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36宴,宴宴有解。早在民國時期,自由戀愛與西式婚禮已成為當時的婚俗新風尚。而到了現代,度蜜月、穿白色婚紗等由國外演變而來的習俗已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婚禮環節。其實,這些新婚俗也和中國傳統婚俗一樣,具有深遠又喜慶的寓意,今天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作為現代婚禮必備的禮服,婚紗的演變出乎意料地源遠流長。據考證,在4000年前的埃及就出現了婚紗的雛形。婚紗是世界各國文化交融的產物,它吸納了不同文明中的經典元素,其中婚紗的絲質材料,以及裙擺上的鏤空紋理皆源自古代中國的絲織技術。
在基督教色彩濃厚的歐洲傳統文化裡,白色象徵著少女的純潔,愛情的堅貞。早在羅馬時期,便規定結婚時只有少女能穿白色禮服,而二婚的女子是不能穿白色的。因此一般來說白色以外的顏色不宜用於製作婚紗。
如今新人結婚,新郎、新娘會分別邀約自己的好兄弟、好姐妹們,大家統一著裝,作為新郎新娘的陪襯,伴郎伴娘團的加入讓婚禮變得更加熱鬧。
說起這一有意思的習俗,其實無論中西方皆有。在成書於周朝的《儀禮·士昏禮》中,就提到了「御」,他是古代婚禮中的重要角色,相當於現代的伴郎,御多由新郎的弟弟或較新郎年紀稍幼的同輩來擔當。
而在羅馬,可以辦大型婚禮的通常是富貴人家,在婚禮當天他們會讓伴娘穿上和新娘一模一樣的禮服,以保護新娘,防止被強盜或者被魔鬼侵襲。後世保留了這一習慣,並演變為能新郎新娘帶來好運的婚禮習俗。
作為新人最期待的、最浪漫的婚後環節,蜜月的起源與酒息息相關。蜜月來源於古代凱爾特人的風俗,新婚男女在新婚之夜,由本部落族內的首領舉行賜酒儀式。該酒以蜂蜜為主要原料釀製成,象徵新婚男女今後生活美滿幸福。此後新人要連續一個月,每晚都要一起飲酒與談情說愛,因而這個習俗被稱為「蜜月」。
有意思的是,現代科學證明新婚夫妻每天一起飲酒,確實能起到增進夫妻關係的作用。每周一起喝酒的夫妻,他們的關係會更加穩定,也更加恩愛。
香檳塔的習俗起源於西方,是西方宴席上常見的慶祝項目,用來增加現場氣氛。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將香檳塔作為婚宴慶祝環節,它已逐漸成為婚禮的新風尚,並賦予了吉祥的內涵:穩當的酒杯塔象徵著夫妻關係牢不可破;順流而下的酒液象徵愛情源遠流長;滿盛的酒杯則象徵婚姻美滿。
同時,傾倒香檳塔的酒飲也並不限定於起泡酒,主持人也常使用啤酒、紅葡萄酒等其他酒飲傾倒香檳塔,演變出中國自己的文化特色。
無論中式婚俗還是西式婚俗,酒都是結婚儀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中西方的宴席文化中,美酒同樣富含吉祥的寓意,而且還能增添宴席的喜慶氣氛。
辦婚宴,喝紅酒,就選張裕解百納。從中國瓶幹紅到全球暢銷30國,再到去年成為全球葡萄酒盲品賽奪冠品牌,始於1931年的國貨精品張裕解百納,正是辦宴席請親朋的體面之選!喝當紅之酒,日子紅紅火火!
人生36宴,宴宴有解。舉杯張裕解百納,了解禮俗細節背後的意義,能讓我們更加懂得婚禮的重要性,我們下一期再會。
點擊下方圖片,瀏覽往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