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board Social 50是全球社交網絡最火熱的50位明星排名。
上個十年初,比伯、黴黴和美國男團們在此廝殺,2017年風向鬥轉,由EXO,BTS為代表的kpop男團異軍突起持續霸榜,改寫了一家獨大的娛樂業生態。
Social 50,BTS在榜165周
作為kpop出徵西方的的排頭兵,BTS在Spotify上的流量超過50億,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超90億。而早在2016年底KPOP全球收入就已高達47億美元。
誰也沒想到東半球的彈丸之國文化入侵如此迅猛,西方媒體形容這是一場「近乎MJ式的瘋狂瞬間」。
期望vs現實推特社交參與度
德州達拉斯一家餐廳內,kpop粉絲包場搞聚會。
這是德州最大應援社群「kpop達拉斯」的日常團建活動。他們精心布置餐廳氛圍,輪播愛豆演唱會,吃喝跳舞,感受6千英裡外異鄉的召喚。
而在《寄生蟲》奪得奧斯卡大滿貫的當天無異於更盛大的狂歡節點。「kpop達拉斯」的主頁第一時間發出賀電,並陸續刷屏相關彩蛋。
解讀製作花絮,自製電影音效remix tape,搬運取景地點等素材,全都出自粉絲內部的分工輸出。
奧斯卡贏家《寄生蟲》真實取景地點全覽
和我國的飯圈一樣,他們線上做數據,線下做文傳,身體力行的愛著那個遙遠國度的一切。
光是BTS的歐美fanclub推特就有不下五個陣營,粉絲在各大流媒體平臺分工做數據
「KPOP讓社區更好的連接。多元文化讓我們分裂,而KPOP的團魂讓集體價值再度回歸。這種前衛又不失傳統的精神給我們注入了新生。」
Kpop達拉斯主要負責人Xotchill向NBC記者介紹自己的團隊。自從迷上EXO之後她連名字都改了,跟她年齡相仿,來自德州不同城市的女孩們擰成一股繩,忠於歐巴,盡情哈韓。
負責人Xotchill的工作室和她參與協辦的世界韓流盛典KWF
KPOP也悄悄改變著黑人社區。
新澤西的紐瓦克市,每周五的kpop快閃活動,超過一半的黑人姑娘跳著不屬於她們的韓風舞步。
《紐約時報》對此進行過一次街頭採訪,粉絲說出了她們的心聲。
「Kpop很獨特,他們並沒有像主流流行樂那樣照搬不屬於他們的黑人文化,他們演變出了自己東西。愛豆們有才又極具親和力,這種能量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思考。」
你很難將美國紅脖子地帶和KPOP聯繫在一起。
BTS的美國巡演城市名單總不落德州奧斯丁,SXSW音樂節自2013年開始就開闢了Korea Spotlight作為單獨表演項目,而奧斯丁ACL音樂節也成了練習生出徵的處女地。
與音樂節上其他觀眾不同的是,韓飯通常成規模出行。同色系的應援氣球,DIY手幅、燈牌將原本嬉皮式的狂歡變成有組織有目的的演唱會現場。
而這一盛況在去年Coachella音樂節上達到頂點。
創下油管史上單曲最快破億播放量的Blackpink去年首次亮相Coachella音樂節,被mashable形容為「改寫Coachella歷史的狂熱」。
「各大媒體湧入,明星參與交流,kpop式的娛樂工業徹底改變了音樂節本來的樣子。」
賈登史密斯與blackpink的合影成為熱門MEME:這是blackpink和四位女孩嗎?
A妹為錯失blackpink的表演深感遺憾
誕生於南加州,全球最大KPOP嘉年華KCON吸引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各國粉絲聚集。
愛豆演出,韓版護膚體驗、當地美食品嘗等豐富文化項目狂嗨一整天。參與人數每年呈兩倍增長,僅在2018年就創下了5萬8千人的記錄。
「韓國表演者區別於如今的北美音樂人,以全能明星,零距離、高密度的阻擊力讓黃金年代的teen pop倚靠流媒體平臺再度升級。」
美國韓流研究學者Suk-Young Kim將此形容為打破規則的造星革命。
「KPOP的MV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極富張力的舞蹈和高飽和的視覺形象,這在西方音樂中很少見。」
「美國流行歌通常有4,5個和弦,而KPOP平均在8個。他們善於將各種流派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然後加之自己的特色。」
滾石雜誌大量樂評人給出了中肯的觀點。而在韓粉心中,KPOP早已甩本土流行N條街,是不爭的事實。
有媒體將KPOP比喻為「遠超披頭四的英軍入侵」,認為其產生的粉絲效應前所未有,接近癲狂。
而在Urban dictionary上搜索韓粉,給出的解釋卻詮釋了路人態度:
編輯毫不客氣將其形容為「邪教組織」。
油管上非韓粉的社會觀察也道出了內心疑惑。這些視頻平均百萬播放,其中四分之三都關閉了評論區。
敏感,不容置疑的高姿態是路人對韓飯的評價。僅存的部分留言說明了問題,韓飯與外界的矛盾遠比rapper之間的beef還要深。
混搭裝扮,浮誇動作,加上標誌性的團體操舞蹈,路人眼中的kpop正如同胞所演繹的那樣難以捉摸,不可名狀。
然而韓飯並不顧忌外界眼光,她們一心在這條道上走得更遠。
剛入坑的韓飯都會說兩句韓語,骨灰粉都用tinder搞異國戀情。
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3年間,美國學習韓語的學生人數增長了近45%。現在美國有近2萬人學習韓語,與20年前的163人不可同日而語。
當你老師提到韓國
「我在聽」
彭博商業周刊對KPOP現象進行過分析,他們認為kpop之所以成功,歸功於狂熱的粉絲充分激活了社交媒體。
「他們頻繁撥打美國廣播電臺推薦歐巴的新單,大量購買專輯,向流媒體及社交平臺猛鋪數據。」
「這不僅重塑了音樂生態,改變了消費模式,也加深了KPOP與主流流行樂的隔閡。」
47億KPOP產業趕上「邁克傑克遜瞬間」
然而正如KPOP達拉斯社群所言,多元文化加深了個體間的分裂,流媒體的年度金曲再無法複製唱片時代的集體共鳴。
人們渴望連接,渴望參與,KPOP的注入無異於美國傳統價值的回歸,儘管激發出的行動似乎有些極端。
`推薦閱讀`
空姐辭職後,制服都賣給了誰?
英國精子奇缺,為了取精專家連死人都不放過
喝咖啡時喝下的蟑螂,比你用滅害靈殺的還多
以前說唱歌手偷大眾車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