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王爺都沒什麼權力,《清平樂》中的八大王,憑啥這麼狂?

2020-11-18 騰訊網

《清平樂》中的八大王

近日,正午大劇《清平樂》中出現了「八大王」這一推進劇情發展的形象,在小說和戲曲《楊家將》和《包青天》中,八賢王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那「八大王」真實的歷史形象如何呢?

一、八大王的早年經歷

戲曲、小說中的八賢王,出身皇族,十分關心民間疾苦。他有先王御賜的金鐧,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八賢王的原型是誰呢?公認的原型是太宗的第八個兒子趙元儼,他還有一個稱呼為「八大王」。

《清平樂》中的八大王

宋太宗十分溺愛他這個小兒子,每次朝廷舉辦宴會,都會讓這個小兒子坐在自己旁邊。太宗曾想讓這個小兒子一直陪在旁邊,等到20歲再去就封,再加上他在兄弟們中排行老八,所以宮中就叫他「二十八太保」。 但太宗還沒等到他的幼子封王就藩,就去世了。

影視劇中的宋太宗

真宗即位後,對這個弟弟同樣關愛有加,不斷為其加官進爵。同時,真宗對弟弟的教育十分上心,經常親自為他安排老師。但元儼生性頑劣,總是讓人不省心。有一次,宮中舉辦御宴,因為一個優伶的表現不合他意,元儼便大罵優伶,還動手打人,失了皇家體統。皇家的宴會那是何等場面,向來講究禮數,大家在一起討論聖賢之文,賦詩作對十分雅致,但趙元儼生為王爺,卻毫無禮節。但另一方面,這也是他真性情的體現。

《開封府》中的宋真宗

真宗時,元儼宮中起火,從半夜一直燒到了第二天中午,火勢蔓延到內廷,燒毀了許多宮殿和國寶。宋代重陰陽災異學說,而恰巧此時正逢真宗大興封禪和祭祀天書的活動,這些活動在朝堂中本來就有許多反對的聲音,宮中大火被認為是上天的一種警示,真宗為此而下罪己詔。

大火畢竟是從元儼宮中起的,元儼也免不了罪責,真宗就把元儼降為端王,剝奪了其武信節度使的官職。元儼也知道自己有錯,每次見到真宗,都深深地引咎自責,真宗也是真疼這個弟弟,不久以後就封他為荊王,恢復了官職。

《清平樂》中的趙元儼

二、八大王與劉太后之爭

在史籍中還有這樣一種傳聞,那就是真宗曾想過將皇位傳給八大王趙元儼。1022年,真宗病得快不行了,這時候太子趙禎才13歲,劉皇后又擅權專政,真宗就想把大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趙元儼。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真宗在臨終之際,用手點了點胸,然後伸出五個手指頭,接著又伸出三個手指頭,意思是說,傳位給八大王,是我的意思。

《開封府》中真宗臨終之際

宋朝建國之初就是兄終弟及,來維持政權的穩定。此時太子年幼,傳位給兄弟還能防止劉後篡權,此舉倒也合情合理。但當時劉皇后在帷幕後面看到了真宗的舉動,群臣退去之後,急忙命令內侍從向群臣傳旨,說真宗的意思是,三五天來病情好些了,沒有其他的意思,讓大臣們不要多想。

這事是真是假呢?《續資治通鑑長編》的作者李燾說,他聽到的也是傳聞,不能確定真假。幾天之後,真宗就去世了,太子趙禎即位,就是仁宗,劉皇后成了劉太后。

仁宗即位

仁宗即位之初,朝中有很多流言蜚語,都指向了八大王元儼。元儼迫於劉太后的權勢和壓力,主動稱病隱退。其實,劉太后垂簾聽政,這時候對他還算十分客氣,賜他「劍履上殿」。宋代經常賜功臣、貴戚「劍履上殿」,表示對他們的特殊寵遇。

《清平樂》中劉太后垂簾聽政

八大王元儼為了闢禍,推辭了一切優待。他整日把自己關在家中,謝絕拜訪。他裝瘋弄傻,史書說他「陽為狂疾不慧」,也就是俗稱的「陽狂病」。他終日坐在木馬上,坐上去就再也不下來,還讓優伶在旁奏樂,想吃東西也直接在上面吃,整日喝地醉醺醺的。

元儼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佯裝生病,為的是養精蓄銳。但不同於《清平樂》中的情節,待劉太后死後,元儼才告訴仁宗,他的親生母親是李宸妃,而不是劉太后。仁宗聽到後悲痛欲絕,開館驗屍,才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

《清平樂》劉太后

仁宗親政後,更加禮遇叔父。但元儼依然舉動狂放,經常稱呼仁宗的家名,仁宗傳召,作為臣子的他 「坐而不拜」,宮中的東西也隨便拿來用,仁宗也不敢說什麼,也許正因為元儼的這些舉動,才出現了後世小說中那個人人忌憚的形象。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

三、宋朝宗室的地位

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之後,十分重視宗室之間的關係,他希望自己的子孫都可以始終維護趙宋宗室的統一。宋太祖重用宗室,但宋太宗繼承兄長的皇位之後,就開始限制宗室。他一方面將可能威脅他皇位的至親手足全部剪除,另一方面則限制宗室在朝廷內擔任要職。

宋代對待宗室,一般只給個虛官虛銜,不給實權。說到底,就是讓你不愁吃喝,但不給正經工作,這個政策實際上加劇了宋代的「冗費」現象。宋代的宗室,無論親疏遠近,都享受著很高的俸祿,隨著宗室人數越來越多,政府已經無法負擔這筆巨大的宗室支出。

宋太祖趙匡胤

宋代宗室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也不能當地方官。直到仁宗時期,經韓琦的進諫,才稍微放開這一政策,允許當朝皇帝五服以外的宗室參加科舉。不過,宗室遠親的科舉錄取與讀書人的科舉取士,還不太一樣,他們錄取的比例很高,基本上5—10人裡,就會錄取一人,但他們一旦淘汰,就再也不能參加科舉,不會再授官。同時,即使他們為官,也只能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官,如有職位卻無權的宮觀廟宇的祭祀官。

《清平樂》中的韓琦

宋代最為警惕的,是宗室不能拜相、不能領兵。如果對比唐宋就能發現,唐代的名臣多出於宗室,而宋代的宗室在朝堂上幾乎都默默無聞,機會讓給了士大夫。所以,宋代這一政策受到廣大士大夫群體的稱讚。

文史君說

小說戲曲中的八賢王,享受著先王賜予的特權,可以痛斥昏君奸臣。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八賢王卻是另一番模樣,他因為是太宗幼子,所以父親、哥哥對其極盡優寵。在兄長真宗臨終之際,也曾整日居於宮中,覬覦皇位。但他最終敗給了政治經驗豐富的劉太后,在劉太后執權之時,他裝病度日。等到仁宗即位後,才恢復優寵。從宋代抑制宗室的角度來說,八大王趙元儼根本不可能享有那至高無上的特權。

參考文獻

[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版。

張邦薇:《宋代皇秦與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仝相卿:《北宋八大王趙元儼生平新探》,《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清平樂中的八王爺趙元儼,到底為什麼要裝病?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有這樣一個人物,他身為王爺,是宋太宗最愛的第八子,但是在他哥哥死後卻得了陽狂病。他就是八王趙元儼,當然後來我們知道八王的陽狂病是裝出來的。相信看了電視劇的朋友們一定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八王趙元儼要裝成有陽狂病呢?
  • 《清平樂》開篇:明明誰都沒有錯,湊在一起卻成了錯誤
    01《清平樂》上線這件事,我是知道的,但是我卻一直沒有看。不是說這部劇不好,而是整部劇裡牽扯到了趙禎、範仲淹、晏殊、韓琦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如果不去補一補課,我擔心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就一直拖到了現在。今天忽然想明白了,本就是一個愚鈍至極的人,就算看不懂,其實也沒什麼,就鼓起勇氣點開了這部劇。剛看沒幾分鐘,我就上頭了。
  • 《清平樂》中的宋朝宮廷稱謂,展現了宋朝文化之美
    而《清平樂》以宋朝宋仁宗趙禎統治時期為背景,展現了宋朝的文化盛宴,例如宋朝的美學、禮儀、文人詞賦、服飾等等,展現出宋朝的文化之美。本文從《清平樂》出發,談談宋朝的宮廷稱謂,既奇葩又好聽,展現了宋朝的文化之美。01皇帝的稱謂:「官家」與「陛下」「官家」與「陛下」這兩個詞都是對皇帝的稱謂,但是所用的場合不同。
  • 《清平樂》中垂簾聽政的宋朝皇后,為何在歷史上被贊賢德?
    越過仁宗,我們將視線代入後宮,來看看宋朝那些垂簾聽政的皇后們。本文轉自 歷史D學堂 ID:lishi1600  ,作者:瑞秋,本文已取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歷史D學堂」。說起古代的皇后,大家大多想起的是呂雉、武曌之流,這兩人皆是女中諸葛人物,有勇有謀,比起丈夫劉邦和李治,也並不差分毫。
  • 《清平樂》中的昭儀、修媛都是什麼級別?如何看懂宋朝妃嬪位分?
    近日,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熱播讓許多觀眾對宋朝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在《清平樂》中反覆被提到的昭儀、修媛、順容等後宮妃嬪名號都是什麼級別,以及如何看懂宋朝後宮妃嬪的位分。自皇后以下的所有妃嬪都是妾室,哪怕地位尊崇的貴妃也不例外。在秦漢時期,皇帝庶妻中地位最高的是「夫人」,如戚夫人(漢高祖寵妃)、王夫人(漢武帝之母)。從北周以後改稱為「妃」。宋朝的妃子一般情況下有4種封號,分別是(排名按順序從高到低,下同):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但在少數情況下也有宮中女子會被封為宸妃,如《清平樂》中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在臨終前就被加封為李宸妃。
  • 宋朝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尚書誰大?
    王爺是古代對有王爵的人的尊稱,其實正確的稱呼應該是王爵,王是最高的一種爵位,電視劇中有時會出現男爵這個稱號,男其實是所有爵位中最低的,按照高低的順序,爵位一般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級,宋朝的寇準,就被封為萊國公,還有王安石,也曾被封為荊國公。
  • 王凱《清平樂》中戴的帽子符合歷史?符合,首次還原宋朝的通天冠
    但是宋朝皇帝的服飾卻很&34;,因為皇帝的龍袍上沒有龍,《清平樂》中出現的&34;更為奇怪——光是這頭上的這頂帽子,就讓人覺得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在之前的很多部關於宋朝的電影中,其實也都出現過通天冠。《清平樂》中的通天冠,可能給以後的宋代歷史劇提供規範未來如果有導演想繼續拍宋代題材的古裝劇,包括反派《水滸傳》等等,其實都可以借鑑和參考一下《清平樂》中的服飾。相比於明清兩代,宋代服飾的特點很容易被忽略。
  • 最美網課,《清平樂》的每件衣服都是知識點
    苦盼已久的《清平樂》終於在騰訊視頻上線了。正午陽光製作,良心保證。一播出,熱度口碑齊飛。劇中出現的每一件器具,美到心醉的背後,都來源於劇組考據癖一般的嚴苛。宋仁宗飲茶的溫酒壺,出自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注壺、注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 宋朝的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這麼多的官位,以哪個為主?按哪個定級?很多人不明白,不知道咋比。其他朝代宰相只有一位,在宋朝則是兩位,左相、右相官位一樣大,但一般以左相為首席。 題主問太師、王爺、宰相誰的官大,這是不科學的。太師是頭銜,宰相是職務,王爺則是爵位,三個官位的屬性不同,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 從官階看:太師和宰相平級,都是正一品的工資待遇。
  • 對話宋史名家、《細說宋朝》著作人虞雲國,告訴你一個《清平樂...
    宋仁宗時期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黃金時代記者:《清平樂》中晏殊、歐陽修、範仲淹、蘇軾紛紛出現,宋仁宗時期為何會「君子滿朝」?虞雲國:宋仁宗在位堪稱宋朝歷史上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黃金時代。宋仁宗時代,即便放在整個中國帝制時代,都可以說是政治生態最寬鬆的時期;不僅臺諫官,其他官僚士大夫也都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言論相對自由。這種政治生態與時代氛圍,對各種人才的自由發展,都是不容低估的。
  • 《清平樂》劉娥,對比呂雉武后,她德才兼備
    前段時間有一部很火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清平樂》。說起「清平樂」,可能很多文史愛好者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首辛棄疾的詞,不過辛棄疾是南宋人,而今天這部劇的故事背景則是北宋年間!很多朋友觀看之後都反應看了七八集,從服化到演員都沒毛病,就是劇情發展有點慢了。
  • 清平樂劇組古裝神還原,帶你走進宋朝的審美巔峰
    近日上映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受到了很多觀眾朋友的喜愛,原因有很多。比如說以宋朝為背景的電視劇比較少見,而以宋仁宗的人生為主線的電視劇幾乎沒有,《清平樂》在內容方面已經做出了重大的創新,奪人眼球,而且這部熱劇在人物的臺詞上也很下功夫,許多地方都借鑑了古人的說話方式,帶著那麼點兒的文言文韻味,可以說語文學不好的觀眾朋友們甚至沒有辦法理解其中的一些人物對話。
  • 朝代劇101:宋朝應該為《清平樂》的爭議「背鍋」嗎?
    喜歡的人認為這部劇高度還原宋朝風土人情,服化道精良,劇情也細膩精緻,值得回味。不喜歡的人則認為故事的矛盾衝突不夠,節奏太慢,前朝戲和後宮戲又過於割裂。爭議之下,《清平樂》也從開分的8.1降至目前的7.1。《清平樂》(圖片來源:微博@電視劇清平樂)並不被國劇重點書寫的宋朝,應該為《清平樂》的爭議買單嗎?
  • 不狗血,不宮鬥的《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朝時髦生活指南
    烤羊肉當夜宵 喝茶插花品蜜餞 《清平樂》中宋朝生活家們的日常 讓人好生羨慕
  • 為什麼宋朝稱呼皇帝不叫天子陛下,而叫官家?
    關於宋朝,我們最先想到的歷史書上刻板形象,就是積貧積弱,但其實,宋朝只是軍事戰略上略差,在文化,經濟,科學技術方面,這是個絕對繁榮,令文人嚮往的的年代。隨著歷史劇清平樂地熱播,我們發現,劇中對皇帝的稱呼是有別於其他朝代的,雖然皇帝還是以朕自稱,但無論宮嬪臣子,王侯草民,都稱皇帝為官家,而非臣子,這究竟是為何呢?都說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皇帝名稱地由來就來自三皇五帝,而官家就取自官天下三字。
  • 《清平樂》裡的曹平打高爾夫狂撩徽柔公主
    《清平樂》裡的曹平打【高爾夫】球狂撩徽柔公主你知道宋朝最撩m的運動是什麼嗎?當之無愧是高爾夫這項運動!徽柔看曹平打高爾夫在最近熱播的《清平樂》電視劇裡面,曹皇后(江疏影飾演)的侄子曹平就憑藉瀟灑的高爾夫揮桿(在宋朝那個年代被稱為:擊丸),備受追捧,一幫子宮女富家千金圍著他,拍手稱讚,引得徽柔醋意大發。
  • 清平樂八王爺是誰演的 八賢王扮演者趙達個人資料參演作品
    清平樂八王爺是誰演的  在《清平樂》這部劇中,趙達飾演的八王爺是作為拉開大幕的關鍵角色出場的,看似瘋瘋癲癲的八王爺實際上是心繫家國的大忠臣。《清平樂》的配角有很多,其中八王爺一出場就讓人覺得十分的驚豔,不愧是受人尊敬的八賢王,演技也是很在線的。
  • 《清平樂》的歲月靜好可信嗎?從仁宗到徽宗,聊聊宋朝經濟那些事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話題度頗高,不少人都被裡面北宋都城汴梁的風物深深吸引。那麼,歷史上對仁宗皇帝究竟有何評價呢?從宋仁宗到宋徽宗這段時期宋朝經濟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話不多說,上乾貨!凡是學過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奇葩的朝代,GDP全球第一,但是打架基本從來沒贏過,不僅首都被攻陷,皇帝還被擄走了——還是兩位。
  • 除了《清平樂》與楊家將,這幾部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也非常精彩哦!
    本月初上映的古代傳奇劇《清平樂》由正午陽光出品,改編自網絡小說《孤城閉》,並以宋朝為背景,講述了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上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之間,為我們還原了一個複雜且真實的宋仁宗。清平樂歷史上的宋仁宗趙禎是一個被後人低估的帝王,而本劇以宋仁宗為主角,通過描寫宋仁宗及其身邊人的故事,讓我們了解了那個君民同樂的清平盛世,也感受到了那個美好優雅、文化興盛的歷史時代。
  • 《清平樂》喊你補習文化課
    《清平樂》開播2天,如此令人血脈賁張的,文化人在線battle的戲碼就有三場。1.一個「孝」字,見血封喉。宋朝以孝治天下。而劇中皇帝趙禎卻得知生母另有其人,並非其日日奉養的太后,而是為先帝守陵的李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