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的關鍵時刻不太一樣
球隊遇到困難的時刻,我認為都可以叫做關鍵時刻,這時候只要是球星站出來幫助球隊困難,都可以算做是關鍵時刻的關鍵表現。
16年常規賽勇士面對雷霆,整場比賽勇士被雷霆壓著打,庫裡全場46分3籃板6助攻,常規時間庫裡連拿8分,加時賽只剩5秒閒庭信步讀秒絕殺絕殺雷霆。這算不算關鍵時刻呢?
16年季後賽勇士面對開拓者,系列賽第三場勇士已經在波特蘭輸掉了比賽,第四場勇士上來就被開拓者打懵了,第一節後半段庫裡替補出戰,整個球隊氣質都不一樣了,全場40分9籃板8助攻,加時賽獨得17分率領球隊拿下3比1的賽點。這算不算關鍵時刻呢?
17常規賽杜蘭特受傷缺陣,勇士遭遇了科爾時代第一次三連敗,庫裡和勇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賽季初期庫裡為了杜蘭特能夠更好地融入球隊,犧牲了太多的球權,很多時候他都做起了「雷迪克」,一旦面對失敗,輿論立馬變成了「沒杜蘭特不行」。三連敗之後庫裡迅速調整,率隊拿下了賽季最長的13連勝,期間庫裡場均27.5分4.5籃板8.2助攻,其中有7場比賽是面對季後賽球隊,雄鹿、雷霆、灰熊、航天城、馬刺、奇才都是當賽季強隊,兩勝航天城、背靠背先後戰勝當賽季戰績第二的馬刺和戰績第三的馬刺,含金量十足。這又算不算關鍵時刻呢?
這些不僅庫裡的代表作,也是勇士經典代表作,庫裡完全用個人能力站出來解決問題,個人拿到出色數據的同時,也帶領球隊贏下比賽,庫裡都是在球隊最困難的時候,帶領球隊走出困境的,他不僅是球隊最重要的得分點,他更是這支球隊的領袖。
「庫裡專屬關鍵時刻」的標準是什麼?這個標準專門丈量庫裡
今天要討論的「庫裡專屬關鍵時刻」的標準是什麼呢?為什麼庫裡會出現9中0的尷尬數據?
第一個標準是必須是季後賽,這是大前提;第二個標準是必須在比賽最後時刻20秒,這個是限制;第三個標準是必須是絕殺,這個是對進球的要求。季後賽當然沒問題,比賽最後20秒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哪怕最後第21秒這個球都不算,還一定要是絕殺,也就是說勇士落後、或者平局的前提下,投中皮球然後球隊比分戰勝對手贏下比賽,逼平不算、殺死比賽不算。
每個球員都不是數據、榮譽絕對完美的,你要不喜歡一個球員、或者挑一個球員的毛病,你只要找他的盲點數據就好了。譬如伯德、鄧肯、諾維斯基從來沒有拿到過得分王,所以他們就不是好的得分手;詹姆斯從來沒有在總決賽最後24秒命中過追平球或者反超球6中0,所以詹姆斯不是大心臟球員;說得再流氓一點,我可以說科比職業生涯竟然沒有一個賽季命中率達到50%,籃球之神喬丹職業生涯三分命中率只有32.7%,所以科比確實是打鐵王,喬丹不夠全面。
看到這裡面的問題了嗎?每一個球員都有自己的數據盲點,即使強如籃球之神喬丹,一旦你去找的時候,都能找到數據盲點,更別說其他球星了,何況每個球員的位置不同,面對的防守壓力不同,面對的對手和比賽也不同,最終的結果也就不同。一旦你真正去認真看比賽,那些表面上的數據帶給你的假象,會讓你無地自容。
再看「庫裡專屬關鍵時刻」,這時候你會發現,庫裡的很多球都不算「關鍵球」了庫裡在季後賽最後時刻的絕平球不算了,即使是壓哨球,即使勇士最終贏下了比賽,只要是不符合最後20秒絕殺這個標準都不能算是關鍵球。
15年季後賽客場面對鵜鶘,庫裡關鍵時刻壓哨命中三分逼平比賽進入加時,最終贏下比賽,由於不是絕殺球不符合上述關鍵球標準;15年總決賽第一場比賽還剩50秒庫裡中投命中反超比分,由於上述標準必須在20秒以內所以這個球也不符合標準;15年總決賽第二場比賽還剩兩分鐘,勇士75:84落後9分,庫裡率隊反撲,單打詹姆斯命中3分,最後比賽不到10秒庫裡連續過掉詹姆斯、TT、香波特、JR四個人的重重包圍扳平比分,不是絕殺球也不能算作關鍵球;15年總決賽第三場客場挑戰騎士,最後不到三分鐘庫裡連續四次命中3分,兩個3+1的球裁判沒吹,更有兩個球在比賽還剩20秒到30秒之間完成,不過不在最後20秒之內也不能算是關鍵球;18年總決賽第一場,比賽只剩23秒庫裡面對3人強打2+1反超比賽,不在20秒之內同樣不是關鍵球;19年總決賽第五場逼平比分的比賽,還是由於不在20秒之內不是關鍵球。
庫裡吃虧在哪裡呢?按照這個標準,一個是缺少平局絕殺,一個是缺少20秒內絕殺球,大家去看詹姆斯的季後賽絕殺球裡面,平局絕殺和罰球絕殺比較多,詹姆斯在總決賽最後24秒命中過追平球或者反超球6中0,在兩場最關鍵的比賽中,關鍵時刻老詹都會優先選擇傳球,兩次總冠軍分別是雷阿倫、歐文打中的真正意義上的生死球,這是詹姆斯的打法決定的,他會優先選擇傳球。喬丹、科比、庫裡不一樣,即使是面對包夾,他們也會更大程度選擇自己終結比賽,即使庫裡是控衛,球隊的配置以及長期的打法決定了他也會優先選擇自己終結。
除了打平和不在20秒之內的球,我們通常所說的殺死比賽的球也不算。16年西決G6庫裡5分鐘三攻一防,一次反超、一次扳平,包括最後14秒殺死比賽,以及殺死比賽之後的搶斷威少,這些都不能算作是這個標準的關鍵球;19年西部半決賽G1最後時刻庫裡單打殺死比賽,G5、G6第四節後半段幾乎每個球都是生死球,可以說只要哪怕一個回合沒打進,勇士可能就已經被淘汰了。
庫裡代表作很多,跌倒再爬起來、這是走向偉大的過程
季後賽庫裡代表作多嗎?事實上這樣的比賽太多太多了,16年加時賽獨得17分逆轉開拓者;18年G6、G7幾乎是力挽狂瀾兩場逆轉,其中第六場拼命的比賽,庫裡在防守端送出了2個搶斷3個蓋帽;19年西部半決賽庫裡半場33分淘汰航天城;19年西決場均36.5+8.3+7.5率隊三次完成17分以上大逆轉橫掃開拓者;19年總決賽G3在杜蘭特、克萊雙雙缺陣的前提下孤掌難鳴拿下47+8+7的豪華數據,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猛龍怎麼防守的壓力下拿到的。15年總決賽庫裡第四節場均10+得分創下了歷史紀錄,那個系列賽基本上打不開局面了最後全是靠庫裡強打。
大家記住了克萊面對雷霆的11個三分忘記了那一場庫裡33+9+8,包括關鍵的扳平比分、殺死比賽、以及致命搶斷;大家都記住了杜蘭特總決賽G3的死神三分,卻忽略了17年庫裡場均接近30+的準三雙,忽略了18年庫裡創下了歷史紀錄的單場被包夾59個回合。
我們在看一組數據,庫裡職業生涯季後賽總共打了124場,其中贏下了其中的86場,勝率高達70%,假設我們除去創業那兩年的數據,勝率更是高達可怕的75%。進入聯盟以來庫裡職業生涯總共打了694場常規賽,贏下了其中的462場比賽,勝率高達67%,職業生涯初期的3個賽季,勇士還是蒙塔埃利斯的球隊,庫裡還是二當家,那時候勇士年年魚腩,基本上每年都是狀元籤的有力爭奪者,12-13賽季庫裡才真正被明確為建隊核心,勇士才真正走上正軌,假設只算上庫裡當核心的賽季,庫裡職業生涯的勝率多麼可怕。
這組數據說明了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就是庫裡職業生涯勝率非常高,即使是季後賽那也是可怕的70%,很多比賽基本上都是沒有懸念的大勝,庫裡季後賽關鍵時刻的比賽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說得難聽一點,即使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庫裡實際上也不缺關鍵表現,只不過你要設置一個新的標準的話,那麼庫裡自然就沒有了關鍵時刻。
要挑一個球星的數據盲點或者弱點,那得有多簡單,能把籃球場上所有的重要榮譽都拿光的人,有且只有喬丹一個人,可是他是神啊,他跟凡人本來就不一樣。詹姆斯曾經總決賽拿到8分,系列賽場均只有17.8分,總決賽兩次被橫掃;16年西決,G6最後時刻杜威二少不斷失誤、打鐵,系列賽兩個人的命中率都不到4成,最後被勇士逆轉淘汰。
難道這些都是恥辱嗎?我更願意把這個叫做成長!一如2016年總決賽,勇士經歷了那樣的失敗,庫裡經歷了那樣的打擊;一如喬丹當年在公牛,從被對手各種蹂躪,到最後手刃對手登上王座。籃球的魅力如此、競技體育的魅力如此,不以成敗論英雄,何況他們已經榮譽等身。跌倒再爬起來,這是庫裡職業生涯的縮影,只不過一些人認為是坎坷和尷尬,我認為是成長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