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戰警」一直是科幻電影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形象。而在今天(5月24日),
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警察正式上崗執勤。
▲REEM機器人亮相博覽會 圖/路透社
據《海灣新聞》報導,在21日杜拜舉行的第四屆海灣信息安全博覽會上,REEM機器人正式成為警局一員,並於24日開始在高人口密度區域巡邏。杜拜希望到2030年,機器人警察的比例能達到25%。
這個剛剛上任的機器人警察裝備了哪些「黑科技」,又將執行哪些任務?一些人對首個「機械戰警」的到來興奮難抑。
而另一些人卻對此表達了擔憂——這個「鐵疙瘩」要是被「勒索病毒」入侵了怎麼辦?如果它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傷到其他人,誰應該對它的行為負責呢?
▲機器人在博覽會上受到追捧 圖/路透社
據了解,這款機器人警察於2015年首次公開,身高1.65米左右,靠輪子而非雙腳行動。
這款機器人警察主要為幫助市民而設計,身上有攝像頭,胸前有平板電腦,用來與人類互動交流。
通過攝像頭和內置「情感檢測裝置」,它能夠分辨1.5米內人類的動作和手勢,並能識別情緒表情,對六種語言做出反應。還可以幫助人類警察識別和捕捉違法人員,並拍攝視頻上傳給警方。
同時,人們可以通過操作它胸前的觸控螢幕報案,與警局取得聯繫,也可以繳納罰款、遞交文件等。
▲人們可與機器人警察進行互動 圖/路透社
據報導,REEM機器人將首先部署在商場和旅遊景點,到2020年才會拓展至更多街區。
雖然該「機械戰警」目前還不能親自抓捕罪犯,但杜拜警局智能服務部門負責人哈利德·納塞爾·阿爾拉祖奇(Khalid Nasser Alrazooqi)表示,他們最終將推出「全功能機器人」,就像真正的人類警察那樣。預計在2030年前,把機器警察的比例提高到25%。
而且,杜拜方面還將建立智能警察系統,包括全部由機器人操作的警局。機器人警局也將成為杜拜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環節。
1942年,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說"Runaround"(《環舞》)中首次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二、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三、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儘管目前機器人警察還遠遠達不到追蹤和抓捕罪犯的能力,但無可否認,這是杜拜警方努力的目標。
因此,杜拜警方使用機器人警察的舉動引發倫理爭論:如果有一天機器人能夠把人類送進監獄,是否就等同於全盤否定了這三條定律?
西英格蘭大學機器人倫理教授溫菲爾德(Alan Winfield)表示:「這裡存在著極大倫理問題,如果你要求一個機器人抓捕罪犯,你如何保證機器人不會傷害人類?」
2016年,美國加州一家商場的安保機器人K5就曾撞上一個嬰兒並造成輕傷。
據悉,這款名為K5的智能安保機器人配備有傳感器,2015年開始被商場使用,由於模樣憨態可掬深受人們喜愛。
▲被撞孩子母親在社交媒體上表示,16個月大的孩子被撞傷左腿,安保機器人撞傷了孩子而且沒有停下來 圖/ABC7新聞網
但2016年7月,K5撞向了一個16個月大的嬰兒,在撞到這名嬰兒後並沒有停下,造成孩子大聲哭喊,所幸受傷不重。
孩子的母親對此表示非常憤怒,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這個機器人撞到了我兒子的頭部,我兒子臉朝下摔倒了,但是機器人並沒有停下還是繼續前進。」
這位母親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她非常擔憂,因為一名保安告訴她另一名孩子也在一天前因為這個機器人而受傷。
溫菲爾德對此表示:「當人類犯錯,他可以承擔責任,但是機器人不能。你如何懲罰它?你如何裁決它?無能為力。」
對於機器人警察,除了意外傷人,能否持槍也成了爭論的焦點之一。
溫菲爾德堅持,持槍將會觸碰「一條非常嚴重的紅線」。杜拜警方智能設備部門主任Alrazooqi也表示,未來機器人警察絕不會攜帶槍枝。
機器人警察的製造者——西班牙PAL機器人公司也表示,公司將不會涉及任何軍事項目。
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PAL機器人公司表示,公司十分重視倫理規範。儘管和軍方和國防部門合作可能帶來高額利潤,但他們仍拒絕了來自這些領域的合作意向。
「這對於我們是一條紅線」,該公司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REEM的製造是為了給人類提供服務,和武器無關。」
雖然PAL公司表達了對於這條紅線的堅持,然而在現實中,機器人持槍已有先例。
俄羅斯高級研究項目基金會研製的類人機器人Fedor就曾因被曝出一段雙手各持一槍射擊的照片引發討論。
▲俄羅斯製造的持槍機器人Fedor 圖/路透社
Fedor機器人最早誕生於2014年,目的是為了代替人類進行高危操作,包括搜救等。
而在CNN發布的一段經相關部門認證的視頻中,這個高大的機器人雙手持槍,連開十多槍全部中靶,而且可以使用電鑽、駕駛汽車、開工具機設備等
該項目的一位參與者表示,目前基金會已經發起了一項Fedor內部程序設計的競賽,該競賽開始於今年5月,並將持續到2018年2月。
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射擊練習只是為了教會機器人即時判斷能力。
「我們只是製造人工智慧,並不是終結者。」羅戈津寫到。
▲俄副總理羅戈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機器人照片 圖/路透社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雅林 實習生 翟佳琦
實習編輯丨李文滔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未經授權轉載或抄襲,將追究相應責任