣律精苦之甚,常夜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遽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這大概是除佛經之外,唐人筆記小說中記載那吒事跡最早的一個故事。

宋代佛經中有不少關於那吒故事的記載,如在《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密庵和尚語錄》、《景德傳燈錄》等。

《五燈會元》有「那吒太子」一條說:「那叱太子折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

這個「那吒太子」,究竟為什麼要「折肉還母,析骨還父」呢?並沒有具體進一步說明。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寫過一首關於哪吒的詩: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

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

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

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

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

元人所撰的《二郎神醉射鎖魔鏡》雜劇首次將哪吒搬上戲曲舞臺,說其為降妖大元帥,出戰時「三頭颭颭,六臂輝輝」,威風凜凜。

毗沙門天王,是佛經中那吒三太子的父親。又叫多聞天王,為佛教護法之大神,是四天尊王之一(其他三位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多聞天王是中國大乘佛教寺廟中「天王殿」中的伽藍,一般身綠色,穿甲冑,右手持慧傘左手握持神鼠——吐寶鼠。「毗沙門」梵文譯音,翻譯為「多聞"。

唐不空三藏法師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還記述說:

天寶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於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並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裡,地動山崩,蕃軍大潰,安西表奏,玄宗大悅,令諸道州府於城樓西北隅置天王像供養。一時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

多聞天王原形象為右手託寶塔,左手持三叉戟。在後期的中國,為了配合「風調雨順」的吉祥意義,一般將其塑像手上的塔、戟,改為代表「雨」的「雨傘」。多聞天王有許多兒子,一子名獨健,一子名那吒(一說那吒是多聞天王的孫子),都是佛教的重要護法神。

毗沙門天王有五子,除了三太子那吒之外,還有二太子獨健,母親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

02

上文已經說過,那吒三太子隨著佛教進入中國,這個「那吒太子」,究竟為什麼要「折肉還母,析骨還父」呢?並沒有具體進一步說明。

這就為道家在那吒的原型基礎上演繹出另一個中國血統的道教神靈哪吒打下基礎。哪吒是中華血統的中國神,而那吒卻不是。

哪吒是道教護法神,他在道教的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善勝童子。

哪吒在道教的事跡主要記載源於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載:

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

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託胎於託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金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帥時 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意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杵 西戰而戮之。

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親受木長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轉鬥;嚇一聲天頹地塌;呵一氣金光罩世;磚一響龍順虎從;槍一撥 乾旋坤轉;繡球丟起山崩海裂。故諸魔若牛魔王、獅子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鴉,盡為所降,以至於擊赤猴、降孽龍。蓋魔有盡而帥之靈通廣大變化無窮。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 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此故事已包含哪吒基本形象細節,為哪吒形象定型最早依據,主要故事雖然簡略,但情節基本完備。

此後元末楊景賢《西遊雜劇》、明代吳承恩《西遊記》、許仲琳《封神演義》、餘象鬥《南遊記》等有關哪吒的描述,可視為在此基礎上的敷衍、演繹。

也就是說哪吒的故事基本上定型於《三教搜神大全》,最終哪吒以《封神》《西遊》中的經典形象家喻戶曉。

03

哪吒故事最後定型於明代神魔系列小說名著《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古典文學作品。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明代許仲琳創作的長篇小說 ,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

在封神故事中,哪吒是商末時期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個兒子,金吒、木吒的三弟,本是闡教的鎮教之寶靈珠子投胎轉世,奉元始天尊法旨下凡,母親殷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生出一個肉球,李靖以為是妖物就用劍切開,「肉球裡跳出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孩兒,面如傅粉唇若塗脂,眼運精光白白胖胖,手套金鐲腹圍紅綾,遍體紅光金光射目,滿地上走。」

哪吒出生後,太乙真人登門道賀,收其為徒取名「哪吒」。七年後,七歲的哪吒在東海邊的九灣河中洗澡,用混天綾翻江倒海,連河帶海鬧動龍宮,還用乾坤圈把巡海夜叉砸的頭破血流而死,又與東海龍王的三龍子敖丙起衝突,不但將對方也打死,還抽了龍筋當做腰帶想送給李靖。

東海龍王上天庭告狀,結果在天門遭到他一頓痛打,被抓下四五十片鱗甲。哪吒逼龍王變成小蛇並捉回家,闖下大禍,還拉開黃帝祖傳多年的鎮關之寶乾坤弓,射出震天箭誤殺石磯的童子。

當四海龍王聯名奏準玉帝,到陳塘關拿李靖夫婦興師問罪時,哪吒說:「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和李艮,應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後斷臂剖腹,剜腸剔骨,還於父母,為救雙親不惜捨身自盡。孝心感動龍王,李靖夫婦亦因此得赦。

削肉剔骨當場自戕後,哪吒精魂託夢求母,殷氏為子造廟供香,哪吒神廟顯靈顯聖,吸引各路百姓膜拜敬仰,但李靖卻總對他的魂魄進行無理迫害和阻撓,從而惹怒哪吒。

在重生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蓮花荷葉給哪吒做了個新身體而復活。「真人將一粒金丹,放於房中,法用先天,氣運九轉,分離龍坎虎,綽住哪吒魂魄,望荷葉裡一推,喝聲:『哪吒不成人形,待何時?』只聽響一聲,跳起一個人來,面如傅粉,唇似塗朱,眼睛光運,身長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蓮花化身;見師父拜倒在地。」

哪吒恢復人形脫胎換骨後,追殺李靖報仇,被燃燈道人阻止,並點化將來保周滅商,助武王伐紂,推翻惡君商紂王。

因蓮花體是沒有血肉的無魂魄之身,對邪術法寶俱都能夠免疫。哪吒成為姜子牙座下開路先鋒大將,憑著蓮花身和高強的武功及厲害法寶(乾坤圈、混天綾等多件神器),多次屢立奇功,最終完成使命。

改朝換代後,本應留在人間享受榮華富貴,但不願當官,拜別周朝眾人回山潛修,結局肉身成聖,由小頑童銳變成長為一個真正的英雄人物。

《西遊記》講的是託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天王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逕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

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讎。曾降九十六洞妖魔,被玉帝封為三壇海會大神,參與圍剿花果山時,戰至三十合惡鬥被孫悟空以法外分身所敗。後孫悟空保唐僧取經時,哪吒曾多次幫忙,主要有大戰兕大王,擒拿牛魔王,收服金鼻白老鼠等。

04

哪吒的傳說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極大興趣,他們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連綴起來,加以豐富而超現實的想像,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義。

學界一般認為《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生活於嘉靖年間。從這個生活時間看,吳承恩應該比許仲琳為早。

《西遊記》第四回描寫,哪吒手持的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相比,新添了劍、刀、杵、索和輪,但主要法寶繡球得以繼承。

《西遊記》中描寫哪吒與孫悟空大戰,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齊全,而且還對「析骨肉還父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釋,並且也講出了李靖託塔的原由。

《西遊記》首次將成年哪吒變為孩童天神,給他安上火輪,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小孩神仙形象。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降魔之說與繡球這個傳統法寶在他身上消失,而另增乾坤圈、混天綾、金磚等眾多武器,把哪吒塑造成一個戰無不勝除暴安良的小戰神。

在《封神演義》裡,作者用了整整三個回目寫哪吒故事,包括靈珠轉世、哪吒出世、大鬧龍海、誤射碧雲、剔骨剜肉、蓮花再生、父子交惡等,使得哪吒傳說的敘述達到頂峰,最終成型。

哪吒借蓮花託生源自於中國文人創造。蓮花自然是佛、道所尊奉的至神至聖之物。哪吒身上既佛教因子,又有更深的道家血緣,藉助於文人神魔小說的影響,哪吒從世俗到神明、從孩童到天神的身份轉換得以完成。

哪吒背負使命出生,經歷了悽婉的死,最後得到重生。在儒釋道三教合流相融的文化傳承中,哪吒得享華人的普遍崇拜與信仰。

哪吒鮮明精彩的古老形象與經典傳說故事,以兒童化的少年英雄方式傳揚,從而融入中國文化的血液中,成為中國人心目中不朽的少年英雄。

相關焦點

  • 哪吒從何而來?
    哪吒的角色也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最早的傳說可能源自於古印度或古波斯。在影視中哪吒常以中性化的形象出現,使得觀眾對其有些誤解。哪吒在自刎之前肯定是男的,自刎之後用藕做的身子,這就不好說是男是女了,因為不知道他師傅用的蓮藕是男是女。
  • 漫威引入神明、秘密戰爭到電影還要多久?網友:一個已經確定了!
    對於漫威宇宙來說,神明的引入現階段已經算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在之後第四階段漫威的規劃中將要上線的《永恆族》裡就將引入「天神組」這一漫威神明序列的角色群體,而對於「秘密戰爭」其實就現階段而言來說,筆者不算太看好漫威短期內會引入這一大事件。
  • 古今中外墓志銘:哪吒的墓志銘
    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佛教及道教護法神。在封神故事中,哪吒是商末陳塘關總兵李靖的三兒子,殷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生出一個肉球,李靖以為是妖物就用劍切開,裡面跳出一個男嬰。仙人太乙真人登門道賀,收徒取名「哪吒」,並贈他兩大寶物:乾坤圈和混天綾。
  • 獲獎影評賞析|《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這一勇猛的形象可追溯到佛教中的護法神明,由梵文名「那羅鳩婆」、「那吒」等音譯而來,屬印度佛教中的夜叉神,肩負著護衛佛法、驅除妖魔和安寧世人的職責。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隨著宋元雜劇的興起與成熟,哪吒形象走下神壇,成為具有鮮明中國民間色彩的神話人物;在佛教的道教化過程中,哪吒逐漸演化為佛道融合的孩童天神,尤其是在盛行於明代的神魔小說《西遊記》中,吳承恩融入了大量的想像和虛構,從身世、外貌到兵器等完整化了哪吒形象;經過多個朝代的不斷演繹,哪吒故事更加完備,更在《封神演義》中達到了創作頂峰。
  • 學悅帶你探秘哪吒的前世今生
    哪吒是中國文學藝術作品中膾炙人口的經典人物形象,也是民間信仰中家喻戶曉的神明。從《西遊記》體系到《封神演義》體系,從40年前的電影《哪吒鬧海》到2003年的動畫片《哪吒傳奇》,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哪吒的故事中收穫驚喜和感動。
  • 風物民藝 青少年哪吒,從臺灣到閩南
    從大陸漂泊到臺灣的哪吒信仰,在今日臺灣又雜糅出一種新面貌——電音三太子。電音三太子突出了哪吒活潑可愛的英雄少年性格,並且用各種手段增加對年輕人的親和力:掛著奶嘴,戴著米老鼠手套,跳著「臺客舞」。電音伴奏下,青少年哪吒這位歡樂神仙「返回」閩南,俘獲了一眾閩南仔年輕的心。
  • 影評:《哪吒之魔童降世》
    ●角色的顛覆與改編●哪吒,這一勇猛的形象可追溯到佛教中的護法神明,由梵文名「那羅鳩婆」、「那吒」等音譯而來,屬印度佛教中的夜叉神,肩負著護衛佛法、驅除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隨著宋元雜劇的興起與成熟,哪吒形象走下神壇,成為具有鮮明中國民間色彩的神話人物;在佛教的道教化過程中,哪吒逐漸演化為佛道融合的孩童天神,尤其是在盛行於明代的神魔小說《西遊記》中,吳承恩融入了大量的想像和虛構,從身世、外貌到兵器等完整化了哪吒形象;經過多個朝代的不斷演繹,哪吒故事更加完備,更在《封神演義》中達到了創作頂峰。
  • 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論
    在《西遊記》中哪吒演化為玉皇大帝的戰將,孩童天神,神通廣大,而本相仍是三頭六臂,形象是外道內佛。在《封神演義》中,哪吒是完全道教化的英雄神,但還是有佛教因子。明以後的哪吒神是多種版本形象的融合,同時又成為鎮水之神。哪吒神的原創是佛教。哪吒,梵文全名那羅鳩婆(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也譯作哪吒俱伐羅。
  • 從《大鬧天宮》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銀幕變遷史
    ,從《哪吒鬧海》到《封神演義》,再到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接下來筆者將為大家梳理半個多世紀以來哪吒形象的演進歷程。作為神話人物,最早的哪吒形象實際上源於佛教,而目前大多數觀眾所熟知的哪吒來自於道教記載,在道教中,哪吒的父親是託塔李天王,同時哪吒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民間一般尊稱哪吒為太子爺、三太子,是百姓崇敬的神靈,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正因如此,哪吒的形象出現在了很多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中,其中尤以明代的小說最為著名,《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都曾出現了哪吒的形象
  • 【凡人與天神】不能滿足凡人願望的天神,還能得到凡人供奉的愛嗎?
    擁有神力的天神過得很輕鬆,不老不死,無所不能,無論去到何處都被虔誠的信眾擁戴著。同樣,失去神力的天神會很悲慘,失去尊崇,墜入凡塵,卑微如任何一個下雨天摔進泥坑的普通人。 所以天神很怕失去神力,換言之,他們最害怕的事,就是不再有足夠的凡人來愛自己。 但愛這種供奉,靠謙卑乞討是沒用的。
  • 地神和地方神明——從山神夫妻說起
    人家本來就只是保佑其法身所在地的人民,你跑到美國,中國去求山神老爺,人家能不能聽得到都難說,更別說保佑你了是不是?在這裡,我想說一下,什麼是地神,什麼是地方性神明,也算是拋磚引玉,有對此有研究的佛牌愛好者,可以來找我交流。地神在泰語裡面,沒有對應的詞彙,所以很多牌商一知半解,就說「泰國沒有地神這個說法,這是中國人編造的」云云。
  • 哪吒究竟是誰的兒子?從《魔童降世》扒一扒哪吒的身世之謎
    有的典籍稱「三頭六臂擎天地」 「八臂哪吒嚼生鐵。」有的則稱:「八臂哪吒三隻眼」。(《魔童》裡曾短暫展示了其多臂的屬性)由於在佛教典籍中八臂的記載多於六臂,因此八臂哪吒戰神的名稱流傳較廣(至於八是否是因為六字在傳抄時出現脫佚,尚無定論)。有的典籍甚至沒有提到八臂與六臂的形象,只說「哪吒天神七寶莊嚴,左手令執口齒, 右手詫腰上令執三戟槊,其神足下, 作一藥叉女住趺坐, 並作青黑色少赤。」
  • 漫威:雷神的斧子殺死過兩位宇宙天神組!
    漫威漫畫宇宙的實力上限很高,生活在其中的神明也有不少,像奧丁這樣的神在漫畫中其實只能算是最低級的土著神明,還算不上真正的宇宙級神明。只不過像永恆、無限、死亡、湮滅這樣的大神一般是很少登場的,畢竟他們都代表著多元宇宙規則本身,單個宇宙中發生的事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
  • 星爵,一個有望超越伊戈,成為真天神的英雄
    他創造出的星球只是保護腦子的外殼,這個巨大的外殼雖然很壯觀,但還配不上天神!漫威中有很多種類的神明,這些神明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抽象規則神明,這類神明大多都是隨著宇宙一起誕生的,他們本身就代表著某些宇宙規則。
  • 哪吒一定要反抗父權嗎?
    這一刻,得帥、得燃、得炸,足以將觀眾所有的情緒推到高潮。大聖和哪吒也確實用精美的造型設計和高燃的視聽語言,讓這一刻不負等待。下凡投胎為陳塘關李家三子的哪吒,開始具有了鮮明的世俗色彩——「分開肉球,跳出來一個小孩兒,滿地紅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個金鐲,肚腹上圍著一塊紅綾,金光射目,神聖下世,出在陳塘關,乃姜子牙先行官也,靈珠子化身,金鐲是『乾坤圈』,紅凌名曰『混天綾』。
  • 哪吒到底是三頭六臂還是三頭八臂?跟這件事有關
    在印度神話當中,有許多神都是多頭多臂的形象,例如印度神話當中至高神之一的梵天,便是一個五個頭四隻手的創世神,後來被溼婆砍去一個頭,才成了今天的四頭形象;而印度至高神的另外一位溼婆也同樣是四隻手,這類多頭多臂的神明形象在印度神話當中不勝枚舉,如今去印度旅遊仍能夠看到許多這類神明塑像,如果不懂印度神話,便很難分辨出到底是哪一位神明。
  • 從英雄兒童到油膩中年,哪吒經歷過哪些影視形象?
    這部動畫同樣是以哪吒為主角,不過這一次,哪吒的形象從少年再成長到了青少年,少了許多稚氣,多了幾分成熟與颯爽。 比如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裡被觀眾們津津樂道的「哪吒與敖丙」化敵為友的情義,早在這部《封神榜傳奇》裡就已經用了此套設定,在故事裡,敖丙受到哪吒感化,成為了與他並肩作戰的夥伴。   再到近年來,最被新生代觀眾稱道和認可的哪吒,就是出自《十萬個冷笑話》裡的金剛芭比了。
  • 漫威:為何滅霸如此囂張,卻沒任何一名漫威神明阻止他?
    除了這些並非真正神明的「偽神」之外,漫威之中也真正出現過一些神明,但這些神明都是次級神,都屬於並非真正能夠影響整個單元宇宙的神明。04天神組天神組還沒有正式出場,他們在銀河護衛隊的電影裡面有過鏡頭畫面,是手握權杖身材高大,穿著顏色各異形狀各異的鎧甲巨人,通常身高在600米以上,但鎧甲之下是不為人知的神秘能量,他們並非有實體的存在。
  • 神明都懼怕我!我是吞噬神明的神!而螻蟻也將是我的美食!
    泰拉瑞亞災厄BOSS攻略,其五「儘管你不是神明,但你的靈魂仍是我的晚宴!」神明吞噬者問答/回答的時間:神明吞噬者該如何召喚?答:首先,要幹掉褻瀆天神,得到宇宙符文,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擊殺褻瀆天神,而是直接使用40個濁火精華+10塊夜明錠+5個日耀碎片前往遠古操縱機合成出宇宙符文。
  • 道教赫赫有名的中壇元帥哪吒三太子,哪吒由來和信仰你了解嗎
    在中國各地成為世代傳奇且家喻戶曉的著名藝術形象;在道教是著名的護法神,民間奉祀為保護神,並漸被道教所吸納,將其遵崇供為中央祭壇的大羅天神,地位高貴鼎盛;神仙譜中被歸類為「忠武戰神」之位,屬於武神一系。身為專司伏魔的正道天神,其神祇行宮規格定性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