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育企業興產業
—— 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工作走筆
公司大樓。
中南地區首家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湘潭河東第二汙水處理廠。
海泡石新材料科技產業園(效果圖)。
弘茂湘蓮。
聚寶大米生產線。
龍牌醬油灌裝流水線。
湘潭鳥瞰。
(本版圖片均由產業集團肖湘平提供)
前 言
2019年,湘潭 「產業項目建設年」吹響了衝鋒的號角。湘潭市委、市政府堅持「產業立市、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緊緊圍繞「一谷三城」,大力實施「千百扶培」行動,產業鏈得到夯實,產業發展穩中有進。1至11月,湘潭市「1+4」重點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22.6%、15.3%。 湘潭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以來,湘潭市的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產業活力有效激發、創新動力得到增強,產業建設躍上了新臺階。」
2019年,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湘潭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湘潭市國資委的指導下,扛牢主體責任,始終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助推區域經濟發展。自2012年6月掛牌成立,經過7年時間發展,產業集團註冊資本由1.5億元增長到了20億元,資產總額和年收入實現跨越增長;項目建設從無到有,累計投資建設項目23個,完成項目投資33.3億元;參控股企業由最初的3家到現在的90餘家,累計股權投資53.54億元。產業集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快速提升,充滿了昂揚的生機。
湘潭市委近期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號召全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持續深化「五大行動」,紮實開展「五個年」(「全面小康決勝年」「產業項目攻堅年」「改革創新深化年」「營商環境優化年」「擔當作為落實年」)活動,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2020年,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將認真落實市委經濟工作精神,育企業,興產業。
曾佰龍 肖 暢 劉伊妮 寧 靜
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產業集團」)履行「以黨建為引領,以轉型為導向」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地方產業,服務實體企業,服務湘潭「1+4」特色產業體系、「一谷三城」建設和「蝶變計劃」,為在潭優質企業提供逾10億元資金支持,實現了育企業、興產業的奮鬥目標。
巧用引導基金,厚植產業「花開四季」
「在企業經營關鍵時候,引導基金2.4億元資金注入,年產2.2萬噸的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建設得以正常推進。」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羅靜說。
羅靜所說的引導基金,是當地政府主導下,由產業集團管理的產業質量發展引導基金,是在全國率先設立的一支產業質量發展引導基金。目前,產業集團旗下管理著產業質量發展引導基金和「智造谷」基金兩支母基金。力求通過基金引導作用,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題,促進優質產業項目的培育和成長,全面提升湘潭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
在產業質量發展引導基金、「智造谷」基金兩支母基金的引導下,產業集團又在智能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相繼設立了10餘支子基金,為當地產業發展及時注入「金融活水」,激發了企業活力。
產業集團參股優質企業,通過旗下基金支持吉利汽車、華菱線纜、地通控股等企業發展。2019年7月,產業集團分別與湖南省國企併購重組基金管理公司、湖南宇納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設立兩支華菱線纜專項基金,專項對華菱線纜開展股權投資。
產業集團旗下湘潭產興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服務地方經濟,助力產業發展」為使命,致力於股權投資、創業投資、資產管理、基金管理及諮詢服務等。成立以來,全力支持了桑頓新能源、地通工業、沃森電氣等40餘家企業發展,項目投資總額逾10億元,帶動招商引資近20億元,撬動資金槓桿比1:3。成為進一步提速湘潭現代產業與金融資本的有效對接、振興湘潭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像這樣用金融的方式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的成功範例,在產業集團還有很多。
「我們目前設立了18支基金,平均撬動資金槓桿比例為1:3.5,帶動招商引資投資比約1:8;累計實現對外投資逾10億元。」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武強說,2019年以來,湘潭產業集團圍繞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依託已組建的致合弘匯、雲菏新能、產興鼎信等基金,重點支持和引導桑頓新能源、可孚醫療、蘇普瑞、華亞機械、印之明等優質企業,以龍頭項目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此外,在持續扶持農業產業方面,農發基金持續發力,投資仙女竹業、上禧食品、雁湖農牧等9家農業龍頭企業3300萬元,助力該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巧用擔保資金,「及時雨」潤物無聲
桑尼森迪玩具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為迪士尼等世界500強企業配套的加工貿易企業。這家在湘潭本土不斷壯大的企業,創業之初卻險些破產。2015年,桑尼森迪公司落戶湘潭的第一年,遇到了資金難題。
「在企業經營最焦灼的時候,湘潭擔保公司為我們爭取了500萬元的過橋擔保,還將資金落地辦理周期從至少3個月縮短到了1個月。」 桑尼森迪玩具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傑坦言,如果沒有這場「及時雨」,公司就很難有近幾年的提速飛躍。2019年3月,湘潭擔保又以信用證打包方式為桑尼森迪提供擔保3100萬元,成為湘潭市首例用信用證融資貸款的項目。
於2008年在湘潭落戶的地通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吉利汽車的核心供應商之一,為2019年湘潭市第一梯隊的擬上市企業。「2018年,湘潭擔保幫我們化解了貸款逾期風險,2019年又助一臂之力,首次聯合社會資本股權投資5000萬元參與增資。」地通集團相關負責人稱。
湘潭玉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湘潭高新區裡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但這家公司也曾遇到過融資難題。湘潭玉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宇峰說:「2014年,我們找到了湘潭產業集團旗下湘潭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希望公司能夠給予幫助,使企業渡過難關。獲悉情況後,湘潭擔保公司項目經理劉洋等,深入企業了解情況、研究方案,『量身定製』給企業送來了300萬元的擔保資金。」不僅如此,從2019年開始,湘潭擔保公司出於對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公司的支持,將擔保費率從2%下降到1%。下一步湘潭擔保公司還將出臺新政,擬對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擔保費實行全免,為湘潭高新技術企業插上騰飛的「金翅膀」。
融資難、融資貴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攔路虎」。2013年,湘潭唯一的完全國有背景擔保機構——湘潭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成立,為目前省內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政策性專業擔保機構之一,主要任務就是破解湘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成立至今,累計為1079戶中小微企業和平臺實現融資擔保101.77億元,為企業提供653筆過橋資金合計100.63億元,累計間接帶動湘潭市GDP增長400億元,間接稅收貢獻20億元左右,累計增加社會就業崗位6萬餘個。
「走出去」才能「贏回來」。產業集團正在創新融資模式。
2019年12月19日,產業集團負責人趕赴杭州,到集團旗下融資租賃公司(籌)、貿易公司調研。該公司正在迅速推進融資租賃的註冊登記工作。這兩家公司的業務模式正成為產業集團的創新模塊。
2019年12月21日,產業集團下轄的湘潭擔保公司長沙分公司舉行了開業儀式,該公司將圍繞五大規劃持續發力,學習先進業務模式消化後引入湘潭,更好地服務湘潭產業的發展;擬投資參股商業保理等類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充產業集團類金融產業實力,補齊產業板塊,以類金融助力湘潭實體經濟發展;通過與金融機構以及客戶的業務開展,推廣湘潭產業發展政策,吸引更多投資人投資湘潭,與湘潭共成長。
巧用金融槓桿,注入「動力」促轉型
湘潭市聚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以金融為媒,以產業為驅動,通過最大程度地釋放金融槓桿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助推產業集群的打造,加速新舊動能的轉換,為經濟持續平穩發展開出了「良方」。
近年來,產業集團圍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智能製造產業等產業領域,攜手雲和資本、風雲資本、鼎信泰和等優質基金管理機構,以龍頭項目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同時,與航天科工、省財信金控、省技術協同創新公司籤署基金合作協議,引入全省首支某基金落地湘潭,助力湘潭產業崛起。
實施蝶變計劃助推企業上市、開展湘蓮產業轉型升級、精心培育海泡石特色產業以及沙子嶺豬產業鏈……新產業孕育了新動能。截至目前,湘潭市已有80多家智能製造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建立業務往來。在新動能源源不斷地澆注下,新崛起的「一谷三城」(智造谷、軍工城、汽車城、文創城)產業布局和「1+4」(智能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
2019年以來,在產業集團的推動下,湘潭市完成了海泡石公司股改,啟動湘潭市重點項目海泡石新材料科技產業園建設工作,總規模36億元,完成投資1億元。同時,產業集團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方57°C湘,成功引導龍牌食品股改,擦亮百年品牌;與華陽集團共同推進構樹種植和發展飼料產業,年產20萬噸飼料廠竣工投產,擁有國內領先的生物飼料研發、生產技術和工藝;與新湘農集團合作開發沙子嶺豬資源,預計未來5年內總投資20億元,年出欄60至120萬頭。
巧用「基金+招商+基地」,
優質企業紛至沓來
2019年,湘潭產業集團創新推出「基金+招商+基地」模式,引導「潛力股」企業落戶湘潭。
產業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湘潭產興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智能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等領域設立了18支產業基金,累計投資44家企業,投資總額逾10億元,被投企業資產總值近200億元。2019年上半年,全省首支某基金落地湘潭,總規模50億元;引進美的集團關聯方盈峰資本,組建12億元規模的盈峰機器人基金,賦能湘潭市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千億倍增」發展計劃。
「基金+招商+基地」模式一經推出,「潛力股」企業紛至沓來,這些企業不斷補齊了本地產業鏈,還將成為拉動實體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在基金合作過程中,產業集團通過基金管理人接觸到了湖南可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超亟監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發現這是兩家成長性很好的企業,非常適合引入當地的大健康產業園。經產業集團的牽線搭橋,兩家公司開始與昭山示範區進行商務接洽。
之後,產業集團旗下的基金公司,又接觸到了北京千尋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印之明智能製造有限公司,認為這兩家高新技術企業完全可以進入湘潭高新區「孵化基地」進行孵化,通過基金投資順利促成了這兩家企業入駐湘潭高新區。
利用這一招商引資模式,產業集團已成功引入數十家優質企業落戶湘潭。
產業集團董事長武強說:「通過基金招商,我們成功引入千尋未來、印之明、麗坤生物等10家優質企業,項目總投資約近20億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展『基金+招商+基地』的方式,進一步和園區合作,開展產業招商工作並試行『飛地經濟』模式。」
圖說產業集團
足跡 —— 從零開始
2012-2019時間軸
1.5億元——20億元
產業集團註冊資本
◉ 項目投資從零到23個,完成項目投資33.3億元;
◉ 參控股公司由最初的3家到90餘家,累計股權投資53.54億元。
跨越 —— 三次跨越
◉ 2012年,產業集團成功實施了湘潭地區第一次資產證券化,將河西汙水處理廠注入到電化上市公司,實現資產價值的翻倍。
◉ 2017年,產業集團進一步推進深化改革,在市場化投資、資本運作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 2019年,產業集團重組。聚焦主業,圍繞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逐步轉變思維,堅決對標市場需求、尊重市場規律、培育市場主體、追求市場效益,向以市場競爭為主的市屬國有企業轉變,定位由「產業投資發展商」轉變為「金融服務與產業投資發展運營商」。
決勝 —— 收官之年(2020)
黨建
◉ 黨建+產業扶貧
◉ 黨建+金融先鋒
◉ 黨建+資產先鋒
◉ 黨建+五星支部
創新
◉ 創新打造「基金+招商+基地」合作模式,盤活存量資產;
◉ 創新打造具有產業集團特色的「飛地經濟」模式;
◉ 創新打造「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的財務管控新格局。
產業
◉ 引入國內大型上市公司或央企控股海泡石公司;
◉ 推進弘茂湘蓮與嘉博文公司的合作並實現股改;
◉ 完成聚寶金昊混改,促使企業做大做強;
◉ 擬與業內頭部企業合作成立全資大數據公司;
◉ 整合韶山紅色資源,塑造業內有影響力的紅色教育培訓品牌;
◉ 在汙水處理、環境檢測、環境監理等板塊上持續發力,擬與北京建工集團在土壤修復、農田治理、海泡石藥劑等方面合作;
◉ 嘗試投資、併購水處理板塊優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