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向癌症病人隱瞞病情

2021-01-09 騰訊網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丁香醫生最近發起的一個話題討論。調查發現,對於患者家屬來說,只有1/3的人會告訴患者病情;而當問到患者時,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想知道真相。

長久以來,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告訴患者實情會惡化他們的病情,儘管可能不是在客觀上造成直觀影響,卻可能因為患者的恐懼等情緒而間接導致健康衰退。因此就有了「別告訴她」這一善意的謊言。

至於這一選擇是好是壞,似乎沒人說得清。不同文化對這一問題的處方也不盡相同。沒有絕對的良方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最好地告別,讓癌症患者活得最好,走得最好。

如果被確診為癌症晚期,你是想知道這個消息,還是繼續幸福地生活在無知中,仿佛自己非常健康?這是王子逸執導電影《別告訴她》(The Farewell)所討論的核心問題。

影片是關於一個美國華人家庭的故事。奶奶罹患癌症,已經惡化到了肺癌四期,但家人選擇隱瞞奶奶。影片名字《別告訴她》其實就暗含了這個決定:這一家人決定假借表哥的婚禮,在國內久違地團聚一次,以便讓大家能見奶奶最後一面。

據稱,《別告訴她》「根據真實謊言改編」,源於王子逸的真實生活。她的奶奶在2013年被確診為肺癌,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壽命。正如影片主角、華裔美國人比莉(奧卡菲娜)一樣,王子逸對於家人對奶奶的隱瞞很是困擾。

在西方社會,圍繞「抗癌」的話語體系與國內有所差異,往往更加強調個人自主性和自決權。但另一種選擇,直接對癌症患者隱瞞事實,在西方文化受眾可能看起來難以想像,但在中國卻極為常見。根源在於,人們相信,如果告訴一個人診斷結果,病情可能會加速惡化。

比莉的母親說,「中國人有句老話:人得了癌症就會死。但其實殺死他們的不是癌症,而是恐懼。」

01

「良性陰影」的善意謊言

我對這部電影的情節感同身受。和比莉的奶奶一樣,我的姑姑也被診斷出轉移性肺癌。家裡沒有人告訴她,後來她在做切除腫瘤手術時,醫生也沒有告訴她。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幾年前在東北:她曾經圓潤的身軀瘦得不像樣子。她已年過七旬,精神狀態很好,但與過去那個總是在談話中佔主導地位的強勢女性相去甚遠。

《別告訴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其中不乏出人意料的、振奮人心的幽默時刻。在列印店裡的一個黑色喜劇場景中,奶奶的妹妹要求篡改醫院對奶奶的診斷報告,將癌癥結節的結果給刪掉,改成「良性陰影」這個模糊的術語。

大多數情況下,中國的醫生都會遵從家屬的意願。2018年一項針對中國醫生的調查發現,98%的醫生會先將癌症診斷結果告訴親屬,其中,如果家屬要求醫生不要告訴患者,82%的醫生不會告訴患者。在接受調查的180名醫生中,有近一半的醫生表示,如果他們自己的親屬患癌的話,也同樣不想告訴他們診斷結果。

幾十年以前,西方國家的醫務人員也持有類似的態度:1961年在芝加哥開展的一項調查中,90%的醫生表示不會告知患者癌症診斷結果。許多醫生甚至報告說,他們故意改變診斷結果,以避免提及癌症。

雖然現在很多國家都強制要求披露信息,這要歸因於對個人自主權的日益重視。但國內醫生在法律上有義務儘量避免將診斷結果告知患者或其家屬,以避免可能產生的任何不良影響。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真相太過沉重,難以承受。

02

不同的道德觀

在影片中,比莉當著不懂英語的奶奶的面,與一位在英國受過教育的醫生談話。比莉問,「撒謊是不是不對?」醫生卻說,「如果是為病人著想的話,這其實不算撒謊」但比莉堅持認為「這終究是個謊言」。醫生又辯解道,「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作為一個典型美國教育環境下長大的人,比莉在家人的不誠實與個人的內疚感之間掙扎。這種衝突產生了影片的敘事張力,將問題歸結為不同文化的道德觀差異上。

西方國家對個人自主性和自決權的強調,已逐漸在醫療體系中已根深蒂固,以至於醫護人員被要求對病人隱瞞病情時,第一反應往往是,「但病人有知情權!」

一些文化同樣認為告訴患者真相只會惡化病情。例如,在新加坡、日本和黎巴嫩,醫生經常不公布診斷結果。有趣的是,美國一項關於老年人對癌症披露態度的研究發現,韓裔美國人和墨西哥裔美國人的受訪者更多認為揭露真相是殘酷的,甚至會惡化病情。另一方面,歐裔美國人和非裔美國人的受訪者則更多認為這是對患者權利的尊重,他們有權根據個人能力做出明智的決定。

03

生活質量

然後要探討的問題是,對癌症診斷的認識是否會惡化患者的病情,減少他們的預期壽命?在這一點上,很多研究的結果大相逕庭。研究表明,對癌症患者來說,知情這一事實並不會縮短他們的預期壽命。而且,直接告訴他們病情,雖然會給患者造成情緒困擾,卻要比他們從自己病情惡化中猜到要好得多。

但伊朗一項針對胃腸癌患者的研究發現,對患者隱瞞病情,可能會讓他們有更好的身體狀況、社交功能和情感生活。

不管科學性如何,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很難擺脫對姑姑處境的一種不安的共謀感,覺得應該有人告訴她,她得了肺癌。比莉在《別告訴她》中一度向一位女性親戚表達了這種想法。

然而她得到的回答是,「告訴她?為什麼要這麼做?」比莉說,萬一奶奶還有未完成的心願呢?如果我們不告訴她,或許她連實現的機會都沒有了。告訴她,還能給她個告別的機會。

《別告訴她》就像這個家庭最終做出的決定一樣,複雜而又微妙。沒有簡單的告別方式,也沒有絕對的良方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活得最好,怎樣讓癌症患者活得最好,走得最好。

相關焦點

  • 隱瞞癌症病情還是「善意謊言」嗎?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陳功教授,在其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例因患者家屬隱瞞其癌症病情而延誤治療的門診故事,引起大家的討論。多年來,「是否隱瞞癌症患者病情」始終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對此,《醫師報》在其官方微信平臺上發起了「是否應該對癌症患者隱瞞病情?」的話題調查,投票結果顯示:65%的醫生認為,應根據具體情況而選擇是否告知患者病情。
  • 世界上最難開口的事: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告訴TA?
    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選擇了隱瞞,假借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看奶奶最後一面。這是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的一個片段,這裡面的小孫女剛從美國回來,不理解這個善意的謊言。因為在美國向病人隱瞞病情是違法,必須由患者本人決定該不該治療、如何治療等。
  • 到底該不該讓癌症患者知道真相?
    有趣的實驗結果 討論是否應該對患者隱瞞病情,首先需要問的是:「患者自己想知道嗎?「 帶著這個問題,我最近做了個小實驗:在最近兩篇科普文章後面,我分別做了兩次調查問卷,在一堆問題中各隱藏了一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 第一份問卷: 如果親人查出癌症,你會告訴他(她)真相嗎? 第二份問卷: 如果你被查出癌症,你希望知道真相嗎?
  • 人都快死了,還要繼續隱瞞病情嗎?
    因為,現實中有很多人,特別是癌症患者、重症患者,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得的什麼病,因什麼而死;甚至有的患者,到生命最後還沉浸在親人編織的「只是一點小病,很快就會好起來」的美麗謊言中。作為一名醫生,我並不反對有的時候家屬對病人隱瞞病情,甚至有的時候,還會主動幫著家屬說一些善意的謊言。
  • 面對癌症患者,醫生應該告知真相還是幫家屬隱瞞?
    」陳功 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科 副主任中國臨床腫瘤學學會 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菠蘿:中國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現象有多普遍?主要原因首先是,一般人對癌症非常恐懼,談「癌」色變,家人會下意識認為老人家承受不了疾病的打擊,加上有的人確診癌症之後就有了輕生的念頭,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家屬第一個主觀的反應就是對患者隱瞞病情。我時常在跟患者家屬交流的時候說,你是和病人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你應該知道病人的心理狀態,能判斷他對疾病的承受能力。
  • 哪些癌症病人不能手術?一個醫生終於說出了真相,所有人都該看看
    好問君老家的一個親戚因為胃不舒服來看病,結果被診斷為胃癌,已經有了多處轉移,屬於晚期的範疇。醫生考慮到病人情況,建議其保守治療。親戚的兒子就問好問君:為什麼不能做手術了,本來家裡的條件近幾年有所好轉,想著老爺子可以享享清福了,結果卻得了胃癌,還是晚期......
  • 中國和美國的文化差異,「最愛的奶奶得了絕症,我該不該告訴她」
    當碧莉回到家中,收到獎學金申請失敗的信件,失落中奶奶聽出碧莉的語氣不正常,詢問出了什麼事情。碧莉只是回答太累了,沒有說出真實原因。奶奶關心的讓碧莉趕快休息。簡短的對話便顯出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報喜不報憂」。奶奶不願意讓孩子們擔心於是沒有透露自己身在醫院,碧莉不願讓奶奶擔心於是沒有說出自己的不順心。彼此隱瞞但也彼此關心。
  • 西方多國領導人曾隱瞞病情
    而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在歷史上曾多次隱瞞重大病情。 三位醫學專家向他的兒子坦言,總統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白血病。 蓬皮杜讓人在愛麗舍宮一間浴室內放置一張按摩床和多種急救設備,之後他開始接受化療。作為總統,蓬皮杜很怕民眾知道他的病情,他想支撐到任期屆滿,於是他不惜採取各種辦法隱瞞病情。1972年夏季,由於顯得疲憊不堪,蓬皮杜要求電視臺禁止報導他參觀展覽會的情景。
  • 化療到底該不該做?醫生解答
    到醫院門口的時候,看見母親坐在病房門口的椅子上在抹眼淚,她說:「你爸剛做過化療,全身都很疼,誰也不想見。」小名透過窗戶看見被子下面的父親縮在床上不斷地發抖,眼淚瞬間就從他的臉頰上流了下來。其實父親已經用過止疼藥了,可還是會感到非常疼痛。母親說:「你爸還是很堅強的,到現在都沒流過一滴眼淚,隔壁床昨天沒挺住,人都沒了。」得癌後,為何有人一化療就沒了?化療到底該不該做?
  • 為什麼有人得癌症,化療過後很快離世?醫生毫不隱瞞,說出了答案
    癌症是目前治癒率比較低的疾病,發展迅速死亡率高,目前針對癌症的治療方法大多還是化療,但也有人稱患者得癌症,化療過後卻很快離世,具體是什麼原因呢?醫生毫不隱瞞,說出了答案。為什麼確診癌症後,化療過後很快離世?
  • 愛滋病人能結婚嗎?若當事人刻意隱瞞,婚檢也無用,靠道德約束!
    《愛滋病防治條例》第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病人及其家屬。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從以上法律規定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愛滋病病人在傳染期內是「暫緩結婚」的,不在傳染期的可以結婚。2、婚檢機構有告知義務嗎?
  • 癌症病人的胸腔積液從哪裡來?該怎麼檢查呢?能不能抽水?
    癌症病人發生胸腔積液(胸水)的情況很常見,有些人可能有胸悶、胸疼、呼吸困難的症狀,也可能沒有。大約75%的惡性胸腔積液是由於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引起的,其中肺癌佔到1/3左右。那麼,惡性胸腔積液是怎麼生成的?該怎麼檢查、治療呢?
  • 安樂死到底該不該被支持,痛苦折磨的病人怎麼選擇,有尊嚴的死
    一個不懂得愛惜自己身體的男人年紀輕輕就患了癌症。首先強調一點,我國不認同法律也不支持安樂死。很多人認為安樂死不人道,沒有尊重人生命的選擇,所以不會被大多數人支持。荷蘭:世界上第一個給安樂死立法的國家。比利時:世界上第二個給安樂死立法的國家。澳大利亞:安樂死曾經合法,但又被推翻。瑞士:安樂死在個別城市合法。
  • 癌症患者該不該選擇化療?化療有沒有副作用?醫生如實相告
    癌症至今未被攻克,治療癌症的主要就兩個,一個是化療一個是手術。很多人會受到電視劇和小說的影響,一想到化療就是癌症晚期,腦海中立馬浮現脫髮、噁心反胃等畫面,於是很多人都比較牴觸化療。那麼癌症患者需要接受化療嗎?醫生告訴大家,癌症患者該不該選擇化療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情況來定。
  • 周星馳電影女主方季惟癌症復發,不做手術,怕媽媽擔心隱瞞病況
    據臺媒5月19日報導,53歲的方季惟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自己癌症復發。方季惟一生經歷過巔峰和低谷,人生起起伏伏,對於人生,方季惟也有了新的感悟。方季惟原名葉純華,出生於臺灣,是90年代十分具有潛力的明日之星。方季惟高中一畢業就進入了娛樂圈,第一張唱片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成績。
  • 男子隱瞞新冠病情在飛機上死亡,參與搶救的乘客已出現症狀
    而在國外,近日,真的發生了一起新冠患者在飛機上暴斃的事件令人擔憂的是該男子還隱瞞了自己的病情導致全航班乘客都暴露於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之中在接下來的航程,我全身被我自己的汗和病人的尿覆蓋。我已經有新冠症狀,正在等第二次檢測結果。目前還沒被航空公司和CDC聯繫過。不少乘客對航空公司發起了質疑 美聯航,為什麼你們在登機前不檢查我們的體溫?
  • 歷史上,美國有多少總統隱瞞病情!
    病情有多重,白宮與醫生說法不一,川普緊急發推特,三種狀況影響大選!(視頻評論員:刀刀)在接受《福克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白宮幕僚長馬克•梅多斯(Mark Meadows)對川普總統目前狀況樂觀評估,但透露總統周五早上血氧水平迅速下降。
  • 在中國,還有一群吃不起藥的癌症病人靠著」自製神藥「救命......
    2002年的時候,他被確診患有該疾病,醫生向他推薦服用能穩定病情的進口藥「格列寧」。這種藥在當時的售價是23500元一盒,一盒的劑量僅夠患者服用1個月。患者必須不斷服用這種「天價藥」才能維持生活。陸勇吃了兩年,花費56.4萬元。在錢面前,你可以做任何事;在命面前,我願意付出所有的錢。
  • 堪稱「不死的癌症」,一般在寒冷的冬天發作,遇到了,該怎麼辦?
    有種疾病,不是癌症,但是它卻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在寒冷的冬天容易發作,而且在發作時,是折磨患者也折磨醫生,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對讓患者的關節出現畸形,喪失關節功能,你知道什麼是「不死的癌症」嗎?這個所謂的「不死的癌症」,就是類風溼關節炎,小麗年紀不大,剛參加工作不久,還有一個談了很久的男朋友,原本應該是平淡幸福的生活,卻因為這種疾病的到來發生了改變,原來在小麗查出來患有類風溼關節炎之後,她男朋友在網上查,說這個疾病可能會導致殘疾,還有遺傳性
  • 沒想到,化療的副作用這麼大,如何減輕癌症病人痛苦?
    化療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麼要如何減輕化療反應,如何減輕癌症病人痛苦?化療病人會有很痛苦的症狀表現出來,因為化療藥物的刺激性很大,很容易在化療期間給患者帶來一些副作用,比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身體衰弱,免疫功用降低,飲食量削減,厭惡,腹痛,發熱,頭痛,唇舌生瘡,心慌,心悸,氣短以及影響肝腎健康等等,由此可見癌症化療的害處也比較多,尤其是患者要是身體出現疼痛感覺的話,就會給患者增加很多痛苦感受,患者在化療期間可以搭配中藥參百益一起調理,這樣就可以改善化療給患者造成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