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海報
2020·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
日程表 | 12月17日
專題講座【一】
主題:戲樂胡琴溯源
主講人:修海林、任宏
時間:2020年12月17日 13:30-15:00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學術報告廳
參與方式:
已經預約的觀眾,請準時參加活動;
講座簡介:
在中國的各種傳統表演藝術中,戲曲的存在,就是「戲」與「樂」共情共生的存在。戲曲藝術的舞臺實踐,是「戲」與「曲」的結合;戲曲音樂的實踐,是依託於戲曲的創作編導,在舞臺實踐中,通過戲曲演唱藝術與戲曲演奏藝術的合作,將戲曲聲腔藝術之美乃至戲曲作為綜合藝術的整體表演,通過戲與樂的共為,傳情達意、演繹劇情,最終完成其藝術表演。
中國傳統戲曲的聲腔之美,從其產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與器樂藝術的合作中,尋求依腔託調、以曲傳情的完美表現。無論是聲音高亢悠長的笛子還是音質近似人聲腔韻豐富的胡琴,都以其擅長的旋律性進行情感的表達,並由此成為戲曲聲腔伴奏的主奏樂器。戲曲藝術因其豐沃的土壤、深厚的積累和傳承,為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提供了難以想像的養分、資源、靈感甚至動力,而中國的傳統音樂、特別是其中的器樂藝術,不僅從戲曲這個「文化高地」中汲取無盡的營養,並且也在很大程度上,以其器樂藝術、尤其是弓弦藝術的特點和優勢,在更為廣闊的文化空間,為戲曲聲腔藝術的推廣、傳播起著重要作用。
本次弓弦藝術節專題講座中,修海林教授、任宏副教授將通過追溯戲曲主胡的歷史,對民族弓弦藝術在戲曲發展中曾經起到何種作用、有何作為與成就,追蹤歷史,探索、呈現,分享心得,以饗聽者。
專題講座【二】
主題:經典胡琴作品分析與賞析
主講人:趙冬梅
演奏展示:譚欣(二胡)、王力可(京胡)、孫慧傑(月琴)
時間:2020年12月17日 15:30-17:00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學術報告廳
參與方式:
已經預約的觀眾,請準時參加活動;
講座簡介:
音樂是用音符傳遞信息的一種特殊的語言,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可以從局部到整體、從形式到內容、從技術到藝術等不同層面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如何從中國音樂的思維邏輯去解析中國音樂作品?中國傳統音樂分析的奠基人李西安先生受其師姚錦新先生影響,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借鑑西方作曲技術理論的方法論,歷經數十年的潛心鑽研,攜弟子中國音樂學院趙冬梅教授完成了中國傳統旋律與曲式系列理論叢書(四卷本),其中《中國傳統旋律的構成要素》《中國傳統曲式學》已經出版發行。
在2020中國弓弦藝術節當中,趙冬梅教授將以經典胡琴作品《夜深沉》《聽松》《漢宮秋月》和關乃忠作曲的《第四二胡協奏曲》第一樂章為例,從音樂作品分析的角度,和大家一同探尋中國傳統音樂旋律的迷宮,為大家揭開中國傳統音樂的神秘面紗。
「2020·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戲曲學院
聯合舉辦
12月17日至21日
看戲彩弦風,賞戲韻弦歌
領略「戲樂共生,交輝共榮」的藝術魅力
等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