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天,看一小姑娘耷拉著腦袋,嘆著氣:唉,23歲了,真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我「撲哧」一聲笑出了聲:姑娘,多麼美好得年齡啊,你還尷尬,你讓我們這些即將進入中年危機的姐姐們怎麼過?
事後想想,姑娘還真不是矯情,自己何曾不是這樣認為過。
20多歲,尷不尷尬?畢業沒不久,經濟不穩定,心境不成熟,卻開始要承受婚姻的重量。
30多歲,尷不尷尬?一腳踏著年輕的末端,一腳踩著中年的開始。夾雜著不甘與妥協,跌跌撞撞前行。
40多歲,尷不尷尬?上有老下有小,談愛已老,談死太早!不好意思再任性,時尚說你有點妖,樸素說你有點老。
……
總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到了最尷尬的年齡。
其實,一歲年紀一歲心,只是你看自己太尷尬,別人笑你看不穿罷了。
2.
最近在籌劃今年的藝術節,在確定今年主題的時候,選擇了一個比較老套的主題:致夢想!
如花的年齡,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應該做什麼?
我是真的想告訴這些花花少年們一件事,那就是:有夢想,要趁早!
去年,一表妹參加高考,因志願選擇跟姑姑鬧了些不愉快。表妹的分數隻超重本線十來分,姑姑想讓她選擇上重本學校,但專業不太好,也不是她喜歡的。表妹堅持選擇二本,專業較好,也是她喜歡的!
最終,在她的堅持下,姑姑繳械,她如願去了這個專業較好的二本學校。
我在心裡默默給她點了個zan!對比自己如她般大小的時候,卻像是身在雲裡霧裡般找不著北。
記得自己還是寫過些雞湯正能量的文章,有朋友就留言跟我說,說明你還年輕,還有夢想。我們老了,還談什麼夢想。
其實,說實話,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有夢想的人。
年少的時候,知道自己要什麼嗎?真的不那麼明確!父母說上師範好,好,那就師範!
畢業沒分配,外出流浪,有目標嗎?真的沒那麼具體!家人說回來考教師好,好,那就回來考教師!
學校廣播站招編輯,怕能力不夠,不敢去;學生會招幹部,又懶得管人,不想去;學校演講,又怕丟醜,不能去;就算是對一個男生有好感三年,也是遠遠地看,偷偷的喜歡……
好像自己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內心似乎也沒有種下過夢想的種子。不知道要堅持什麼?也不知道要拒絕什麼?不知道要去爭取什麼?也不知道要去追求什麼?
沒有力量的牽引,猶如一葉浮萍,隨波逐流,飄浮不定,最終漂到哪裡就是哪裡。
如果像表妹一樣,早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喜歡做什麼?真的就是最好的開始!
夢想來得越早越好!那些敢想而不敢做的事,只有在這樣一個可以闖,可以錯,可以拼,可以搏的年紀去做,底氣才會足,也才最有可能性。
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才會最掏心,不必理會沉甸甸的未來,不去想生活的種種苦痛。披靡少年,白馬長槍,馳騁沙場,已然上場,何懼無良馬?
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才會最開心,不必在意灰撲撲的無能,不去憂心黑壓壓的負累。錦瑟年華,以夢為馬,仗劍天涯,已然入夢,何處不瀟灑?
不賭不闖不拼不青春,越有夢越有用越無窮越廣闊!
有夢想,要趁早!拼出去了就是勝者,拼不出去就當是經驗。有想做的事就去做,錯了就重新來過,沒有什麼可後悔的!有喜歡的人就去表白,被拒絕就毅然地轉身離開,沒有什麼可遺憾的!「拼」就一個字,青春只有一次,該轟轟烈烈的年紀,要什麼平靜?
所以,我對自己的20多歲,其實是不太滿意的,而且有著許多遺憾。
3.
如果像《28歲未成年》那樣,吃一顆巧克力,用現在的心智重回到20歲,也許,許多選擇都會不一樣。
而事實上當你20歲的時候,你根本不會懂得。
現在能清晰地看到20歲的懵懂、錯過、遺憾、不應該……那都是因為經歷的沉澱,是時間給出的答案!
王小波先生在《黃金時代》裡留下過一段著名的話,「那一天我21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那樣的年紀,就是這樣啊,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未來似乎有無限種可能!
但是如果你讀過《黃金時代》,就會知道王小波之所以寫下這段話,主要是為了講出這段話後面的內容——「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時候,就算再怎麼懶散無聊,枕頭上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白日夢的。而現在的自己,30多歲,就是一腳踏著年輕的末端,一腳踩著中年開始的狀態!已經過了愛做夢的年紀,是轟轟烈烈還是平靜?
人真的會變得像是受了錘的牛一樣嗎?奢望消失,活力不在?不!受了錘的牛多可悲,我不想要這樣的悲哀!
4.
如果有人問我,你喜歡自己的20多歲還是30多歲?
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30多歲!
30多歲,應該是過了愛做夢的年紀了!黃小琥唱:過了愛做夢的年紀,轟轟烈烈不如平靜。
要平靜嗎?是的, 要平靜!
但這種平靜,也並非是那種被生活鈍化的麻木與無趣。
我們每天把自己塞進衣服,把食物塞進嘴巴,把精力塞進瑣碎,把心塞進滾滾紅塵。那不是機械似的單調重複,那只是不同日子的相似疊加。即使沒有夢想也並不可怕,懂得去甄別衣服的質感,享受味蕾的釋放,體驗付出的喜悅,體驗心「動」的感覺,在一蔬一粥間,一日一夕裡濡養精神,把生活過得熱氣騰騰,也未償不好。
這種平靜,也不是停止不前的退化與放任。
困住一個女人的,從來不是年齡和身份,而是視野和觀念。不要放任自己固步自封,不要放棄一步一步充實自己,有一天,流失的膠原蛋白會換來的是內心的快樂和充盈,爬上額頭的皺紋會換來成長與智慧。皮相的光鮮能多久?你更需要的是一生中能源源不斷給你帶來優雅和安寧的那股力量。
這種平靜是什麼?
這種平靜,是不再需要豪言壯語,高談闊論的人生論調。那些拼搏、奮鬥等激進的人生詞彙漸漸不那麼吸引自己;那些類似「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的金句漸漸地覺得叫囂的太過用力。
這種平靜,是一種心定與心靜!定下來,靜下來,你才會越活越開闊,你才會越活越明朗,越活越舒坦!我喜歡現在的自己多於以前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我更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生活成什麼樣子?
這種平靜,是看清自己,不做遙不可及的夢, 沒有那麼多要實現的目標,也沒有必須要到達的地方。
這種平靜,是可以獨自忍受孤獨和疼痛。可以一杯紅酒配電影,在周末晚上,關上了手機,舒服臥在沙發裡,不再寄希望於把自己交付給另一個生命去承載。
這種平靜,是一種小人物的自得其樂的安寧。吃吃飯喝喝酒逛逛街旅旅行,交交朋友談談心聊聊八卦說說葷兒。買不起的就不買,忘不掉的就不忘,在一個真實的充滿快樂的小人物世界裡,沉醉不知歸路。
我喜歡我的30多歲,這個年齡不尷尬,不一定活成了這個年紀「女人該有的樣子」,但一定是活成了自己本來的樣子!
過了愛做夢年紀,轟轟烈烈還是平靜?
我想,把一句我非常喜歡的陳奕迅的歌詞送給大家,它能讓我們在轟轟烈烈與平靜之間有個平衡的慰籍!
「日後,路上或沒有更美的邂逅,
但當你智慧都蘊釀成紅酒,
仍可一醉自救,
誰都辛酸過,哪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