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曾經對視美影視,對鈕祜祿.熊 導兒保有著很高的期望,b.c 在當時我的眼裡有成為中國京阿尼的可能。不過在今天一天裡,我必須要否定自己之前的全部期待。
回歸正題,我在觀看《民調》第一、第二集時總有一種違和感,說不上來的那一種,這是在觀看以往b.c動畫所沒有的體驗。我曾一度將這種不好的違和感歸結為:劇情細節交代不清造成感觀問題。但是從今天播放的第三集中,我終於找到一個比較確切的原因:
《民調》動畫中cg技術,特別是負責轉場的cg技術不夠成熟,造成動畫畫面崩壞,從而直接影響了身為觀眾我的觀感體驗。
我具體說明一下上面看似語句不通的句子。簡單講,就是在觀看《民調》動畫時,只要是二維部分的時候,動畫的畫面是比較cg是完整的,細緻的。二維部分的劇情是比較流暢的,無論是人物的神態表情還是有意無意流露出的劇情鋪墊,都是合理的,能讓身為觀眾的我看的津津有味,但是——只要二維技術一換成了cg部分,注意是負責轉場部分的cg 部分時,動畫整個畫面都是掉幀的,敷衍的,或者是崩壞的。這就打斷了整個看動畫的節奏,氣氛,情緒。身為觀眾的我會有跳戲的感覺,最為可氣的是,這種跳戲的次數是隨著各種專場成幾何次數增加的,這樣就大大影響了我整個的觀影體驗。我一直處於入戲,跳戲,再入戲,再跳戲的惡性循環中反覆橫跳。
老實講,距離上次有這麼糟糕的觀感體驗,還是在觀看《反叛的魯魯修》第二季結尾部分,全員臉部畫面崩壞的時候。我真的一度懷疑,當年的接手《反叛》第二季製作外包的公司,是不是鈕祜祿.熊 導兒負責的?那酸爽都是一個味的!(當然這只是個不怎麼好笑的玩笑)
轉場的cg 技術直接造成的是三維畫面和二維畫面的割裂,非常容易打斷觀眾(指我自己)觀看動畫時的注意力,造成劇情上的短暫停頓。這就好比你看一本懸疑類小說,正沉迷於故事的跌宕起伏之時,作者強行用莫名其妙的標點符號(還是使用不規範的那種標點符號)強行打斷你的閱讀節奏,然後在回歸正常,再後再打斷……
就問你氣不氣,氣不氣?反正我是真生氣了,恨不得摔書大罵一句:還能不能讓人好好把這段看完了,能不能!!!
但以上我說的美麗的廢話並不是最氣人,今天最氣人的部分是動畫製作的態度,我用較為簡潔的文字為大家「還原」一下視美的態度與觀點:
就算知道了民調因為轉場cg強行打斷觀影節奏和注意力,觀眾也拿b.c無可奈何,往重了說,對方一句:我們使用最新的技術,出現問題很正常。往淺了說吧,製作組一句:鵝廠經費有限,我們盡力了。
所以,觀感體驗不好,活該觀眾花錢充會員買不痛快,只能是啞巴吃黃連,但我就一句:
45塊錢誰給我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