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出川》為何那麼受大眾喜愛,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壯士出川》這部影視作品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壯士出川》。
《壯士出川》這部影視描述的是1937年那時候的凇瀘會戰,當時將士們與日軍相遇之後,奪回了戰略要地,但是日軍一次又一次的大舉進攻,雙方於是展開了一場拉鋸戰。劇情當中的名族大義被發揮的淋漓盡致,劇中角色的精彩演出,感動了很多觀眾,這部影視作品很值得大家一看。
這部作品講述的川軍抗戰,八年的抗戰,四川人命付出了大約全國約四分之一的物資,五分之一的兵員,350多萬人,這個數字還不包括中央軍,八路軍,新四軍等等其他部隊中四川戶籍的戰士,在八年的抗戰中川軍無一支成建制投降的部隊,共累計戰死將軍24位,戰士共傷亡約66萬人,此亦為全國之首。
這部作品能夠成功,主要是吧普通的人物描述的很成功,在沒有出川之前,都是在自己的部隊窩裡鬥,吳天祿就是這個例子,典型的一個典型兵痞,毛病極多,可上了戰場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這還是讓人敬佩典型兵痞,毛病極多,可是一到了戰場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奮勇殺敵,讓人敬佩。
當然這部影視劇出來吳天祿有個性之外,還有很多個性十足的人列如黑娃,和尚,張抗,葛薇,何陰陽,靳旅長,楊彪王銘章等人,這部戲小高潮就是王銘章戰死騰縣,讓人看到傷感不已,從川軍出川抗戰一直受到別人的排劑,沒有人疼,沒有人要,雖然人數眾多,可是武器裝備十分缺少跟簡陋,很多人還是穿著草鞋,身著單子單褲,被日本人稱為草鞋兵,每當這個時候小編心裡很是難受,突然想起了一首詩詞「演說歌舞貌俱佳,眾迷臺上一枝花。不思報國父母孝,只待家亡眼淚擦。」呵呵,外面奮勇殺敵的戰士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然後那時候的軍閥家卻還在好吃好喝,就是這樣的武器裝備依然打的日本鬼子哭天喊娘。
這部影視劇從開頭到結束,死了何止千萬人,就連劇中的主角也一個不剩的戰死了,唯一一個倖存者可能就是受了傷的胡大個了吧!他算是不幸中的萬幸,能夠撿一條命,那還算是好事,這部戲到最後上至師長,下至普通士兵,沒有一個活下來,譜寫了川軍不畏死的英雄氣概。
說起川軍我想大家都會了解川軍的「死」子旗,即今天的北川縣曲山鎮。
那個時候有一戶王姓人家,家道尚殷實,也世代讀過書,識得字。如果想在這個亂世求得一份安穩,就老老實實呆在小鎮,未嘗不是一個良策。
然而王家的兒子——王建堂,在民族大義面前,並沒有選擇苟且偷生。而是聯合百十個同樣滿懷報國熱情的年輕人,組成「川西北青年請纓殺敵隊」,一起請纓從軍,殺敵衛國。
就在義勇隊將要出發時,王建堂的老父親託人帶來一份特殊的禮物。
正是題中所言的「死字旗」。
打開大旗,中央一個大大的「死」字赫然入目。左右兩側是老父親的囑託: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上盡忠。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父手諭」
《壯士出川》為何那麼受大眾喜愛,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之後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川軍出川抗戰的徵途。這面旗子,陪著王健堂參與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戰鬥,伴著王建堂走過排長、副官、連長、副營長、司令部參謀等職位,最終抗戰勝利,榮歸故裡。
這讓小編想起了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抗戰--川人從未負國,國人亦不負川
為川軍點讚,感謝川軍前輩們跟各位地區抗戰前輩的努力讓我們後輩可以過上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