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呂世明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網劇多平臺競爭異常激烈,單一化模式的網劇已經不能滿足求新求變的次生代網友,能夠做到多元素的融合恰好可以定義為次生代網劇。
網劇以其較為特殊的屬性要求其必須要做到短平快,之前N個平臺上都鮮有古裝自製劇,似乎古裝題材只是適合大衛視來專屬。網劇比較喜歡節奏和速度都快的模式,畢竟相比於電視播放的模式,網絡平臺的隨意性和自主性要大了很多,這也就促使所有平臺在預製網劇時要有更遠的眼光和前瞻性,畢竟從立項到拍攝、後期宣傳等等,沒有2年左右的時間是難以完成一部經典網劇。
網劇需要在類型和元素上玩出新花樣,試想如果把古裝和科幻結合,將是一番怎麼別開生面的場面?《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做到了。
由愛奇藝、禮想境界、庫藝文化、中影國際、世紀影遊、毅凱資本、巨鯨財富聯合出品,唐季禮擔任藝術監製的中國首部古裝科幻超級網劇《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在愛奇藝上線了。該劇是愛奇藝繼《河神》後在其平臺上獨播的又一爆款劇集,因其全新罕見的古裝加科幻題材,抓取到不少年輕觀眾的關注,這部劇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經破7.9億。對於熟悉網劇的觀眾而言,似乎極難在網劇的自製劇平臺上看到古裝劇,雖然也有很多劇集會涉及到科幻題材,但科幻加古裝在內的電視劇歷史上實屬罕見,更不用說《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是一部投資巨大的網絡獨播自製劇了。
中國從不缺乏科學的土壤,愛奇藝為新古裝網劇開拓新天地
《鳳凰無雙》作為首部古裝加科幻的超級網劇,最初讓大家懷疑的是,古代的中國是否有那麼的科學技術和科研作為劇集的根本基礎呢?
中國歷史悠久,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古代的中國一直都走在世界科研的最前端。無論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初顯露的一些科幻故事,還是在春秋時期早於歐洲六百多年發現了哈雷彗星。在中國古代諸多小說故事裡面更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說法,這也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謀而合。
特別是近年,《三體》的大火讓全世界都對中國人的科幻觀大為改變,中國不單單有最好的科幻觀眾,也有最好的科幻作家。《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雖然是古裝戲,但自古而來的中國科幻體系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古人要根據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自身的宇宙觀來闡述問題。
在西方發達的影視劇產業體系下,科幻影視劇一直制霸全球市場,經歷了最近幾年的洗禮和行業整體發展,內地無論是從技術還是資金層面,包括觀眾的培養都已經具備製作和播放科幻題材的基礎,這也使得《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無論是從製作還是播出甚至成為一部爆款都有最好的基礎。
多元素融合創造新網劇模式,大IP加熱古裝成為一部爆款的基礎
別看內地目前年產的影視劇多達幾千部,但真正意義上的科幻作品少之又少,主要原因除了科幻作品需要較強的製作水準,還需要有一定量的劇集做收視率的保障,也就說,僅僅有幾部科幻影視作品是難有影響力的,更何況歐美已經提供了足夠多且豐富的科幻題材影視作品來吸引觀眾。
《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改編於《美人謀:妖后無雙》,該書是80後言情作家冰藍紗的代表作,曾獲2012年全球華語言情大賽最佳數字出版獎,並多次榮登月票榜、訂閱榜前列。作為一部熱門IP圖書,影視化似乎是必然之路,特別是古裝宮鬥題材更是搶手。但如果僅僅使用原有的劇情框架似乎不足以吸引熱點分散和求新求快的網劇觀眾,畢竟碎片化的網劇觀賞模式需要劇集提供足夠多的賣點來吸引觀眾。還好最終《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的製作方選擇了「科幻」這個元素,為單一化的古裝題材補齊了一塊短板。要知道男性觀眾和成年觀眾對古裝題材之所以關注度略低,就是因為古裝劇集的取向都大多從女性角度來出發,但科幻恰好是可以吸引這部分的觀眾的目光。
同時,古裝題材本身就是內地劇集製作的強項,也是內地觀眾較為容易接受的劇集種類,科幻題材作為較為新鮮題材同樣會引起求新求變的觀眾的目光。但伴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純粹的古裝劇集發展已經趨於頻臨一個瓶頸,同時古裝劇集的製作成本不斷攀升,其又不同與都市時裝劇集可以植入廣告。
藉此次生代網劇就必須要做出更多的改變和融合,以往的網劇大多是單一化,只能抓取少部分的觀眾,熱門小說雖然有其擁躉,但書籍讀者到網劇觀眾轉化率並不算高。那麼嫁接多元素勢必會引發更多觀眾的興趣,大家都會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看既有原著的劇情、也融合了新鮮科幻元素的網劇到底是神馬模樣。
愛奇藝較為獨特的網絡自製劇平臺也有其自身優勢,特別是此次採用了周播+季播的模式,其製作播出理念以及趨於和歐美市場開始接軌。此種播放方式最大的優勢便是雖然劇集已經整體拍攝結束,但可以根據網絡評論來實時的去調整宣傳策略。空閒檔期也給予製作方足夠長的時間來調整,這也是以往劇集播放模式難以企及的,同時也是愛奇藝較早付諸實施的策略。
精良製作班底+新元素融合,愛奇藝多類型的網劇綜合生態平臺已形成
當然,僅有新想法、著名小說和科幻元素做支撐來製作一部網劇還是遠遠不夠的,《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本身的製作班底也不錯,除著名香港電影人,曾導演《紅番區》《神話》和《功夫瑜伽》的唐季禮任出品人、總監製和藝術總監之外。像著名的美術大師呂忠平作為大鳳凰設計師,好萊塢著名華裔作曲家,艾美獎最佳音樂大獎獲得者王宗賢作為音樂總監,《琅琊榜》的服裝設計茹美琪繼續為該劇量體裁衣。
近幾年,愛奇藝作為在網劇頻頻出手的老手,已經推出了不同類型的多部熱播網劇和自製劇,其一直努力在構架多類型的網劇綜合生態平臺。《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此次的科幻加古裝的創新模式,不單單是愛奇藝對科幻題材的嘗試,也是為其補齊了網劇大科幻的一個空缺。
該劇也啟用了大量年輕觀眾喜愛的國內知名演員,王麗坤、鄭元暢、丁子峻、白冰、張曉龍、姜宏波、熊乃瑾等實力演員。
以往國內鮮有在熱門劇集中融合到科幻元素,最多是嫁接一個穿越的梗,但這個也是為了劇情來服務。其實主要是因為我們以往對古人的印象比較老套,但中國古人一直都對自身、寰宇充滿了好奇感,在各種古籍的記載中也不乏對不明飛行物的記錄,甚至有對外星人的記載。只不過古人對這些表述的方式有他們特有的方式,更何況即便是今人同樣也對外星人和不明飛行物的記載也是相當的存疑,那麼無論是歐美的科幻題材影視劇還是我們自己古人和今天對外星文明和影視劇的處理,都是一種對未知文明的渴望和對未來美好宇宙的探求的嚮往。
中國從來不缺乏科幻迷,古裝題材影視劇也是一直以來觀眾擁躉最多,最能夠引發青年觀眾話題性討論的題材。古裝劇也一直都是多平臺上播放&流量的擔當,科幻內核作為古裝劇另外一種形式的延伸,為不同層次的觀眾提供了更多的觀劇選擇,也會激發新的一輪收視熱潮,也會為頻臨僵化的古裝題材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在製作《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最初,IP仍然是市場的主要熱點,皆因2015-16年大家也都在談論IP,對於一部投資巨大的網劇,且無法用時裝劇的模式來降低成本,那麼依據愛奇藝平臺自身的特點,既要兼顧到劇集有一定的IP屬性,同時也要考慮到未來在平臺播放時整體市場的變化。
更強有效的融合便是更加穩妥的策略,這也是未來愛奇藝乃至於包括其他平臺在製作自製網劇時需要考慮的問題,畢竟多元素融合取得成功這一點已經在大銀幕上很常見了,網絡自製劇作為比較新的模式,多元化發展才是未來的出路。
基於此來看,未來多平臺的網劇競爭會愈發激烈,網劇的製作也會開始呈現多元化和複合化,未來多元素的融合和大投資的網劇可能會屢見不鮮。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點此穿越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公眾號名稱、ID、「新劇觀察」二維碼、作者署名
「新劇觀察」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36氪、網易號、貓眼等渠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聯繫:
微信:15201655723
微信:dannyer2929
郵件:xinju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